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钱没挣到,胃先垮了
2022-04-22 13:32

25岁,钱没挣到,胃先垮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 (ID:sdrenwu),作者:灯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胃不好”的年轻朋友,这两年变得越来越多了?


聚餐约一顿湘菜或火锅,第二天群里定会哀嚎遍野;半夜刷朋友圈,总能看到有人肠胃炎发作去急诊吊水;医院排队做胃镜的队伍中,超过一半都是学生和上班族。


中国医师协会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消化道疾病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23到34岁的慢性胃炎患者比例逐年上升,一线城市尤为突出。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年轻人的胃,垮了。



胃病虽然常见,但威力却不容小觑。在聚集了4万多名病友的豆瓣“胃病患者抱团取暖”小组,许多人都表示,一旦患上胃病,反反复复的胃疼、胀气和反酸并不是终点,随之而来的还有失眠、食欲不振和抑郁焦虑情绪。最严重的时候,有人辞去工作,有人休学在家,正常生活因此停摆。



十点人物志和几位久病成医的年轻人聊了聊,试图从他们与胃病漫长的拉锯战中总结经验:年轻人的胃为何越来越脆弱了?而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


一、年轻人的胃,垮了


两年前,因为严重的胃食管反流,35岁的卢筠不得不从北京的一家央企裸辞,回家休养。


失去了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卢筠至今仍感到有些惋惜,“那时候疫情还很严重,工作不好找,孩子在上幼儿园,家里每月还有一万多的房贷要还,按理说我应该再坚持一下,但身体实在撑不住了”。


胃食管反流,顾名思义,即胃液反流进食管,引发烧心、吞咽困难、消化道疼痛等症状。


最开始胃部隐隐作痛时,卢筠没太当回事,她过去也常常感到胃不舒服,但每次吃点药就能缓解。直到胃痛持续了快一个月,连带着她的后背也疼起来,白天上班时,嘴里源源不断地有口水冒出来,擦口水的卫生纸一天能丢一整筐,体重也掉得厉害,卢筠这才匆忙去医院挂了急诊。


医生给她开了泮托拉唑,用以缓解胃食管反流。但卢筠服药后副作用很大,“就感觉浑身无力,同事说话的声音听起来都离我很远,一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身体就止不住地往下滑”。


卢筠向领导请了半个月病假,盼望着回家躺两周情况会有所好转。然而复工后,持续的胃痛和反流还是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工作状态,“人很不舒服的情况下,是没办法集中精神做事的,想什么问题都非常悲观”。无奈之下,她只能辞职。


事后回忆起那次胃病发作,卢筠感慨,“胃病都是长年累月‘作’出来的”。


身为重庆人,卢筠曾经嗜辣如命。她热爱一切重口味的食物,螺蛳粉、酸辣粉、泡菜和火锅都是她的最爱,连吃家常炒菜都要蘸醋汁。自从有了孩子,白天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卢筠的正餐经常是随便扒拉两口,等到夜深人静,丈夫和孩子都睡了,她再给自己煮上一份自热小火锅,倒一杯冰可乐,打开一部剧,享受一天中难得的自由和放松。


多项研究表明,长期重口味、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32岁的于一也是饮食不规律的受害者。大学毕业后,他踏入音乐行业,成为一名职业乐手。乐队排练通常三小时起步,错过饭点是常有的事。每次演出结束后,即使已经很晚了,众人也会雷打不动地聚餐,以示庆祝。


时间久了,于一渐渐有了打嗝、胀气的毛病,每顿稍微多吃一点就有积食感。胃早已发出了警报,但他没有太放在心上,“干这行的人普遍胃不好,算是职业病吧,不舒服忍一忍也就过了”。


胃病爆发的导火索是一顿麻辣小龙虾。去年夏天,于一去长沙参加音乐节。演出结束,众人点了一整桌口味虾和冰啤酒,大快朵颐。当晚,于一被胃绞痛折磨得一夜没睡,他察觉到这次胃痛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猛烈,且持续了接近一周。


