被摆拍“晒死”的幼鸟
2021-06-29 11:26

被摆拍“晒死”的幼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努力小吕,原文标题:《被摆拍“晒死”的幼鸟:越界的摄影,失真的自然记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与其指着鼻子说摄影师们是良心坏掉的人,不如说他们是模糊了事实真实和虚构真实的边界,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太过于奉行“主题先行”“流量先行”而忘记了最基本的创作原则,忘记了最基本的作为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相处的敬畏之道。”


6月23日,微博博主@华美极乐鸟发布微博,曝光部分鸟类摄影师和鸟导为了出片不择手段,剪断幼鸟鸟窝附近的树叶,只为让鸟窝更加暴露,从而拍出亲鸟喂食时幼鸟嗷嗷待哺的画面。


@华美极乐鸟微博截图


这样的拍摄方式会为鸟类的生存带来诸多问题,鸟窝外原本的遮挡物被剪掉,没有了树叶作为庇护,阳光、大雨和捕食者都更容易威胁到幼鸟的生命。


然而,不止是剪树枝,之后的几天里,这位博主相继曝光了许多鸟类摄影师为了出片而“迫害”幼鸟的行为,包括各式各样的诱拍、摆拍和棚拍等。


微博截图


消息一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声讨这些恶意干预动物生活的鸟类摄影师和鸟导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大自然的践踏,对鸟类生命的漠视,不仅让鸟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许多行为还涉嫌违反法律。


从无数被残忍迫害的鸟类,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当地鸟导,再到为了流量和利益抛弃真实性原则的鸟类摄影师,在这场人类与自然的纠葛中,到底是什么驱使了这些行为的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反思,避免这样的摆拍、诱拍不再重演?


一、越界的摄影行为:失去自然记录的温度


@华美极乐鸟的曝光微博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捕捉鸟类的精彩瞬间、记录自然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而事件之所以引发争议,其关键在于,这样的捕捉和记录不以真实性为基础,而是对大自然进行了人为的干预,这样的行为是越界的。


微博网友评论


在这些所谓的对于自然的捕捉和记录中,摄影的越界体现在:看上去在蘑菇下面躲雨的可爱猫头鹰其实是被摄影师用皮绳缠住了右腿,然后摄影师人为降雨导致它受到惊吓后的应激反应。


人为降雨的小鸮摆拍


看上去意外捕捉到的食虫鸟觅食画面,实则是摄影师专门用大头针或者铜丝将虫子固定在指定地点等待鸟儿来吃的固定镜头。


本来美好的对于动物的记录和捕捉却可能成为它们生前的最后一张留影。这样一系列越界的摄影行为一次次触碰着动物们的生命边界,也在一次次挑战着大众的忍耐极限。


在自然摄影中,人类与野生动物应该是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的关系,应该是记录者与被记录对象的关系,而两者的距离也应该保持在镜头前后、照片内外。摄影师一旦进入到镜头之中,介入了动物们的生活和生存,自然摄影的真实性基础便不复存在,那些照片也便没有了价值。 


事情发生后,不少网友开始讨论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拍摄边界在哪里?如何去衡量他们的行为是否越界呢?


诚然,为了捕捉到更加有趣的瞬间,为了在照片中讲述出更加生动的故事,不少摄影师都会与野生动物保持一种微妙的关系,更加亲近之后才能有有机会捕捉到更加精彩的画面,但和谐相处和人为介入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首先,和谐相处是人类与动物之间双向的互动,而人为介入则是人类单向的对于动物的接触甚至是“伤害”。真正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应该是最爱动物的人,也只有真的投入爱才能把自己融入大自然、把情感融入艺术作品。


英国摄影师Will Burrard-Lucas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擅长拍摄各类野生动物,尤其是猫鼬,在他的作品中,猫鼬的形象生动鲜活,而他和猫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十分亲密的关系。


而那些破坏幼鸟鸟窝、给动物插上大头针、绑住动物双手双脚的摄影师却完全不是这样。或许他们也能拍出动物生动的形态,但他们与真正的动物摄影师的不同之处在于,真正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是以真实记录和热爱动物为前提的,而那些人为干预动物生存环境的摄影师则是以将动物作为工具为自己谋取利益为动力驱使的。


这样越界的摄影行为不仅会对被拍摄主体的生存空间造成极大的破坏,对于自然的记录也是失真且失礼的。


背离自然的同时,摄影师们似乎也在背离自己的人性。在他们的眼中、他们的镜头下,动物们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而是他们镜头下一个个冰冷的被拍摄道具,动物们也失去了自由表现的权利,转而成为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


二、被忽视的鸟类主体:被迫成为流量密码


在这一系列不合理的拍摄行为背后,不只有鸟类摄影师,还有一群始作俑者:鸟导。


鸟导是当地专门提供鸟人想拍的目标鸟种的位置的人,每年都有一大批鸟类摄影师慕名而来拍摄鸟类,而鸟导们则负责为他们提供位置、并且想法设法让鸟类们“展现出他们最好的状态”。


