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圈十大核心职群,都是什么学历背景?
2022-07-04 22:12

资本圈十大核心职群,都是什么学历背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杂志(ID:xcfplus),作者:刘鲜花,原文标题:《金融专业成内卷之王?盘点3万+份资本圈核心职群真实简历后,TOP50高校更新名单请接收》,头图来自:《西虹市首富》剧照


各省高考分数线出炉,考生无论欣喜失落,填报志愿都是头等大事。


今年全国共计1193万高考生,他们是史上参与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届,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网课一代”。同时,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新高。求职高峰时节,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或可以反观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


为此,新财富连续第四年推出“资本圈核心职群毕业院校TOP50”名单,通过扫描资本圈十大核心职群(券商分析师、公募基金经理以及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的高管,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的简历数据,盘点他们的学历、本硕博阶段毕业院校、专业等教育背景信息,乃至职群特征、薪资水平等,比较各大院校在资本圈的校友势力,同时,继续观察资本市场人才流动和产业变迁的方向,为升学、求职者提供参考。


一、3万+数据,盘点资本圈十大核心职群学历背景


由于资本市场大扩容,我们今年覆盖的十大核心职群人数超过3万人,比4年前显著增长,增幅达到约30%。


这显示,科创板、北交所设立,为更多实体企业提供了融资发展的通道,也带动了上市公司董监高及员工人数的扩容。


2021年,A股IPO公司数量达到523家,扩容明显。截至2022年6月15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829家,相较2021年6月的统计,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分别增加约452人,对应2021年6月15日至2022年6月15日,共增加了452家上市公司(图1)



此外,从金融机构看,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从业人员公示信息,国内129家证券公司共有34.3万从业人员,相较2021年同期约增加了1000人。其中,证券分析师有3528人,增加59人。有9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数量超过100人,包括中金公司达到187人,中信证券有164人,国泰君安有134人,广发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有116人,兴业证券有112人,中信建投有105人。


基金经理的人数也有所增长。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137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共有从业人员2.7万人,相较2021年同期约增加1000人。其中,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经理共有3019人,相较于2021年同期的2633人,增加386人。这得益于近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不断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公募基金数量达到9761只,管理规模达到25.52万亿元。


二、清华反超北大,TOP50院校的资本圈校友一半出自十家大学


新一届的“资本圈核心职群毕业院校TOP50”显示,名校优势依然显著,其中有45所院校进入“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名单,985院校也有35所,211院校则有44所。资本圈学历门槛不断提升之势,显露无疑(表1)



TOP50名单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在激烈的角逐中,清华大学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反超北大,校友数量高出北大近80位,成为资本圈校友数量最多的院校。


虽然北大的基金经理、分析师以及非公募机构高管的数量更胜一筹,但在A股上市公司董监高数量上,清华多出北大100余名,优势明显。


仅在近两年新上市的公司中,有清华教育背景的董事长就达到了20位,尤其是一批拥有工程、生物类背景的清华毕业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立潮头。而清华大学举办的MBA、EMBA、总裁班等课程,也为管理者提供了深造的机会。


综合来看,北大和清华的资本圈校友数量均超过600人,遥遥领先。


相比上年,前十组合中,除清北的座次有所交替外,其余8所学校则保持不变。


进一步观察,这十所院校的校友数量均超过了195人,总人数占TOP50院校校友数量的比例超过50%,占所有十大核心职群从业者的数量超过了1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毕业于TOP10名校。资本圈的高学历态势,可见一斑。


复旦大学位列第三。作为券商分析师的“摇篮”,其包括分析师、基金经理、非公募投资机构高管在内的校友总数超过了清北,资本圈校友总数也超过480人。


紧随其后的是上海交大和上海财大,上海交大的分析师数量仅次于复旦,也超过100位,为批量制造分析师的又一大本营。与此同时,上海交大的上市公司董监高数量也超过150位。


上海财大在十大核心职群中的校友总人数超过370位,且分布较为均衡。作为老牌的财经名校,其高考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仅次于清北复交的第二梯队,毕业生也集中输送于金融行业。另外,在A股上市公司董监高中,毕业于上海财大的财务总监和董秘数量也位居前列。


