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4月22日,斯里兰卡因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抗议,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当地时间7月9日,斯里兰卡抗议者冲进总统府,在此之前,总统拉贾帕克萨已离开总统府。据斯里兰卡媒体当日晚间报道,总统拉贾帕克萨已通知议长阿贝瓦德纳,他将于7月13日辞去总统职务。
本文摘编自:《斯里兰卡》,作者:杨文武、代俊、罗文宝,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头图来在:视觉中国
一、独立后的斯里兰卡(1948~1983年)
在斯里兰卡独立进程中,斯里兰卡本地精英阶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人之中,曾在殖民政府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塞纳纳亚克(Senanayake)最具有代表性。在殖民政府晚期,他带领制宪委员会在1944年制定了一部新的宪法草案。1946年,塞纳纳亚克团结国内各派的民族主义力量(包括激进的班达拉奈克)成立了统一国民党(UNP)。
该党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国内各个政治派别的分歧,促进从殖民政府向自治政府的平稳过渡。塞纳纳亚克领导的统一国民党相对比较保守,该党主张以自治的形式实现独立。尽管这种方式没有办法使斯里兰卡实现彻底的独立,但这在当时是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方式。一方面,以英联邦自治领的身份独立能够减少来自英国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平稳地交接权力能够减少既得利益群体所面临的政治风险。
这样,统一国民党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该党在1947年的选举中成功赢得大选,而塞纳纳亚克毫无悬念地出任斯里兰卡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
1948~1956年是塞纳纳亚克及其家族领导的统一国民党执政时期,这一时期新政府执政的鲜明特征是继承延续殖民地时期的遗产。新政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殖民政府的政策,不仅英国人所建立的政治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动,新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与独立前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塞纳纳亚克主张“有秩序和保守的进步”。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独立之前斯里兰卡就有着较为完善的议会民主制,斯里兰卡是依照宪法采取和平手段取得独立的,这种和平手段就使得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延续性。另一方面,统一国民党是代表斯里兰卡上层利益的政党,更明确地说,其成员是本地“西方化”的精英阶层的代表。他们在独立前与英国殖民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立后又有着明显的亲英立场。
统一国民党在执政之初就有着浓厚的家族政治色彩。1948~1956年,统一国民党共组成了两届政府。1952年塞纳纳亚克去世后,他的儿子杜德利·塞纳纳亚克出任第二届政府总理。1953年杜德利·塞纳纳亚克政府倒台后,其侄子约翰·科特拉瓦拉接任统一国民党主席和政府总理职务。统一国民党由此被戏称为“叔侄党”。这种家族政治引发了其他政治力量的不满。1951年7月,班达拉奈克辞去卫生与内务部长的职务,脱离统一国民党转而成立斯里兰卡自由党。
尽管斯里兰卡自由党并未能摆脱家族政治的影响,但斯里兰卡自由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统一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生态。尤其是斯里兰卡自由党开始执行与保守的统一国民党不同的政治路线。该党以僧伽罗民族主义为旗帜并提出了“僧伽罗至上”的口号,这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僧伽罗民众和佛教僧团势力的支持。斯里兰卡自由党的这一政策为其在1956年上台执政埋下了伏笔。
在统一国民党第一届政府时期,斯里兰卡的经济形势较好。茶叶、橡胶、椰子出口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朝鲜战争期间,战争的需求引发国际市场上的橡胶价格猛涨,这极大地刺激了斯里兰卡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橡胶价格下跌,同时其他两大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也出现下跌;而同期斯里兰卡的主要进口产品大米的价格却不断上涨。国际经济形势的这一变化对斯里兰卡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使得统一国民党第二届政府虽然继续执行上届政府的政策,但斯里兰卡依然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问题。1953年,政府为缓解经济压力而提高米价,这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罢工,最后导致杜德利·塞纳纳亚克政府的垮台。
