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洞照,头图来自:《9号秘事》
影评人周黎明告诉《新周刊》,当一部文艺作品希望获得更广大的市场时,如果它原本的定位偏高,那么最合理的方法就是降低原来的定位——这是好莱坞翻拍片的惯用手段。
譬如翻拍自香港电影《无间道》的《无间风云》,它拿下了多个主流电影大奖,全球影响力高出原版不止一点,但段位却低了不少。
曾令周黎明赞叹不已的《黑镜》系列也未能免俗,从第3季开始接手的Netflix提升了它的流行度,却没能守住好口碑。
在此过程中,好莱坞公司的同事向周黎明推荐了BBC出品的《9号秘事》。这部黑色喜剧精准地踩在了他的审美点上,他一看就“爱不释手”。
一、最高级的英剧,但没有真正“出圈”
才华横溢的编剧兼主演里斯·谢尔史密斯(Reece Shearsmith)和史蒂夫·佩姆伯顿(Steve Pemberton)经常剑走偏锋,他们在第2集《静夜》里放弃了台词,用肢体演绎了一出三死一伤、名画失窃的反转好戏。
随着剧集更新,观众发现与剧名呼应的数字“9”每集都会出现。
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9号秘事》,是一部极具英国特色的黑色喜剧。(图/ 由被访者提供)
周黎明认为,这体现了英美“系列剧”(anthology series)用非剧情元素串联作品的特点。
“anthology”意为“集子”,可以是诗歌、小说,或其他文体的集子,按照年代、风格、主题等来划分,但里面的每个作品都是独立的。
周黎明指出,“系列剧”的概念跟这类图书相似,“最大的不同是剧集创作者是同一批人,但每集或每季的故事是独立的,以区别于连续剧”。
一些人觉得,用两位编剧“随便”想到的数字串联全剧有些牵强附会,而周黎明却认为,“9”只是一个由头,轻巧的起因“徒增了一种游戏感,无需做《红楼梦》式的考古”。
“9”的作用不像《黑镜》里的“镜子”意象和《104号房间》里的“房间”场景那么实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为造作的痕迹,呈现出卡尔维诺式的轻盈与莎士比亚式的戏谑。
文艺评论是周黎明从本科到研究生的专业,他后来做了二十余年专业评论,形成了自己的评判标准,“一是艺术性,二是思想性,《9号秘事》两者兼有,而且都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9号秘事》,无疑是一部顶级剧作。/《9号秘事》第七季
在他心目中,该系列是最高级的英剧,乃至最高级的剧集。
因为不采用统一的主题或类型,每集呈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叙事的高妙一以贯之,每个故事都有丰富的层次,可供反复咀嚼和讨论诠释。
然而必须承认,《9号秘事》系列无论在英、美,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没有真正“出圈”。
究其原因,周黎明认为它骨子里很精英,需要相当的文学修养才能充分欣赏。
“它有艺术的高度,但缺乏受众的广度。”
但他不认为这是缺陷,“并不是所有伟大作品都叫好又叫座”。
《9号秘事》几乎每一季评分都在9分以上。/豆瓣
不久前,该系列第7季面世,中国的忠实剧迷对其烧脑的剧情甘之如饴。第1集播出后,他们在豆瓣上打出了9.2分的高分。
二、从文学中来,到文学中去
周黎明告诉记者,喜剧(肢体喜剧除外)往往隐含更多的文化差异,而黑色喜剧的门槛则更多体现在美学层面,它处于鄙视链的高端,是一种复杂价值观的体现。
他注意到,《9号秘事》系列的台词里经常出现英国本土梗,但并不影响别国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它的整体剧情架构有相当的跨文化潜力,难点在于定位高,需要观众有足够的文化修养。”
例如戏仿莎士比亚戏剧的第4季第1集,整集采用诸如“日子过得火,命运眷顾我”(Oh, happy days! The fates they do conspire)、“他人欲火烧,我就赚大钞”(I'll profit from another man's desire)等诗歌化台词,若无相应的文化背景,你很难捕捉其中的妙处,也就不会觉得好笑。
这一季拿下了9.4的高分。/《9号秘事》第四季
也正因此,周黎明觉得《9号秘事》系列的黑色风格更具文学性,是打通舞台艺术和影像艺术的范例。
从历史沿革来看,舞台和影像都是呈现戏剧的媒介,而戏剧脱胎于文学。
作为戏剧的一个分支,黑色喜剧的根同样要向文学的土壤中探寻。
人们通常认为,黑色幽默的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法国作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eline)1932年发表的小说《茫茫黑夜漫游》则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的先驱。
