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这么好吃,日本为何要立法禁售?
2022-06-02 19:03

小龙虾这么好吃,日本为何要立法禁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 (ID:ENNWEEKLY),作者:吴丽华 张灿,编辑:张安彤 李瑶 敖祥菲,原文标题:《立法禁售小龙虾,这个国家动真格!它们真的这么可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没有什么是一顿小龙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这句国人朋友圈出镜率颇高的调侃,彰显了小龙虾在中国美食界的地位。


不过,在日本,小龙虾的命运就截然不同了。近期,日本修订后的《外来入侵物种法案》禁止出售或放生密西西比红耳龟、小龙虾等物种。


事实上,我国也早在2010年就将小龙虾列入了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而且不仅是小龙虾,上了国人餐桌的牛蛙、家里的宠物巴西龟、八哥等,都是外来入侵物种。


生态环境部去年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那么,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美味的小龙虾为什么会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大危害?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王宏广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财经国家周刊》: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为何要对一些外来生物立法禁止销售?


王宏广:外来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由原产地迁移到新的地区,并在当地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灾害。而这一过程中迁移过来并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引发生态灾害的物种就是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携带一些病原微生物,更重要的是,一旦入侵物种适应了当地环境并成为优势物种,对区域生态平衡将带来严重甚至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一些已经形成危害或者可能形成危害的物种进行灭杀等处理,或者立法禁养、禁售等。


目前,生物入侵已经是继环境破坏之后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因素,是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财经国家周刊》: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宏广:外来生物入侵曾经引发生物安全灾难的例子有很多。比如,2017年,湖南邵阳9个村的马尾松发生松褐天牛灾害,导致该村1200余株松树死亡。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的水葫芦,目前已在19个省泛滥成灾,每年治理水葫芦要投入大量资金。


再比如人们熟悉的小龙虾,由于它对于环境要求不高,适应性极强,而且繁殖速度快,一旦泛滥,对水生生物、鱼类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它们还会在水坝附近安家,常常将水坝弄得千疮百孔。据统计,云南、贵州等省因小龙虾毁坏红河梯田3万多亩,损失巨大。


在日本,人们并不喜欢吃小龙虾,而且有很多人将它作为宠物,造成小龙虾泛滥,对生态和经济都产生了影响。


外来生物入侵与自然发生的迁徙不同,它打破了长期自然形成的稳态关系,是突发的、没有天敌的。这就意味着入侵的外来生物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传播力强的特点,它们在新环境落户,迅速成长为具有单一优势的“霸王群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使其失去生物多样性。


而失去生物多样性会对自然造成不可逆转的威胁,比如森林消失、生物环境破坏、草场退化、沙漠扩展、沙尘暴频发、水体污染等,这些都与破坏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入侵有所关联。


生物入侵不仅会导致生态灾害,还会影响人类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影响国际安全。数据显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南非、印度和巴西等国家每年因为外来生物入侵而蒙受的损失都超过1000亿美元。


《财经国家周刊》:具体到中国,生物入侵面临怎样的形势?


王宏广:据口岸动植物检疫统计,中国每年从进口货物中查获有害生物的情况日益严重,并突出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随着入境货物贸易量的增加,截获的有害生物数量增加。2013年全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80万种次,2017年达到159万种次,4年间增长了近一倍。其中高风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由9万种次上升到20万种次,增长更为明显。


二是不仅东部沿海贸易量大的口岸有大量截获,其他内陆沿边口岸每年也有大量截获,形成了有害生物全面入侵的态势。


三是有害生物主要随农林畜产品进入,我国农产品进口需求量逐年增大,有害生物入侵的情况越来越严重。2017年,在进口豆类和粮谷中查获的有害生物比例分别为27%和22%,甚至有的一般豆类或粮食,被查出有几十种有害生物。


四是有害生物的入侵途径多样化,除了随货物进入,交通运输工具、包装物、旅客携带物中也经常被发现有害生物。近些年,进境国外邮件、快件携带或者夹带有害生物的频次日趋增加,有时明知是有害生物,仍有人购买或携带入境。


生物入侵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


《财经国家周刊》:全球范围看,生物入侵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宏广:全球化进程彻底打破了千万年来阻隔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相互交流的天然地理屏障,大量生物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进出口产品、旅游人群在全球范围内转移,使得国门生物安全目前面临巨大挑战。


很多时候,由于人员、设备、入关时间等等因素的限制,边境与口岸根本不能保证对所有的物资、动物进行全面检疫,许多情况下只能抽检,甚至由于检疫手段跟不上,检疫效果不佳,生物入侵也搭乘国际贸易的“便车”登堂入室。