从那之后,于一开始频繁出现烧心、反流的症状,半夜经常因为胃液上涌从睡梦中惊醒,必须坐起身来才能稍稍缓解。胃部的灼烧感搅得他愈发难以入眠,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强撑了两个月,于一终于去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和他的预感不谋而合——他患上了胃食管反流和浅表性胃炎。


于一的胃镜报告


二、时代病,情绪病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景南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胃炎的发生)饮食最多占到三成,心理情绪也同等重要。我们常说胃肠道是我们的第二大脑,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使我们的胃黏膜防护能力下降,导致胃炎。当下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是胃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卢筠坦言,上一次胃病发作和当时的工作环境不无关系,“那时候工作压力很大,公司内部论资排辈的气氛也很浓,每天都心情抑郁,内耗严重”。从央企辞职后,卢筠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配合药物治疗,胃部的种种不适渐渐消失了。但只要她重新开始工作,胃疼、反流等症状又会卷土重来。


25岁的小杜也有同感。作为一名拥有13年病史的老胃炎患者,胃疼、胀气和打嗝几乎伴随着她长大,在她心情紧张、焦虑时尤为严重。


上学时,每逢重大考试,小杜都会觉得胃里堵得慌,“感觉胃里有一大团气,但怎么也排不出去”。为了减轻胃胀,高考那两天她连早饭都没敢吃,空腹上了考场。工作以后,但凡遇到生气的事情,她的胃总会比大脑更快做出反应。“绝对不能在吃饭时情绪波动过大,否则胃里的食物马上会返上来”,小杜说。


和卢筠、于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杜的慢性胃炎源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通常粘附于胃黏膜和细胞间隙。2017年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全国有超过7亿人患有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70%到90%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会持续伤害胃黏膜,使胃炎逐渐发展成溃疡,甚至导致胃癌。


小杜是2020年参加公司组织的体检时,才得知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在此之前,她一直将自己的每次胃病发作归结于“急性肠胃炎”。


我国居民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阳性率达到50%左右,极易在共用餐具的家庭成员内传播。小杜猜测,是12岁的一次家宴让她“中招”了,“当时一起吃席的人很多,吃的东西也很杂,生冷不忌,当晚我就上吐下泻被送去医院”。


小杜的体检报告,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从那以后,小杜落下了胃胀、打嗝、容易腹泻的毛病。糯米、辣椒、黑咖啡等几类她喜欢的食物都成了胃病发作的“定时炸弹”,碰都不能碰。有次去成都旅游,因为吃了一顿火锅,小杜在回程的飞机上全程没有离开过卫生间,甚至飞机落地的那一刻仍在痛苦地腹泻。


对小杜来说,比起口腹之欲不能被满足的痛苦,更大的痛苦在于职业选择上的处处受限。大学毕业后,小杜进入一家影视公司,成为一名制片人助理。然而她很快发现,她的胃并不能够承受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剧组吃饭时间不固定,熬夜拍戏是常有的事,时不时还要应酬参加酒局,“哪一项都足够让我的胃病发作千八百回”。刚毕业的一腔热血被几次胃病发作冲得七零八落,这让小杜无数次自我怀疑,“我这种身体条件,还能做点啥?”


豆瓣“胃病患者抱团取暖”小组,许多年轻人都深受胃病困扰


“胃不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卢筠觉得,因为胃病,她正在被社交圈边缘化。她的朋友们以湖南、湖北人居多,大多爱吃辣,从前聚会大家都喜欢约火锅、烧烤或者下午茶,但自从卢筠得了胃病,酸的、辣的、甜的都不能吃了,朋友们只能陪她去潮汕粥店。后来因为胃食管反流严重,卢筠连喝粥也会反酸,和朋友们吃饭的选择就更少了。