在1956年大选中,班达拉奈克领导的斯里兰卡自由党与革命平等党、僧伽罗语阵线组成的人民联合阵线(MEP)取得了选举的胜利。班达拉奈克出任政府总理,这成为斯里兰卡独立后政治发展的分界线。人民联合阵线政府开始抛弃殖民地时期的遗产,改变统一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寻找斯里兰卡自身发展的特色。当然,这种政策改变并不是革命性的,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渐进性变革。
与统一国民党相比,班达拉奈克所领导的斯里兰卡自由党更加强调僧伽罗民族主义和佛教民族主义。这种理念在人民联合阵线政府执政时期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方面,在僧伽罗民族主义势力的压力下,人民联合阵线政府在上台之后就通过了“把僧伽罗语定为唯一官方语言”的法案,以提高本民族语言的地位。
该法案赢得了僧伽罗族的拥护,但由于该法案没有确认泰米尔语应有的地位而遭到泰米尔人的抵制,并导致了民族冲突。另一方面,人民联合阵线政府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人民联合阵线政府于1957年收回了英国在亭可马里的海军基地和在卡图纳亚克的空军基地。与此同时,人民联合阵线政府一改前任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实行国有化政策,接收国内外私营公司,限制外国投资,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班达拉奈克执政时期国内民族矛盾有所激化。斯里兰卡独立之后,尽管执政的统一国民党在民族政策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偏激性,即剥夺在斯里兰卡的印度泰米尔人的国籍,但统一国民党政府对斯里兰卡泰米尔人持一种试图和解的态度。而在班达拉奈克上台后,这一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僧伽罗民族主义浪潮推动下通过的“把僧伽罗语定为唯一官方语言”的法案很快就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法案通过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僧伽罗语,这使越来越多受过英语教育的泰米尔青年难以得到雇用。这引起了泰米尔人的强烈不满,最终演化成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的严重暴力冲突。
1956年6月,泰米尔联邦党重新提出了建立泰米尔语言邦的奋斗目标,并呼吁泰米尔人拒绝学习僧伽罗语。班达拉奈克在面临来自泰米尔人的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僧伽罗极端分子的压力。1957年,班达拉奈克与泰米尔联邦党领导人契尔文纳亚甘姆谈判,双方达成《班达拉奈克—契尔文纳亚甘姆协议》。该协议承认泰米尔语是斯里兰卡一个少数民族语言,规定泰米尔语为北部省和东部省的行政用语;同时班达拉奈克同意给予地方委员会实权。
但这既没有满足泰米尔人的要求,也遭到僧伽罗人的反对。反对派趁机发难,拒绝向泰米尔人做出任何让步。这使得斯里兰卡的局势不断恶化,并导致1958年大规模民族骚乱的爆发。1959年9月,班达拉奈克被僧伽罗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暗杀。
班达拉奈克逝世后,教育部长达哈纳亚克(Dahanayake)接任总理职务。在1960年3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统一国民党以微弱的优势获胜。但杜德利·塞纳纳亚克组建的政府仅存在不到一个月就宣告倒台。在7月举行的选举中,班达拉奈克的遗孀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将斯里兰卡自由党重新团结起来并赢得选举,班达拉奈克夫人由此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班达拉奈克夫人继承其夫的遗志,进一步推动国有化,壮大民族工业。1961年斯里兰卡政府对英美的外资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并成立锡兰石油公司。同年斯里兰卡将岛上最大的商业银行锡兰银行收归国有,并创办了人民银行。这些国有化措施对发展民族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改革步伐太快,也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譬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以及国内失业人口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斯里兰卡的民族、宗教矛盾进一步激化。1961年初,规定僧伽罗语是斯里兰卡唯一官方语言的法案在议会通过,这遭到了泰米尔人的反对。僧泰两族关系的持续紧张使得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政府禁止泰米尔联邦党活动。同年,政府接管了教会学校,并对佛教学校给予政府补助,这又引起了基督教会的强烈不满。
班达拉奈克夫人执政的五年政局很不稳定。1962年发生了一起高级军官策划的意图推翻班达拉奈克夫人的未遂政变。1964年,斯里兰卡自由党与其他小党组成新的联合政府,但新政府执政不到一年便倒台了。
