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作者:孙鹏飞,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个近20平方米的房间,由一节集装箱改造而成,没有厨房、浴室,一到晚上,面临的是断电。寒冷的冬夜,李销(化名)哆嗦着钻进野营睡袋,再用厚厚棉被将自己掩埋。
这是一位年轻人来沪试图扎根寻梦的起点,月租金700元。不能办居住证,安全状况堪忧。几个月后,李销离开集装箱,重新开启寻房之旅。
李销羡慕那些住在人才公寓的同龄人。今年6月,上海市长宁区“网红打卡地”上生新所开出78套晨品人才公寓,租金从3000元到5800元不等。据报道,申请者的企业需要在长宁区注册,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有居住证和一年以上社保。签约入住的人才69%集中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时尚创意等区域重点产业,71%为企业高管及核心团队成员,36%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对于一名来沪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这套人才公寓与他无缘,他只能在外环附近寻觅性价比合适的房子。
如果说,年轻人在租金、交通、房屋空间的选择中,必须与现实妥协,那么这个夏天,面对比高温更疯狂的租房市场,则是他们的必经考验。
《IT时报》记者发现,在上海,原本就是旺季的6月,今年房源更加紧俏,而且房租上涨了20%~30%,涌入抢房的,不少是来沪实习、寻找工作机会的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新高,达909万。而58同城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行中排行首位的正是上海。
涌入的人流,紧缺的房源,不断上涨的租金,上海的暑期抢房之战,一触激发。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除超一线城市外,各省省会城市、准一线城市都在放低户籍门槛、出台利好年轻人的政策,展开“抢人大战”。
今年6月底,上海披露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其中提出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一座城市能吸引年轻人打拼主要在“安居”与“乐业”两方面。房价便宜、工作机会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这座城市也需要有一些例如租房补贴、建造“集体宿舍”等举措,保障年轻人追逐梦想。
一、2分钟房源被抢订
从集装箱房间搬出后,李销租下一间月付1680元、16平方米的阁楼套内一室户。他终于摆脱去公共浴室洗澡,偷偷到单位充电的日子。今年6月底,因为工作变动,他准备换一套房子,没想到,却经历了一场租房的“速度与激情”。
6月30日凌晨12点,李销在豆瓣上海租房小组挂出房间信息。5分钟后,手机屏幕亮起,第一位求租客发来私信,询问房屋信息。此后两天内,李销一共遇到12位对这间房有意向的租客,于是他约了7位在同一天看房,先到者得。
李销在豆瓣挂出的房间,图源:采访对象
在李销看来,这套月租不到2000元的套内一室户因为廉价对于刚毕业大学生、实习生有着诱惑力。《2021年10城毕业生租房报告》显示,目前北深广大学生的月租房预算超过3000元,而上海毕业生的租房月租预算在2861.8元。
通过提升预算,避免与大学生们抢房,是另一群人的想法。王锋(化名)便是其中一位,但他依旧陷入“租房内卷”。
一开始,王锋本以为5000元的预算,可以在普陀区找到一间装修过得去的一室户。但却被现实打脸。
在某链家门店呆了一个下午后,王锋只找到2套并不十分合适的房源,而中介给他推荐了一套等待上线的自如房源,只是需要在房源上线的第一时间抢房。
抢房当天,房源上线2分钟后,王锋打开自如App,该房源显示“已被预订”。成败,仅两分钟之差。
一位自如管家告诉《IT时报》记者,如今自如上的好房源经常一上线就被抢光,甚至有用户只看了房源图片,就直接出手下单。
6月23日凌晨,自如管家再次给王锋推送了一套合适房源,询问他何时能看房。10分钟后,管家发来微信,房子已被抢订。
那一晚,王锋失眠了。在租房旺季,年轻人想找到一套中意的房子,太难了!
