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池骋知道吗(ID:chichengknows),作者:池骋,原文标题:《公众号生死劫(2019-2021)》,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过去的三年,我一共写了三篇,关于“公众号发展趋势”的长文。
《2019,公众号生死劫》(2019年2月);
《2020,公众号生死劫》(2020年1月);
《2021,公众号生死劫》(2020年12月)。
马上就2022年了。今年,不想写了。
因为我发现:关于公众号,我想说的,以及大家能做的,基本都在这三篇历史文章里了。
这一条推送,是过去三篇文章的合集,更是关于公众号发展的一次深度复盘。一共,整整9000字。
如果你依然想做公众号,或者已经有了一个“不想放弃”的账号,就把这篇合集,认真读完吧。你想知道的,几乎都在里面了。
一、我们从眼前的聊起一年了,几乎什么都没改变
以下内容,来自《2021,公众号生死劫》
作者:池骋(我本人),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
真实对话 1:
十月初,和一位公众号博主在北京吃饭。他的号:首文10w+,广告报价六位数。
我笑着问他:啥时候做视频 ?就等着你出镜了。
他回答:伸脖子缩脖子都是一刀,早晚的事儿。
真实对话 2:
十月中旬,和另一位知名ip 在微信聊天。他的号:首文5w+,每篇都是独家干货。
他微信问我:啥时候给我们团队讲讲标题 ?今年打开率下降了2%,一年粉丝“白涨了”。(备注:饭局和对话,均发生在2020年的10月份。)
别猜了。他们是谁,没那么重要。
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2021,公众号生死劫 !
1 . 生命周期
只要选择了面向市场——公众号,本质上就是一款产品。任何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启动期 - 增长期 - 稳定期 - 衰落期 ”。
所以,8岁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始“衰落”了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没有!它只是告别了增长期,进入了“稳定期”。
嗯。其实,只要微信没有“衰落”,微信公众平台,就会维持在稳定期。
可问题在于:稳定期 = 存量时代 = 内部厮杀 + 外部竞争,和增长期相比,稳定期做公众号,太难了。
微信自身用户不涨了:新流量少了。
关注的公众号够看了:关注率低了。
分享朋友圈没意思了:传播力下降。
再加上短视频的“降维打击”,用户对于图文内容的“兴奋阈值”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除了少数的“头部公众号”,还能保持小幅增长。那些“腰部及以下”的公众号,很难不进入衰落期。
真的不是公众号不行了。而是公众号之前太行了。
也就是:大部分人没经历过“行业兴衰”,之前都太舒服了,大家丝毫没有心理准备,更没有应对经验。
那么,小部分的高手呢?要么,会在产品进入衰落期之前,开始一段“新的生命周期”,做战略创新和投资。
比如:转型条漫、布局视频、孵化新号;要么,如巴菲特所言,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延长产品的稳定期时长。
比如:打造个人品牌、内容价值感强;当然了,高手太少了。急功近利者,太多了。
2 . 第二曲线
行业不增长,对手很强大。怎么办?不要对抗周期,而是找到新的周期。即:找到你的“第二曲线”。
上面这张图,是最理想的第二曲线模型了。在账号处在稳定期,甚至增长期的时候,就去发现自己的“第二条”产品生命曲线,找到新的增长点。
甚至,进行战略级的转型。
你能想到符合这个模型的公众号吗 ?我想到的公众号,叫做“深夜发媸”。
从2015年的“小黄文博主”徐老师,转型为“时尚博主”徐老师 —— 深夜发媸这些年在新媒体上的发展,完美契合了上面的模型。
时尚领域,不仅是徐老师的第二曲线。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小黄文”,时尚领域绝对属于“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从逻辑思维,到“得到App”;
从十点读书,到“十点文化”;
从夜听,到“带货主播刘筱”;
从晚安少年,到“时尚青年”。
原来,衰落的原因不是周期本身。没有发现自己的第二曲线,才是。
还有一些公众号,始终保持着对内容的极致追求和迭代打磨,全力延长着自己的那个“坡”。比如:杂乱无章、我要whatyouneed、不会画出版社、胡辛束、KnowYourself、网易文创系……
这些团队,甚至更让我欣赏。(备注:杂乱无章,2021年,开始了直播带货)
而大部分的公众号呢 ?不是你不行了。而是周期到了。
这就意味着:过去的80分,现在就是不及格。过去的100分,现在就是点赞高。
怎么办 ?答案我说了:发现第二曲线。
3. 内外循环
内外循环,是最典型的“第二曲线”方法论,看图。
内循环也好、外循环也好,其逻辑,都是在已有公众号的创作内核下,结合现有资源,更低成本的跨平台产出内容。
通过流量的循环导流、内容的多场景曝光,提升用户的“总规模”以及内容的“总打开率”;其本质,则是在“流量增长”红利消失之后,开始在“流量效率”层面上进行更多投入。
而这个模型的关键点,是“能否在节省创作成本的情况下,同样实现高质量的产出”。
不仅要做到成本的“反协同”,还要做到出品的“正协同”。
至于选内、选外、还是内外兼修……一步一步来吧。
4. 有形的手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
“看一看”是很愚蠢的改动吗 ?