在1965年的议会选举中,统一国民党赢得胜利。统一国民党与泰米尔联邦党及其他一些小党联合组成“国民政府”,杜德利·塞纳纳亚克再度出任政府总理。新政府上台后试图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和民族问题。在经济方面,新政府鼓励外资和私人资本投资,限制国营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把提高粮食产量作为主要目标,但1965年大米进口价格的上涨及出口商品价格的急剧下跌造成了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引起国内各阶层的不满。
而在民族问题方面,国民政府试图通过杜德利·塞纳纳亚克与契尔文纳亚甘姆在1966年签订的协议来缓和僧泰两族关系,但这又激起了僧伽罗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的不满,政府被迫宣布实行紧急状态以防止骚乱的蔓延。
在1970年的议会选举中,斯里兰卡自由党与兰卡平等社会党、共产党组成的联合阵线赢得选举,班达拉奈克夫人再度上台执政。新政府解决问题的各种努力收效甚微。由于对现实不满,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民解放阵线”于1971年4月发动了一场全国规模的暴动,直到8月这场暴乱才在外国军队的帮助下被平息。而这年3月宣布的国家紧急状态直到1977年2月才解除。
这场暴乱是斯里兰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青年人反政府的暴乱,导致1200人死亡,18000名暴动分子及其同情者被捕入狱。这场暴乱对斯里兰卡影响深远,既阻滞了斯里兰卡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政府的改革。为了解决农民的无地问题,实行分配均等和社会福利等政策,政府于1972年颁布《土地法》,对土地实行限额,并改善佃农、雇农的地位。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工商业的控制,促进国营经济的发展。
1972年5月,联合阵线政府颁布新宪法,废除总督制,宣布成立“自由、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并改国名“锡兰”为“斯里兰卡”。这结束了斯里兰卡24年自治领的地位,标志着斯里兰卡人民在清除殖民主义残余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
同时新宪法规定给予佛教最优先的地位,并规定僧伽罗语为唯一官方语言,而把原来议会通过的《泰米尔语(特别条款)法案》列为附属立法。这引起了泰米尔人的强烈不满。1972年5月,泰米尔联邦党、泰米尔人大会党等泰米尔人政党联合起来,组成泰米尔联合阵线。1976年,泰米尔联合阵线通过了建立“独立泰米尔国”的决议,并将泰米尔联合阵线改为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
由此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的泰米尔政治组织要比60年代激进得多,这也为80年代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70年代中期,执政的联合阵线发生多次分裂。1977年2月,共产党退出联合阵线,这直接导致了政府垮台。在7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统一国民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贾亚瓦德纳出任新政府的总理。贾亚瓦德纳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新宪法。1978年的新宪法改英国式的内阁总理制为法国式的总统制,总统拥有极大的行政权力,贾亚瓦德纳随即出任政府总统。
贾亚瓦德纳领导的统一国民党除了通过宪法改变国家政治体制外,还大力推行经济改革。贾亚瓦德纳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外资,促进斯里兰卡经济发展。这种市场化改革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欢迎,从1977年开始,统一国民党连续执政长达18年,一直到1994年。
1978年新宪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强调对个人及少数民族的特殊保护,由此新宪法在民族问题上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态度。贾亚瓦德纳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提议召开各政党会议,并对泰米尔人做了较大的让步。政府给予泰米尔语新的“国家语言”地位,同时让许多泰米尔人担任政府高级职务。但也正是在贾亚瓦德纳执政时期,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开始发展壮大,并成为长期困扰斯里兰卡的一大毒瘤。
二、内战时期的斯里兰卡(1983~2009年)
历史、宗教、政治三大方面构成了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英国殖民统治给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埋下了祸根;斯里兰卡佛教的复兴及一元制政治结构的形成成为僧泰两族冲突的宗教文化根源;而独立后斯里兰卡政府政策的变化则成为冲突的政治原因。
