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Q报道(ID:GQREPORT),作者:张惠兰,编辑:王婧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几天前,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讲述了自己和自闭症儿子的故事,今天是国际儿童节,我们的推送依然与自闭症有关。因为,这个节日同样属于来自星星的孩子们。
付春天今年42岁,短发,微胖,笑起来嘴角漾出浅浅的梨涡,是孩子们喜欢的极具亲和力的长相。她是一名特教助理,也被称为“影子老师”,任务是陪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每天,她就像孩子的影子一般,无论课上课下,观察并规范他们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行为,安抚随时可能爆发的情绪,辅助他们融入这个看似格格不入的“小社会”。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把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随班就读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有43.58万人,占所有特殊教育在校生的近一半。
为了帮助特殊儿童顺利融合进普校,影子老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在被视为融合教育样本的美国,学校通常会主动为特殊孩子配备特教助理;而在中国,付春天和她的同行们几乎都由家长雇佣。2012年成为一名影子老师之前,付春天做过7年的特教老师。近20年来,她前前后后陪伴过十几个“来自星星的孩子”。
以下是付春天的自述:
从幼儿园老师到影子老师
我第一次接触特殊孩子是2002年,当时我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当老师。有个孩子很特殊:上课时他在教室里睡觉,什么都不学也不参与,还会随地大小便。后来我才知道他得了自闭症。
我下决心从事特教,是2005年在一个朋友开的融合幼儿园(注:指同时招收正常幼儿和特殊幼儿,并为后者提供特殊辅助的幼儿园)工作期间。我接触了许多家长,觉得他们太无助了。也是那年,因为觉得园里对自闭症孩子的教学方式太刻板,又正好有个家长想挖我出来给他们带孩子,我才真正走上特教这条路。
我系统学习了这方面的课程,结合之前在融合幼儿园学到的 ABA(注:即应用行为分析,一种有科学循证依据的自闭症干预方法)和早教经验,形成了一种自然情境式的教学,家长们都挺认可的。那时候社会上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机构还很少,多数从业者都是像我这样的私教,找到我这儿的家长,基本都是一个介绍一个。
大概是2012年底,我才第一次入校陪读。那是一个暴力倾向比较严重的自闭症孩子,在学校不是砸这个,就是抡那个,所有老师都管不了他,家里亲戚陪读了几个月也没改善,学校要求家长必须找一个专业的老师。几个月后,我带着孩子一起入了校。
付春天背包里装的各种教学用具(张惠兰摄)
刚入校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身份,学校的老师提到我直接就说,“我们班陪读”,或者“某某孩子老师”。直到几年后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都起来了,我才知道原来我是影子老师、特教助理。
一开始我其实挺紧张的,为了不打扰课堂,孩子出现问题行为了,我只能尽量压低声音跟他沟通,有时候真憋得耳朵根子都疼。到后来孩子会识字写字了,我就给他写纸条。如果问题行为还在,那就把孩子带离教室,绝对不能去影响课堂。
除了孩子,我还得应对和老师、同班其他学生甚至家长的关系。刚开始陪读的时候,有个别老师到上课了会把我往外轰,那意思就是说,“您先出去行吗?没关系,有事我让同学去叫您。”这种时候,我会在教室外站着,有时候去水房。其实我能理解,如果是我讲课,有一个大人在那听着,可能也会感觉尴尬。
特殊孩子的日常行为、学习技能的塑造,包括环境适应,其实都离不开影子老师。你要说全靠学校老师,一个老师管着几十个孩子,真的是没有时间。没有影子老师的正向引导和科学干预,这些特殊孩子有可能干扰到整个课堂,甚至可能会伤害别人。而且,影子老师不但可以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这种融合教育还能给NT孩子(普通发展儿童)营造一个多元、包容的教育环境。
对于班里的NT孩子,我会经常给他们买个小礼物,一支笔、一块橡皮或者是一个笔记本,但有的还是跟我们孩子有隔阂。我遇到最尴尬的一个情况是,一次上音乐课,老师没让我进教室,孩子搂了一下某个女同学的大腿。女孩儿家长知道后就跟我急了,“学校请你来干嘛来了?我不管他发不发育,我的孩子在发育!”当时我就一个劲地跟人说对不起,保证不管用什么方法,不会让孩子再有这样的行为。
