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周宇,头图来自:unsplash
随着各家 Android 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喊出“冲击高端”口号后,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落在产品上就是不断提升的硬件素质,芯片算力、充电功率、屏幕刷新率等。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高刷新率屏幕让人们惊呼流畅的同时,也带来耗电增加续航降低的副作用,幸好,作为屏厂的三星给出了新的选择 LTPO OLED 屏幕。
理论上 LTPO OLED 屏幕能做到 10Hz 到 120Hz 间变换,人们需要频繁操作时屏幕以 120Hz 显示,静止阅读时以 10Hz 显示,根据使用场景调整刷新率,操作畅快和高续航也能兼容。
然而,理论和实际总会有一些差距,即便 Android 旗舰手机们用上了 LTPO OLED 屏幕,大部分时间内屏幕刷新率仍然是在 60Hz 和 120Hz 之间反复横跳,离当初的精细控制刷新率提升续航还有一段的距离。
要做好手机可变刷新率,显然不是一块屏幕就可以解决的。
一、更多刷新率档位
普通手机刷新率是 60Hz,向上或向下探索就形成了多档位刷新率,目前无论是 Android 还是 iPhone,在可变刷新率这方面都选择了多个档位,但在具体档位的多少方面有一些区别。
iPhone 13 Pro 系列用上了高刷新率屏幕的同时,也带来了 ProMotion 技术,最早这一技术在 iPad Pro 上应用,苹果为 iPad Pro 准备了 120Hz、60Hz、40Hz、30Hz 和 24Hz 一共 5 个档位。
而 iPhone 13 Pro 则有 10Hz、12Hz、15Hz、20Hz、24Hz、30Hz、40Hz、 48Hz、60Hz、80Hz、120Hz,一共 12 个档位,比 iPad Pro 多了 7 个档位。
这样一来即便 iPad Pro 和 iPhone 都用了 ProMotion 可变刷新率技术,刷新率档位更少导致前者仍然比后者更耗电,毕竟 iPhone 身材更小电池容量更低。
在 60Hz 以下,苹果准备了 8 个刷新率档位,对比 Android 阵营常见的 10Hz 和 30Hz 整整多出了 6 个,为了节省电量需要做到这种地步吗?
▲静止阅读是低刷新率常用场景
苹果在开发文档中给出了答案,手机的使用场景相当复杂,像静止阅读内容时,屏幕可以以 10Hz 低帧率的形式显示,够用还省电。
差别往往来自于动画,闹钟 app 中的时钟动画并不需要很高的刷新率就能流畅显示, 10Hz 又不够用,所以苹果给出了 15-30Hz 的可选区间供开发者参考。
▲进度条动画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刷新率显示
又比如进度条这种,可以在 30-60Hz 的刷新率区间内显示,24 Hz 则是不少视频内容的原生帧率,60Hz 以下设置 8 档刷新率,正是苹果对于细节的关注,在流畅显示和续航方面找到一个平衡。
在 60Hz 以上,苹果给出了 80Hz 和 90Hz 两档刷新率,争议也出现在这里,iPhone 13 Pro 正式发布后,就有用户反馈在设置等部分原生应用仅能以 80Hz 滑动,能触发 120Hz 的场景并不多,用起来不够“爽”。
如果你同时拥有 iPad Pro 和 iPhone 13 Pro,还是很容易观察出 80Hz 和 120Hz 区别的。
Android 阵营则往往会选择拉满,直接以 120Hz 刷新率滑动显示,用起来更爽,两者的差别来自各家公司技术策略的不同,对于手机这种小型移动设备苹果更看重续航,Android 厂商则更期望让用户用的更爽。
小米甚至在最新的小米 12 给出了可选项,让手机可以以全局 120Hz 刷新率显示,苹果不仅没有给出可选项,甚至只能通过低电量模式,将刷新率降回 60Hz,还是把续航摆在第一位。
▲分辨率和刷新率小米 12 Pro 都给出了可选项
多个刷新率档位只是精细体验的基础,如何显示仍然是系统说了算,苹果在开发文档中指出是应用向系统发送提示,最终由系统做出决定确认屏幕以哪一档帧率显示,Android 的显示逻辑也是类似的。
这有效避免了应用间显示的冲突,举个例子,当你在聊天时用小窗功能同时观看视频,这时屏幕该以何种刷新率显示呢,对于视频应用而言可能 24Hz 就够了,但对于需要输入操作的社交应用而言 24Hz 显然是不够的。
▲手机屏幕显示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系统确认显示刷新率
当两个应用同时发出提示请求时,系统应该选择更高的刷新率档位,避免出现因刷新率不足而导致的卡顿。
应用需要向系统发送提示,请求更合适的刷新率,就意味着开发者要做出相应的适配,针对厂商给出的刷新率档位匹配。
