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咖啡大国
2021-12-01 16:02

日本,咖啡大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爱吃年糕的灰狼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日本人有多爱喝咖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的人均咖啡消费量,近些年都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咖啡大国。


根据日本咖啡协会所给出的数据,令和2年(即2020年)日本人均每周要喝11.53杯咖啡,换算一下也就是说每个日本人每年要喝上近600杯咖啡。


整个日本仅用不到2%的人口就消费了世界上4-5%的咖啡,名列全球咖啡消费量的第四名,简直不能更夸张。


数据来源日本咖啡协会,四个分项为速溶、普通(即咖啡豆)、液体(非罐装)、罐装


一、日本咖啡的历史


要了解咖啡是什么时候在日本流行起来的,首先要从日本引进咖啡说起。


在江户初期的1641年,咖啡第一次由荷兰商人带到了日本的长崎。彼时日本奉行的是闭关式的孤立政策,几乎不从外国进口任何的商品。因此初登日本的咖啡还是十分稀罕的东西,只有少数的官员、商人或者翻译能够接触到。


当时的日本人爱好喝茶,对这种拥有独特口味的豆子饮料并不感兴趣。


纵然百年后的1804年,剧作家大田南亩,也还只是在他的随笔中留下了“一股焦味和臭味,味道让人难以忍受”,而这也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早关于咖啡的“品鉴记录”。


蜀山人(大田南畝)的『瓊浦又綴(ケイホユウテツ)』中写到:


紅毛船にて「カウヒイ」といふものを飲む、豆を黒く炒りて粉にし、白糖を和したるものなり、焦げくさくして味ふるに堪ず。


另一名叫做西博尔德的荷兰医生于1826年来到了日本长崎,他惊讶于咖啡文化“竟然”还没在日本生根发芽。于是他便扛起了咖啡推广的重任,开始主打“健康长寿饮料”这张牌。(这绝对是一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吃货。)


久而久之,民间对咖啡的接受度多少提高了点。个人努力总要与时代的浪潮融为一体,黑船事件后,日本正式开国。德川幕府末期的 1858 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签订后,日本便开始正式进口咖啡豆。


1888年4月13日,全日本第一家咖啡馆“可否”(可否茶館)在东京下谷黑门町正式开业,店主郑永庆的父母是外交官,自己也拥有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咖啡店的装修也是典型的西式建筑,面积颇大,还提供报刊杂志的阅览和桌球等设施。按现在的说法,这妥妥的就是 “网红咖啡馆”做派。


原址现在只有一块碑而已


这一时期咖啡在日本的影响力飞速上升,许多政要显贵豪客商贾文人墨客,都以喝洋气的咖啡为时尚。咖啡馆成为了人们社交的重要场所,咖啡文化逐渐形成。


日剧《康乃馨》中,穿洋装、在咖啡馆消费是当时非常时髦的事情


二战开始后,由于日本是轴心国,遭到全世界的制裁,其中包括咖啡进口的限制,最终还被断供(1944年)。这时日本国内的咖啡馆饮茶店纷纷脑洞大开,竟然还有用大豆、黄豆、橡子等果子烘焙以后来制作咖啡的……味道嘛,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战败后,咖啡豆的进口于1950年就恢复了,但到直到1960年才全面放开。全面放开咖啡进口的日本咖啡产业,更是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飞驰起来。UCC上岛咖啡在1969年推出了当时划时代的产品“罐装咖啡”,这一产品成为了大阪世博会的明星产品,此后多年,罐装咖啡一直是日本人喝咖啡的心头好。


UCC经典罐装咖啡从1969年至今的变迁


时间来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日本咖啡业与世界的交融也愈加频繁。


1996年,咖啡业巨头星巴克,也在银座开设了日本的首家门店,星巴克为精品咖啡店所诟病的苦涩深烘意外的符合当时日本人的口味,日本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咖啡和咖啡馆热潮。


此后数年,日本精品咖啡协会(SCAJ)于2003年成立,日本人对于咖啡的追求,也逐渐从“数量”转移到了“质量”,对于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追求变得越来越多。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咖啡在日本普及和喜爱的历史还不到两百年,但从“真臭”到“真香”的转变,也恰恰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二、日本人为什么会这么爱咖啡?


提及日本人热爱咖啡的理由,小通觉得它既与日本百年来现代化的时代进程有关,同时也与咖啡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共同性有关。


咖啡与和食、茶道一样,都体现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对事物的细致感知,这与他们的饮食文化乃至民族精神,也是相契合的。


来自日剧《我的事说来话长》


时代因素一:生活方式西化


著名的睦仁天皇(明治)改革前后造型对比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后,全面西化和现代化的追求变得尤为炽热。牛奶、面包、葡萄酒威士忌,各种五花八门的食物进入了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使得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日本料理中那些耳熟能详的菜品“寿司、拉面、寿喜烧”等等,都诞生于那个时期。


源自西方的咖啡在当时就是“高级饮料”的代名词,咖啡馆更是文人骚客的热爱之地。起初也许只是赶时髦的行为,但久而久之,习惯也能转变为自然。咖啡馆和咖啡文化就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1951年的上岛咖啡