斯里兰卡的僧泰两族冲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两族经常为了争夺全岛的统治权而爆发战争,但这种冲突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内涵。斯里兰卡独立后,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的民族冲突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并最终于1983年爆发内战。
这一形势的发展与斯里兰卡政府的政策演变有很大的关系。独立后僧伽罗民族主义和佛教主义有所抬头并逐步增强其势力,这导致其代言人斯里兰卡自由党于1956年上台执政。1956年斯里兰卡议会通过的“把僧伽罗语定为唯一官方语言”的法案激化了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的矛盾,并使得民族矛盾被急剧地推到了政治前台。
双方从语言问题开始,随后又围绕宗教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及民族问题展开激烈的交锋,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而在这其中,政府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斯里兰卡独立后的历届政府所推行的歧视、排挤泰米尔人的政策,把泰米尔人一步步推向了武装反叛的地步。
独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泰米尔人主要通过较为温和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主要的泰米尔政党也只是要求建立泰米尔语言邦、要求泰米尔语的平等地位以及获取更大的自治权。1972年新宪法颁布后,各泰米尔政党联合起来组成泰米尔联合阵线,抗议政府的民族歧视政策。
随着僧泰两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泰米尔人开始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1976年泰米尔联合阵线改为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并通过了建立“独立泰米尔国”的决议。而1977年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的领导人契尔文纳亚甘姆的去世更进一步恶化了斯里兰卡的这种政治形势。契尔文纳亚甘姆去世后,该党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这不仅导致了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的分裂,更使得主张采取暴力手段的激进派别——泰米尔“猛虎组织”日益壮大。
1975年,“猛虎组织”暗杀了贾夫纳市长,由此开始了它的恐怖暗杀活动。1977年,“猛虎组织”又暗杀了一名泰米尔议员。鉴于安全形势的恶化,政府于1979年通过了《预防恐怖活动法》。这部临时性的立法逐步成为永久性的法案,但《预防恐怖活动法》并没有有效抑制恐怖活动。
这一时期,主张通过合法议会斗争争取民族权利的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的威信大大下降,而分裂出来的泰米尔激进组织却得到越来越多泰米尔人的支持。1983年7月,“猛虎组织”在贾夫纳半岛发动军事攻击,打死13名政府军警察,斯里兰卡内战由此爆发。
内战爆发后,政府通过了宪法第六修正案,要求包括议员在内的所有官员都必须宣誓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的议员拒绝宣誓,因而被迫退出议会,政府由此失去了与泰米尔人沟通的唯一渠道。
1984年,“猛虎组织”袭击斯里兰卡政府军,政府军则对泰米尔平民进行打击报复。这种针对平民的报复行为促使许多泰米尔人逃离僧伽罗人占多数的地区;而“猛虎组织”在东北部进行的民族清洗使僧伽罗人在北部省和东部省遭受了严重的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
内战开始之后,以“猛虎组织”为代表的泰米尔武装力量得到了印度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印度南部泰米尔人的支持。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成为武装分子的后方基地和训练基地;同时印度向斯里兰卡泰米尔武装分子提供武器和财政援助。由于印度政府和印度南部泰米尔人的支持,“猛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并控制了北部贾夫纳半岛和贾夫纳城,而斯里兰卡政府军则处于不利地位。
1987年初,“猛虎组织”宣布要建立对贾夫纳半岛的行政管理,这引起了政府的猛烈反击。在政府有望重新取得对北部贾夫纳半岛的控制权时,印度政府从之前的调解转向正式的干预。在印度反对斯里兰卡政府对贾夫纳半岛的经济封锁时,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也给中央施加压力,要求印度政府采取更加“有意义的立场”。1987年6月,印度空军向被斯里兰卡政府军包围的贾夫纳空投食品和药品包裹,这为几乎弹尽粮绝的“猛虎组织”提供了一线生机。
在印度的压力下,贾亚瓦德纳政府停止了对“猛虎组织”的进攻,并与印度就签署和平协议展开谈判。1987年7月29日,双方签署了《印斯和平协议》,根据该协议,印度向斯里兰卡派出维和部队来帮助平定这场冲突,解除泰米尔武装分子的武装;同时斯里兰卡政府根据泰米尔人的要求做出让步,满足泰米尔人建立自治区的要求,并将泰米尔语定为官方语言。