这些NT孩子的家长其实也在观察我们的工作。到我离开这所学校,一位家长特意把孩子们六年级毕业典礼的PPT发给我,说您跟这帮孩子感情太深了,必须得给您发一份。同班有个家长会做牛轧糖,某天她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亲,我给你做了牛轧糖,放学的时候记得拿走。”
“就像带一个小婴儿似的”
影子老师的一天是和孩子同步的。我现在带的轩轩11岁,上三年级,我每天要在他8点出门上学前抵达他家楼下,把他送进学校,陪着直到下午3点半放学。出发前,我要在自己的书包里备好各种东西。
影子老师的标准配备是课堂记录表和计时器,计时器主要用于记录孩子发生问题行为的频率和时长。此外,我还会根据孩子的问题行为和课业需要准备辅助用具,比如用于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气球、彩纸、可拆卸的彩色水笔。因为轩轩触觉特别敏感,起初连别人给他梳头都很抗拒,我还会带上梳子,给他做一些按摩训练。
为了能让他尽量融入课堂,我还要提前了解他每天的学习内容,比如前段时间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我就要提前把相关的题给他准备出来,上课一旦发现老师讲的内容他不明白了,就给他画图分解。其实我们的教学就像带一个小婴儿似的,很多东西都得从零开始培养。可以这么说,特殊孩子几乎所有技能的学习都涉及到影子老师。
因为自闭症的关系,轩轩9岁才上一年级,我是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带他的。起初我们设置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去适应学校。上课前,根据课表去准备教材和学具。课堂上,根据老师的指令翻开书本多少页。下课了,走在楼道里,前面有同学怎么办?他之前会直接把人扒拉开,从中间穿过去,这时候就要教他说“借过一下好吗?”我刚带轩轩的时候,他还害怕打雷下雨,为了帮他攻克这个恐惧,我就故意拿好玩的或者好吃的给他哄到楼下,告诉他,下雨是因为这些树要洗澡了,走,咱们去看看都给谁洗澡了?就这样带他去感受雨滴凉凉的温度,慢慢地,他已经不害怕下雨了。
带特殊孩子,要根据不同孩子不同的情况去摸索,虽然学了理论,也要活学活用,不能死抠。轩轩常常喝水不直接咽,有可能水跟口腔的接触让他产生兴奋,水刚到嘴里,啪一下,就吐到你身上了。其实他就想看你的反应,你的反应就是他想要的刺激。所以说他往我脸上吐水也好,往我身上倒粥也好,我从来不给他回应任何表情,就当作没发生。
后来他再喝水,我就赶紧岔开话题,“轩轩,你今晚去上音乐课还是舞蹈课?”“音乐课!”他一边想一边就把水给喝了。他再喝一口,我又问:“轩轩,你喜欢上跆拳道还是音乐?”“跆拳道!”这么着他的兴奋点就给分散了。轩轩以前不爱写字,只要一写,就会有情绪。我发现他喜欢剪纸,如果要学习“葫芦”这两个字,我就让他用彩纸剪出葫芦,然后一边问他这是个什么样的葫芦,一边引导他写。这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去撬动他写字的兴趣。
轩轩不爱写字,付春天用剪纸撬动他写字的兴趣(受访者供图)
其实,这些具体的方法没有谁能教会我们,别人教的方法,有可能你拿到自己带的孩子身上根本就不管用,所以只能从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和积累。和把婴儿抚养成人一样,看到自己带的孩子们进步,是我最欣慰的时刻。
有次轩轩妈妈带他出去玩儿,结果出现了一堆问题行为。晚上回去母子俩没沟通好,孩子挨了揍,哭着睡觉去了。第二天轩轩见了我,就拉着我手,“妈妈揍我了。”我又问,妈妈为什么揍你?“吐妈妈口水了。”轩轩之前是不会倾诉的,有情绪了就只知道哭,那次他竟然会告状了。他能表达,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精英”
成为一名合格的影子老师,我认为心理素质是最关键的。刚带轩轩入校的时候,他只要上厕所,就会把衣服全脱光了,我整整用了一个学期才给他干预过来。有一回他一边脱一边就拉出来了,大便弄的屁股、腿、脚上都是,我帮他洗完自己也湿半身。
再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往你饭上吐唾沫怎么办?继续吃呗。即便觉得有点恶心,你也要故作镇定地告诉他,口水应该吐到哪里去,付老师带你出去吐,吐完回来咱俩接着吃。一定不能让他看到你心理有波动。自闭症孩子很敏感,一旦我今天吐口水到你饭上,你很生气没有吃,明天咱俩就继续,拉锯式的战争就开始没完没了。
带特殊孩子还可能经常遇到各种尴尬。一次在公交车上,我当时带的孩子非要让人给他让座,还觉得我也应该去让人给他让座。我没有帮他,并且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结果孩子就说我是人贩子。当时车上的人就把我围攻了。我11岁的儿子也在一边,就流着眼泪让我不要干这个工作了。