既然喝茶“救”不了日本人,那就喝咖啡试试。


时代因素二:战后景气,咖啡的无孔不入



从日本咖啡协会所提供的咖啡进口量及日本GDP的图表可以看出,日本人喝咖啡的习惯与他们1960年起的经济腾飞的时间是高度一致的。更有少部分人将当时的日本经济大发展归功于“每天喝咖啡”后精力充沛这一点,时至今日日本60岁以上的人,平均喝咖啡的杯数也超过日本的平均值。


数据来源,日本咖啡协会,年龄越大,咖啡喝得越多


人们本就爱喝咖啡,无奈战时出于物资和经济的因素,难以实现。但战后日本各种产业急速发展,灌装咖啡的发明和大受欢迎,便利店的出现和普及以及冷热两用自动贩卖机的出现,使得咖啡变得无孔不入。哪怕到了日本经济停滞的90年代后,咖啡相关产业的增速也依旧相当可观。


1996年-2016年,日本的咖啡的消费量也增加了超过50%


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们一天24小时出售着价格低廉的罐装咖啡(100-200日元),成了众多上班族消暑解热和学生党冬日暖心的选择。


电影《你的名字》中,即使偏远地区,自动贩卖机也给你安排上


直到现在,打开电视去看看日剧和动漫,灌装咖啡也是打开话题的“重要配角”。有话想说不知道怎么开口或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别人商谈,那就来瓶罐装咖啡吧。


日剧《女子警察的逆袭》,有话要谈,又怎么少的了罐装咖啡


对于饮食来说,要有国民度,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方便,随时随地都能喝到,又怎么能不爱呢。


时代因素三:精品咖啡文化兴起


从日本咖啡协会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近20年日本人饮用咖啡的结构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2002年时,速溶和罐装咖啡要占到每周饮用量的60%以上,如今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44%。


日本的年轻人们不再满足于口味相对较为单一和平庸的速溶和罐装咖啡,取而代之的是更个性化更有品质的自制和精品咖啡。


电影《你的名字》中,原本在乡下习惯喝罐装咖啡的两人,来到东京也习惯了咖啡店


众所周知,日本人对于许多行业的科学化和技术化程度都极高,咖啡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目前,SCAJ(日本精品咖啡协会)对咖啡的研究,不仅考虑咖啡豆的品种和产地,还包括土壤改良、气候变动等等各种因素,并对其后的精制手段、萃取方式、咖啡器具做了无数次的排列组合和尝试。


最后再执行杯测与电子舌测试的双重测试,为的就是追求咖啡世界里的“一杯入魂”。


《孤独的美食家》的五郎大叔,在第九季中被热情邀约品尝的咖啡,就是精品咖啡之一——瑰夏。


来自日剧《孤独的美食家》S9E3


巴拿马瑰夏咖啡,它是被誉为日本“咖啡之神”和“日本咖啡天花板”的田口护先生,通过独特烘焙技术及手冲杯测所发掘出来的“神之一杯”。


在他时任日本精品咖啡协会(SCAJ)的会长时,曾亲自请日本精品咖啡协会的理事们品尝瑰夏,引领了一阵瑰夏在日本的热潮。


瑰夏的华丽果香和悠长余味以及其爽朗明快的感受让它在精品咖啡界都是无与伦比的存在,每斤瑰夏咖啡的售价能达到数千元之多。


饶是如此,叔也没品出个所以然。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肉体凡舌,这时候日本人自然又想起了罐装咖啡的轻松自在来。


品尝精品鸭梨山大,叔的表情都在说还是罐装的好


这里小通可不是单单的吐槽,这恰巧说明现在咖啡世界的百花齐放。你可以不管不顾不在乎,但也许你喝的某一杯咖啡,就是某个咖啡师千锤百炼出的绝品佳品呢。咖啡世界的内卷,对喜欢咖啡的人来说,是件好事。


三、当代的日本咖啡厂牌


说了那么多日本咖啡,现在终于要来聊聊支撑着日本咖啡行业的这些厂牌了,相信其中大多数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


UCC上岛咖啡:日本咖啡头牌



1933年,上岛忠雄在神户创办了日本第一咖啡企业,上岛忠雄商店,也就是上岛咖啡(Ueshima Coffee Co.,Ltd.)的前身,UCC即是它的英文缩写。


前文也已经提到过了,上岛忠雄从罐头工厂得到了灵感,开发出了世界首个罐装咖啡,并由此将咖啡带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而早在1981年,UCC就在牙买加建立了蓝山咖啡种植园,这也为咖啡世界90年代的“蓝山热”奠定了基础。


现代UCC的业务除了在咖啡上“从杯子到农场”的一条龙之外,还包括咖啡店、饮食店、咖啡机等等诸多相关业务。其主要产品的速溶、挂耳、瓶装咖啡。


UCC的产品线


对了,值的一提的是国内UCC的名字叫悠诗诗,是因为国内的上岛咖啡已经被注册了(中国台湾企业,注册为上岛咖啡 UBC COFFEE)。所以在大陆来说,UCC和上岛咖啡只能说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品牌。


