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放弃,啥都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2022-07-04 19:00

习惯性放弃,啥都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作者:李多余,头图来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半途而废”的习惯。


  • 稿子写到一半就不想写了,告诉自己下次继续,结果下次要么是觉得话题热点过了,要么就是想到了新的内容,匆匆写上两笔又放下;


  • 做10分钟的运动,每次8分钟就会停下来,告诉自己“已经不错了”,制定好的计划也只热情了三天;


  • 一份工作做不到一年一定会换,同事不好啦,工作没意思啦,看不到上升空间啦,反正理由都很正当,但是落在简历上就是“半途而废”四个字;


  • 想要学的乐器,想要读的书,甚至是想要刷的剧也都只看了一半就撂下。


就像现在,我刚写了一两百字就又想要去写点别的了。


为什么会这样?


放弃是如何成为一种习惯的?


这两年我深刻认识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真的接受的道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是被惯性驱动的。


这里的“大部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全部;这里的“惯性”,也并不是“重复做类似的事”,而是真的会在你大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而影响到生活系统的方方面面,从饮食起居到工作学习。


比如我前面说的那些场景,它们往往并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同步存在。


无法主动看完一本书的人,很多时候也无法坚持完成一项独立驱动的工作,我在写稿半途而废的状态中时,往往健身也不会顺利,学习只能坚持10分钟,整理房间的时候也会缺乏耐心。


“算了,就这样吧。”


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要收拾的衣服太多了,不如先去刷一会儿B站,过会儿再弄也来得及。”


也许衣服确实不用一口气整理完也没事,但是这种短暂逃避、放弃的操作意识却会保留下来,在我的大脑中划过一道惯性轨迹。


就像刷牙、洗脸、表达的习惯一样,我的大脑也会为此留下一道浅浅的车辙,增加一个名为“逃避”的可选项。


而这种逃避既不需要进行思考,还会在短时间内带来轻松、快捷、舒适的感觉,大脑就会进一步将其标记为“不错的选择”。


——别忘了,大脑是个非常懒惰的器官,最希望的就是你少用脑,多重复,这样它就可以摸鱼了。


因此在第二次遇到类似的场景——比如要收拾行李的时候,你就会同样停下许多次,一旦需要思考要装哪双鞋、要不要多带一个包、要装5天还是7天量的药时,大脑就会遵循上一次的行为轨迹告诉你:


“解决这些问题好麻烦啊,不如去玩一下吧,一会儿再说。”


于是原本只需要1小时就能打包完成的行李,断断续续花了一整个晚上才完成。


唰——大脑又沿着那条名叫“半途而废”的轨道驶过了一次,原本浅浅的车辙变成了一条清晰的小径。


再接着你需要面对更难的工作了,比如读完一本专业书,看完一部纪录片,跳完45分钟的健身操。这个过程中你会频频遇到问题:


有个专业名词好难理解,不想读;

纪录片节奏太慢,看个5分钟就好想去看个段子视频;

跳了10分钟手臂就开始酸了,不如暂停休息一下?


怎么办?要坚持下去么?


抱歉,此时可能已经由不得你选择了。


你的大脑大概率会习惯性地下意识选择放弃,因为它太知道放弃意味着什么了——立刻能够得到的快乐,不需要动脑的轻松,短暂的满足感。


比如此刻我卡住了,第一反应不是静下心来往后写,而是去听首歌回来再说。


(抱歉我真的去听了歌,而且不止一首,听歌的过程中还打了游戏,撸了猫,和朋友聊了天。这也是为什么这篇稿子拖到了现在才完成的原因之一。)



大脑从来都是用脚投票的。


如果你能够拥有系统的视角你就会知道,一切行为都不会是孤立的。


对人没有耐心的人往往对工作也没有耐心,对服务员不友善的人迟早也会对朋友不友善。房间凌乱不堪的人往往做事情也效率低下,因为ta的大脑被凌乱的系统占据了太多的资源,很难做到专注——当然,因为极度专注而导致完全不在乎环境从而产生的凌乱不在讨论的范围内,因为后者极其罕见。


顺便再说一句,如果你无法读懂/读不下去我上面写的这段长文字,那你平时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很有可能会比较吃力。因为不阅读长文字、不对内容进行暂停思考也是一种习惯,并且越来越常见。


而如果此时你放弃读懂那句话,唰——恭喜,你的大脑又进行了一次“放弃练习”,加深了那道车辙。


由此,在下一次你遇到更难理解的内容时,你会比10秒前的自己要更难坚持读下去,更容易放弃。如果那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的话,那你需要为之付出的“意志力”会比之前更多,也就会让你更辛苦,比别人更难完成。