此次争议发生后,不少网友指出,剪树枝正是鸟导们的主意,而鸟导们却质疑博主@华美极乐鸟发布的图片是p的,其微博也有夸大其词之嫌。


@华美极乐鸟提供截图


然而,在此之后,博主和其他网友则给出了更多的图片和视频证据,而鸟导的质疑似乎也逐渐站不住脚。在这场争论中,不管事件是否有夸大其词,无可否认的是,当大家在讨论照片的合理性合法性、讨论摄影师的拍摄伦理问题时,更深层次的问题应该被看到,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便是鸟导——当地的居民。


在博主的曝光中,纵纹腹小鸮、黄鹂等都属于珍贵的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其栖息环境和生存状况理应得到及时恰当的保护,而这个保护不能只依靠大自然,更不能只依靠鸟类自己,而应该受到当地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当地居民的积极主动配合。 


作为对于当地自然环境和动物栖息状况更为熟悉的当地人来说,当外来游客或摄影师想要试图闯入动物的栖息地、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时,他们应该做的是及时站出来制止,捍卫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命。


然而,事实却是,当地的部分居民不仅没有履行保护野生动物的职责,反而利用自己对于环境的熟悉来伤害动物们。这些反其道而行之的鸟导们没有把当地的野生动物当作自己的邻居,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生存家园的一份子,反而将其当作牟利的工具,想方设法帮助外来者介入它们,迫害它们。


除此之外,@华美极乐鸟曝光出来的鸟类拍摄问题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各种各样不合理不合法的动物摆拍、诱拍、棚拍还有很多,而且这样的迫害也不只在鸟类身上发生。


2015年,微博大V@回忆专用小马甲就因为用绳子绑住猫狗摆拍翻了车。在此之前,小马甲在网络中一直是一个十分热爱动物、父爱如山的形象,并且通过这种形象做了不少广告。然而,镜头之外,为了展现主题“我们”,他却用绳子绑住自己“心爱的”两个动物的手进行拍照创作。


@回忆专用小马甲绑住猫狗拍照


不止于此,为了拍出更“真实”、有冲击力的照片,被细线、钢丝、强力胶迫害的小动物数不胜数。


事实上,在这场以流量和利益为驱使的创作游戏中,参与者不只有摄影师,也不只有领路人,还有更多为这些动物作品买单的受众。


事实上,之所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动物们摆拍、讲故事,都是为了一个主旨——让动物更像人,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加观众的好感。


如今,随着各种各样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动物视频买单,尤其是像人一样“有灵性”“有感情‘的小动物,总是格外得到受众的青睐。


在最初的动物摄影中,摄影师们可能只是为了记录动物的呆萌日常、捕捉动物的可爱瞬间而创作。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流量和观众让记录者们意识到,这样的记录是有市场的、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在不知不觉间,创作者们好像逐渐走上了同一条路:为了流量和利益而创作、为了迎合受众的喜爱、唤起受众的共鸣而创作。


而在这一场场有预谋有计划的摆拍行为中,动物们的主体地位逐渐被忽视,转而成为博取关注的流量密码。摄影师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为自己博取了名声,赚取了利益;受众也获得了快乐,得到了慰藉。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些正向的获取都是建立在对动物们的干预和强迫之上的,那些被破坏了生存环境的鸟儿们、那些被捆住手脚打扮成大人模样的宠物们,等待它们的只有聚光灯散去后的“死路一条”。


三、不止于摆拍:真实与虚构真实之界


不管是野生动物摄影还是宠物视频创作,摄影作品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表现动物的可爱形态没有错,作为摄影师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可也没有错,但任何的艺术创作行为都应该尊重底线、尊重法律。尤其是对于所谓自然摄影、真实记录类的艺术创作,更应该尊重真实、尊重自然。


对于摄影师们而言,他们最初的目的可能并不是希望杀死或者伤害那些动物们,他们或许只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小手段”来拍出更加猎奇的、更加打动人心的照片。


但在他们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内心却丢失了对于生命最基本的敬畏,他们集中全部注意力在当下的那个艺术创作的场景之中,却将现实的规则和法律的约束都统统抛之脑后。


事实上,与其直接指着鼻子说这些摄影师们是良心坏掉的人,不如说他们是模糊了事实真实和虚构真实的边界,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太过于奉行“主题先行”“流量先行”而忘记了最基本的创作原则,忘记了最基本的作为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相处的敬畏之道。


一直以来,不少摄影师为了创造所谓的“真实故事”,表现动物或人物之间所谓的“真挚情感”,故意在照片拍摄之前人为地为动物们制造困境,然后守株待兔进行捕捉。例如有的摄影师为了能让鸟儿展翅飞翔,将丹顶鹤驱赶到镜头跟前。


然而,这样的“真实记录”并不是真的真实,而是由摄影师人为进行二次构建的虚构真实,它看似精彩绝伦,实则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在人为虚构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消解殆尽了。


事实上,在许多的艺术创作之前,创作者们都会提前写好剧本、布置好场景,期望达到一个所谓“真实还原”的效果,希望他们的艺术作品能够传递出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这样的艺术创作方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它不是真实记录,那些艺术创作面对的是演员、是物品,它们之间可以成为一种合作关系;而真实记录、动物摄影面对的却是大自然、是野生动物,在这样的记录中,所谓互动的合作场景不复存在。


如果硬要将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套用其中,硬要将“主题先行”“流量先行”的做法奉为创作原则,只能将原本的“真实记录“变成人类单方面介入的”聚光灯悲剧“,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跳动在镜头前,却再也无法跳动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努力小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