20世纪60年代,“黑色幽默”作为文学流派在美国流行开来,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在影视领域,黑色喜剧应运而生。
第一季中的两个笨贼戏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黑色幽默。/《9号秘事》第一季
影视发展虽从未脱离文学,但讽刺的是,它始终处在追赶的位置。
直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局面才略有改观,“一般来说,业内公认从《黑道家族》(1999年首播)开始,剧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达到了文学的高度”。
周黎明指出,最近20多年是剧集的黄金时代,整体水准接近并赶超大电影,慢慢靠近小说和戏剧。
在英国,影视创作者除了从他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学经典中汲取灵感、从真实事件中搜集故事蓝本,也在不断延展原创剧本的边界。
以里斯和史蒂夫为例,两人从2000年的《绅士联盟》第2季开始作为编剧和主演搭档合作,此后又联手打造了舞台剧氛围浓厚的黑色喜剧《疯城记》系列。20多年来,他们的才华和成长有目共睹。
这对搭档秉持严谨的创作态度,努力为观众制造惊奇感。
观众评价史蒂夫和里斯二人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偏要靠才华和演技”。/《绅士联盟》第二季
史蒂夫透露:“我们写剧本时,如果其中一个人能提出对方没有想到的点子,令对方感到意外,那就是个好兆头,意味着观众能看到出人意料而精彩纷呈的结局。”
里斯以第3季第3集《斯芬克斯之谜》为例,阐释了自己的理念。
他们没有在结局“单纯拍一些出格又恶心的东西”,而是以希腊悲剧为底色,勾勒出一幅可怕而宏大的、富有哥特风格且震撼心灵的图景,极具文学色彩。
“我们现在的创作在千百年前都能找到影子,”史蒂夫补充道,“那些文学家远比我们伟大,雅克比、希腊文学等是我们的灵感宝矿。其实我们不愿过于血腥,而是想为观众带来心理上的惊奇体验。”
三、终极规则是描写真实的人性
在观众看来,“死亡”元素通常承担了为黑色喜剧制造恐怖效应的功能。
但周黎明认为,这只是该类型“不遵循大众文艺的大团圆规则”特点的一个切面。
他强调,文艺可以偏重描写人性的“真善美”,也可以深入挖掘人性的“假恶丑”,但文艺的终极规则是描写真实的人性,“英剧要比其他地方的剧集更接近这一目标”。
这一观点可以在《黑镜》系列得到印证。自Netflix接手后该剧口碑下滑,致使其预算缩减,篇幅被砍。
《黑镜》第五季的评分仅为6.9,与第一季的9.4分相去甚远。/豆瓣
然而,这种策略并未有效提高剧作的质量,“三个故事的设定都不算差,都不乏潜力,但都浅尝辄止”。
周黎明认为,英式喜剧相较其他地区的喜剧整体更偏文人化。他不觉得《9号秘事》系列是典型的英式喜剧,因为“里面的喜剧风格花样繁多,《静夜》那集就是卓别林式的”。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信:全世界只有英国能出品这部剧。
藏在该结论背后的,是丰富的编剧人才对英美系列剧发展的促进作用。
周黎明表示,编剧中的“神人”是“神剧”的幕后推手,而这种人在英国尤其多,“他们都有着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从小浸淫在莎士比亚(以及世界各地戏剧文化)的丰厚土壤中”。
毕业于英国知名戏剧教育学府布雷顿霍尔学院(后并入利兹大学)的里斯和史蒂夫亦如是。
他们和大多数英国职业演员一样,在接受了莎士比亚戏剧、舞台剧的历练后,才开始进行影视表演与创作。
“编剧才是剧集的灵魂人物,”周黎明说,“而里斯和史蒂夫不仅是编剧,同时还是主演,两人均展现了‘千面’的表演能力。”
因此称他们为“《9号秘事》系列的灵魂”非但不夸张,反而极准确。
里斯与史蒂夫,灵魂编剧兼主演。/《9号秘事》第一季
有人说“人戏合一”是表演的最高境界,那么编剧、表演和人“三位一体”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来看里斯和史蒂夫被问及片场趣事时的反应:
“我们表现得很专业,完全不存在笑场、大笑、互相打趣——从来没有!”里斯神情严肃,“拍戏的时候我们极其认真,干脆利索,到点了就下班回家。”
语毕,他终于笑了出来,而这时史蒂夫已经笑完了。他若有所思地说:“不过我觉得,坐在一艘开始下沉的脚踏船上(第7季第1集),还是挺刺激的。”
里斯嘀咕:“当然不能跟泰坦尼克号比。”
熟悉他们的人在听到第一句话时就开始发笑,但谁能想到对话会结束在泰坦尼克号上呢?