很多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很难带。有个孩子书包里装了个不锈钢保温杯,有天放学,走着走着他突然就拿水杯砸我脑袋,当时就给我砸懵了。眼看着他第二下就要过来,我蹭地就抓住他的手把他揽过来了。那个时候我确实愤怒了。说真的,咱们影子老师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精英,一点都不夸张。
在学校,我们影子老师是没有自己的时间的,有时候连吃饭和上厕所都成问题。中午在食堂,我打饭不敢多打,因为必须在孩子吃完之前把自己的解决掉。有一次,我饭还没吃完,轩轩突然端起盘子走了,然后啪地把半盘子饭当着班主任的面儿整个扣地上,我赶紧撂下盘子,把地上收拾干净,再带着他出去。
影子老师在学校和特殊孩子几乎形影不离(受访者供图)
带轩轩的头一个学期,我还用过成人纸尿裤,因为那会儿轩轩连等待都不会,有时候上厕所,你还没解决完,外头就感觉有动静了,你就得赶紧出去,如果不垫东西,裤子真的就是湿的。
有一回我上厕所,交代轩轩在门外等着我,我一出来就看到楼道窗户前面围一堆孩子,保安也来了,原来轩轩不知怎么突然爬上窗台,打开窗户,还把身子侧出去了,我当时胆都吓破了,赶紧冲过去安抚着孩子下来。
这种事情我相信很多影子老师都遇到过。正因为这样,在学校,影子老师跟影子老师都会成为好朋友,上厕所的时候互相帮着照看孩子,要不然真的会被尿憋死。我跟隔壁班的一个影子老师就是这么加上了微信。由于全天精神都高度紧张,下班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趴床上去,什么也不做,就这么躺到需要课后辅助的其他孩子来,再继续上课。
“一人给我生一大儿子”
对发现孩子生病这件事,我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天塌了。大部分家长其实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接受现实。尤其是前些年,很多人连自闭症都没怎么听说过,一提到自闭症孩子就是“有毛病”。有什么毛病?傻,就这么一概而论。
家长带着特殊孩子出去,别的家长带着孩子扭头就走,他们受到的歧视和伤害是旁人体会不了的。有一个小女孩脑围发育不良,她妈妈跟我说,付老师你知道吗,我感觉有的人特别烦我们家孩子,(觉得她)邋里邋遢的,视力也不好,话也不会说。当时我内心很难受,就会想,如果这闺女是我的该怎么办呢?
孩子的行为问题也会引发父母间的冲突。一般都是妈妈比较有耐心,认为应该宽容孩子,理解孩子,用正向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但是爸爸可能就比较着急,甚至认为揍一顿就好了。妈妈们从孩子出生后就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无论做什么都带着孩子,孩子的行为问题会给她带来一系列麻烦,她们常常处于崩溃的状态。而爸爸们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还能出去聚个会。所以总是妈妈很委屈,爸爸听了烦,两个人就可能吵架。
妈妈们的无助,往往没有地方去倾诉。有一个妈妈给我打电话能打到凌晨2点,手机烫得都拿不住了。电话里什么都说,孩子爸爸怎么不理解她,她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包括几点上的厕所,都能给我汇报一遍。其实我自己也很累,但还是得听。
家长们对我都很好,有一年我过生日,其实我自己都忘了,但有个孩子妈妈还记得,她给我制造了一个惊喜。那天中午,我正带孩子,来了辆放着生日快乐歌的面包车,原来是那位家长订了一个三层的大蛋糕,专门送我们家来了。还有一个孩子奶奶,每次我从她家走,她都会包了饺子或者拿个烧饼给我带上,就怕我回去以后吃不上饭。我真的挺感谢这些家长们。大家在一起时间久了,都建立起感情了。我自己也是妈妈,能将心比心地理解她们的感受。
轩轩妈妈曾经跟我说,她没有太高的要求,孩子将来能独立生活就可以了,别到时候去托养。我听到这句话时内心刺痛,都是做妈妈的,要是我的孩子,不管别人对他照顾再好,我也希望孩子在我身边。和孩子在一起也有许多感动的瞬间。我刚带轩轩那阵,吃东西他必须得挑个大的,不好的永远是你的,你想让他分享,他闪得可快了。
现在我们俩到什么地步?有天我们俩一起排队打饭,他以前不吃包子的,那天也不知道怎么就拿了三个包子,回来直接抓俩搁我碗里头,说,付老师吃。自闭症孩子的情感表达很简单。轩轩有时候早上一见着我,头天晚上要是受委屈了或者不高兴了,会叫我“妈妈,妈妈”,我要是没理他,他会说,“小宝贝”,我问谁是小宝贝,“轩轩是小宝贝”,谁是妈妈,“付老师是妈妈”。
那天我跟一帮家长在一起聚会,我说我特感谢你们,一人给我生一大儿子(女儿)。
