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通高铁”竞逐:广东撞线,河南冲刺,山东进击
2021-12-11 07:51

“市市通高铁”竞逐:广东撞线,河南冲刺,山东进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赣深高铁北起江西省赣州市,南至广东省深圳市,途经河源、惠州、东莞等地市,线路全长43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 300 公里。


图片来源:广东交通


至此,地处粤北的河源正式告别没有高铁的历史,广东也成为继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之后,全国第六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截至202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3.8万公里。目前,还有不少省份将“市市通高铁”视为发展目标。未来的区域格局,还将持续改写。


翻身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高铁建设上的“迟缓”,一度引发全国关注。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直言“广东省的高铁已经落伍了”,引来全国关注。彼时,隔壁福建已然实现“市市通高铁”,而广东仍有5个地市没有迈入高铁时代。


作为全国两个城市群,珠三角高铁网与长三角的差距同样悬殊。广东省统计局网站今年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发展潜力比较研究》显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密度为180.9公里/万平方公里,长三角区域则为585.5公里/万平方公里。


当时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珠三角高铁网不如长三角,粤东粤西加起来还不如中西部省份,人均算下来就是半支香烟的长度。”尤其在人口集中的沿海区域,比如湛江、茂名等城市,高铁建设严重滞后。


更为严重的是,交通发展不均衡与经济建设不均衡产生“叠加效应”——交通基础设施最为滞后的地区,也正是经济发展面临“掉队”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以2018年数据为例,广东四大区域——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区,GDP占全省比重分别为80.2%、6.6%、7.4%和5.8%,人均GDP分别为130182元、38340元、46230元和34883元。


不过,近三年来,广东“补短板”较为迅速。随着深湛铁路江湛段、梅汕铁路等陆续开通,粤西、粤东相继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从数据来看更为明显,2018年初广东高铁运营里程为1538公里,到2020末已增至2065公里,三年增幅超过三成。


广东高铁网络示意图(注:赣深高铁已开通,仅供参考)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并没有打算停下脚步,而是更进一步提出“市市通350高铁”目标。


此前,《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分析广东当前问题时指出,“高标准沿海大通道尚未形成,大湾区北向通道能力趋于紧张,联通西南地区快捷货运铁路通道有待打通;东西两翼连通内陆的运输通道还需加快建设。”


根据规划,广东2025年高铁里程将达到3600公里。目前,广东有3条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高铁,分别是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在建的广汕汕、广湛、深汕等多条线路,设计时速也为350公里。


广东省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图 图片来源:《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


平衡


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后,河源到深圳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压缩到40分钟。这也意味着,深圳都市圈四个兄弟城市——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全部进入深圳1小时通勤圈。


广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城叔表示,广东最大的问题就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市市通高铁对此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交通的改善,将促进珠三角的人才、资源往粤东、粤西和粤北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七普”统计数据,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常住人口分别为1756万、1047万、604万、284万、267万;2020年五座城市GDP分别为27670亿元、9650亿元、4222亿元、1103亿元、1124亿元。照此计算人均GDP,最高的深圳是最低的河源4倍有余。


有分析认为,深圳自身面积非常小,整体开发强度已超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如果主动将产能有序转移到惠州、河源、汕尾等地,不仅有利于保持产业链完整性,也将给周边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指出,深圳都市圈将充分发挥深圳核心城市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深圳发展空间。


深圳资源外溢迹象早已显现。其在打造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同时,华为、比亚迪等纷纷在周边城市设厂扩产。周边城市也开始积极行动,争取深圳等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资源溢出。


以河源为例,不仅确立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发展战略,向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军,还依托水资源优势打造水产业园,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名企纷纷落地,未来与珠三角市场的联动也颇具想象空间……


对比武广高铁投资情况,有专家认为,预计赣深高铁通车5年后,粤港澳大湾区将有3000亿元投资到高铁沿线城市。这正是“市市通高铁”所带来的机遇。


当然,外溢的另外一面是虹吸。“一方面,加速高铁建设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助推省会等中心城市崛起,便于它吸引和聚集资源。”胡刚认为。


对经济薄弱地区而言,挑战更为巨大。“要把经济搞好,离不开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等配套的发展措施,离不开投资、产业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堃此前指出。


角逐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在实现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期待下,高铁建设不断加速。


“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由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运营里程占比从16.4%上升至25.9%。同时,客运量占比更从37.9%跃升至70.7%。


分区域看,截至2020年,内蒙古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4190公里,是唯一迈上万公里量级的省份,排在第二、三位的河北、新疆,则处在7000公里阶段。



而在更受关注的高铁建设上,截至2020年,安徽、江苏、山东、辽宁、广东是排名前五的省份,运营里程分别达到2329公里、2215公里、2110公里、2105.8公里和2065公里。


当然,轨道运营里程与地理位置、区域面积等多种因素相关。与之相比,客运量或许是反映交通实力更为重要的指标。2020年,广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四川、山东、安徽、江西、湖北是铁路客运量前10位省份,占据全国总量的56.9%。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客运人次分别达2.31亿、1.61亿、1.59亿。



去年8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50万人口和20万人口以上城市将分别实现高铁和铁路覆盖。全国铁路网将达20万公里,其中高铁约7万公里。这就意味着,未来15年全国还要新建高铁3.21万公里。


在这个增量风口下,不少省份高铁建设持续加码。目前,包括山东、浙江、湖北、湖南、辽宁、贵州、广西等省份在内,均将“市市通高铁”的时间节点设定在“十四五”时期。河南更是只剩“临门一脚”,有望成为继广东之后,下一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从高铁运营里程来看,根据部分省份披露的“十四五”建设目标,山东、广东及江苏三个经济大省野心最大,到2025年的高铁运营里程目标分别为4400公里、3600公里和3500公里。照此计算,山东五年高铁里程将实现翻倍。此外,河南、湖北、广西也都将目标设定为3000公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底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到,“一些地方存在片面追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投入轻产出等情况,铁路企业也面临经营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同时,意见规定,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并根据城市规模、客流密度等指标分类分层,要求合理确定高铁时速建设标准。


在建设门槛抬高背景下,未来高铁建设格局仍将存在变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