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卢奕贝,编辑:牙韩翔,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华尔街和消费者都开始对植物基“下头”。
植物公司Beyond Meat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4月2日的三个月,公司录得营收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亏损为1.00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2727万美元,呈扩大趋势。这已经是这家公司连续第3个报告期出现业绩低迷以及超出预期的亏损。
“公司的疲软业绩表现源于四个因素:整体植物类产品疲软,消费者从冷藏肉类替代品转向冷冻肉类,更高的折扣和竞争加剧。”Beyond Meat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在业绩会上表示。财报披露第二天,Beyond Meat的股价在盘后暴跌25%至20.58美元,首次跌破2019年公开上市时的发行价25美元。而自今年初至今,其股价已下滑5成以上。
华尔街迅速对此作出反应。
高盛将Beyond Meat价格目标从40美元调整为14美元,维持卖出评级;摩根大通将目标价从32美元下调至15美元;巴克莱分析师Benjamin Theurer将目标价由80美元大幅下调至25美元,并将对该股评级由增持下调至持股观望。
该分析师表示,第一季度的业绩“令人失望”,且第二季度的业绩预期“不那么乐观”。
燕麦奶巨头OATLY的表现也令华尔街失望。OATLY于5月初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报显示,营收为1.66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但其归母综合亏损达到1.1亿美元,同比2021年一季度扩大258.37%,毛利降至9.5%,而2021年同期毛利率为29.9%。
OATLY表示,收入增长受到产量低于预期以及亚洲销售额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而在中国,疫情导致了超过1.7万家餐饮服务网点关闭。另一方面,欧洲、中东和美洲地区因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以及扩建厂房成本的上升,令公司销售成本也迅速增加。
OATLY于2021年5月在美国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2.12美元,尽管没有盈利,但该公司的估值一度达到131亿美元。但眼下,截至5月17日,OATLY的股价距离年初已下降56.63%至3.63美元,市值徘徊在21.48亿美元。
消费者对植物基食品的兴趣正在减弱,是这两家公司的业绩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
植物基是指为了环保和健康,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以人工植物制品取代动物制品的一种产品,以及所引发的消费趋势。目前,全球热议的环保健康与碳中和倡议,都是推动植物基成为消费热点的大环境背景。
植物肉和植物奶是植物基两条最热门的赛道。
大公司早早便对这两个赛道进行大笔投入。以雀巢为例,自2017年出手收购植物基食品公司Sweet Earth。雀巢的植物基之路已有5年,期内旗下如Garden Gourmet、嘉植肴、Wunda等多个品牌均推出过汉堡、香肠、海鲜等植物基类产品。
据财报,2021年雀巢的植物基食品销售额以两位数增长,总额达到了8.6亿美元。
但这并不是所有植物基赛道上公司们的一致表现。Maple leaf是加拿大拥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农产品公司,旗下拥有Lightlife和Field Roast等植物基品牌。在 2021年11月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其首席执行官 Michael McCain 表示:“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出乎意料的是,植物蛋白类的增长率急剧下降。当然,我们的表现在这中间受到了影响。但更令人担忧的事实根源于品类表现,基本上是平平的。”
起码对资本市场来说,无论人造肉还是燕麦奶,对其争相追捧、狂热投资的时光或许已经过去——Beyond Meat与OATLY的股价变动便是最好佐证。
顺应植物肉概念于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走红,Beyond Meat在资本市场曾炙手可热。2019年5月,Beyond Meat以每股46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股价即暴涨163%,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首日表现。上市短短两个月,Beyond Meat股价翻了5倍,达到234.90美元的历史最高值。
Beyond Meat的风光无限也令植物基成为热门投资赛道。
