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 (ID:cstkkj),作者:CharlesMING,原文标题:《就这?弱爆了啊》,题图来自:《蜘蛛侠:英雄无归》
随着《蜘蛛侠:英雄无归》的上映,漫威电影已时隔三年,足足四部电影,缺席大陆院线。
上一部正式在内地公映的,还是2019年6月的《蜘蛛侠:英雄远征》。
这部电影刚好是漫威电影宇宙(MCU)第三阶段的收尾作品,也是漫威布局十一年之久的“无限传奇”系列结束后的第一部作品。
也就是说,灭霸灭了地球一半人的灾害结束后,漫威电影反而失去了半壁江山——内地市场。
其实,早在《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现象级观影热潮结束后,由漫威粉主导的“欧美圈”,开始走下坡路了。
对漫威模式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同人产出比例越来越少、粉丝讨论声量越来越小、随人气角色战亡、隐退而来的粉丝脱粉,以及影片质量的争议越来越大。
如果说,MCU第四阶段的前三部作品——《黑寡妇》《尚气》《永恒族》,是直接因敏感内容导致争议。
那么,“人畜无害”的《英雄无归》则暴露出更多问题。
电影《英雄无归》作为新版“蜘蛛侠”三部曲的终章,以及漫威电影“多元宇宙”计划的开启,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你根本无法仅观看这一部影片。
一般三部曲电影需要观众补足前两部,才能获取到所有观看最后一部必备的信息。
但面对《英雄无归》及其他漫威新片,必须要看完从2008年公映的《钢铁侠》以来,所有属于MCU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番外短片、甚至是宣传物料。
否则,你很有可能看不懂剧情,或者无法理解片中抛出来的梗。
因此这些影片,是完全属于漫威粉丝和固定观众的狂欢。
粉丝们在影院里激情澎湃的同时,首次观看漫威作品的观众则完全被拒之门外,势必一头雾水。
如果你是从未看过漫威电影的观众,想理解观看这些影片的快乐,烦请在家里从《钢铁侠》开始虔诚“朝圣”。
想完全看懂《英雄无归》,你至少要看过山姆雷米版《蜘蛛侠》三部曲、《超凡蜘蛛侠》二部曲、《钢铁侠》三部曲、新版《蜘蛛侠》二部曲、《奇异博士》《美国队长3》《复仇者联盟3》《复仇者联盟4》《超胆侠》。
但为了看懂这些电影,你还需要补足更多…...
《英雄无归》紧紧承接《英雄远征》,影片从片头制片公司标志起,就开始用旁白推进剧情。
《英雄远征》的反派神秘客,通过视频剪辑,将蜘蛛侠编造成利用无人机杀人的恶魔,并公布了他的真实身份“彼得·帕克”。
经过调查,他的嫌疑被洗清,但彼得和家人、朋友的生活还是被舆论搅得一团糟。
正值高三的他,和好友皆因争议被大学拒之门外。
于是,彼得去求“奇异博士”,请求他施展魔法,好让全世界忘记他是蜘蛛侠。
可施咒时,彼得反复要求让自己的亲友不要忘记,结果导致咒语出错,撕开了时空裂缝。
这导致不同平行宇宙的反派,都跑到了这个世界里,彼得和博士计划将这些反派抓起来,送回各自的世界。
但等他们把反派抓起来后,彼得却意识到,这些人被送回去后会立刻被杀。
于是他从博士那抢走可以将反派送走的魔盒与魔法戒,想要“治愈”这些反派......
电影里,初代反派绿魔鼓动电光人、蜥蜴人、沙人逃了出来,准备继续在这个世界为非作歹。
绿魔离开的时候,还撞死了彼得唯一的亲人梅姨。
彼得陷入巨大的痛苦中,而他的好友找到了另外两个世界的彼得。
另外两个世界的彼得劝彼得振作起来,于是三个蜘蛛侠一起,打败了所有反派。
最后,彼得让博士施咒让所有人忘记自己,使得时间裂缝关闭......
