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澳的跨境家庭:600天的艰难相聚与漫长分离
2021-09-10 18:35

深圳港澳的跨境家庭:600天的艰难相聚与漫长分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明治(ID:china30s),采写:LIN,编辑:依蔓,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最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时表示,“来港易”计划将于9月15日正式推出,在中国内地居住,除中高风险区的非香港居民抵港均可豁免14天强制检疫隔离措施。同时“回港易”计划也于9月8日零时起全面恢复,香港居民从内地全境及澳门回港,可豁免强制检疫,但目前仍处于疫情中、高风险的地区除外。


“来港易”和“回港易”的政策,将对一方居于香港、一方居于内地的“跨境家庭”生活带来非常直接的改变——因为疫情被迫两地分居的家庭,有更大的可能团聚了。


对于生活在内地的许多民众而言,新冠疫情防控早已“常态化”,除了不能自由出境旅行,日常生活并无太大影响。但对于有一方家庭成员在香港居住或生活的“跨境家庭”来说,疫情对他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在从2020年初起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延续。任何一方跨境,都需要接受至少14天的隔离,在特殊时期,不能自由活动的时间延长至21天,包含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


很多“跨境家庭”的生活轨迹因此改变。


有父亲从孩子出生以来,只见了儿子一次面。当他经过漫长的隔离期回家时,孩子只怯生生喊了一句“叔叔好”。身在香港的儿子听到母亲在内地老家中风,心急如焚却什么都做不了。本打算结婚的异地恋情侣,在被迫分离之后,女生发现自己怀孕,不得不在内地一个人面对孕早期的艰辛。


在“来港易”和“回港易”正式推行的前夕,我们记录下对于这些“跨境家庭”而言意义特殊的时代故事。


女儿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讲述者:邹尹,职业:急诊科医生,坐标:深圳


作为跨境家庭,今年是我们家的第十个年头。老公港漂十年,而我在深圳工作,我们有两个孩子。


随着疫情爆发,香港和深圳都出台了隔离政策。在深圳和香港间往返一次,需要隔离35天的时间。在深圳,我因为急诊科医生的工作性质,没有相对完整的假期能够承受长时间隔离。在香港,老公也因为假期不够,加上没有回乡证,所以也没有足够的逗留时间回内地。两个小孩现在年纪都还太小,如果在深圳,身边需要大人陪同,并且他们都在上学,即便是寒暑假也很难腾出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隔离。


2020年大年初一,是我们一家人的最后一次在香港团聚。过年那阵疫情形势十分紧急,领导通知我要上发热门诊,还有同事打来电话告诉我要清空我们的病房,变成隔离的专用病房。考虑到会交叉感染,我把当时一岁三个月、才刚断奶的小妹妹留在了香港。大儿子在香港上小学,为了不影响学习进度,也待在了香港。


把孩子留在香港,在当时形势下对我们家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刚断奶就要和孩子分别,是一个艰难的考验,更别提这样久的分别时间。现在我发现小女儿说话相对比较迟,不像她的哥哥那么伶牙俐齿,心里有点愧疚,自己缺席了太多女儿的教育和成长。


在香港家,主要是爷爷奶奶在照顾两个孩子。我公公的身体不大好,去年检查出了糖尿病,血糖指标很高。因为是内地的户口,他享受不了当地医保。鉴于他的血糖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果是在深圳的话,我们便会选择住院用胰岛素控制,后来再改口服药。但在香港,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在诊所看病后,以居家治疗为主。


老公工作忙,每天单面的通勤时间都需要两个小时。工作日里,除了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他们实际上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不多。


好在妹妹现在有哥哥的陪伴,两兄妹在一起,不会太孤单。哥哥很坚强,2019年他因为骨折做过两次手术,没有掉过一次眼泪。面对现在的情况,小孩虽然懵懵懂懂,却更独立了。儿子现在学习、生活都不需要人操心太多。在香港,学校教学统一使用繁体字,有时我都得翻字典查,他还掌握得不错。还有英文,陪在身边的爷爷奶奶更是不会,所以他基本靠自己学。家里人都把他当大人一样看待。


跟他比起来,我这个做妈妈的反倒显得更“脆弱”。有一段时间,我情绪起伏很大,会莫名其妙生气,有时想得极端些,会怀疑自己的决定,会不时质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辞职去香港和他们团聚?