在中国市场上,星期零、珍肉、未食达等新锐植物肉品牌也乘着这波热度获得了融资,双塔食品、金字火腿、双汇发展等老牌肉制品企业接连入局;在市场端,餐饮巨头如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等随后纷纷推出人造肉概念产品。2020年,Beyond Meat还针对中国市场专门推出了植物蛋白猪肉Beyond Pork。
但这股人造肉热潮在进入2021年后开始降温。尼尔森(Nielsen)数据显示,在截至2022年4月30日的52周内,植物性肉类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致持平。市场研究公司IRI发现,肉类替代品的总销量在过去52周下降了5.8%。
本质上,对消费者而言,花更多的钱去吃口感仍无法拟真的人造肉,或许并不是一个合理、值得复购的行为。尼尔森的数据显示,Beyond Meat的牛肉产品零售价比市场牛肉售价高出125%左右,甚至比有机肉类高出40%。
而另一美国人造肉明星企业Impossible Food的植物基碎牛肉价格也比市场牛肉均价高出约100%。
从渠道上来看,人造肉品牌的扩张路径也较为雷同,一般通过与餐饮渠道合作来培育消费市场,再进入超商渠道以面向C端消费者。
但消费者似乎也不太买账。联合利华旗下的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曾在2020年年底联合汉堡王推出“真香植物基皇堡”,并与零度可乐组成套餐,但上市后销量远低于预期。2021年4月份的AUD(平均每店每天)销量仅3个,产品面市不到一个季度就被迫下线。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仍未建立起品牌壁垒的人造肉公司们则陷入价格战争。
2021年,普通牛肉价格逐渐回落,Impossible Foods一次性下调产品批发价15%,令其产品均价较Beyond Meat低16%左右。Beyond Meat为保住市场地位被迫应战,跟进降价10%。但这个举措却没有带来好运。
据财报,从产品销售量看,Beyond Meat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4%,却很大程度上被每磅净收入减少约10%所抵消。Beyond Meat称这部分净收入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贸易折扣增加、欧盟标价降低、销售组合变化及外汇汇率的负面影响。
瑞士信贷发现,在美国Impossible Foods正在抢占Beyond Meat的市场份额。摩根大通分析师也在Beyond Meat业绩会中也提问称,为何跟随其他竞争品牌降价?为何在损失毛利的情况下,降价到与动物肉类接近的水平?
摩根大通还指出,2022年一季度只实现销售额1%的增长,但销售及一般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了93%。
植物肉之外,看似红火的植物奶赛道也已经日趋冷静。
OATLY的成功崛起建立在其与咖啡渠道的强绑定上。OATLY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专注生产以燕麦为原料的奶类产品,让患有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拥有奶制品自由,但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12年,OATLY新任CEO进行改革,将其定位为“牛奶替代者”,营销“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大举进军如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等渠道,Oatly才迎来巅峰。
但就目前而言,燕麦奶的竞争已日渐焦灼。从跨国巨头如雀巢、联合利华到中国本土的中粮、伊利、农夫山泉、维他奶等,均纷纷推出对标OATLY的燕麦奶产品。甚至就植物基饮料而言,伴随咖啡市场的变幻发展,后起之秀如菲诺的厚椰乳等,眼下热度都较燕麦奶更高。
不过资本市场似乎仍对OATLY保有一定信心。一季报披露后,花旗分析师 Wendy Nicholson将公司对OATLY的目标价从11美元下调至10美元,并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维持买入评级。这位分析师认为,有关销售加速和毛利率企稳时机的许多不确定性已经反映在股价中。
但无论是Beyond Meat还是OATLY均没有调整今年的收入预期,并仍持续各个市场进行大笔投入。
在中国市场,与咖啡“深度绑定”的OATLY,在今年一季度推出了“茶饮大师燕麦奶”,并与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合作推出新品。该公司表示,中国的精品茶饮的市场规模是精品咖啡的两倍。
此外,在零售渠道,OATLY也推出了更便携的250毫升小包装燕麦奶;至于Beyond Meat则在5月16日宣布与连锁便利店品牌罗森建立合作,将在江浙沪皖地区的罗森门店推出意式辣茄素享意面和七种时蔬素享拌饭两款植物基便当。
不断拓展渠道,是植物基品牌们眼下关注的重点。
但这些举措能否挽回华尔街逐渐失去的耐心仍是未知。持续烧钱却看不到明显增长,正是分析师们下调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巴克莱分析师Benjamin Theurer下调对Beyond Meat评级的原因便包括:短期能见度下降、成本压力上升以及大量的现金消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卢奕贝,编辑:牙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