二、可变刷新率,离不开软件适配
小米 12 用上了基于 LTPO 2.0 技术的屏幕,宣称其有更好的省电效果,相信不久之后,各家发布的 Android 旗舰同样会采用这一技术,进一步提升体验。
刷新率档位方面,从发布会信息以及我们的实际体验上看,小米 12 分别支持 10Hz、30Hz、60Hz、90Hz、120Hz 共计 5 个档位,从硬件配置上看已经不错了。
小米还宣称其是首款实现滑动变速的 Android 手机,滑动时屏幕刷新率会提升到 120Hz,停止滑动后刷新率又会逐渐下落,我们的实际体验与小米描述的类似:
在设置界面,随着滑动到画面定格,刷新率从 120Hz 缓缓回落到 30Hz。
手势滑动和按键操作不一样,前者操作和视觉是同时进行的,这对系统以及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机的计算和渲染都做好才能让体验跟手,尤其是这种屏幕刷新率快速变化的场景。
▲小米 12 Pro 设置界面实测刷新率变化
然而这并不意味小米 12 的可变刷新率体验已经完美了,我们在评测中也提到不少第三方 app 还没有适配,还是只能在 60Hz 和 120Hz 两个档位间切换,要想做好可变刷新率,软件生态的支持必不可少。
▲小米 12 Pro 第三方应用刷新率实测
提到 Android 软件生态,Google 总是会被反复提及,其实这次它并非完全没有作为,早在 Android 11 上 Google 就已经给出了多种刷新率的接口,让开发者可以适配,只不过这个接口功能更偏向内容渲染显示,而非帧率档位切换。
手机 GPU 渲染一帧内容是需要时间的,这通常被称作帧生成时间,比如屏幕以 120Hz 显示时,一帧内容必须在 8ms 内渲染出来,因性能不足,无法在指定的帧生成时间渲染出画面而导致的掉帧或卡顿我们已经很熟悉。
但当手机过快地渲染出下一帧时,系统也需要调整显示,以保证应用渲染输出的内容与屏幕刷新率一致,在 Android 11 的高刷新率开发者接口中 Google 提供了详细的渲染解决方法,避免因刷新率变化而出现的卡顿。
▲系统保证帧同步显示. 图片来自:Android
Android 手机厂商们各自为政,而苹果不仅机型相对更少,也是业内较早研究 ProMotion 可变刷新率技术的公司,在 iPhone 13 系列发布后就给出了详细的适配文档,在应用生态支持上必然是走得更快一些。
Android 生态的零碎化,导致每次新技术出现,摆在 Google 面前的问题永远是如何提出一个通用型的答案,不然就得等各大 Android 手机厂商对技术方向形成统一的意见。
三、Android 厂商走得太快,软件生态跟不上了
即使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对高端市场的追求仍推动手机厂商们不断刷新产品上限,正如我们之前在文章所说“仿佛是莫比乌斯卷,找不到起点,看不到终点”。
影像、屏幕、快充等人们比较容易感知的手机特性,已经成为了红海赛道,手机厂商你来我往之间,充电功率冲上了 120W、屏幕刷新率也达到了 120Hz,硬件标准在不断被刷新。
▲120W 充电功率越来越常见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毕竟买到手的产品体验越来越好了,高刷新率等更强的硬件特性也会随时间下放到中低端产品当中。
然而,正如内卷一词描述的一样,当资源无法向上提升拓展后,竞争的作用会逐渐变小,国产手机厂商们为了追求高端市场推出各种新技术、新硬件,但底层的应用生态却没办法快速进步。
高刷新率屏幕原本是由 Android 手机厂商推出,但苹果作为后发者却能迎头赶上,靠的就是生态影响力,能以更快的速度推动第三方应用支持新特性。
激烈的竞争让各家 Android 厂商越来越快地推出新技术,超过了Google 这个系统生态掌控者的反应速度,从全面屏到可变刷新率屏幕、折叠屏手机,Google 很难在行业变向前做好相应准备,推动应用生态支持。
面向平板、折叠屏的 Android 12L 系统,也要等到 2022 年才能逐渐与消费者见面,它能对 Android 应用生态产生多大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Android 12L 试图推动大屏幕应用普及
Pixel 6 系列发布后,业内对其表示好评,自研芯片和诸多计算摄影新功能让 Google 获得了肯定,而 LTPO 2.0 显示技术也将普及,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趋向普及。
Google 重回主流,再加上各家 Android 手机厂商的支持,或许在可变刷新率、折叠屏等业内趋向一致的领域,能推动补全软件生态这一块拼图,真正做到体验成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