整部影片下来,从剧情上看,只有把“平行宇宙”这个概念引入MCU这一个作用。
自从《美国队长3》开始,漫威发现将多个超级英雄集中在一部电影展示,可以积极调动粉丝热情后,大部分影片都陷入这种小“复联”模式的套路。
虽然大大加强了粉丝跟系列影片之间的粘性,但对于电影创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噩梦。
繁多的人物、特效场面、打斗戏浓度、娱乐性桥段、与其余作品联动的剧情、为后续作品埋下的伏笔,全部要塞在一部影片中。
比如《英雄无归》,就达到2小时28分钟的长度,同时要展示五位超级英雄、六个超级反派,还有主角的亲人、女友、死党、助手、反对者等等重要角色。
因此,即便有如此漫长的片长,观众还是很难从中看到哪怕是一个立体、完整的人物。
观众就像参与了一场包装得很精美的自助餐会,从餐台走了一圈下来,只拿到了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冷菜拼盘。
这种情况下,连讲清故事、人物动机、人物性格都相当艰难,更遑论在影片中展示什么主题、挖掘一些思想性的东西。
MCU的三部《蜘蛛侠》,其实从剧本设定来看,都有许多艺术作品可以深入挖掘的点。
然而,在正片中,这些内容都被匆匆带过,仅仅作为引子或者承接其他影片内容的工具。
我们甚至看不到这些巨变到底对“彼得·帕克”这个人的内心带来了什么真正的冲击。
或许因为单片无法让人物成立,MCU的规划者只得在三部曲中反复强调他们对蜘蛛侠的设定:
一个圣母心泛滥的熊孩子。
在另两版《蜘蛛侠》系列中,因为彼得就是个普通穷高中生,剧本也给他设定过许多人性弱点与不成熟的地方。
也对某些反派动过恻隐之心、甚至为私心放走罪犯,但他都会从中受到教训并立刻改正。
且大部分时间,彼得都还是爱憎分明的正面行动居多,剧本也会为他的恻隐、私心建立非常充足的心理动机。
可MCU的三部曲,始终在重复熊孩子彼得惹祸、圣母心泛滥放过反派、导致反派壮大、成熟复联成员来为他收拾烂摊子、他通过“钢铁侠”的科技工业打败反派这条故事线。
每一部也不过是换了个反派、换了个来客串的复联成员而已。
观众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会信任这些反派,也不懂他为什么要救、放过这些反派。
影片实质只剩下了娱乐属性和贩卖情怀。
但即便是这两点,MCU《蜘蛛侠》三部曲做得也不算太好。
看完三部电影,没有哪个特效场面是特别惊喜、令人记忆深刻的,大部分都是超英、科幻动作影片玩过的花招。
而在情怀方面,MCU也卖出了许多争议。
《英雄无归》最大的噱头,莫过于通过平行宇宙设定,让前两版蜘蛛侠来到影片中,形成“三虫同框”的场面。
那么势必要给前作弥补遗憾,联动一些前作情节来满足前作粉丝。
在《超凡蜘蛛侠2》中,彼得的好友哈利黑化为“小绿魔”后,劫持彼得的女友格温,并导致格温掉下钟楼,彼得施救不及,最终格温遗憾离世。
这段情节,堪称“超英”电影史上最悲痛的场面之一,特别是“超凡”系列止步第二部后,“格温之死”成为许多粉丝心中久久无法抹去的“意难平”。
“超凡虫”在《英雄无归》一登场,很快提及了这件事,用来安慰“荷兰虫”对“梅姨”去世的伤痛。
最终大战时,初代反派“绿魔”炸翻脚手架、撞走“荷兰虫”,危急间,“超凡虫”救下了“荷兰虫”女友MJ。
如此设计无疑是在翻拍“超凡虫”未救下格温的画面,来给“超凡”系列弥补“遗憾”。
然而在大部分“超凡”系列粉丝眼中,“超凡虫”救下的是另一个人,这根本无法弥补格温已经死亡的剧情。
格温作为一个相当完整、具有独特魅力的角色,也不该用“was my MJ”这种表述来概括。
电影《英雄无归》的所谓“弥补遗憾”,无论是真想尊重粉丝,还是只想消费粉丝情怀,至少没有特别用心。
而这些问题,也并非《英雄无归》一片独有。
MCU来到第四阶段,几乎所有影片的口碑都呈现着滑铁卢式下跌。
《黑寡妇》拖沓、混乱的剧情节奏、《尚气》套路化的“哪吒”式东方英雄、《永恒族》如同一堂历史课般沉闷、无聊的群像叙事。
这些影片在内容上,所呈现出的敏感问题,无疑也是漫威并未真正用心来钻研这些“政治正确”的情节点导致的。
“政治正确”和过往角色、影片的情怀,都不过是满足MCU整体规划的噱头。
那些经典角色曾经能得到喜爱,最重要的角色魅力、故事内核、英雄气质,则被漫威忘记了。
几乎所有漫威电影,都陷入这种“没心没肺”“娱乐至上”的态度,挖掘角色内心的苦大仇深不会延续多久,很快就能进入插科打诨的喜剧节奏。
漫威第三阶段以来推出的新英雄中,我们再也没看到能媲美“钢铁侠”“美国队长”的角色。
如果说“无限传奇”系列影片及衍生作品,还能够依靠着“钢铁侠”“美国队长”“黑寡妇”“绿巨人”“鹰眼”“蜘蛛侠”这些经典英雄的人气、情怀来维持出色的票房成绩。
那么这些角色退场后,漫威究竟还能撑多久呢?
于普通观众而言,越来越复杂的宇宙世界观设定、疯狂添加但从不认真调研的政治正确元素,只会让看部娱乐大片开心下这件最根本的事都越来越难。
这部《蜘蛛侠:英雄无归》,是漫威漫画最具人气的角色在MCU的收尾作品。
“三虫同框”的噱头让漫威式粉丝狂欢在单人英雄片也达到堪比“复联”高潮。
而MCU之后的影片、接棒的角色是否还能复制“蜘蛛侠”的风光、是否还能给粉丝“复联”集结的震撼,似乎都得打上一个问号。
当把粉丝、普通观众、多元群体都得罪完之后,漫威还能继续傲慢多久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 (ID:cstkkj),作者:Charles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