“视频号”没有什么大价值吗 ?
“乱序排列”依然毫无道理吗 ?
2018年12月,微信7.0版本上线。点赞变成了“好看”,后来改叫“在看”。
原来,张小龙在意的,根本不是右下角叫“点赞”,还是“好看”、“在看”,而是通过“看一看”页面,提升内容的总打开率。
即:曝光的效率。
2020年,视频号上线。
每次发布内容时,下方可以“给公众号引流”的“扩展链接”;再加上公众号正文,可以插入10条视频号内容,实现直接跳转——这些不都是在帮助你,做好微信内循环吗 ?
微信不缺流量。公众号却很缺流量。而且,还是“不健康”的缺流量。
多少有价值的文章,阅读量几千 ?多少低质量的文章,阅读量几万 ?
线性发展 + 关系传播,这就是生死劫的根儿。
公众号的内容传播,主要依靠“朋友圈”。当读者为了获得“社交货币”而分享朋友圈时,就注定了分享动机会逐年降低。
不信,你看看周围、问问自己。
这导致:好内容,不是没人看。而是没人知道,好内容在哪看。
官方“有形的手”,早就在挥舞了。看懂挥舞的原因和方向,很重要。(备注:2022年,公众号将正式进入算法模式。)
5. 小号的命
我是2020年2月,才开始做这个公众号的。
通过大号的单勾转载、团队公众号的多次转载、出版物(书)的引流、视频号的引流、100多篇内容的传播……
用了大半年,才从2000多关注,做到了小2万读者。
说实话:如果没有前面提到的这些资源、如果今年不出书,我根本就不会启动这个公众号。因为我的内容定位,天然决定了:只靠内容涨粉,这号根本没戏。
不是内容不好。干货类账号,打开率10%+,可以了。
而是内容不涨粉。文章300次的“分享+转发”,其中290次是转发给好友,10次是分享朋友圈,分享链条,第一层就会断掉,怎么写出爆款 ?
我都这样,小号们怎么办 ?所以,是时候抛出总结性观点了 ——2021:可以写公众号,但别做公众号。
写公众号:捕捉单篇爆款的机会,连接资源;做公众号:长期输出优质的内容,持续涨粉。
两者的区别,应该看得懂吧?
我在2018年和2019年,在另一个公众号(芥末青年),一共写了10篇左右的文章,其中一篇100w+、一篇30w+、一篇软文、几篇5w+;包括:生活、情感、热点、旅行等方向。
我出手的逻辑很简单——只写“潜力爆款”,给自己做背书,给账号涨粉。
写出一篇爆款,够吹五年牛了。而没有机会的时候,我不出手。
2021,我建议你们,也用同样的逻辑。适合你的热点出现时、自己经历了一件大事儿之后、积累了好多年的素材到位了——再出手。
目标是:你有5%的概率,能出爆款;而不是,0.001%的概率,能出爆款。
有了一篇爆款之后,无论是把它放在简历里,还是精耕细作1000个铁杆粉丝,都是实打实的价值。
总之,真的别“闷头做号”了。
2021,公众号生死劫。置之死地,而后生。
二、两年前的文章:是不是觉得,一切早已注定
以下内容,来自《2020,公众号生死劫》
作者:池骋(我本人),发布时间 2020年1月
公众号生死劫,具体指什么 ?说白了,四个字:流量下滑。
从头部的500强,到腰部的自媒体,再到脚踝的大多数,几乎所有的公众号,流量都在下滑。往日屡试不爽的标题党,也已经越来越不好用了。
当然了,“几乎所有”,不是所有。
这两年,依然有逆势爆发的超级黑马,比如“不会画出版社”、“小声比比”、“仙人Jump”……
所以,总会冒出一些“行业专家”,把这些成功案例,变成毒鸡汤的原料,总结出了一句超级傻x的观点:
“不是公众号不行了,是你不行了。”
我呸!
