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很累,但消消乐打通了1832关”
2022-06-07 08:04

“每天都很累,但消消乐打通了1832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江湖边,编辑:kuma,头图来自:《请回答1988》


很早就发现,我的大脑会时不时渴望一点精神垃圾。


比如,花整个周末追泡沫剧,看“品位堪忧”的网络小说,大晚上情绪性暴食,或者明明知道还有好多重要的事没做,却熬夜玩手机到三四点。


朋友问:你为啥总是说工作累累累,一看消消乐打到 1832 关啊(你说累是不是在骗我)


妈呀,挺尴尬的。


但今天的文章想说,这种叫做“罪恶快感(guilty pleasure)”的行为不仅常见,还存在诸多好处。比如,让大脑的“意志力肌肉”得到放松,提高耐挫能力,提升长期幸福感。


别不好意思!只要不伤害别人,愉悦没有高低之分。


一、什么是罪恶快感?


中央圣马丁有学生做了一个超可爱的动画片,讲述人们心中的“罪恶快感”具体是哪些行为:


“听口水歌”



“读俗气至极的爱情小说”



“在卫生间打游戏”



“吃小蛋糕配花生草莓酱”



“拍无数张自拍,直到拍到完美的那张”

…… 


一般来说,罪恶快感意味着“心虚的快乐”、“没有价值的放纵”。


香港作家陈冠中形容罪恶快感是“永远嫌自己不够瘦的人偷吃哈根达斯,或者电影学院老师躲在家里看《霹雳娇娃》”。


vudu.com 一项针对 2000 个美国人的调查显示,84% 的人至少有一种罪恶的快乐,但 38% 的人承认有点为自己的罪恶快感羞愧,22% 的人因此对伴侣撒谎。


罪恶快感具备 3 个特点:


  • 虽然不犯法,但你在道德上认为这种物质/活动是不正常、不恰当、不正确的;


  • 你享受(或经常从事)这种物质/活动;


  • 你为自己偶尔沉溺于此感到愧疚、心虚、羞耻。


文化人类学家 Susan Kresnicka 认为,“罪恶快感”有两种来源:


  • 社会评判(SOCIAL JUDGMENT)。人们因沉溺于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感觉受到了评判”,比如软弱、自私、低俗等等,这可能反映了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观念,认为“生而为人,你就不该犯懒啊”。


  • 身份认同(HUMAN IDENTITY)。罪恶感的另一个来源,源于对自我的期望。比如当一个人自我设定“是只看 9 分以上烧脑剧的高品位人士”,当他忍不住追垃圾剧的时候,难免觉得自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 韩国著名导演奉俊昊的“罪恶快感”之一是部名为《九十年代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90 )》的烂片。可以看,但你可能会后悔


二、为什么你需要让“快感”不那么罪恶?


1. 罪恶感只会让“放纵”变得更诱人


被禁忌的愉悦,往往拥有更大的吸引力。


许多情绪研究发现,内疚感可能是消费行为的诱因(Dahl 等,2003)。“吸烟有害健康”“未成年人不得饮酒”……从结果上看,这样的标识反而会刺激更多的烟酒消费。


研究者 Kelly Goldsmith 发现,罪恶感会转化为真正的感官体验。那些“对甜食感到内疚”的受试者,在实验里吃掉了更大量的糖果(同时也更享受嗜甜本身)


2. “破罐破摔效应”增加了持续放纵的渴望


这个心理现象可能是我们不能“只打一小时游戏”的原因——既然今晚的自律已经毁了,那就放弃吧(继续毁下去)


事实上,因为“放纵”而自我责备的人,更有可能再次放纵。


坎特伯雷大学 Roeline Kuijer 等人发现,相对于“积极享受巧克力”的人,那些对巧克力有负罪感的参与者,不仅对自控力的信心降低,也更不可能减肥成功。


3. 低俗娱乐、垃圾游戏:这些小小的快乐,能让我们的“意志力肌肉”得到休息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 Leonard Reinecke 说:“每当我们长时间使用自我控制抵制诱惑或做一项不愉快的任务时,这种‘肌肉’的力量就会枯竭”。


时不时地有意识地放纵自己,享受一些无脑快乐,可以让我们摆脱解决问题的模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为之后的困难积蓄心理资源,“这对于保持意志力和目标感至关重要”。


4. 更重要的是:沉溺于无害愉悦,本来就是健康的呀


一篇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研究发现,玩一点不费力的小游戏可以改善幸福感,增加成就感,减轻压力。


不过,这些行为能发挥好处都有一个前提:你并不会因此感到罪恶,而更觉得这是一种自我照顾。


三、如何更好地享受渴望?