星野源为UCC拍摄的CM


AGF 味之素:日本咖啡第二品牌



成立于1954年的AGF也是日本咖啡文化的先驱之一。其1960年所推出的Maxim速溶咖啡和1978年推出的Blendy系列咖啡历久弥坚,至今仍是AGF的核心产品。



除了核心的咖啡业务外,AGF很早就尝试过诸如茶饮、宠物食品等许多的不同领域。现在的Blendy品牌不仅覆盖了咖啡豆、挂耳咖啡、速溶咖啡、咖啡饮料、瓶装咖啡等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咖啡品类,甚至还加入了抹茶、煎茶等日式饮品。


AGF官网


这两年AGF的咖啡浓缩液相当出圈,销量不俗,这种揭开兑水/奶即饮的速度优势实在太大,用来当咖啡饮料喝味道也还行,毕竟便宜,要什么自行车。



KEY COFFEE:具有匠人精神的咖啡企业



由柴田文次在1920年所创立的KEY COFFEE自1928年起就开始生产和销售咖啡、可可和红茶等饮料。其品牌KEY的寓意是“咖啡是打开日本人新饮食生活与文化的钥匙”。


早在1959年,KEY COFFEE就把真空包装技术应用到咖啡的保鲜包装上来。1990年,KEY COFFEE便更进一步将这种保鲜技术用到了挂耳咖啡上。此后纵使KEY COFFEE业务也逐渐扩产,除了拳头产品挂耳咖啡外,也开起了直营的咖啡店等等其他业务。但他们一直以来持续投入精力和磨砺的,依旧是他们的挂耳咖啡。


1959年真空包装的KEY COFFEE


1991年KEY COFFEE所售卖的挂耳咖啡


相比于UCC和AGF在国内也颇有声望,KEY COFFEE似乎有点籍籍无名之感,但他们在挂耳上的心思我觉得并没有白费。


Doutor 德咖伦:会做甜品的日本本土咖啡连锁






作为日本本土的第一咖啡店连锁品牌,Doutor咖啡自1980年在原宿车站前开设首店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巅峰在日本的所有都道府县均有开设分店,总数量超过1300家。目前在tabelog上搜索显示,其在日本全国有仍有1213家,作为对比,日本的星巴克数量则有1746家。


德咖伦的经营模式直营+加盟,主打的是“性价比”,在星巴克需要花400-500日元才能喝到的咖啡,在doutor只需要花上300日元就可以喝的到,是不是非常经济实惠呢?


除了特别有性价比之外,德咖伦还兼具了快餐店属性,什么三明治、汉堡、热狗,样样都有,而且其甜品更是一绝,说它是咖啡界里最会做餐点的,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本年度德咖伦日本的主推甜品 官网图


目前德咖伦在上海也开了分店,不过到了魔都以后售价也水涨船高,完全和其他咖啡连锁看齐,无论是咖啡还是蛋糕都比日本贵了一倍的样子。可见不管是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还是日本人,都意识到中国的咖啡市场不容小觑。


三得利 BOSS咖啡:魔性的选择PV



食品大厂三得利投入日本咖啡战场的时间其实不长,1987年才入局的他们经过了5年的试水,在1992年推出了BOSS咖啡。包装上叼着烟斗、鲁迅感十足的男性插图是BOSS的最大特征。


由于这个BOSS之名与德国奢侈品牌Hugo Boss同名,很快就让三得利惹上了官司的麻烦(不知道三得利当时是不是想蹭这个名字呐),数年后才得以和解。


“鲁迅”瞩目


经过几十年的运营和推陈出新,目前三得利的咖啡也仅涉足罐装瓶装这两个领域。


尽管如此,三得利实在太懂得用户的心,宣传上与各种热门动漫的联名活动搞得飞起,PV和CM更是好到能出圈让人盯着广告看的程度,比如这个BOSS咖啡的偷懒革命广告,真的让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


假装在开视频会议,其实在偷懒,目的则是喝咖啡


假装在讲解会议内容,看起来站着,其实是坐着,偷懒积攒能量,为了喝咖啡(视频来源:YouTube@广告裁判)


除了以上这些日本本土的大厂牌外,像雀巢、可口可乐、星巴克、Tully’s Coffee等这些国际咖啡饮料巨头,在日本的咖啡界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的咖啡文化,正是由这些企业一起创建和支撑起来的。


不过呢,国内的咖啡星人也不用羡慕日本。


根据《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尽管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仍只有9杯一年,但一线城市的人均咖啡消费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26杯,比之美国的人均329杯还略有差距,但已经超过了日本的280杯。



上海所拥有的咖啡馆数量为6913家,已经远超纽约、伦敦和东京,可谓是蓝星上咖啡“元宇宙”的中心。


虽说小通已经对把商圈市场、街头巷尾给塞的满满当当的连锁咖啡店见怪不怪了,但直到菜市场的旁边,都张罗起门面开了家独立精品咖啡店的时候,我才真真实实地意识到,咖啡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年轻人的保温杯里装的,不再都是枸杞,而是能让人间清醒的咖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爱吃年糕的灰狼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