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结构性内卷?
2022-04-24 08:12

如何解决结构性内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 (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原文标题:《聊一下内卷这件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内卷是这几年经常听到的词,意思是竞争激烈,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资金,而由此新增的获得感却感觉很有限。


但其实如果看数据,就会知道目前的内卷是结构性的。


第一个事实是:目前产业升级在不断进行,而总的劳动力和就业人员都已经在下降了,以下是我从2021年的统计年鉴里面截取出来的,可以看到总的就业人口2020年比2016年少了接近1200万人(1181万人)



从下图也可以看出来:


  • 30~34岁年龄段人口为1.24亿人;

  • 25~29岁年龄段人口为9184.7万人;

  • 20~24岁年龄段人口为7494.2万人;

  • 15~19岁年龄段人口只有7268.4万人。


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在呈现逐渐减少的态势。



产业升级在进行,中高薪岗位数量在增加,新增劳动力人数在减少,从比例上说有更多的人从事中高薪的工作,怎么还会感觉高度内卷化呢?


原因有以下三个:


其一是目前的内卷是结构化的,也就是集中在高学历人群,而低学历蓝领工作其实并不难找,甚至可以说非常好找,大学生就业难与蓝领工作招工难是同时存在的现象。


从数据上看,这些年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太快了,已经快于了产业升级的速度,高学历年轻人增加的数量大于了产业升级带来的中高端岗位的增加数量。


也就是供给增长速度大于需求,因此导致学生越来越优秀,学历越来越高,但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在国内的考研人数连续创新高,而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


我们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0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还不到150万人,而2022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涨幅达21%,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


注意,我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里面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生。



而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0年达到110.6万人,2021年则达到了117.65万人,其中尤其是2017年开始招生人数猛涨。


在此之前的六年,每年招生人数总体还在六十万上下左右的水平。


计算一下,2011~2016年总招生数369.4万人,平均每年61.6万人;而2017~2021年这四年总招生数就达到了486.45万人,平均每年97.29万人。


本来研究生学历人数就因为每年毕业几十万在不断上升,而扩招导致这个速度更加加快。


2021年跟2011年相比招生人数每年多出了超过60万硕博生。



硕士、博士对应的应该是高薪和高端岗位,可是我国高薪和高端岗位的增加速度哪有那么快呢?


新增的高薪岗位速度赶不上新入职的研究生数量增加速度,结果就是形成学历挤压,原本高薪的岗位本科生也可以做,现在研究生多了,那企业当然倾向于招研究生,于是本科生为了获得高薪工作就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


看下图的中国经济增长率,在疫情之前,我国的年度经济增长率就从2015年的7.0%逐渐下降到了2019年的6.1%,而在疫情爆发的2020~2021年两年,两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更是下降到了只有5.1%,经济增速平台从7%下降到了5%,只用了五六年的时间。


经济增速的下降,推高了考研热,当然也是我国研究生扩招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还是要产业高端化,但仅有这个也是不够的。


目前大热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不少中高端岗位。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以及之前的版本:


  • 2018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为46.1万人;

  • 2019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为51.19万人;

  • 2020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


同时报告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


可以看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很大的中高薪岗位的增加,原因很简单,2018年~2023年不只是从业人员从四十多万增加到七十多万,多了三十万个岗位;而且全行业的薪资水平大大上涨,换言之,原有的四十多万个岗位也有些大量地变成了中薪和高薪岗位。


仅以2019年第二季度到2020年第一季度为例,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平均薪酬为税前12326元/月,同比上涨4.75%,其中研发岗位的平均薪酬为税前20601元/月,同比增长9.49%。


可以说集成电路行业基本就没有低薪岗位,全部是中高薪岗位。


但总体而言,由于扩招速度超过了产业升级速度,尤其是过去的几年我国经济增速进入了新常态,只有6%的水平,而疫情更是进一步平均经济增速降到了5%这个区间。


因此经济增速的下降+研究生大幅扩招带来的竞争加剧和教育成本升高,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后面看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还会不会大幅增加了。我是觉得应该先平稳个几年,等经济增长带来各行业中高薪岗位增多再增加。


跟985高校扩招硕士相比,我国985本科就没有大规模扩招,结果现在985本科学历在国内可是硬通货一样的存在。


结构化的内卷另一面就是蓝领工作面临招工难,八十年代才是我国出生人口的顶峰,平均年出生人口两千多万人,而目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主要是95后了,平均每年只有一千多万人了,而这一千多万人里面专本科以上高学历人口比例还在增加,其结果就是新增低学历劳动力总量下降很快。


目前快递、进工厂、送外卖、开滴滴、搞直播之类的找工作非常容易,我家附近就有个快递站,我去取快递的时候问招不招人,说常年招人,随时可以去,月收入五千以上并不难。


而那些艰苦的工作,现在已经面临根本招不到年轻人的局面,包括卡车司机、建筑工地、矿山的矿工等等。下图是央视2021年一季度对深圳市集装箱拖车驾驶员的报道,90后竟然只占到2.03%,低学历的年轻人也已经不干这些辛苦的活了。



实事求是的说,在高学历人群内卷化的同时,我国低学历人群在工作条件方面,随着产业升级,以及更多比例的人去获得了高学历,是越来越好过的。体现在那些艰苦的行业里面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非常少见了,说明他们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这比一二十年前还是好了许多。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二个方面。如果说学历的内卷,在造成高学历人群竞争激烈的同时,低学历人群反而工作条件和选择得到了改善,那么由于房价上涨带来的内卷,就让所有需要买房结婚的刚需,包括高学历和低学历一网打尽了。


2015年之后的房价暴涨,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后果,就是把“中高薪工作”的定义门槛往上抬高了,这就大大抵消了产业升级带来的收益。