20%的人行,80%的人不行,你说“不是公众号不行了,是你不行了”,OK,我接受。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从零开始做一个公众号,0.2%的人能成功,就已经很乐观了,你居然还说“不是公众号不行了,是你不行了” ——你行你上 !
平复一下情绪。接下来,我和你好好掰扯掰扯:公众号生死劫:何因,何果 ?
⚠️以下内容,多为“本质思考”,建议:放慢节奏,边琢磨边读。
1. 生死劫的因
公众号的生死劫,究竟何因?
几天前,抖音发布了“年度数据报告”。
2019年1月,抖音日活跃用户2.5亿。2020年1月,抖音日活跃用户4.0亿。
Emmm…...生死劫的因,起于抖音爆发 ?继续看下去。
2016年6月,快手日活跃用户4000万;2019年5月,快手日活跃用户2.0亿;哦?生死劫的因,起于短视频时代来临?
再看下去。
2018年2月,“王者荣耀”日活用户突破1亿;
2019年6月,“和平精英”日活用户5000万;
2017年5月,“爱奇艺App”日活用户1.5亿;
2017年9月,“腾讯视频App”日活用户1.5亿。
生死劫的因,起于被其他App抢夺时间!
答案到这里,依然不是本质。
生死劫的因,起于2012年8月,产品本身。
因为——公众号,依托于微信。成也微信,败也微信。
一年前,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你们(自媒体)准备的,但公众平台确实是被自媒体用的最好的一个领域。”
今年,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又说了这么一句话:
“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
现在,我给你一个综合的翻译:( ⚠️烧脑预警 1,仔细琢磨 )
公众平台不是以“满足C端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阅读与观看需求”为核心目的打造的,但是公众平台上的自媒体,确实在这几年,很好的满足了“C端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阅读与观看需求”。(张小龙内心OS:你们牛X!)
因此,公众号生死劫,注定到来:( ⚠️烧脑预警 2,仔细琢磨 )
随着4G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迭代、资本市场的推动,那些纯粹以“满足C端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阅读与观看需求”的产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它们基于产品在“底层设计”与“用户体验”上的优势,在公众平台的侧方,给了它重重一击。
“纯粹”两个字,优势太大了。
看看隔壁“今日头条”,给了作者多少补贴 ?
看看隔壁“抖音快手”,给了达人多少流量 ?
看看隔壁“爱奇艺”,给了片源多少版权费 ?
打开“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用户直接就能看到,经过算法筛选的“优质内容”;打开“微信”,需要点击订阅号消息,从关注的账号当中,找到想看的“优质内容”。
什么是“优质内容” ?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优质内容,就是能让他获得精神愉悦的内容。
换作是你,为了精神愉悦,你会选择“情感类、知识类、娱乐类”的公众号图文,还是观看“剧情类、讲解类、幽默类”的抖音短视频,或者吃鸡、打王者、追网剧?