总让朋友迁就自己,卢筠心里很过意不去,聚会时便经常以胃疼告假。随着缺席的次数越来越多,慢慢地,朋友们也不再喊她。“得胃病这两年,我几乎没有朋友了”,卢筠感叹。


三、胃病患者自救指南


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小杜第一时间去了医院消化科报到。医生给她开了抑制胃酸的药物、两种抗生素和一种铋剂,要求她连续服用14天,服药期间不可饮酒,停药一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根据临床统计,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高达90%。小杜按照医嘱吃了药,大约一个月后,就感到打嗝、胃胀的老毛病好了许多。一年后再次体检,她的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为阴性。虽然胃还是谈不上有多好,但至少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时不会再轻易发作。


医生开给小杜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胃病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永远是治愈的第一步。去年,卢筠也在胃病发作几次后,鼓起勇气去医院做了胃镜。过去,她对做胃镜有很多恐怖的想象,听闻内窥镜伸入消化道的感觉无异于“生吞大宝剑”,所以一直拖着不敢去。做完无痛胃镜后,卢筠最大的感受是,做胃镜远没有她想象得那么可怕,“打了麻药,我睡得特别香,睡醒了也就做完了,还挺舒服的”。


胃镜报告结果出来,卢筠得了胆汁反流伴糜烂性胃炎。这个结果让她舒了一口气,“做之前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孩子还那么小,想得越多胃越难受”。自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胃酸反流的情况也好了许多。


不过,吃药治疗只是一方面,几乎所有胃病患者都深感“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如今,卢筠不得不完全戒掉重口味的饮食习惯,炒菜少油少盐,不放辣椒,把食物尽可能做得软烂易消化。她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如何与自己的胃和平共处,日常食谱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吃就难受的食物”,另一类是“胃病发作时的保命食物”。奶茶不能喝了,就用白水和红糖水替代,草莓、橙子这类果酸含量多的水果不能吃了,就用更温和的苹果、车厘子代替。实在想吃火锅了,一顿清淡的寿喜锅也能解解馋。


25岁的小杜也成了同事眼中热爱运动、饮食自律的养生达人。她每天早起做瑜伽,傍晚下班后去上健身团课。午饭和晚饭都是自己做的便当,吃完饭绝对不瘫着,必须散步半小时促进消化。读研时喝酒的爱好也戒了,改成喝热茶和常温的果汁。坚持了三个月,小杜明显感到胀气次数减少了,胃的健康程度相比大学时要好很多。


小杜开始坚持每天带饭上班


和胃病缠斗的这几年,卢筠觉得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她过去是个工作狂,“一天24小时,超过15个小时都在办公室度过”,经常一忙起来就忘记吃饭。胃疼的毛病早在十年前就有了,但卢筠没想过看医生,疼起来了就用三九胃泰和达喜顶一顶。她记得,那时候电视上天天放姜文拍的胃药广告,其中有句广告语是“得了胃病?光荣!一定是忙工作忙的”。她潜意识里觉得,胃疼是职场人的某种标识,身边一边吃胃药一边熬夜加班的朋友也大有人在。


如今想来,卢筠觉得很可笑,“那些都是毒鸡汤”。人到中年,胃病的经历和家庭的牵绊让卢筠愈发意识到,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什么都没有身体重要。



“以前对房子、车子都很感兴趣,听说谁谁又买了包,换了房,总会特别羡慕。但现在我只羡慕身体好的人,健康才是最大的奢侈品”,卢筠说。之后再选择工作,薪水、发展前景都不属于她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就想找一个朝九晚五、不加班、有三餐的公司去上班”。


胃病虽然难缠,但卢筠觉得也不必过于悲观。从另一个角度看,她很认同史铁生说过的名言——生病也是生活的体验之一。胃病让她能够借机调整饮食和作息,重新审视健康这件事,“这是身体发来的警告,让我们更加关心自己,爱护自己。毕竟,好好活着,对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才是最要紧的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 (ID:sdrenwu),作者:灯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