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放晴公园(ID:hisunshinepark),作者:乐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德国,柏林市政府正在考虑一项来自民间的提案,并且将会在2月份宣布是否要通过这项决定。
这项提案的内容,是要将柏林地铁环线以内的区域,在2023年划定为“无车区”。
这块区域涵盖了柏林市中心88平方公里的面积。我大概查了一下,结合地理位置,差不多就快要相当于北京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的面积总和。
一旦这项法案得到了通过,这将会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无车区域”。
除了应急车辆、垃圾车、配送车、出租车等商业车辆、以及部分因身体状况而有特别需要人士的车辆以外,在这片区域内一般禁止私家车的行驶。市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或其他的方式出行。
柏林地铁环线及以内的区域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提案。在一座繁忙城市的正中心规定不能随便开车,需要的不仅是敢想的勇气,也需要现实条件的支持。
牵头发起这个提案的是当地一个民间组织,叫做“无车柏林:人们的选择”。
就像这个直接明确的名字一样,他们希望能结合当地居民们的意愿,共同推动建设一个无车化的柏林市中心。
“无车柏林:人们的选择”网站首页
在他们看来,一座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然是一座行人和自行车拥有足够空间,且公共交通系统发达的城市,而不是满大街汽车和交通拥堵的城市。
他们认为,当实行了无车化之后,首先就能将市中心那些从前被汽车占据的空间腾出来,提升其他居住活动的质量。
停车位可以改造成花坛,更大的空间可以转换成一个社区公园,居民们也可以坐在路边的咖啡店户外座位上惬意地休息和交谈,孩子们可以在大街上无忧无虑地玩耍,家长不需要担心交通事故的威胁。
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假设你的小区有机会被改造成人车分离的社区,平常出门不需要躲避来往的汽车,生活质量应该能提升很多吧。
“无车柏林”的发起人之一尼娜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的时候说,其实在这项倡议当中,比起更大层面上的环保议题,她们认为更重要的反而是居民们近在眼前的生活质量改善。
她说:“这关乎的是我们想要怎样一起生活、共同呼吸、彼此玩耍。我们想让人们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用紧闭窗户来躲避噪音和尾气,想让孩子们尽情地在大街上玩耍,想让老人们安全地骑自行车去买菜,也有足够的长椅坐着休息。”
从去年四月,“无车柏林”拿着理念和更详细的实施方案,开始面对公众征集签名,最终获得了五万多人的支持,才把这个提案送进了柏林市政府留待考量。
这个组织说,如果市政府最终选择拒绝这项提案,那他们会继续收集签名的流程。
如果能获得17.5万人的支持,那这项提案就会进入2023年的公投流程,可见他们的坚持。
在目前,汽车占据了城市里的很大一部分空间,面积大、利用率也不高。特别是在狭窄的路段,会造成各种各样的不方便。
之前我们介绍过西班牙一段街道的“无车星期五”,也介绍过北欧国家试图改造路边停车位的尝试。
这些都表明,世界各地已经有很多国家,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的层面,都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无车”,或是“少车”的社区生活方式。
你能想象自己生活在不需要车的城市吗?
一篇在彭博社“Citylab”城市实验室板块中的文章介绍了城市“无车化”历史中的重要一步,那就是1953年荷兰城市鹿特丹一条步行街的建立。
当时鹿特丹政府划定区域的目标,也是希望能建设一个完全属于行人的现代市中心区域。
最初,沿街商贩对这个设想并不是那么支持,他们担心不让车开进来,就会让更多顾客觉得,来这里购物不是那么方便,从而对他们造成收入的影响。
但结果证明,这段街区的活力不减反增。到后来,不少欧洲城市都相继学习,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步行街。
时间回到今天,各个地区在探索的不仅仅拘泥于步行街,而是把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步行社区”,甚至是“步行城市”。
荷兰阿姆斯特丹就正在致力于在2030年前,全面禁止城区内机动车的通行。在美国的一些城市,“无车街道”是在疫情期间鼓励大家走到户外、保持社交距离的临时措施,而在很多不同的调查当中都显示,有很多居民都希望在疫情结束或常态化之后,对于汽车的限制令还能够继续保持。
一个未来的社区是什么样的?可以是更高科技的,但也可以是更简单的。
无车化社区需要的可能并不是高超的科学技术,而是充满人文关怀、注重生活品质的城市规划和更新改造。
你希望住在一座无车的城市里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放晴公园(ID:hisunshinepark),作者: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