是的,我猜你此时应该想到了“恶性循序”这四个字。


坚持是一种惯性,负责任是一种惯性,放弃也是一种惯性。


我们常常提到坚持的积累能够带来复利的累积,会成就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么放弃的累积就会带来“负利”的积累,变成一笔巨大的负债。


我不是想吓唬你,但是依着大脑强大的惰性和社会诸多的诱惑,负利的积累绝对要比复利的积累快得多得多。


有多快呢?这么说吧,我花了40多天的时间,坚持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帮助自己早起,好不容易将生物钟调整到了5点钟自然醒来,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节奏;但是只要2天,甚至只要一个上午,我醒来后不是起床而是按掉闹钟,赖床玩手机,不吃早饭,一打开手机就刷短视频,停止阅读和运动,不做复盘和时间记录,原本辛苦建立的一切就会产生裂纹,并且逐步崩塌。


这些微小的事情像细密蔓延的毒液,会一点点将你的意志力瓦解,让你的大脑不断臣服于小甜头,原本有的意志力就会从这些缝隙里漏出去,直到完全丧失对生活的掌控力。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渐渐地,哪怕只是对一件小事的“坚持到底”也愈发困难。


而如果你想要跳出恶性循环重新建立起正循环,其难度绝对不亚于在冰天雪地里发动一台冻了整整一夜的车子。


因为此时被“冻住”的绝不仅仅是一两个零件,一两件事情,而是在你大脑里,有一整个系统链条都被破坏了。


我绝对不是在吓唬你。 


怎么办?


两件事。


从外部来说当然是尽可能减少诱惑,比如断网,减少手机的物理距离,创造深度工作的空间环境,增加娱乐的难度等等,其核心就是尽可能让生活“干净”。


不过如果你尝试过就会知道,实际的执行并没有列举的这么简单,因为这涉及到另一个系统性的、庞杂的模式搭建,也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刻意练习的事情。(具体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详细的分享。)


而今天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部调整”来调整自己半途而废的惯性,具体包括三件事:


  • 第一,提高生活的完成度,有意识地通过各方面的微改变来矫正大脑;

  • 第二,开始进行对“坚持”的刻意练习,建立坚持的舒适区;

  • 第三,戒断自己“放弃”的选项,让头脑干净。


分别来说。


第一,建立系统思维,知道自己需要通过微改变来矫正大脑,从而提高生活的完成度。


如前所述,放弃的惯性是一个系统问题,单纯告诉自己“我要坚持到底”“我要每天运动”“我要每天学习1小时”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因为这可能只是坚持了一两件事,但是在生活中还有几十次放弃的行为在加深大脑的车辙。


如果你真的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成另一种人,一种只要开始就会做完、不会半途而废的人。


也就是说,你要从此刻开始切换大脑内的认知,告诉自己:


“我不想再重复放弃了,我想要成为一个能够把事情完成的人,哪怕是每天起床叠被子、用完东西顺手放回去这种小事,我也一定要完成,而不是跳过。”


基于这种认知,尽可能去提高你生活中各项事务的完成度,比如:


  • 每天都完成待办列表(如果完成不了就减少待办事项,哪怕减到只有一件事也要完成)

  • 吃完饭顺手把碗筷洗掉,垃圾扔掉,而不是堆在角落(那就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 用完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位,而不是随手乱丢(这也是“未完成”的状态)

  • 读完的书立刻做掉笔记整理的工作,而不是等着“有空再说”;

  • 对接工作的时候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跟对方确认清楚信息,双方确认进度,而不是迷迷糊糊地“ta以为”“我以为”;

  • 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不管做与不做都要有个回应,而不是悬空在那儿(看似不重要,实则会在某些微妙的时刻跳出来加深你对自己“是个半途而废的人”的标签认知)

  • 花一个周末整理手头的工作、学习、生活任务,明确哪些需要跟进,哪些可以放弃,跟进的要怎么做,放弃的是否有存档;

  • 每天睡前思考自己这一天都做了什么,不要评价,只是知道,从而让自己内心对这一天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感”。


甚至只是一鼓作气收拾完行李,看电影的时候不要中途暂停或者看手机这样的小事,也同样可以提高你日常的完成度,从而让大脑有意识地从习惯性放弃中一点点走出来。



第二,刻意练习“坚持”,并建立新的舒适区。


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同样让你感到舒适的好习惯来代替它。


当我发现自己进入了放弃的负面循环、想要摆烂的时候,我就会有意识的开始一些小的坚持练习,比如:


  • 坚持每天睡前做拉伸(很轻松,而且有助于睡眠)