1. 消除“罪恶愉悦”的概念本身


不要说“罪恶”快感,也不要说“cheat”Day。语言和定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影响行为的感受。


首先,“罪恶快感”是不存在的,它更多是一种社会规范,迫使人们觉得:哦,我又犯懒了,我又丧失意志力了,我今天也很没有品味……够了,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道德判断。


其次,“罪恶感”可能会引发内在的羞耻,对于行为改变也可以说是毫无作用。心理学家 Aniko Dunn 说:“虽然我们都认为应该把空闲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但就像所有其他器官一样,你的大脑也需要休息”。


只要这种快乐不对任何人造成伤害,我在一年 365 天中熬两个大夜看《甄嬛传》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2. 把它当作是自我照顾的方式


在人生中的许多时刻,单纯依靠意志力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的行为并非基于逻辑或意志。逻辑和意志会影响决定,但最终决定行动的是我们的“感受如何”(Gendolla, 2000)


当你将“罪恶快感”行为描述成一种爱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就有空间后退一步,赶走“脑中自我批评的声音”,想想“有哪些事情可以让我感觉良好”,然后选择接受它,将它与羞耻感分离出来。


与其内疚和自责,不如告诉自己:我正在品尝一个美味蛋糕。


3. 不要使用“单向度”进行自我评价


心理治疗师 Michelle Maidenberg 认为,“人们很容易以一维的方式看待自己”,并摒弃或否认与我们自我形象其余部分不一致的部分,从而降低自我认同感。


但“身份”是多维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不仅仅是外貌、工作、品味……这些被赋予很大社会期望的东西。当认可自己“也能享受无脑快乐”时,我们就完成了一次短暂的边界设定行为,并允许自己描述一个更复杂、更立体的我(当然也更真实)


况且,我们所认为的“社会规范”也可能是误解——心理学家所定义过一种“多元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人们公开认可一种规范,但持有不同的私人喜好,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其他人的公共态度反映了他们的私人喜好。


打个比方,当所有人说自己不喜欢王心凌,私下却在偷偷听王心凌并感到难为情时——他们错误地认为其他人的公开和私下喜好一致。


4. 察觉这种行为背后的“情绪需要”


听起来有些离谱,但有学者认为,“罪恶快感”与你的童年经历有关。


社会学教授 Deborah J. Cohan 博士认为:“享受罪恶快感时,我们会与自己的内在孩子(inner child)有更多的联系。这通常会有一种成就感,也是在测试自己可以逃脱多少惩罚”。


打游戏、吃蛋糕、看低俗小说……我们可能从这些行为中看到一种更本真的需求:比如曾经渴望成为的人、未被满足的任性、自我成长的某些经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下次有罪恶感潜入快乐时,也许我们不应该忽视或内化它,而是直视它:我知道你为什么在这里,老朋友。谢谢你给我机会了解我自己,提醒我自己的需要很重要。


▷ 看豆瓣评分 4.9 的《小时代》到底为什么解压?它可能符合我青春期对一种狗血人生的想象(但成年之后的社会原来如此平凡无奇)


总之,“罪恶快感”存在本身似乎否认了“放松”的正当性,并试图为不同的放松方式打分。


如果一本低俗小说或者玩两个小时的消消乐,能让现在的生活更轻松,那就尽情享受吧(无需感到罪恶)


最后正如Dave Grohl所说:


我不相信“罪恶快感”的存在。如果你他 X 的喜欢某样东西,去喜欢!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所在:“朋克摇滚?你不该喜欢,那不够酷”“喜欢小甜甜布兰妮,不酷”“读垃圾小说,有毒”……去你的!这就是我!整个罪恶快感都是他 X 的骗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江湖边,编辑:kum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