中国人大的上榜校友数量与上海财大不相上下,均超过了320人,在各职群中的分布上也较为均衡。人大强劲的综合实力,让其不仅在证券、基金业拥有较强影响力,在产业端的上市公司中也占据优势。


此外,浙大的校友人数也超过了250人。虽然其在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中的校友数量不占优势,但上市公司董监高校友的数量仅次于清北,超过了200人,特别是走到董事长、总裁职位的校友数量位居前列。


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分列第8-10名,校友数量均在200名左右,较为接近。


其中,南开大学在券商、基金公司中的校友数量更胜一筹,特别是基金经理的数量超过了40位,他们大多毕业于金融、经济、精算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


中山大学的董监高校友数量更为出众,尤其是董事长、总裁、董秘的数量领先。在近两年上市的公司中,就有近10位董事长来自中山大学。此外,中山大学的MBA和EMBA、总裁研修班近年来也吸引了较多高管。


武汉大学虽然排在第11名,但其与厦大、中山大学、南开的校友数量不相上下,均超过了190名,且在券商、基金公司的校友数量较多,其中,公募基金经理有近30位,他们主要毕业于武大的金融学、数理金融、金融工程和经济学等专业。另外,武大毕业的董监高数量也超过了110位。


排名第12和13的南京大学和中科院也表现不俗,南京大学的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数量均超过了20人。其中,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较为多元,既有金融、经济学,也有管理学、会计学、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


毕业于中科院的基金经理数量也较多,背景也更为多元。他们多拥有科学和工程背景,例如光大保德信基金的赵大年,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学硕士;华夏基金的彭海伟,为中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士;民生加银基金的蔡晓,为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硕士;浦银安盛基金的胡攸乔,为中科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此外,中科院在产业领域的实力也不容忽视,其董事长校友的数量仅次于清北,超过了60人,A股董监高的校友数量超过了140人。


此外,同济大学毕业的分析师超过30位,中央财大的基金经理校友数量也同样亮眼,而拥有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背景的基金经理数量超过了10位。


分别位于成都和武汉的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为211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作为财经类名校,其在十大核心职群中的校友总数大致相当,均超过了100名,但优势分化较为显著。


西南财经大学在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中的优势更为明显,基金经理、分析师和非公募机构高管的校友数量均高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概是后者的2倍;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上市公司董监高校友数量要高出西南财大约20名,特别是在总裁、财务总监和董秘职位上优势突出,显示其在产业端的辐射能力更强。


两大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在多数省份相差不大,有意报考的学子可从这一维度参考。


三、理工类院校排名上升,“智造”机遇正在铺展


今年TOP50院校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理工类院校的校友势力显著增强,排名大有提升(图2)



西安交大排名提升4个座次,其董监高的校友数量超过了100位,董事长和总经理校友的数量均达到了30位。西安交大毕业的董事长所在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了3000亿元。其中,中兴通讯(000063)董事长李自学,1987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电子元件与材料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巨星科技(002444)董事长仇建平,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大机械铸造专业研究生;奇正藏药(002287)董事长雷菊芳,毕业于西安交大真空物理专业。


在近两年上市的公司中,也有6位董事长拥有西安交大背景。三友联众(300932)董事长宋朝阳,1988年7月毕业于热力涡轮机械专业;新柴股份(301032)董事长白洪法,1993年本科毕业于内燃机专业;2022年3月上市的斯瑞新材(688102)董事长毕业于王文斌,本科毕业于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目前拥有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同时,可以看到,西安交大的董事长更为倾向于在广东、浙江和江苏创业。广东最多,达到了7位,在陕西仅有4位,且均在省会西安。中西部地区如何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本地人才创业就业,值得思考。


西安交大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有“电动机管理(电气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等传统优势专业,在科研制造方面引领作用显著,包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等,西安交大培育的毕业生也在多个领域不断攻坚,他们之中的董事长大多毕业于材料、机械等工程专业,并在相关制造领域建功立业。例如,斯瑞新材研发出利用国产原材料制造CuCr触头材料的技术,解决了中国中高压真空开关触头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