你会选择更快、更简单、更刺激的那一个。抖音、快手、手游,为此而生。
对于某些公众号,这已不是跨界打劫,而是降维打击。
因此:( ⚠️烧脑预警 3,仔细琢磨 )
公众号的劫,并不是公众平台的劫,而是那些定位于“满足用户精神愉悦需求”的自媒体类公众号,在面对“抖音、快手、爱奇艺、B站、王者、吃鸡”等具有形式优势的平台时,能否打造独家壁垒的劫。
所谓的降维打击,并没有伤及公众平台的根本,只是撞到了它的侧方。
以下内容,现实且残酷:
公众平台的根本,是微信。微信的根本,是十亿用户。
没错,我的意思是……
“自媒体类公众号”并没有“那么”重要。
谁是“那么” ?是“微信聊天”、是“朋友圈”、是“微信支付”、是“小程序”、是“微信服务号”、是“企业微信”……
这些基于微信“社交刚需”和“高频优势”所开发的功能,才是微信的嫡子、嫡孙,而“自媒体类公众号”,只能算是微信的庶子。
从“H5小游戏”,到“抽签测试”,再到“刷屏级图文爆款”,无论你是否直接“诱导分享”,只要影响了“朋友圈”亲儿子的体验,那就对不起了……
自媒体,成也微信,败也微信。说到底,都是权衡,都是取舍。
既包括了微信官方的权衡与取舍。也包括了自媒体人的权衡与取舍。
以下,是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的分享大纲,看看都有啥吧……
这就是现实。
2. 生死劫的果
每年年初,“新榜”都会举办“新榜大会”。
2017、2018、2019,除了邀请公众号领域的超级ip,新榜也邀请了几位视频领域的大佬,作为分享嘉宾。
可几天前的“2020年新榜大会”,新榜第一次邀请了大量的“抖音达人、视频博主”。
2020年新榜大会,短视频相关的嘉宾包括:
房琪kiki(旅行博主 抖音粉丝:727万);
张欣尧(短视频红人 抖音粉丝:1098万);
仙女酵母(时尚博主 抖音粉丝:1498万);
末那大叔(短视频红人 抖音粉丝:1323万);
朱一旦(短视频博主 抖音粉丝:366万);
史里芬(视频博主 B站粉丝:21.4万);
馨子(Vlog博主 微博粉丝:104万);
以及,快手副总裁、淘宝直播负责人、小红书合作负责人、三位MCN的创始人/CEO、牛肉哥严选的操盘手……
2020年新榜大会,公众号相关的嘉宾包括:
凯叔(凯叔讲故事 创始人);
李筱懿(作家、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创始人);
陈昌(温血动物创始人);
半佛仙人(半佛仙人、仙人JUMP 创始人);
黎贝卡(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创始人);
末那大叔(公众号末那大叔 创始人)……
如果“双方对战”……你觉得哪一方会赢 ?
我们有点想多了。
现实是:公众号的老牌作者们,几乎都同时有自己的短视频号;而短视频起家的博主,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公众号;对于这些优质内容创作者而言:
内容 × 流量 × ip × 变现 = 价值。
公式里的乘号,可以是“图文”,也可以是“短视频”;可以是“公众号”,也可以是“抖音快手”;几个都用上,当然也未尝不可。
因此,一个超级重要的认知是——
公号、抖音、快手、小红书、私域……
图文、条漫、音频、短视频、vlog、知识付费……
总有一个平台、一种形式,更适合你。看,这是“自媒体公众号”最坏的时代,却又是“自媒体人”最好的时代。
从2017年到2019年,我讲了近100场的线下课。
有针对企业新媒体人的内训、新媒体总监实战营,也有针对自媒体人的“Plan X 自媒体赋能学院”。
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还是那句,说了好几年的话 ——
大多数人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见识太少。
只不过,这个见识,已经不限于“你关注了多少个头部公众号、分析了多少篇100000+文章”了,而是你对于所有主流自媒体平台,在底层逻辑、传播套路、经典案例层面,有多少共性与差异的认知,能否判断出哪个平台、哪种形式,最适合你自己。
说实话,2020年,如果你才开始做自媒体,除非你的“逻辑思考 + 观点表达 + 文字还原”能力极强,可以做到“优质内容稳定输出”,我才会建议你尝试“微信公众平台”。更多的人,我都建议你从“抖音、快手、小红书”开始。
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让读者把内容分享到朋友圈,需要你有“120分”的硬实力;让读者把内容看完、评论、点赞,真的不需要“120分”的硬实力。
对于写了很多年公众号的你:我知道,让你跳出“公众号”很难。可跳出来之后,也许反而容易了。
对于一开始的那句傻X鸡汤:
不是公众号不行,也不是你不行。是你和它,也许不是最适合的了。
看透本质,“公众号生死劫”,就上边的这点事儿,也没啥大不了,对吧?
