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和海德格尔,突兀吗?
2021-11-21 20:21

农民工和海德格尔,突兀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李勤余,头图:海德格尔,来自:视觉中国


农民工陈直多年前从大学辍学进入工厂工作,并在业余时间自学英语、阅读西方哲学和独自翻译理论著作的故事,最近感动了很多人。


尤其是他对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兴趣和钻研,让这个故事多了一份“陌生化”的效果。平心而论,不要说是普罗大众,就是专业的学者,能够真正“读懂”海德格尔的也不多。当农民工和哲学大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吸引眼球也是必然的。


陈直在打印出来的《海德格尔指南》上做标记。图/陈直个人社交媒体平台


对于陈直的人生经历,大家的感受是复杂的。在繁忙而艰苦的日常生活之外,还不忘坚持进行精神探索,这样的精神自然是可贵、可敬的。更何况,身处社会底层,却依然渴望不断向上,许多网友也从陈直的故事中读出了“励志”的味道。


不过,陈直的故事也留下更多思考。比如,我们对陈直的敬佩和喜爱,是否只是因为他的“农民工”身份?换句话说,对他的热捧,是否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自以为是的“同情”?


“农民工”和“海德格尔”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的爆炸效应,也从反面提醒我们:是不是在潜意识里,我们早就认为两者是毫不相关的。陈直是可贵的,但更多农民工似乎“理应”和海德格尔无缘。除了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的劳动,他们的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和观点又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并非无关紧要。我们关心陈直,也应该关心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具体的生活处境和人生困境。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对哲学的钻研和热衷,并没有让陈直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上八点半干到晚上八点半,12个小时,中午吃饭一小时。每隔一个月就是夜班。不停地干,是不会让那个机器休息的,人也永远不会休息。”


陈直翻译的海德格尔著作。图/社交媒体截图


换言之,哲学没有也不能让陈直获得更多“价值”。这也让更多人怀疑,他对哲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到底还有多少意义?


当然,哲学的“意义”肯定不在于有用还是没用。人类需要哲学,是因为人类不止需要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更需要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简单地说,我们总是想弄明白自己的生活意义和目标到底是什么。


所以,用一些世俗化的标准去衡量陈直的人生故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实上,不光陈直,我们也同样需要去追问,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自省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已为人父的陈直渐渐告别了“年少轻狂”和“任性选择”,相信他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找到生活和哲学的平衡点。而我们也不该仅仅把他的故事当作一个“热点”。重要的不是能不能读懂海德格尔,而是我们是否能够直面人生拷问带来的严肃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李勤余,编辑:邢妍妍、孙小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