各国进出口的植物及其他农副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而大多数入侵物种是随种子、花卉和苗木引进等无意识传入的。更难防的大量有害生物通过漫长的国境迁入我国,如大量蝗虫跨境迁飞就很难防御。


在这种情况下,生物物种的跨区域大规模转移已经不是人们主观意愿所能阻止的,生物入侵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许多国家的国门生物安全问题相当突出。


目前,生物安全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可以与国家军事防卫相提并论,外来生物入侵也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难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随着国际贸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其已成为全球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二,外来生物入侵将对农林渔牧业安全生产、生物多样性、人畜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危险性农作物病虫害及潜在的烈性动物传染性疾病(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一旦传人,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防范恐怖分子利用生物技术制造超强的生物武器和防止恐怖分子进行生物入侵活动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任务。


第四,防止一些国家或机构研发并通过边境、人员流动、物流释放危险生物,人为合成的危险生物往往更容易释放、更容易传染或传播,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财经国家周刊》:各主要国家是如何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


王宏广: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防治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美国制定了国家入侵物种系列法案,形成了联邦和州全方位管理的生物入侵立法体系,成立了国家入侵物种委员会,指导全国性的外来物种入侵防治问题,协调农业、商务、内政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全国的生物入侵事务。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对外来生物控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主要通过两个策略来迅速恢复生物多样性:一是通过国家策略对外来生物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二是向民众宣传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1999年,澳大利亚制定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法》,这是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基本法,明确了不能入境的物种种类,对商品贸易的出入境问题做出规定,并设立了专门研究物种入侵的研究机构——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详细评估预测其危害程度和扩散方式并制定防治措施。


新西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它将生物入侵作为对国家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建立了最严格的阻止入侵物种进入国门的标准,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综合性生物入侵防控体系,主要包括物种入境前的预备措施、阻止有害物种进入的边境管控制度、受到病虫害时的紧急反应制度以及对全国进行有害生物检测和管理的制度,从而形成了完整、严格、综合的生物安全屏障,其法律制度体系涵盖从预防到监测再到治理清除的所有步骤。


由于国内生物入侵危害频发,日本农林牧渔业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破坏。日本于2004年制定了《外来入侵物种法案》,该法对外来物种的饲养、种植、储藏、运输、进口和其他处理方式进行规制,同时对外来物种实行分类管理,规定了具体详细的审批和许可办法,还规定了国民对于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应提高认识,进行学习。这次引起国人关注的禁止出售和放生小龙虾,就是源于这一法案的修改。


构筑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的“新长城”


《财经国家周刊》:外来生物入侵影响如此巨大,目前,我们能怎样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王宏广: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动植物疫病疫情传入属于国门生物安全的范畴。


国门生物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避免因管制性生物通过出入境口岸进出国境而产生危险的状态,以及维护这种安全的能力。


随着中国口岸各类国门生物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国门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日益成为海关履行把关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为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保卫好国门生物安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动植物疫病疫情传入的防控措施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国门安全法规体系。


1986年,中国就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9年,中国颁布实施了《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为了响应《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号召,中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进行了修订,开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努力打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要求的“国际卫生机场(港口)”。


可以说,我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境卫生检疫法律法规、组织架构、应急监测、实验检测、人才队伍及联防体系。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构筑防止生物入侵的防火墙?


王宏广:在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中国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防止珍贵物种流失的任务十分繁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管控危险生物、防止外来生物入侵,以及防止本国人类遗传资源和自然物种资源的流失,都是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我们研究认为,在这方面需要构筑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的“防火墙”,防止、杜绝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止、杜绝珍贵物种流出。


我认为,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研究制订“国门生物安全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针对国内外生物安全形势,按照建设国门生物安全体系的总体目标与任务,研究制定未来5至15年的“国门生物安全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


第二,把国门生物安全技术创新作为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的突破口。根据“方案”对科技的需求,研究制定“国门生物安全技术规划”,启动一批技术创新重大项目,也就是修筑新时代的“长城”,为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提供保障。


第三,努力做到“三个零输入”,即传染病零输入、动植物疫病零输入、外来有害生物零输入。


第四,努力做到“三个零输出”,即重要人类遗传资源零输出,防止、杜绝非法输出;濒危珍稀动植物零输出,防止非法转移;人与动植物病原物零输出。




《中国生物安全:战略与对策》 王宏广 朱姝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6月出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 (ID:ENNWEEKLY),作者:吴丽华 张灿,编辑:张安彤 李瑶 敖祥菲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