华南理工大学的排名提升3个座次,位列第19名,其董监高校友数量也达到了90位。其中,董事长校友数量同样位居前列,华南理工系董事长所在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了5600亿元,远超西安交大。


华南理工的校友超过80%在广东创业,广泛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中集集团(000039)董事长麦伯良,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其同时也是中集车辆(301039)的董事长,中集车辆于2021年7月在创业板上市。


中环股份(002129)董事长李东生,1982年毕业于无线电技术系。他也是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主导了TCL开展重大跨国并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李东生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以物理、化学考分列广东惠阳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当年的华南工学院无线电技术系录取。与其同班的还有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创始人陈伟荣,他们师出同门,又一同攻坚彩电市场,TCL、创维、康佳产量一度占到全国彩电总产量的40%,其相生相杀的商场故事也为人乐道。


华南理工大学在无线电工程、机械制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智能制造领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其中,雷曼光电(300162)董事长李漫铁,毕业于无线电技术专业;尚品宅配(300616)董事长李连柱,为工学硕士,毕业于机械制造专业;金溢科技(002869)董事长罗瑞发,本科毕业于交通控制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排名大幅提升8个座次,分析师超过了10名,董监高校友数量超过70位。毕业于北航的董事长也接近20位,所在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了2500亿元。


如于2022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的经纬恒润(688326)董事长吉英存,博士学历,毕业于北航自动控制专业,曾任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工程师。经纬恒润为综合型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另外,九号公司(689009)董事长高禄峰也毕业于北航,获得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飞行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九号公司业务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北航毕业生也在与机械自动化相关的科技领域尝试攻坚,并探索产业化之路。


排名第24的电子科技大学,今年座次大幅提升了9名。其虽然在分析师、基金经理和非公募机构中的校友数量不占据优势,但董监高校友的数量达到了近80位,大幅拉升排名。


其中,董事长校友的数量超过了20位,所在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了3000亿元。其中,亿纬锂能(300014)董事长刘金成,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由于公司专注于锂电池的创新发展,其市值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中光防雷(300414)董事长王雪颖,毕业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密码学专业。电子科技大学的专业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在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繁荣的当下,其校友也在相关领域颇有建树。


排名第26的北京理工大学也提升3个座次,董监高校友的数量超过了70名。北理工的董事长校友数量超过了10位,其中,今年3月在科创板上市的理工导航(688282)董事长汪渤,1963年3月出生,北理工博士学历,毕业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理工导航的公司名字即有着浓厚的北理工特色,其创始人汪渤自1988年在北理工担任助教,后成为自动化学院副院长,2018年离岗创业,并带领理工导航火速上市,目前公司总市值超过40亿元。


武汉理工大学的排名也提升3位,其在金融机构的校友数量不具备优势,但董监高校友数量超过了35位,董事长校友更超过10位,其所在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了2400亿元。不过,拥有武工学历背景的董事长,所在公司位于湖北的仅3人,不到1/4。


其中,同时担任天山股份(000877)和中国巨石(600176)董事长的常张利,1994年7月获武汉理工大学前身武汉工业大学的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获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建材行业累积了丰富的业务及管理经验。另外,于科创板上市的菱电电控(688667)董事长王和平,于1982年7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一些综合类的院校,如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兰州大学的排名均有所提升。其中,吉林大学排名大幅提升12位,董监高校友数量达到了67位,董事长校友数量达到17位,且近一半的企业位于吉林长春。如致远新能(300985)董事长张远,1991年毕业于长春市科技大学(后为吉林大学合并)社会学系。


此外,深圳大学的排名提升了7个座次,其董监高校友的数量也超过了40位。


整体来看,入选的TOP50院校保持基本盘稳定,仅有3所院校为新面孔,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其名次在45-50之间。而大连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则相应消失,它们去年也在40-50名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处于40-50名之间的院校可能偶有波动,但总体位次趋于稳定。


南京理工大学的提升明显,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其A股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数量大幅增加。虽然其基金经理校友只有1名,但董事长和总经理校友的数量均超过10位。例如,复星医药(600196)董事长吴以芳,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同时拥有美国圣约瑟夫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七彩化学(300758)董事长徐惠祥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金财(002657)董事长朱烨东,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北交所上市的同惠电子(833509.BJ)董事长赵浩华,毕业于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德瑞锂电(833523)董事长潘文硕于1991年7月毕业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