引导孩子怎么把文具摆放整齐,也是付春天的教学内容之一(受访者供图)
让特殊孩子真正融入社会
融合教育真的很重要,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在一起相处,本身就是他们学习的一个过程。
很多特殊孩子没有界限感,拿轩轩来说,比如这儿有一杯饮料,他会一下子就抢过去要喝,你越去拿他抱得越紧,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你的还是我的。这个时候为什么要融合?如果他跟NT孩子在一起,那么NT孩子看到别人东西的时候会怎么做?阿姨,这个水我可以喝吗?不可以喝,是阿姨的。模仿,加上另外的行为塑造训练,就能一点一点把特殊孩子往外带。
特殊孩子在我家,我会有意识地让他跟我孩子合作做事。比如小时候我儿子去买馒头,我会让他手拉手带上小弟弟。回来之后我会问特殊孩子,你跟哥哥干嘛去了?去超市了。买什么了?买馒头了。花了多少钱?花了一块钱。买几个馒头?买5个馒头。这就是情景当中出来的课程,把教学内容从桌面泛化到生活当中去。所以我们家孩子在我的工作生涯当中贡献很大,很多时候他也在陪伴这些特殊孩子。
我常常跟他说,儿子,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一定不能去反感任何一个,把他们拒之门外。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个特殊孩子,我这个妈妈怎么去生活?这种融合教育对我儿子也挺有益处。我们家就这一个孩子,但他从来没有被任何人惯过,反而还特别会关心人,情商很高。比如我说要带客人回咱家,他就说,妈,你们走着,我先回家收拾,就提前回来把地给扫了。
前两年,我儿子告诉我他以后也想从事特教。我很支持,我在这个行业待着,太知道缺什么样的老师了。他是个艺术生,我想让他去学音乐疗愈和感觉统合训练(注: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其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然后到学校做一个资源教室(注:在普通学校设置,专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学的场所)的老师。目前,影子老师的市场缺口太大了。虽然收入比较可观(注:据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的调研,北京地区特教助理月平均收入为12500元),但特殊孩子的怪异行为太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往往接受不了这份工作的辛苦。
而家长这边,因为经济压力,他们对影子老师也会有比较高的要求,就容易造成这种(供需的)双向矛盾。这个行业尤其缺男老师。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长都愿意找女特教助理,因为女老师比较温柔细心,但等他稍微大一点,女老师就很不方便了。比如轩轩的如厕问题,学校的保安、男老师也得用厕所,女老师不可能随时跟进去。
还有,一旦孩子大了,女老师力气小,很多时候会难以控制,男老师反而可以带孩子去做一些力量训练。而且,通过观察我儿子和特殊孩子在一起的状态,我感觉男孩子还是挺有优势的,比如,他分析小男孩的心理分析得可准确了。这几年,政府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整个行业的大趋势在向好,但提升的空间也还是很大。比如,有些学校虽然有资源教师,但是没有资源教室,之前我带孩子做训练,基本都在操场上进行。孩子要有行为问题了,我们也只能带到操场或者厕所洗手池去。
付春天在数学课上辅助孩子用的习题(张惠兰摄)
在学校,老师们对我们工作的包容度越来越高,我后来还和一些老师成为了好朋友。但可能的话,我还是期待(普校的)老师们能多一些专业的特教知识。孩子有问题行为,我们也不是神仙,咔就能把他给定那儿了,你得允许孩子在适当的时候有适当的问题行为,并且给我们机会去解决。如果他们不了解,不知道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会有误解。
如今,我接触的孩子家长基本也都愿意公开(自己孩子是特殊孩子)了。因为他们都希望学校的融合环境会更好一些,自己家孩子有机会进入普校,有机会跟NT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不被歧视。
(付春天、轩轩为化名)
感谢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为本文提供的帮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Q报道(ID:GQREPORT),作者:张惠兰,编辑:王婧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