  • 坚持专注工作45分钟不看手机(打开电脑的计时器,并且把手机丢远一点)

  • 坚持跳一场完整的帕梅拉,从头到尾不休息,不降低难度,尽全力跟上;

  • 坚持看完一个专业纪录片,全程不跳出,不分心,边看边做笔记;

  • 坚持每天都去健身房,哪怕只是去做一个深蹲;

  • 给自己设定一个小任务(比如整理掉微信的收藏夹,写掉一个被遗忘许久的灵感,练习一首歌/一页字帖/一个动作100次等等),然后坚持做完。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小细节练习自己的“坚持力”,比如:


  • 坚持步行到地铁站,中间不停下来休息;

  • 坚持不秒回信息,而是集中在一个时段回复;

  • 坚持自己的选择,哪怕这和周围的人都不一样。


不用管做这些的结果质量如何,会带来什么,而是把重点放在“坚持完成”这个行为上,并在过程中观察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想要逃避的意识,与之对话,一旦想要放弃就告诉自己:


“你在做关于坚持的练习,别放弃,哪怕很糟糕也要做下去。”


如果事情很难坚持的话那就降低难度,写不完1000字就每天写200字,没办法运动1小时就运动10分钟,或者只是下楼走一圈都行。


重点是别停,完成它,哪怕只是一件微小的事。


在练习结束后记录下来自己坚持的感受,夸夸自己,通过找到并放大练习的新鲜感、自我认同感、完成挑战后的成就感等,让大脑知道——“坚持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难,而且能够带来更多好处”。


用一次次的行为重复来加深这道新的车辙,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舒适区。



第三,戒断自己“放弃”的选项,让头脑干净。


少吃零食最好的办法不是告诉自己少吃,而是根本不买。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做事时,脑内的思考路径是“我再坚持5分钟就去玩会儿手机”,或者“我先玩5分钟再去做事”,但是实际上这两种思考方式其实都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干扰。


哪怕你真的能控制在5分钟内,“玩手机”这个选项也会一直萦绕在你大脑的某个角落,像一块香喷喷的炸鸡一样作为一个诱惑选项而存在,你必须支付额外的意志力才能对抗它。


一次两次或许可以,但是如果你习惯于这样的路径,你的大脑就总会被占据一块地方,不仅会浪费你本就不多的注意力,还会频繁消耗额外的意志力去频频启动自己。


举个不太精准但是很直观的例子,就像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一样,有些事一旦有了种子,就迟早会发生。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面对诱惑自我克制,而是根本不要把它列为可选项,根本不要预设转移注意力的选项。


决定做某事就只是做某事,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完成它”上,让头脑干干净净。


比如坚持完成一组运动,那么在完成前只要关注动作是否标准,呼吸是否保持节奏。而不要去想“我要不休息一下”“我能完成么?”“弹幕里的人好好笑不行我要停下笑一会儿”;


坚持45分钟专注工作,那么在闹钟响起之前就只关注这45分钟里要做的事,还剩下多少时间。而不要去想“今天工作了45分钟,晚上我要奖励自己吃个炸鸡”“一直坐着不好吧我要不要站起来运动一下”“或许看个视频放松一下能让我思维更活跃”。


不要去想,不要思考,不要提供选项。


如果有类似的念头冒出来就快速摇头把它甩开,如果是有价值的干扰思考那就快速把它记在本子上或者电脑上,不要挤占大脑的容量。


相信我,当你的事情完成、练习结束后,你的大脑和身体都会自然而然地安排你去进行休息,根本不需要你浪费注意力去分心思考。


(如果放新垣结衣、刘亦菲或者杨洋在身边的话,任谁也无法专注工作吧)


最后,解释一下自己很久没有更新的原因。


说真的,并不是没有写东西,恰恰相反,是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灵感、思考、对话可写,反而都写到一半就搁置了。


看着越来越多只写了一半的稿子,打开A写了两笔,遇到了卡壳的地方,又打开B去写,结果就是一整天下来看似忙碌,但却什么都没完成。


于是在一次次放弃中逐渐形成了惯性,进而导致运动摆烂,学习停滞,阅读也敷衍潦草。


越是完成度低,就越想要用轻松的事情去逃避,完成度就会越来越低。


对自己越来越失望,又因为拖延而对产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就更加难以开始。


所以,在本周内写完这篇推文就是我的练习。


不论长度、质量是否满意,先写完一篇,再写一篇,再写一篇,在这样持续的完成中清空大脑的负担,才能够让自己有追求质量和更多输出的可能性。


如果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也正处于同样的负面循环中的话,那就请从此刻开始,提高生活的完成度,进行坚持的练习,并且别再想东想西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作者:李多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