三、这个系列开篇之作:看到咪蒙的名字,恍如隔世
以下内容,来自《2019,公众号生死劫》
作者:池骋(我本人),发布时间 2019年2月
1. 消失的15%
来吧,开门见山。
2015年-2017年,前20%的公众号,都活得不错。数据好、广告多、甲方不事儿逼。
2018年-2019年,只剩前5%,活得滋润。
20% - 5% = 15%。
问题 1:消失的这15%,是哪些公众号 ?
问题 2:它们为什么接不到广告了 ?
如果你做的是自媒体,就得琢磨了。且,琢磨透。
这两个问题,都和一个词有关——品效合一。
什么是品效合一?说白了:既要曝光,还要转化。
有这样要求的甲方,流氓吗?我认为,不流氓。
毕竟,和传统广告相比,自媒体投放,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基于互联网和产品,可以直接实现转化。
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识别二维码、点击小程序,在微信上,有太多的方法,能让用户看完广告,很方便的购买,且,不影响(甚至会增加)文章的阅读体验。
可是,这个需求,在2015年-2017年,被广告公司“或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很久。就算文章里有购买入口,转化,也远不如“阅读量”重要。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做起了带货类投放,以及大环境的影响,单纯“打品牌”的企业,越来越少。更多的投放,变成了“追求转化为主,品牌曝光为辅”。
嗯,两个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
打品牌投放,只会和头部KOL合作:GQ实验室、黎贝卡、咪蒙……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号从来没缺过广告,甚至越来越受欢迎。
博转化投放,只会找性价比高的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快手……其中,多是一些优质的小号。
位于行业6%-20%的公众号,就尴尬了。
算不上头部。
性价比不高。
怎么办——要么逆袭,要么降价,要么等死。
十二个字,都能看懂,就不展开了。
2. 刷屏的窄门
我特别喜欢“窄门”这个词。The Narrow Gate,宗教词汇。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7章13-14节。
只靠套路写作,那门是宽的。用好内容刷屏,那门是窄的。
2019年1月,公众号“不会画出版社”的《“别难过,我先走啦。”》刷屏,实现双“10w+”。单篇文章,涨粉20万+。这背后,就是窄门。
同月,视频《啥是佩奇?》刷屏,播放量数千万。这背后,也是窄门。
什么是窄门 ?
同样的选题,别人做1天,你做10天,且内容质量和时间投入正相关。这是一种窄门。
为了一篇文章,你进行了大量的亲身体验,而不只是通过百度。这是一种窄门。
你先想到了一个牛X的标题,然后通过策划内容,没做“标题党”。这是一种窄门。
什么是宽门 ?
是热点就追,文章追到一半,转到“我有一个朋友小P”。这是一种宽门。
看别人写火了,自己就跟着写,把脑子动在了洗稿上。这是一种宽门。
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不顾用户预期,随便抖个机灵。这是一种宽门。
2018年,刷屏文章依然层出不穷,早就说明了:内容红利根本没有消失。
只不过,“套路内容红利”,变成了“优质内容红利”。毕竟,我们依然在看微信,刷朋友圈。
所以,走窄门,还是宽门 ?
Make your choice.
3. 聚光灯之外
新媒体行业有一个怪象。
大部分从业者,或多或少,认识“咪蒙、黎贝卡、罗振宇、凯叔、兽爷……”
可是,麦当劳、肯德基,公众号用户5000万+,负责人是谁 ?新华社的超级爆款,“八个字,用了三位编辑”,是哪三位大神 ?粉丝量过亿的企业公众号,每次推文,是怎样一种体验 ?
几乎没人知道答案。
这不是怪象吗?
要知道,90%的从业者,都是企业的公众号编辑、微博运营。可行业的聚光灯,偏偏照在了10%的自媒体人身上。
聚光灯之内,围观神仙打架。聚光灯之外,小兵摸黑干活。
一个餐饮连锁的新媒体负责人,该学习光彩夺目的咪蒙,还是振臂高呼的罗振宇?
他该学习的,是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互联网产品逻辑、自家企业商业模式,最后,才是新媒体运营。
我这么表达,不知道你认不认可:
中国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加上拿到ABCD轮的各种产品、一二三线城市的当地知名品牌,至少需要几万名优秀的企业新媒体负责人。但是,能够匹配这些企业的人才数量,远达不到十分之一。
聚光灯之外,企业新媒体运营,新兴而畸形。
发展速度,远落后于自媒体。
四个小时的微信公开课,张小龙说了这么一句话: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但公众平台确实是被自媒体用的最好的一个领域。
你真的听懂了吗?