此外,南京理工大学总经理校友的数量也挺多,捷昌驱动(603583)总经理陆小健毕业于应用数学专业,高盟新材(300200)总经理陈登雨200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通源石油(300164)总经理任延忠毕业于南京理工内弹道专业,中科金财(002657)总经理朱烨东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这显示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双一流和211高校,在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上拥有较强的实力。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较为综合,在各核心职群的人数均有所增加。其中,毕业于北师大的基金经理,大多就读于数学学院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相关专业。拥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能让他们在搭建研究体系、挖掘潜力标的以及当下火热的量化投资等策略中获得助力。而北师大的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早在1988年就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实力较为强劲。另外,北师大的总经理、董秘校友数量也相应有所增加。


北京邮电大学在基金经理、分析师和非公募机构高管中均有一定校友基础,上市公司董监高校友数量也近30位,董事长数量达到了7位,如东方通(300379)董事长黄永军毕业于北邮;中国移动(600941)董事长杨杰于198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2008年获得法国雷恩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今年的TOP50院校名单充分显示,中国智造的机遇正在铺展开来,一批理工类院校毕业的校友正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攻坚克难,一批拥有工程类背景的董事长正在充实创业队伍,在科技创业和成果转化、产业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今年5月发布的2022新财富500富人榜同样显示,行业创富的主线正从地产、互联网转轨到以新能源、新科技、新工业为核心的智造赛道。与这些新时代机遇共振的专业,成为创业机遇聚集之地。


随着中国高端制造的机遇进一步打开,会涌现出更多拥有理工类背景的创业者,而在相关领域拥有历史积淀和科研实力的高校,也会进一步成为智能制造的坚强后盾。


四、A股上市公司掌舵人,有怎样的教育背景


董事长校友的数量与管理市值等数据,或能一定程度体现一家高校的科研创新实力。


新财富盘点发现,截至2022年6月15日,A股4829家上市公司中,董事长的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有3家公司董事长的年龄达到85岁,如2022年3月1日在北交所上市的克莱特(831689.BJ)董事长盛才良,1937年出生,1961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56岁下海创业,与女儿盛军岭(克莱特总经理)撑起了一家IPO。克莱特不但是“北交所通风装备第一股”,也是威海市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年龄最小的仅24岁,春立医疗(688236)董事长史文玲,1998年出生,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营销与运营管理双学位,2021年曾任职于字节跳动用户增长部门。2022年3月加入春立医疗,并在6月被选举为董事长。其为实控人史春宝的女儿,而春立医疗的市值也已达到68亿元。


A股市场上,家业传承、二代接班也成为颇多上市公司面临的挑战。这一批80后、90后甚至即将入场的00后“企二代”,能否顺利接过企业权棒,值得观察。


从学历看,A股公司董事长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一半;1/4为本科学历,大专学历占近10%;同时,中专和高中学历的占比分别为1%和2%,初中和小学学历也分别有31位和4位(表2)



而从管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来看,拥有博士学历的董事长以11%的人数占比,管理了27%的总市值,管理的总市值达到23.7万亿元。这一方面源于一些大型央企和国企在选择董事长时,会倾向于聘任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例如,市值超过万亿的招商银行(600036)董事长缪建民,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另一方面,公司做大做强极为考验掌舵人的智慧、眼界和胸怀等,这些高市值的董事长或者本身拥有高学历,或者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例如今年在二级市场火热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市值均已冲破万亿元大关。


比亚迪(002594)董事长王传福,出生于1966年,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为中南大学),主修冶金物理化学;随后被保送到中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主修冶金物理化学,获得硕士学位。


而宁德时代(300750)曾毓群,1968年出生,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是一位妥妥的学霸型董事长。他本科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此后拿到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读博期间的导师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电池专家陈立泉。


此外,硕士董事长所占的比例与其管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大致相当,均约为45%,是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学历的主流。不过,硕士以下学历的董事长,管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均低于其人数占比。这说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专注主业、持续提升,才能让一家公司从优秀迈向卓越。