该协议签署后的第二天,印度的维和部队就进入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地区。在这之后,大多数泰米尔武装组织放下武器,同意寻求和平方式来解决冲突,但“猛虎组织”拒绝解除武装,并开始采取越来越强硬的态度,“猛虎组织”与印度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
1987年10月,“猛虎组织”与印度维和部队交火,此后斯里兰卡内战转变为“猛虎组织”与印度维和部队之间的战争。印军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攻势,很快攻克了“猛虎组织”总部,控制了贾夫纳。“猛虎组织”化整为零,转入丛林开始了其擅长的游击战。
印度维和部队的进驻非但没有为斯里兰卡带来和平,反而导致了与各方关系的紧张,并且印度在军事行动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到1989年底,印军死亡1000多人,伤3000多人,印度出兵斯里兰卡可谓得不偿失。
“猛虎组织”认为,印度反对“猛虎组织”就是反对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因此其最大的威胁已不是斯政府而是印度。而僧伽罗人亦对印军的进驻表示强烈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斯里兰卡领土和主权的侵犯。1989年1月,对印度出兵持强硬态度的普雷马达萨当选斯里兰卡总统后,立即要求印军撤出,这导致印斯两国关系陷入紧张。
1989年4月,斯政府与“猛虎组织”达成协议,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准备联手对付印军。11月就任印度总理的辛格明确反对斯里兰卡分裂,不允许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武装分子利用印度领土作为反政府的基地,并决定提前从斯里兰卡撤走印度的维和部队。1990年3月,印军全部撤出斯里兰卡,印斯关系有所缓和。
印度维和部队撤走之后,“猛虎组织”重新活跃起来。1990年6月“猛虎组织”突然中断与政府的和谈,不断袭击政府军,并很快控制了整个贾夫纳半岛。8月政府向北部和东部大举增兵,向“猛虎组织”展开了大规模军事攻势。不久政府军恢复了对东部省的控制,但北部省仍处于“猛虎组织”的掌握之中,斯政府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在战端重启的同时,斯里兰卡执政党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普雷马达萨总统的专断作风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1991年8月,以斯里兰卡自由党为首的反对党发起了一场弹劾总统的运动。但普雷马达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回局面,使这次弹劾行动最终宣告失败。
1993年5月,普雷马达萨总统在出席一场政治集会中遭到泰米尔反政府武装分子的自杀性炸弹袭击而身亡,同时被炸死的还有24名保安人员和平民。普雷马达萨总统被暗杀后统一国民党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以斯里兰卡自由党为主体的人民联盟赢得1994年8月的议会选举。班达拉奈克夫人的女儿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Chandrika Bandaranaike Kumaratunga)出任政府总理。11月,库马拉通加夫人成功当选斯总统,成为斯里兰卡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库马拉通加夫人上台后,发誓要在任期内“结束民族冲突”。斯政府向“猛虎组织”发起和平攻势;为促进谈判,斯政府主动做出了一系列让步。政府的这一系列做法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并且“猛虎组织”对此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1995年1月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然而4月19日,“猛虎组织”以政府未满足其全部条件为由退出和平进程,并对政府军发动突然袭击,战火又重新燃起。
“猛虎组织”利用之前停战期间得到的物资补充了装备,增强了力量;“猛虎组织”所发动的突然袭击使政府军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为扭转前期不利的局面,并达到“以战促和”的目标,政府军调集重兵对“猛虎组织”发起了代号为“跃进”的军事进攻,给“猛虎组织”以沉重打击。8月,库马拉通加夫人提出了彻底解决国内民族冲突的一揽子放权方案,给予泰米尔人更大的管辖权和自决权,但这一方案遭到“猛虎组织”的拒绝。
在这种局势下,政府采取政治和军事两手策略来推进和平计划的实施:一方面做出实质性的让步满足泰米尔人的自治要求,以争取广大泰米尔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对“猛虎组织”实施军事打击,以武力迫使其重新与政府谈判。10月政府军发起“阳光”攻势,12月政府军攻克贾夫纳城,控制军事要塞“大象通道”。1996年,政府军夺回了贾夫纳半岛的控制权,迫使“猛虎组织”退出城市,进入北部山区。
在政府军的持续打击之下,“猛虎组织”虽然一度受挫,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猛虎组织”仍然保存了相当的实力,并决心要把建立“独立国家”的斗争进行到底。1995年1月,“猛虎组织”对首都科伦坡的中央银行发动袭击,造成76人死亡和1000多人受伤。1998年,“猛虎组织”攻陷基利诺奇。1999年,“猛虎组织”发动新一轮攻势,其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逐步重新掌控除贾夫纳城的政府军于1995年夺取的所有地盘。