聚光灯之外,才是公众平台的初心。
4. 杜蕾斯的锅
很早就想写一篇《杜蕾斯的蝴蝶效应》,最终决定偷个懒,把这个思考,浓缩到这篇当中。
杜蕾斯要背什么锅 ?让很多企业,新媒体定位错误的锅。
聪明的你,当看到“定位错误”,可能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这一口飞来横锅,可不算小。
七年前,环时互动牵手杜蕾斯,从微博到朋友圈,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刷屏。在那个阶段,如果你问一家企业:你们为什么做新媒体?
答案很可能是:可以低成本的刷屏。
涨粉、刷屏,是老板的唯二追求。
后来,这些企业发现:微博刷不了屏,公众号阅读上不去。于是,对新媒体失去了兴趣。
大家晃晃悠悠,就到2014年。自媒体大号,已遍地开花。
直到一些知名企业(比如:招商银行信用卡、南方航空),开始用产品思维,运营微信服务号,将“转化和服务”,而非“100000+”,作为运营目的。
企业新媒体,终于找到了方向。
品效合一、存量思维、产品化、小程序、增长黑客、商业闭环、社交电商……追求“100000+”的企业号越来越少,新媒体,开始成为企业的赋能工具。
Luckin Coffee:朋友圈熟人裂变;
万宝龙:新品的曝光与线上转化;
支付宝:强人格化提升用户关系;
招行信用卡:通过接口提升服务体验……
2018年,环时互动与杜蕾斯和平分手。企业新媒体,进入到了漫长的下半场。
哪怕是一个初创企业,也开始把新媒体,当作企业发展的“乘号”,而不是从天而降的“加号”。
所以,如果你的老板/总监,依然基于“写什么能火”,而不是基于“商业模式”,来定位新媒体。
9102年了,换个单位吧。
5. 人才困兽斗
都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做了8年新媒体,关于人才,我最大的感触是:才不配位,满地都是。
除了金字塔尖,大部分的公众号,阅读量和质量,根本不成正比。也就是说,阅读量3000的公众号,很可能比阅读量30000的,做得好。
还有更糟糕的:企业的品牌价值,与其公众号的质量,也不怎么成正比。比如,某世界500强的公众号,只有几百阅读,排版更是五彩斑斓的黑。
为啥会这样 ——行业新、门槛低、要求高、需求大。
如果你想入行,或者已经入行,一定要理解,上面这十二个字。
行业新:相比传统岗位,新媒体运营,缺少成熟的高等教育学科,职业培训更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存在认知不足,甚至依然停留在“网感好、脑洞大”,这种十分虚的层面。
门槛低:新媒体这行,就算没吃过猪肉,也都见过大量、海量、巨量的猪是怎么跑的。一部分从业者,是因为喜欢且简单,想做新媒体的。还有一部分从业者:这家公司真棒,可我不懂产品不懂技术不懂运营不懂行政不懂销售,看样子,只能做新媒体了。
要求高:内容编辑、原创写手、用户运营、团队管理,单独一个岗位,想做到优秀,都不容易。更何况,有些公司,做到了“四岗合一” ——从商业模式,到互动留言。从内容定位,到标题撰写。从跨部门配合,到工作站模式。除了说得不算,什么都是你一个人。
需求大:“行业新、门槛低、要求高”不要紧,用人需求还大,这就麻烦了。需求多大 ?前面的文章,我已经做过假设了。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ABCD轮的各种产品、一二三线城市的当地知名品牌,至少需要几万名优秀的企业新媒体负责人。
别忘了,除了数量不够,高手还容易受限。受企业实力的限、受商业模式的限、受领导的限、受预算的限……
以上种种,让我很看好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以下观点,写于2019年——
没错,是看好。
因为,新媒体行业,太急太糙了。
有太多人,想成为新媒体人。
有太多企业、大号,需要人才。
对于“天生新媒体人”,这是最好的时代。
2022年,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池骋知道吗(ID:chichengknows),作者:池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