五、董事长校友势力TOP10,教授、学霸攻坚硬科技


考察完董事长的基本学历,再来比较各大院校的董事长校友数量。


盘点可见,董事长校友数量TOP10院校均为名校,清北排名第一,但中科院系上升最快。在2019年6月新财富首次盘点时,中科院还未进入TOP10,如今其仅次于清华,以63位校友数位居第三;从管理的市值看,更超过北大,突破2万亿元,位居第二(表3)



此外,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共有6所高校进入TOP10,且其董事长校友管理的公司总市值均超过万亿元。浙江大学的董事长校友数量虽然超过50位,但管理的总市值仅为5960亿元,这或因为浙大的校友大多为自主创业,从草根而起,民企特色鲜明。


清华系董事长管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38万亿元,他们的创业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有32位董事长所在公司是在2020年及之后上市的,包括18家科创板公司。今年5月上市的思特威(688213)董事长徐辰,1976年出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思特威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目前市值已经超过200亿元。精进电动(688280)余平,拥有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士、密歇根大学汽车工程硕士和麻省理工学院MBA学位,曾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多年,于2008年创立精进电动。作为一家科创板公司,精进电动已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国内领军企业之一,总市值超过75亿元。


北大系董事长管理的公司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校友人数刚超过100位。北大系董事长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年少有为,45岁以下者达到11位。


比如纳芯微(688052)董事长王升杨,1984年出生,北大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09年,25岁的王升阳硕士毕业,面临就业问题。彼时正值国内半导体行业的低谷期,他曾回忆,大部分同学选择考公务员,或去国企从事金融工作。他则有幸获得了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亚德中国分公司设计工程师一职。2013年,王升杨与老同事一起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不到10年就做成了一家IPO,纳芯微也成为汽车芯片第一股,总市值已经突破370亿元。


中科院近年的董事长校友势力增速亮眼,其近一半来自2020年及之后上市的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26家,占比也近一半,堪称科创板最大赢家。航天宏图(688066)、中科星图(688568)、寒武纪(688256)、山大地纬(688579)等科创板上市公司创始人均有中科院背景。


截至2022年6月15日,今年上市的中科院系董事长就有6位,例如,6月上市的华海清科(688120)董事长路新春,1966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担任教授,2020年离岗创业。不过,作为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外界更倾向将他归于清华系,因为核心团队均来自清华。


无论是清华系、北大系,亦或中科院系,校友榜呈现出的是学霸创业、教授IPO已然成为新风向。顶级科研学者在内的高科技公司创始团队,正以前所未有的奋勇之姿,合力攻坚硬核科技,为中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浙大系的董事长校友,超过60%在浙江本地创业,近80%在长三角,目前其管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5900亿元。


近两年,浙大系也有一批董事长在攻坚高端装备制造、医药生物和新能源领域。例如,2022年4月上市的景业智能(688290)董事长来建良,毕业于浙大机械工程专业,为博士学历,曾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大机械工程学院任教。华是科技(301218)董事长俞永方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浙大自动化仪表及装置专业。


近年来,长三角已经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新高地,围绕着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光伏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明显,长三角企业已占据科创板的大半壁江山。这与浙大、上海交大、复旦、南京大学等一批高校人才创新创业的澎湃动能不无相关。


上海交大的董事长校友数量不及浙大,但管理的上市公司市值是其2倍多,超过了1.3万亿元。仅近两年上市的上海交大系公司就达到了近10家,例如2022年5月上市的铭科精技(001319)总市值突破了40亿元,其董事长夏录荣,毕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动力专业;普冉股份(688766)董事长王楠,1976年出生,毕业于上海交大应用物理系,获得物理学和应用电子学双学士学位。


复旦系董事长也达到40位,管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今年3月上市的格灵深瞳(688207)董事长赵勇,1999年毕业于复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微电子系。而科创板的复旦微电(688385)也拥有浓郁的复旦基因,其董事长蒋国兴为复旦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其也曾在复旦任职。


中国人大的董事长数量与复旦持平,管理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6万亿元。在近两年上市的公司中,也不乏人大校友身影。如同益中(688722)董事长黄兴良,毕业于中国人大财务会计专业。同益中主要从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