这一时期,除了政府军作战失利外,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推行的宪法改革和放权方案也面临着重重阻力。很多僧伽罗人认为全岛的统一和僧伽罗人的政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认为给泰米尔人以自治的权力可能导致北部和东部的分离,这种观念在佛教僧侣中尤甚。
1999年12月,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在科伦坡遭遇自杀性炸弹袭击,一只眼睛失明,另有至少34人丧生。尽管如此,库马拉通加夫人在医院表示总统选举如期举行。在随后的总统选举中,库马拉通加夫人再度胜出,赢得了她的第二个任期。
2000年4月,斯里兰卡内地通往贾夫纳半岛的战略要冲“大象通道”被“猛虎组织”攻占。“大象通道”的失守使战争形势急转直下,驻守在贾夫纳的两三万名政府军面临着被全歼的危险;同时“猛虎组织”直逼对政府军生死攸关的帕拉里空军基地。在这种危急形势下,库马拉通加夫人于5月3日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并实施《公共安全法》,严禁一切扰乱公众生活的活动。在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武器支援下,斯政府军奋力抗击,阻止了“猛虎组织”的继续推进,战场形势随之缓和。
从1999年起,挪威开始就斯里兰卡内战进行斡旋。2000年11月,“猛虎组织”提出同政府无条件恢复和谈与单方面停火。2002年2月,在挪威的斡旋下,“猛虎组织”与斯政府签署了一份永久和平协议。此后,双方展开一系列和平谈判,但没有太大的进展。2004年3月,“猛虎组织”内部发生分裂,实力大为削弱。2005年后,斯北部和东部的暴力事件激增。2005年8月,斯里兰卡外长遇刺身亡,斯政府怀疑是“猛虎组织”所为,双方关系跌至谷底。11月,主张对“猛虎组织”强硬的马欣达·拉贾帕克萨上台。
他当选总统后启用同样强硬的维克勒马纳亚克出任总理。2006年7月,双方和谈破裂后,斯政府军立即向“猛虎组织”发动了新一轮的军事打击。在“猛虎组织”于2004年分裂而实力大为削弱的情况下,斯政府军力量却大大加强。2008年,斯军队达到30万人,并拥有大量武器装备。在这种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猛虎组织”难逃最终覆亡的命运。
2007年7月,政府军收复东部省,并向北部省推进。2009年1月,政府军先后占领“猛虎组织”政治总部基利诺奇和军事总部穆莱蒂武。5月18日,政府军攻下“猛虎组织”最后一个据点并宣布军事行动结束。5月19日,拉贾帕克萨总统宣布取得了对“猛虎组织”的军事胜利,持续26年的内战最终结束。
内战对斯里兰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斯里兰卡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场战争造成约10万人丧生,180万人流离失所,国家的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争也拖累了斯里兰卡经济的发展。“猛虎组织”的覆灭、内战的结束使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僧泰两族冲突的解决从极端的军事解决回到了政治解决的轨道。
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斯里兰卡要实现民族和解仍然困难重重,譬如国际干涉的风险加大、政治解决前景不明、社会安全局势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如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成为斯里兰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内战结束后的斯里兰卡
内战结束后的斯里兰卡百废待兴,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战后斯里兰卡接受世界多个国家的援助、援建,这成为斯经济复苏的巨大助力。2010年至今,斯里兰卡的经济稳中有增,尤其是近两年增长势头明显,人民开始过上平静的生活。然而,由于导致内战的民族矛盾并未彻底化解,这种平静生活的背后依然隐藏着危机。
2018年3月6日,由于部分地区发生暴力事件,斯里兰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3月7日,斯里兰卡政府下令电信服务提供商封锁部分社交网络。2018年3月18日解除全国紧急状态。
2019年4月21日复活节当天,斯里兰卡发生连环炸弹爆炸案,一共遭遇八起爆炸。3座教堂和4家酒店先后遇袭,另有一所民宅在警方进入搜查时发生爆炸,连环爆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上述事件表明,斯里兰卡要祛除恐怖活动的毒瘤,实现民族和解与真正的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斯里兰卡
丛书名:列国志(新版)
ISBN:978-7-5201-7971-3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作者: 杨文武 代俊 罗文宝
本文摘编自:《斯里兰卡》,作者:杨文武、代俊、罗文宝,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