二、半年房租涨两成
多次抢房失利的经历,不断挑战王锋的租房预算上限。辗转一夜后,王锋将预期房租上调至6500元,而他前一套房的租金不过4500元。
“今年房租涨得很厉害!”自如管家金洁(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一套6000元左右的一室户去年年底大约只需5000元出头,“去年底,上海房价涨了一波,因此租金也跟着涨了,更何况现在是旺季!”她初步测算,不到半年,同地段房租普遍涨了20%~30%。
尽管从今年3月起,链家打出了租客零服务费的口号,房东依然需支付月租50%~100%的中介费。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位房东表示,中介费用可以通过房租涨价,转向摊在租客身上。
此外,装修较新的自如房源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大,但平台每月会收取每月租金8%~10%的服务费,这样算来,租客每年需多承担近1个月的房租。梦想仍未萌芽,上涨的租金压在来沪寻梦的年轻人身上。
三、选择与挣扎
房租上涨已成定局,魔都年轻人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
7月初,李査镧(化名)决定“逃离”上海。尽管魔都机会多,但生活成本更高。从来沪第一天起,李査镧一直纠结自己的未来,“打拼一辈子,难在上海买下一套房。”
要在上海工作,意味着很多年轻人需要将部分工资上交房东。李査镧不甘心。经历了从过年后“跳槽”时期的租房难,一路走到与大学生、外来务工者同台PK。他成为“佛系”一员,选择睡单位沙发,到同事家洗衣服、洗澡。
最终,他找了一份可以不坐班的工作,在南京远程办公,试图开源节流。
通过豆瓣,李销在某地铁线的末站,找到了一间便宜的房子。尽管这只是一间10平方米的隔断房,但这个拥有独厨独卫的狭小空间,是他新的安身之处。
只是李销担忧的是,如今上海禁止隔断房、群租房出租,他的房间很可能会在某一天因违章而被拆除。那时他又将住往何处?
王锋狠心租了一套6500元的一居室。这是一套老小区的7楼房源,小区里没有电梯。每天上下楼让他很疲惫,而超过工资一半的租金,让他必须花钱更为节制。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如果以房租收入比30%为阈值,不低于该数据意味着生活有压力。在所选城市中,毕业生在上海的房租收入比为40.21%,仅次于北京。
王锋也在纠结,每年6月都是房租上涨的历史轮回,他该如何跳出?
时隔半年,李销还记得集装箱房外的阵阵哀鸣,寒冬中流浪狗生了一窝小狗。一个午后,李销和邻居用旁边废弃木板为小狗们做了一个窝,他希望:至少它们能有自己的家。
记者手记:让年轻人实现不同的租房自由
每个人都对魔都的“魔力”有着自己的注解,也有各自对未来的期许。但对于经济尚未独立,仍难自立的年轻人而言,高成本的生活令他们苦恼。
今年6月17日,上海发布新版《市筹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申请审核实施办法》,优化居住证、社保年限准入条件,同时准入资格审核时限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
但申请人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或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并已与上海市就业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劳动或工作合同,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这并不容易。
政策的春风,似乎还未能惠及那些没那么优秀卓越的年轻人。
即便是优秀的年轻人也有烦恼。
2020年,上海发出“英雄帖”,推出人才新政二十条,广纳贤才,尤其对于优秀青年人才和重点产业、科技专才的激励成为亮点。相关调查显示:去年全国互联网中高端人才的薪酬北京第一,上海第二;互联网职场人最想往工作的城市杭州第一、上海第二。但是,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方面上海却屈居第十。
上海团市委在走访调研发现,在线经济领域中非户籍青年占比高达72.1%,自有住房比例不到10%,租房支出占收入比超过30%。“上海需要年轻人,面向未来大量青年人才的引入,亟需构建与之匹配的安居保障体系。”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团结联络部(市青联秘书处)部长陈峰曾在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这份结果表明:上海始终令人向往,但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在住房方面,65.8%的受访者希望房价调控措施保持稳定,45.4%的受访者期待加大住房租赁供给,让人们更容易租到房。
“青年住房困难若不能很好缓解,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即便青年留在大城市,高企的住房成本也会降低幸福指数。”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曾对外表示。
上海市政协委员骆新在今年两会提案中表示,当初支持城市建设开发的许多政策、法规,面对当下的“城市更新”,已经显得有些不匹配,现在亟待制度创新。
在他看来,非上海户籍人口因条件限制又无法享受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政策,因此建议针对年轻人和低收入服务业从业者的住房需求,可适度放宽政策。在进行租赁资质审核的前提下,鼓励其“入市”成为次承租人,政府还可按“公租房”标准,给予“次承租人”租赁补贴,但需规定次承租人不能转租,不得“将多套非成套房改造为成套房,出售产权”。
骆新告诉《IT时报》记者,青年是城市的新鲜力量,有了他们城市才会朝更有活力的方向更新,他们的衣食住行也促进着城市经济发展。如今政府有一些想要解决年轻人租房自由的政策,但这些政策需要有普惠性。另一方面,政府也试图控制房价吸引年轻人,只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解决供需矛盾,他建议政府可以尝试翻新一些破旧老小区,通过集体宿舍的方式给年轻人更多选择。
今年6月底,上海披露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其中提出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对于来沪寻梦的年轻人而言,这是个积极信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作者:孙鹏飞,编辑:郝俊慧、挨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