中山大学的董事长校友数量超过了30位,其管理的公司总市值超过3800亿元。中山大学也是广东唯一进入TOP10的高校。


在2022年上市的公司中,有5家具有中山大学背景,如3月上市的鹿山新材(603051)董事长汪加胜,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历。思林杰(688115)董事长周茂林,毕业于中山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南京大学也进入了TOP10名单,与浙大相似,其毕业生集中在本地创业,70%校友的公司位于江苏,90%在长三角。由此也可看出,长三角对本地人才的黏性强。南京大学的董事长校友数量达到30位,总市值超过5000亿元。


在南京大学系董事长中,2020年及之后上市的公司达到1/3,可见其科创及创业的氛围趋于浓厚。例如诺唯赞(688105)董事长曹林,1979年6月出生,博士学历,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曾多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任教。


位于湖北的华中科技大学与南京大学的校友实力相当,董事长近30位,市值超过5400亿元。不过,华中大系校友并没有明显的地域情结,其所在公司位于广东的数量最多,达到10家,主要在深圳和东莞两市;位于湖北的公司次于广东,有8家,均在武汉。


近两年上市的华中大系公司主要处于电子信息行业,例如奕东电子(301123)董事长邓玉泉毕业于华中大前身华中工学院;四方光电(688665)董事长熊友辉,1971年出生,毕业于华中大热能工程专业,为博士研究生;英诺激光(301021)董事长赵晓杰,毕业于华中大光电子工程系,拥有副教授职称,同时为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盘点可见,TOP10高校都各具特色气质,同时拥有科研、教学实力雄厚的共性。


六、地区分布差异显著,京沪人数超一半


不同地区的董事长校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例如,长三角如浙江、江苏的高校毕业生,地区黏性较强,更为倾向在本地及长三角区域创业和就业。但湖北的高校毕业生,如华中大校友则更多前往广东,且集中在深圳、东莞等地创业。


除院校和专业外,学校所在的地区也是高考志愿颇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从地区分布来看,京沪依然地位超然,一个是首都,汇聚全国资源,另一个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金融资源高度聚集。北京、上海依旧是名校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北京有11所高校进入TOP50,上海也有6所,其在资本圈十大职群中的校友总数超过了所有TOP50院校校友数的一半,实力超群(表4)



广东和湖北均有4所高校进入TOP50,且其校友数量大致相当。但湖北的高校如华中大、武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对排名靠前,而华南理工、暨大和深大的排名稍弱。不过从趋势看,湖北的高校毕业生更多地输往广东,为广东的创新发展助力。


除湖北外,湖南、江西、陕西等地的高校毕业生也大量南下广东,今年一篇《湖南人,快要占领深圳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也可看出湖南人在广东的势力。“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被解读为湖南人能“占领”深圳的原因。


江苏有3所高校进入TOP50,包括排名12的南京大学、排名30的东南大学和今年新进入的南京理工大学,这三所高校的毕业生也倾向在江苏及长三角创业就业。


四川有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3所高校进入TOP50,核心职群的校友总人数超过250人。天津则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高校进入,核心职群的校友总人数超过280人。辽宁虽然也有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两所高校进入,但核心职群的校友总人数却不足100人,这两所高校的排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或许反映地区经济活力对于校友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福建和浙江虽然仅有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入榜,但均进入TOP10之列,核心职群的校友总人数也达到了200人及以上。


湖南有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两所高校进入TOP50,核心职群的校友人数超过140人,其今年的名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源于其董监高校友的人数增加不够显著,被其他理工类高校反超。


黑龙江、吉林、江西、山东等地区均有一所高校进入TOP50,核心职群的校友数也大致相当,相对前述地区为低。


七、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秘,主要来自于哪些学校?


