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80后知识农夫,离城70公里,打造30亩半野小园,背倚海拔200米小山,坚持7年自耕自食+饲鸡驭羊+自然观察 。如此与野为邻的2555天意味着什么?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活字文化(ID:mtype-cn),原文标题:《把家搬到里山去!两位八〇后知识农夫的真实版“小森林”》,题图来自:作者提供
“我想住在后有山、前有园的小院,俩狗仨猫,每天听着鸟叫起床。”
“我想有块地实现有机时蔬自由,吃到有味道的西红柿。”
⋯⋯
类似的话,想必平日没少盘旋在人们的心头嘴边,只是几年过去,停留在梦想而无行动的,是多数。
所以,我们无法不对如下两位“瑞思拜”,并大感好奇:
既是恋人又是拍档、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长角羚和蚊滋滋,在北京东部离城70公里处的浅山地带,创建了占地30亩且山、田、林、园、居一体的盖娅·沃思花园,并在这里持续了7年的“里山”生活实践。
这两位知识农夫在此垦田砌石,做饭烧炕,分类垃圾,追赶“越狱”的羊,驱散进犯的猪,和鸟兽虫蛇周旋,思考人、自然、土地之间如何平衡、和谐共处。
蚊滋滋手绘里山图,山、田、林、园、居在此充分融合
左:正用自产小麦面粉包茴香馅包子的蚊滋滋右:在麦田里cosplay稻草人的长角羚
繁忙劳作之余,他们还拧出边角时间,把百味杂陈的生活写写画画变成了书。
长角羚、蚊滋滋合作撰写的新书《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蚊滋滋和长角羚两人在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相遇,硕士毕业后先后加入知名环境保护公益组织,时常有机会深入荒野秘境,探访濒危物种,更深深意识到人们对生态环境、野性世界的漠视和破坏会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
终有一天,四处钻山觅野的他们,觉得是时候立足熟悉的地盘,开始自己生活的“野性复兴”——把家搬到里山去!
无人机分别于2016年(左)和2020年(右)拍摄的沃思花园照片
这里的“里山”(源自日文“Satoyama”)并非地名,而是指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融合社区、森林和农业的生态系统。“里”是人们生活的聚落,“山”表示围绕聚落周边的丘陵浅山。这一概念强调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谐性和生物多样性,当下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都颇受关注。
虽然喜爱自然主题的日本电影《小森林》,长角羚和蚊滋滋的里山生活并非田园牧歌,也不是纯粹的农民耕作。他们选择身兼“知识农夫”“自然观察员”两大身份,在被忽视的城郊边缘发掘野性机密、探索“永续共生”的生活方案。
左:关于田园,普通人记住的通常是美好画面(来自日影《小森林》)
右:现实的里山可并非“桃花源”,画风不一定很美但苦累少不了,图为秋收时长角羚扛大包
一、焕发野性之力与 “金木水火土”全面联结
疫情令很多人惊觉微小野性带来的幸福感,比如阳台自种的小青菜、楼间绿地的鸟鸣⋯⋯ 更警醒自己生存常识和能力的匮乏。令自我与生活保有适度野性,与自然、土地联结,不仅能带来深度治愈,也是生存必要。
绿色渐弱不加修饰的秋日里山,却也有一种野性之美
在里山接受“野性再造”的长角羚、蚊滋滋,通过了解如何运用在地素材、设施、工法,比如修旱厕、用锄镐、烧柴灶、建湿地、修木道、辨野草、系绳结,不但掌握了自然素材的秉性、规律,与环境相处的敏感度、抗压力也大大增强。
开发手动工具
看上去古老缓慢的手动工具自有价值:“铁锹翻耕,能感受土壤的松紧软硬;手锯拉起,方体会木料的不同质地;镰刀切割,让我熟悉野草的发生规律。”
里山农夫常用的果树类、堆肥类工具
尝试泥石合力
1.5米见方的大地烤窑,是利用石基和山上偏黏的土质建造而成,烧完的柴烬将肥沃大地。
烤窑可以烤面包烤土豆烤披萨,甚至烤用蚯蚓粪捏制的小香插
盘活上下水
将生活灰水引入沉降池过滤, 再导入门前人工开掘的低洼之地,打造出野性十足的湿地。
里山自建上下水示意图
花样种植,神农后裔不能输
把废旧轮胎变种植床;将割掉的野草用作菜地覆盖;种遍各国香草, 从德国洋甘菊、越南香菜到俄罗斯龙蒿⋯⋯
长角羚亲手打理的屋前香草园
二、打开野性之眼爱上“附近”
社会学家项飙曾提出“附近的消失”:很多现代人关心家和全世界,却对“附近”丧失了兴趣。不少人便觉得“北京”乏善可陈。但在长角羚和蚊滋滋看来,看似平平无奇的北京城郊近野、听起来干枯冷漠的北方山坡沟谷,明明隐藏着爆棚的野性机密与生命故事,只要你开启观野之眼。
在大胆农夫手上,“附近”显得很丰满,趣味俯拾皆是
他们在栓皮栎林间架起红外相机,发现了挖掘大师狗獾、烟熏眼妆的貉、散步的西伯利亚狍、水果爱好者果子狸⋯⋯
里山的丛林小兽
无论地上地下,动静强弱,各类生灵都被农夫记上小本本:兔鸡羊鹅、猫狗鼠蛇、 鸟蛙蚊蝇、花草树菌⋯⋯家兔如何挖出三室两厅?菌菇如何繁殖?也被一一探究。
家鸡实力大比拼
三、保持野性之心更负责任地生活
眼见田地山野间充斥着各式垃圾,长角羚和蚊滋滋决意实践更为环保、负责的生活。他们动手修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将大便和小便分开收储并导至室外,不但臭味无踪,人粪尿还转化成春季果树的肥料。
左:生态旱厕的外部围护
右:生态旱厕的内部设置
用建筑垃圾填充网笼,配上木头盖板——可供人休憩的石笼座椅诞生,石笼缝隙还成了昆虫招待所。
生态石笼示意图
油碗盘用有超强吸油力的干燥麦麸搓一搓再冲水,便能洁净如初,“裹了油的麦麸配上新鲜的厨余,既省去了化学洗涤剂,又让小鸡的加餐更加肥美”。
地里产出的天然丝瓜瓤也是厨房清洗好帮手
伴随新一轮春耕夏植开始,长角羚和蚊滋滋的里山实践正活色生香地继续。他们有个小愿望:通过自己的书,让更多人在内心深处隆起“一片小小的缓冲区”,保有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活字文化(ID:mtyp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