但终究心有不甘。首先我学医多年,若是辞职,积累多年的医学技术和经验会白白浪费,还会损失一笔收入来源。如果此时放弃工作,必定会影响一家人的生活,所以即便再是思念,我也很难作出辞职的决定,义无反顾去香港。


在这次封关之前,我和老公长期两地分居已经有接近十年的时间,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分离,但过去我们再忙一周也能见一次面。为了尽可能多见面,我们在香港买了离深圳几乎是最近的房子,和在深圳的家往来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老公他们就住在里面,我们之间隔了一条河的距离。


现在,我每个月都要从深圳寄很多东西过香港给家人。通常用两个大纸箱装,足足有二三十斤重,里面是各种生活用品:给孩子的书、玩具,还有土特产和装满食物的瓶瓶罐罐。老公有时跟我“抱怨”,太重了,再寄家里都放不下了。但我还是会准备得很认真,就好像我真的能通过寄这些东西,把一部分的自己也带过去似的。


去年我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这是老毛病了,以前我不时会感到身体有地方在隐隐作痛,但一直没太在意。那时孩子在身边需要照顾,加上工作,我抽不出时间做详细检查。直到去年,可能是因为太过劳累,这个病复发了,恶化得厉害。手术后,发现割下来胆都已经萎缩,粘粘在了一起,早已丧失正常功能。做完手术,我疼得不行,只能靠打杜冷丁止痛。医生告诉我,这是因为拖了太久,胆囊粘连了。


之后我还做了胃肠镜,检查结果发现恶变的风险比较高。当时我有些崩不住了。跟老公讲的时候,他也被吓到,后来镇定下来安慰我,在复查之前不要担心太多。


今年过年,家里只有我和爸爸妈妈三个,我们在家里做了些简单的菜,随便吃了。过年期间我一直很低落,不想打开手机。网络太热闹了,大家都在相互祝福拜年,说阖家团聚,家庭美满……这些话,我越听越难过。


前段时间医师节,我们科室买了蛋糕水果一起庆祝。当时我给孩子们打了视频电话,女儿在那边挥着手问我说,妈妈你吃了多少?好吃吗?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最后挂电话之前她还问了我一句,妈妈,你幸福吗?


2020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最后的一次团聚



疫情期间我的工作日常


在香港的老公和孩子


老公回香港前一天,躲在家里的角落哭


讲述者:Amy,职业:全职妈妈,坐标:深圳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现在住在深圳,老公在香港工作。深圳家里有我、两个孩子,两只猫。大儿子在读幼儿园,妹妹现在一岁七个月了,两只猫是我最近在附近捡的。


在女儿三个月大的时候,香港封关了。我和丈夫于是被分隔两地,直到今年过年他才回来过一次。由于隔离时间长,期间费用也高,丈夫便没有再回过家。从那时算起来,现在又过了半年了。


那一次丈夫回家,女儿见到他时很警惕。对她而言,爸爸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开始她根本不要他碰,直到最后两天,她才愿意主动给他抱。


老公在家的最后一天,我发现他躲在家里的一个角落,一个人哭了。我走过去,抱着他和他一起哭。作为爸爸,没有参与这段时间女儿的成长,实在是太大的遗憾。小孩总是长大得很快,一段时间一个模样,不知等下次爸爸回来的时候看到她,又是怎样的心情。


伴随女儿长大的,是疫情封闭的环境,这对她的性格多少产生了些影响。和哥哥比起来,妹妹更加胆小内向。和一些有相似经历的家长沟通时,我们都在小孩身上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作为跨境家庭人群30万人中的一员,这一路来,我听到了很多故事。身边一个好朋友,封关期间决定离婚,她放弃了在香港的工作,只身带着10岁的孩子来到内地。现在她在深圳一个月的工资有7000多块,其中5000多都要用于付房租。


我的婆婆在封关期间中过一次风。当时家婆是一个人在老家,那天早晨她外出散步,走着走着就倒了。接到消息后,老公着急得不得了,想连夜赶回内地。但考虑到隔离就要21天,加上后来医生说她恢复得比较好,再观察一星期就可以出院了。所以我们就让他不要回来了。


我的大儿子比妹妹大三岁多,现在上中班,已经能自己做许多事了。我给他买了一个闹钟,上学的早上,他听着声音准时起床,并换好衣服洗脸刷牙,再一个人下楼等校车接送。澡他也能自己洗,有时甚至还会帮我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比如去阳台收衣服,收好后,一双小手翻动着,努力尝试把衣服叠好。


一天晚上女儿突然生病,我带她去看急诊。那是半夜一点多。我放心不下儿子,也把他一并带去。在医院门口,我停好车,因为担心医院里的环境,跟儿子商量,妈妈要带妹妹去查血,一会儿你就车上睡觉,我给你开空调好不好?他点点头说好,便一个人在车上睡觉等我和妹妹。


还有一次,我早起外出买菜,走之前给他们煮好面,一人一碗。回来后,我发现两个人都吃得干干净净,装面的一次性碗也一并丢进了垃圾桶。当时,兄妹两人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一开门,两双眼睛齐刷刷朝我看过来,还很高兴的样子。