A股市场由于扩容明显,总裁(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高管也分别成长为近5000人的职群。


从总经理的基本情况看,其平均年龄为51岁,平均薪酬为134万元。最为年轻的总经理出生于1995年,仅27岁。如茂业商业(600828)的总经理TonyHuang(黄维正),在茂业有多年任职经历。惠而浦(600983)总经理惠强也出生于1995年,其近5年来历任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总裁助理,现任公司总裁和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


总经理同样有高学历的特征,超过80%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其毕业院校来看,清北依旧遥遥领先,校友数量均超过100人(图3)



浙大和复旦并列第三,均有56名总经理校友。上海交大与中科院相当,均约有40位。西安交大、武大、人大和中山大学总经理校友数量基本持平,在30位左右。


不过,这十大高校的总经理校友数量占A股所有总经理数量的比例约为12%。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总经理还是背景多元、能力复合的人才。


财务总监由于需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整体是具备一定财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同时,其平均年龄为47岁,70后占近一半,80后约为1/4,平均薪酬约为78万元。


从学校来看,财务总监毕业院校TOP10约有一半为财经类院校。其中,人大的财务总监数量最多,达到46位。人大因在经济、金融、财会等学科上的深厚实力,除金融机构外,也为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岗位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上海财大的财务总监校友数量也超过了40位,仅次于人大。上海财大的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其毕业生无论是在金融机构还是产业界的评价都颇高(图4)



中山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财务总监校友数量大致相当,均约为30位。清华和北大也相应进入TOP10,财务总监的校友数量均超过20名。


此外,江西财大、西南财大等财经类院校也纷纷进入TOP10。厦大也毫无悬念位列其中,其以特色而强势的会计专业,为资本圈输送了大量精通财务知识和技术的毕业生。


中央财大的财务总监数量也超过了20名,作为财经类名校,其校友的财会实力也极受金融机构和产业界的认可。


与财务总监相比,董秘的职位属性则较为复合。据新财富统计,A股上市公司董秘的平均年龄为45岁,相较财务总监整体稍微年轻,处于精力充沛的壮年。同时,拥有硕士学历的董秘占比近一半,高学历特征较为明显。2021年,董秘的平均薪酬为75万元,不过个体差异较大,既有年薪超700万元者,也有不足10万元的。


从毕业院校来看,清华的董秘校友数量最多,超过65位,北大也有50位。此外,中山大学和武大也均超过40位。人大、上海财大、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的董秘校友数量大致相当,均约为35位,厦大也进入TOP10,有29位(图5)



从数量看,毕业于TOP50院校的董秘校友占A股所有董秘的近20%。其专业则更倾向于经济、管理、法律、会计等相关。董秘职群高学历、专业性强的特征更为凸显。


八、证券、基金行业,年均职位增速均不足4%


与A股市场扩容明显相比,以证券、基金、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职位增速则较为缓慢。


以2021和2022年进行考察,整个证券和基金行业仅分别增加了1000人。证券业从业人数从34.2万增加到34.3万,基金业从业人数从2.6万增加到2.7万。证券行业的职位增速不足1%,基金业不足4%。


由此也可看到,分析师、基金经理等资本圈热门职位的准入门槛正在不断高企。


新财富调查发现,分析师的平均年龄为33岁,男性数量大约是女性的2倍。从毕业院校来看,分析师主要集中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和上海财大,这三所高校均在上海(图6)



此外,北大、清华大学毕业的分析师数量也排名靠前,人大、武大、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大亦进入分析师毕业院校TOP10。这十所高校占据了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


据Wind数据,国内的公募基金经理已经达到3019位,男性的数量约为女性的3倍。从学历来看,硕博学历的基金经理占比达到96%,本科仅有4%。与2019年新财富的统计相比,硕士比例提高了3个百分点,本科学历则从5.3%降到了今年的4%。由此可见,原本学霸云集的基金经理群体,准入门槛呈现持续提升之势(表5)



从毕业院校来看,清北和复旦毕业的基金经理数量均超过100人,北大毕业的基金经理数量超过150人。与2019年新财富的统计相较,清北贡献的基金经理数量大幅增加。此外,上海交大和上海财大毕业的基金经理数量也超过70人;人大和南开大学则超过40人(图7)

 


这TOP10院校的基金经理总数达到700人,占我们统计的基金经理总数的比例超过60%。


此外,大多数硕博学历的基金经理均拥有海外求学经历,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伯明翰大学、华威大学、密歇根大学美、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拉夫堡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海外名校均频繁出现在基金经理的简历之中。