也就是说,产业升级带来了“好工作”增多,而房价猛涨又带来了“好工作”的减少。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2008年深圳平均房价是1.3万/每平米,郊区只有几千元一平米,而那个时候深圳的热门企业富士康应届生工资大约都是四五千元左右;龙华的房价大概七千元一平米。富士康提供宿舍,食堂花不了什么钱,那个时候本科毕业生在富士康当工程师,还是可以定义为好工作的,好好存钱,再找个对象,还是可以在公司周边买房的。


但是现在龙华已经成了宇宙中心,学区房房价过了十万,而富士康本科应届生虽然比十年前涨了不少,但总体还是几千元的水平,那么富士康的工作还能不能定义为中高薪工作呢?至少对于要买房的人们来说就不再是了,这就导致“好工作”的岗位供给减少了。


人们必须要去工资更高的公司或者岗位才能实现买房的目标,于是又进一步刺激了更多的人去考研究生,或者更多人试图跳槽到能实现买房梦的头部公司,加剧竞争激烈度。


对于如何解决内卷化的问题,我觉得核心还是2+1,所谓2就是产业升级+产业国内转移,1就是增加福利。


第一点是坚持产业升级,抢下更多的中高端产业份额,使得经济增速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注意经济总体增长就意味着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这是会让所有行业受益的。


例如本文提到了半导体产业带来中高端岗位增加,其他还有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制药和航空航天等等,而这些行业的高收入岗位增加,也会带动周边产业的薪资增长,涌现出更多的中高薪岗位,比如租车、旅游、保险、航班、高档酒店、餐厅、服装和运动装备等等。


同时产业升级还会带来中国蓝领的社会收入增加,比如现在干蓝领工作可以月入过四千、五千,继续发展下去蓝领工作也可以月入过八千、一万。


即使去竞争干白领工作觉得太激烈,卷不动,那么干蓝领工作也变得比现在更加可以接受了,其实现在蓝领工作也有少量月入过万的了,只是比例还不高,或者很辛苦。


第二点还是产业在全国的均衡分布,我一直觉得以鼓励产业转移为核心的“新三线建设”应该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政策,当年欧洲的制造业转移到美国和俄国,造成了美国和俄国的发展,然后转移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也造成了这些国家的大发展,转移到中国大陆也实现了改革开放后的超高速发展。


那么现在在国内大力促进产业转移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缓解内卷化的重要手段。两个月薪一万的岗位,在房价五六万的深圳确实不算什么,但如果是这两个岗位转移到了一个房价1万的三线城市,夫妻俩都是月薪1万,则生活水平会高出很多,也会轻松得多。


也就是说,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就把两个“一般的工作”变成了“好工作”,这就扩大的了好工作的供给量,有助于缓解内卷。


我一直在追踪国内那些在大力投资二三四线城市的企业,京东方、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北京以外,京东方在合肥、成都、重庆、福州、绵阳、武汉、昆明、苏州、鄂尔多斯和固安等都拥有生产基地,可以说遍布全国,其中云南、内蒙、四川绵阳、安徽合肥、河北固安和福建福州等都不是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



而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两年的投资规模更是大的惊人,我可以这样说,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潮下,这两家在展开当年美苏争霸一样的军备竞赛,都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投资设厂。


我这两天看到新闻说宁德时代2021年虽然有159亿的净利润,但是不准备分红,原因是投资金额大,我觉得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面临着不断的扩张产能的压力。


而对于各个地方来说,这其实也是引进新产业的绝好机会。


就说振兴东北吧,比亚迪和一汽合资的动力电池厂今年2月26日就在长春开工了,总投资135亿元,动力电池产能45GWH,这个产能不低,45GWH也就是4500万度电,例如如果平均一台车的电池(混动和纯电平均)45度电的话,那就是差不多一年能供应100万辆车。


再比如说重庆,华为现在和小康股份旗下的重庆金康赛力斯公司联合推出的问界M5新能源汽车就是在重庆生产的,这其实意味着重庆和华为的电动汽车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绑定在了一起,如果华为的电动汽车业务在几年后突然爆发,一飞冲天呢?


那对于重庆自然是一件大好事。这几年动力电池公司、新能源汽车公司和半导体制造产业链等都在全国大规模建厂,这一波机遇抓住了是可以改变很多地区的命运的。


总而言之,内卷是中国在发展期遇到的正常现象,尤其是经济增速下降的时候,但我觉得中国大陆和日本、韩国乃至于中国台湾这些国家/地区都不同,那就是土地面积大,回旋余地很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先进产业在全国较为均衡合理的分布,全国优秀人才还是一直只能朝北上广深以及几个强二线城市跑,其他城市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不多,则这么大的国土就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再说增加福利这一点,2021年人均都超过1.25万美元了,今年预计可能超过1.3万美元,已经逐渐具备了增加福利的物质基础。


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化,生育率还会进一步下降,必须通过增加福利来对抗这一点,简而言之,增加的福利支出可以未来在增加的出生率中得到回报,幸而我国已经在陆续出台一些措施给予家庭养育孩子各种支持,但我觉得还可以继续加大力度。


像年轻父母如果都要长时间加班,那抚养和陪伴孩子就比较困难了,那就需要通过提高社会最低工资标准,严查不给加班费,查处超长加班等手段来治理长时间加班的问题,还有低成本的社会托育机构普及,以及消除对女性生育的职场歧视等等,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再比如这几年不少城市都推出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应届生落户给钱的政策,其实也可以考虑给低学历但是长期缴纳了社保,以及生育了二胎、三胎的低收入家庭发钱的政策。


以上是对内卷的一些想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 (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