最近,我哥家的猫生了5只小猫,算起来,我们家总共有10只猫了。现在我的精力大都投入在猫上面。远离了社交网络和铺天盖地的信息,情绪也平复了不少。但即便如此,也很难做到完全不去关注相关新闻。有时,我坐在客厅里看手机,刷到一些消息时会不由自主地哭出声。有一次儿子看到我哭了,站起来,拿一张纸巾,靠近我,帮我擦干净脸上的眼泪。


我在深圳的家


封关期间我捡的两只流浪猫hoho和nini


怀孕四个月,我不得不在内地独自生活


讲述者:娜娜,职业:原幼儿园老师,现已辞职,坐标:河南洛阳


我是跨境情侣中的一员,之前,我曾是一名幼儿园教师,男朋友在香港工作。疫情爆发前,我们正打算结婚,计划完婚后搬到香港去,共同生活,我也因此辞掉了内地的工作。然而随着香港封关,一切计划被搁置,同许多跨境家庭一样,我们被相隔两地。


从去年二月到今年初,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和男友都没有见面。最后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长时间的分离,男朋友决定接受21天的隔离,回到内地与我一起等待开关。但我们迟迟没有等来相关消息,他的假期很快结束,公司要求他尽快回去。今年七月六号,他回了香港,这期间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今年五月底,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告诉男朋友的那一瞬间,我们都很激动。因为我们两个经历都比较特殊,没有完整的家,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爸爸后来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男友的经历和我相似,所以我们一直渴望有自己的小家庭。今年六月,我们申请了Q字签证(这是由内地签发的团聚探亲签证。适用于来华探望亲属的海外华人,或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公民),希望能尽早过去结婚,但因疫情以及我是三个月以内的孕妇,申请被拒绝了。


因为是意外怀孕,我们没有考虑到之后的各种可能,所以二月男朋友回来那阵,他没想到办好寡佬证(证明自己未婚的证件),而缺少这个证件,我们也不能在内地结婚。按法律规定,以我们家的情况,宝宝出生后父亲那一栏将是空白。上户口时,需要女方签署协议,承认是单亲家庭,宝宝才能有户口。


前段时间,我去医院做四维彩超,第一次听到了宝宝的心跳,也看到了宝宝的样子。那一瞬间,我鼻子一热,眼泪很快就出来了,既是因为感动,也有点难过。当时只想着,要是他在身边就好了。


我是熊猫血,备孕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样的血型容易引起胎儿宫内溶血,对于这种情况在孕期要进行重点监测,定期查抗体、做b超观察。因为第一胎都已经检查出有抗体了,医生告诉我,如果怀第二胎,抗体风险会比这一次更大。这期间,我需要不断做检查、吃各种药,以防止新生儿将来出现溶血的可能。


我现在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体重从孕前的86斤,到现在只有74斤。这个月我开始出现孕吐反应,一到晚上就想吐,所以睡眠也不好。在夜里,时常因为反酸而惊醒,醒来以后,跑去对着卫生间的马桶干呕。有时也吐不出来,却总感觉食道里像是有什么堵着。


最近男朋友新入职一家公司,他需要支持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非常大。他一直很关心我,每天我们都会打电话,因为孕期人的身体会比较敏感,他会关注很多怀孕相关的知识,比如有时他知道我要出去吃饭,会提前跟我嘱咐忌口之类的。


现在我一个人生活,白天通常还是过得蛮充实,上午睡睡懒觉,下午到公园里走走转转,或者和朋友约出来见面。夜晚会更辛苦一些,有时有点难熬。倒不是因为孕吐或者失眠,最害怕的还是孤独。


怀孕期间我的确更敏感了,总是忧虑很多。现在我最担心的事情是生宝宝的时候,男朋友不在身边。虽然目前我感觉还好,但确实不敢想象如果真是到了生产时候,他也不能赶来……



这是老公隔离回来出入境处发的检疫单


一岁多的宝宝见到爸爸,叫了声“叔叔好”


讲述者:Cathy,职业:金融从业者,坐标:深圳


到今天,香港已经封关将近19个月。这段时间对一对年轻夫妻来说,不长不短,但对一个小孩,已是他的大半生。


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两岁多了,在他不甚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爸爸”是模糊的存在,他只会出现在手机屏幕的另一端。有时,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想爸爸了,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


丈夫第一次回家,是在封关10个月后,之前没选择回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工作,没有办法请太长时间的假。我这边因为换了新的工作,也没法过去。家里宝宝还很小,需要人照顾,老人家一起去也不现实。


那次回家,结束21天的隔离以后,丈夫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全副武装回到家。一进家门,工作人员立刻让他进入单独的房间,上好了警报器。随后嘱咐我们少开门,让他尽量单独在房间里。