从专业来看,与2019年的统计相比,也更为聚焦了。金融、经济大类成为基金经理学习的主要专业,金融类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金融分析、计量金融金融管理、统计金融等细分学科,经济类则包括应用经济、国名经济、数量经济、产业经济、国际经济、经济管理、投资经济等细分专科。


此外,包括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学大类成为基金经理所学的第三大专业。包括数学、应用数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在内数理统计大类,则为第四大专业。


学习会计学、计算机、工学、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基金经理虽然也有一定数量,但与前四大专业差距较大。基金经理的专业性和高门槛,使得其专业背景更为聚焦。


九、智造新机遇下,技术和研发人员增幅均在10%以上


在金融机构门槛高企的当下,财经类专业已有所降温,未来5-10年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或者专业有哪些呢?


新财富通过盘点发现,A股4800多家上市公司2021年容纳的员工总数达到2870.8万人,相较2020年,增加了约120万人,超过64%的上市公司实现了员工人数的正增长。


从就业容量来看,电子、银行和建筑装饰业的上市公司总人数均超过200万人,医药生物、汽车、化工行业均超过150万人。


分行业来看,电子行业增加了18.7万人,建筑装饰和电气设备行业分别增加了15万和13.5万人,汽车行业增加9.1万人,化工、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行业均增加8万余人。


而也有一些行业的员工人数有所减少,房地产上市公司减少人数最多,超过了4万人,传媒和采掘均约减少约2.5万人,农林牧渔减少1万人,休闲服务和钢铁减少约7000人(表6)



分岗位来看,上市公司生产人员基数最大,超过1000万人。从变动情况来看,2021年,生产人员同比增加91万人,增长8.9%。


虽然基数大,但增幅却不是最高的,A股公司中,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增幅最为亮眼。


技术人员2021年同比增加了21.9%,增加84.6万人,达到471.7万人。


研发人员的增幅也达到12.8%,同比增加了30.7万人,总研发人员数达到270.8万人。


而销售人员的降幅最大,2021年减少6.4万人,财务人员也减少了2000人(表7)



2021年,比亚迪成为员工增速TOP3的A股公司,同比增加了6.4万人,达到28.8万人。


比亚迪也设有专门负责招聘的网站,从校园招聘来看,其需求专业包括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材料类、化学类、交通运输类、力学类等,招聘岗位包括技术研究类、技术研发类、技术支持类、生产制造类、供应链质量类、设计开发类、研发支持类等。而社会招聘栏目,包括质量管理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晶背设备工程师、机械工程师、高级结构设计工程师、高级品质工程师等。


比亚迪即是中国智造的一个缩影,其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稳步提升,研发和技术人才需求激增,成为就业市场上较为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代人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生产人员的增幅或许还会下降。而在转变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毫无悬念会继续大幅提升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比例。


这其中,少不了高校的助力。高等院校培育技术过硬、掌握科研能力的毕业生,可以为产业输送核心人才。岗位的分化趋势或也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引,进工厂攻坚技术和科研也成为新的就业风向。


上市公司员工人数和岗位的变化,在招聘端也较为显著。虽然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通信/电信、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和服务业就业景气较好,且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较大的需求缺口。


在中国智造的大潮之下,高校端也在发生变化。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2年,全国高校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31种新专业,列入相关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


“从31个新增专业来看,体现了面向高精尖缺领域,优化本科学科专业目录的基本思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王传毅说,“一是面向科技前沿,强化原始创新领域的深耕探索,例如服务深地深空探索的专业设置,开设行星科学。二是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增设一批支撑关键领域的学科专业,例如,增设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研发及技术专业,包括氢能科学与技术、可持续能源等。三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增设一批适应数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如智慧运输工程、智慧海洋技术等;也增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新兴职业对应的专业,例如慈善管理等。”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解释,此次调整总体考虑三个方面: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


这或许也可为毕业生就业报考提供指引,伴随着中国制造和能源结构的不断升级,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智慧+”、“智能+”等高技能人才可望成为下一个风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杂志(ID:xcfplus),作者:刘鲜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