四、在雷区中穿行
回到严肃的“你们如何构建故事”的话题,史蒂夫表示,他们没有固定方法,结局、开局、一个绝佳的设定都有可能是一切的开始。
在他们一起写故事的办公室里,有关同一情节的讨论有时会持续好几天。“最后可能没有任何结果,只能放弃。”里斯说,“但这没什么,其中一些可以用在别的故事里。”
史蒂夫表示,他和里斯总是试图在一集里同时编写两个故事,“一个是给你讲的故事,或者你认为你在看的故事;另一个是暗藏在剧情中的故事,随着剧集的发展,它会慢慢浮现”。
“构思剧情犹如在雷区中穿行,”里斯解释道,“我们知道观众可能会有猜想,这样就能避免故事落入俗套,朝新的方向发展。”
在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引导观众的思路走向错误方向的同时,他们还要做到不留痕迹,仿佛在玩一场“误导观众的大型游戏”。这很难,但也很有趣。里斯说:“当你成功的时候,会非常有成就感。”
史蒂夫赞同道:“7季以来我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技巧,完成了很多反转结局。我们不想在新一季里急功近利,而是保持故事的趣味性、意外性,不贪图最后一刻的惊天大反转。”
反转是《9号秘事》系列获得忠实粉丝的一大原因,周黎明评价:“一般来说,强剧情是通俗剧的一个特征,被认为是偏低端的,但《9号秘事》的连续反转显然是高智商的一种体现。”
《9号秘事》中的一系列反转让这部剧收获了更多的粉丝。(图/ 由被访者提供)
他表示,任何想学编剧的朋友都应该认真研究该剧的剧作,“英国味道是学不来的,但剧作法没有文化壁垒”。
里斯和史蒂夫身上值得学习与称道的品质不止于此,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共情能力也很迷人。
尽管有“我们实际上应该领双倍工资,毕竟一集就有两个故事”这样的玩笑,但两人其实十分理解平台在预算上的难处。
虽然他们因此被退过剧本,但史蒂夫觉得,现实往往能激发创意。
“没法外景拍摄,就努力在一个房间、一个地点将创作本领发挥到极致,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创造一个故事,并充分考虑外界的各种情况。”
在史蒂夫看来,这也是《9号秘事》系列的标志性特色,他们的创作理念不会改变。
观众称赞这部作品“尽显学院派老旧又固执的智慧锋芒”。/《9号秘事》第三季
周黎明对此赞赏有加:“该剧‘三一律’等场景的局限,是他们把自己逼到墙角,强迫自己构思出不断创新但依然合理的情节,这就好像咱们中国的古典诗歌,从局促和限制中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境界。”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对搭档始终致力于把每个角色塑造成值得演的好角色。
在选角时,他们从不是唯我独尊的“戏霸”,而是一切以作品为中心,寻求最优解。
有时候,他们自己的角色在剧本创作阶段就能确定;有时候,他们最终出演的角色和一开始预计的完全不同;也有时候,他们乐于把戏份最多的角色交给其他演员。
他们相信,新一批演员加入拍摄,担纲主角,而自己出演配角,能为剧集注入别样的活力和能量。
正如史蒂夫所言:“有时候,给其他优秀演员施展空间是非常值得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