那天老公非常疲惫,胡子拉碴,孩子看到他,怯生生地站在一边,礼貌地说了句“叔叔好”。


在深圳,孩子是我和他的爷爷奶奶一起带。白天主要是爷爷奶奶,工作日晚上和周末是我。过年时,我曾带他回老家湖北。平时,我妈偶尔会来看看小孩和我。


从出生到2岁左右,孩子一直没法睡整觉。晚上,几乎每小时就会哭醒一次,所以需要大人时刻在旁边安抚。在他1岁以前,哭闹是表明他需要喝奶、换尿片,或者抱着轻轻摇晃。1岁以后,他需求变得更多,加上偶尔会生病,时不时需要整晚都抱着,离不得哪怕一小会儿。


他非常依赖我,不肯让爷爷奶奶抱,所以晚上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哄完全程。所以那段时间我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四个小时不到,人会变得焦躁异常。尤其到早上六七点,随着天一点点亮起来,我更加焦虑,很担心自己白天上班的状态。


我感到越来越疲惫,体力逐渐透支,免疫力也明显下降,身体上的一些病症相继复发,特别是痛经。每次来月经的时候,我都需要吃半个月的止疼片来缓解。


是孩子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小宝贝像小天使一般,喜欢笑。最近,我每次回家,他都非常高兴地跑着迎过来,他也经常会说:我最喜欢妈妈了。我不时感到心疼,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陪伴,丈夫在那边也非常思念他。


我知道身边有相同境遇的家庭还有很多,自己并不是情况最糟的那一个。我们都只是遇到了无常和未卜。无论如何,我们依旧在等待,同时也在尝试着寻找答案。


这是我老公隔离时住的房间,一次我给他送饭时,我们在这个窗户缝遥远地见了一眼


再回到自己家里时,像是一个陌生人


讲述者:Blue,职业:大学老师,坐标:澳门


我和先生分居港澳两地:我在澳门做大学老师,先生在香港工作。此前,他有近两年都是在澳大利亚,去年他回到香港,我们结束了异国恋。


封关后,我和先生一共见过两次面,都是利用的假期时间探访。但鉴于我们每年只有二十几天年假,隔离就会用掉很大一部分假期,所以中间真正相处的时间,算起来只有十天不到,这对我们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过去的1年之中,政策最宽松时,香港到澳门需要隔离14天,而澳门到香港一度推行过回港易计划: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的香港居民,凭24小时核酸证明和抵港后多次核酸检测,可豁免所有隔离。


那两次回去,起初都感觉有些不真实。当然一见面是非常开心的,但紧接着就会想到接下来分别,于是又一下子变得非常难过。随着分别的日期的临近,每一刻都觉得时间紧迫。好朋友安慰我说,在一起的时候,就好好享受,不要一直伤心。 所以两个人在家相处的时候,我们都尽量待在同一个空间里,客厅、书房之类。即便是玩手机,中间也会停下来看一眼对方。可能是因为离家太久,和它变得陌生了,有时我在自己家里都找不到要找的东西。


我很喜欢现在在澳门的工作,但又想和老公待在一起。对我来说,澳门只是我工作的地方,香港才是真正的家,我的爱人、朋友都在那里。纠结的时候,感性小人说应该辞职,家人比工作重要,理性小人说不应当把职业抉择和家庭因素掺杂在一起。


作为老师,我会鼓励自己的女学生们要独立自主。但不得不承认,现实往往会有更多的灰色地带。于我而言,其实很难权衡工作和家庭哪个更重要。


经过这段时间的自我观察,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虽然先生是非常支持我的一切选择的,但在潜意识里,因为没有放弃工作的机遇而选择家庭,我又背负着某种内疚。所以我会反复地拷问自己。这大概也是social construction of women。


最近心情时好时坏。在情绪很低落的时候,有时完全吃不下东西。而我原本是个食欲非常旺盛的人。丧失食欲的感觉还蛮可怕。后来有在努力好好吃饭,有时候喝一点酒,会感到放松一些。前段时间给心理支持热线打过电话,长达2个小时的倾诉,但并没有什么用。当对方问我说有没有什么经济方面的困难,我说没有。又问家人是否支持我的决定,我说是的。对方不说话了,中间是很漫长的沉默。


我是去年夏天来澳门的,当时连冬天的衣服都没带。因为实在没想到,这段封关的时间会是这样久。今年先生的生日,和去年一样,我们还是开视频电话过的。他在那边对着蛋糕许了很长时间的愿。许完愿,他抬起头对我说,这是我第一次许如此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生日愿望。



这是我一次隔离期间酒店窗外的景色,当时住酒店的费用是一天700澳门币(相当于人民币580元左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明治(ID:china30s),采写:LIN,编辑:依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