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头图来自:日剧《凪的新生活》剧照
一、账不是钱
有个老段子:某男在ATM机前排队,跟前面的妹子聊起来,妹子说:“大哥,你看你要存1000,刚好我要取1000,多有缘份呐,干脆你把你的钱直接给我,咱俩不就都不用排队了吗?“
某男一想,介主意好啊!就把钱给人家了……
这个段子之所以流行,因为大部分人看到最后,第一反应通常是:笑点在哪儿?然后才恍然大悟。
这才是可怕的地方。
通常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只有钱的概念,没有账的概念;生活经验升级一点,只有账户余额的概念,没有家庭资产安全的概念;绝大部分人,只有存款与生活开销的概念,没有家庭资产与生活成本的概念。
除非你学过财务,否则,不凭借记账,你可能很难理解这些。
二、记账不是为了省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记账就是为了控制消费——这就错了!
打个比方,就算不记账,我们常常也会盘算一下,这个月有哪些大的花销,才知道手头紧不紧。但问题是,我们总是会遇到预算之外的大额支出,比如同学结婚、同事请客、亲友生病等等,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让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吃土为生”。
怎么办呢?告诉大家一位经济学家的建议:每年年初的时候,在你的收入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一个相对奢侈的消费计划账户,比如年底全家国外旅游、升级全套苹果设备、给老妈和老婆各买一个大牌包包,假设预算是5万元。
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当年突然发生所有“预算外的支出”,不管是各种红包,还是意外生病,只要是年初没有估计到的,统统冲抵这5万元的预算,比如一年发生了3万,那冲抵后就只剩下2万,再按2万消费标准,奢侈消费变正常消费,国外游变成国内游(其实本来你也出不去),苹果变成小米笔记本,LV变成Coach……
觉得这个方法有点“自欺欺人”?实际上,它更符合理财中生活开支的一个重要原则:意外类支出和享受型支出,都应归为同一类支出,不应影响日常生活支出。
这个原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把所有的支出分为两类:
开支1:生活预算内支出,包括衣食住行这一类年初就知道,且能规划预算的支出;
开支2:意外支出与享受型支出。
这个分类可以得到三个开支分配的建议:
建议一:即使你今年的意外支出比较多,它也不应该降低日常生活标准,但应该降低娱乐类的“享受型支出”。
建议二:不要把所有的预算都分配给日常生活预算,如果觉得预算不够,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留一部分给“第二类开支”。
建议三:如果今年意外支出比较少,那就在年底以享受型支出的形式一次性用掉,安排一次旅游什么的,不要用来增加来年的生活预算内支出,毕竟生活标准上去就下不来了。
这几条建议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就必须记账。
记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收支”归类,而这个类别往往代表了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开车对于你到底是日常开支,还是个人爱好?高档服装费用哪些属于形象投资,哪些只是犒赏自己?……
所以,我觉得记账不是为了省钱,只是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正在干什么,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花钱更没有后顾之忧。
三、理财中容易被忽视的流动性管理
十几年前买房子时,我遭遇了一次“流动性危机”。
付完定金后,接下来要安排下一期的付款计划,我估算了一下手头上各种投资品种的市值,和可兑现时间,然后拍胸脯保证,不会耽误。
我一向是分散理财,从股票到各种基金和理财产品,通常会记下每一类投资的总额,但没有每一笔的明细。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儿。
有一笔债券基金想赎回时,才发现居然是那种定期打开赎回的品种。
更要命的是,我作为备用金的股票正重组停牌,钱被冻结了。
看似“万无一失”的付款计划,因为偶然因素的叠加,居然发生了“流动性风险”,害得我只好四处借钱,狼狈不堪。
绝大部分人在理财时,都更注重收益和安全性,而忽视了“流动性”——也就是投资品的“变现能力”,导致突发性用钱时,不是亏本甩卖,就是拿不出来。
“流动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远到今后五到十年,我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我的收入增加情况又是怎样的,要做什么样的资产配置。近到几个月内,哪些钱是必须花的,什么时候花,又要用什么理财产品对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件事情之后,我还是老老实实地把每一笔投资的所有要素,详细地记录下来。
四、别把房贷标记为生活的负担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每个月的房贷是一笔消费支出,和日常生活消费没有什么不同。
但如果你有记账意识,你就知道,区别大了,房贷支出只是减少了现金存款,但因为贷款减少,实际上你的“家庭净资产”是增加的,也就提升了你抗风险的能力。
房贷是“财务杠杆”,用少量首付控制了家庭的巨额资产,也是“人生杠杆”,用一笔消费锁定了十几年的人生变数。
虽然房贷计划让你的生活少了很多机动性,不敢失业、不敢乱消费,但这种压力是确定的,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活的控制力。
当然,有杠杆,就有风险,需要我们对家庭财务状况了如指掌。再加上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大量的预期消费、各种预算内预算外的支出,一个注重理财、成长性强的现代家庭的财务复杂性,不亚于一家小型的企业。
只有在记账中,你才能把家里的财务状况形成一幅图景,才能处理一些复杂的决策,比如说——如果有多余的钱,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五、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对于要不要提前还房贷的问题,大部分人考虑的是划算不划算,比如:理财产品的收益与房贷利率孰高孰低?是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已经还了多少年了?提前还贷要不要手续费?
如果这么考虑,说明你还没有建立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概念,也缺乏家庭资产安全的意识。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刚把所有的钱用来还房贷,忽然遭遇意外,急需上百万救命钱,怎么办呢?
如果此时有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你怎么办呢?
贷款随时都能还,房贷还了就不能再贷了,一笔你原本可以控制的钱,就永远消失了。
房贷是长期负债,每月只需要还一部分本息,而存款理财是流动性最好的现金类资产。提前还房贷,表面上降低了家庭负债,但它等额减少了存款或理财,降低了家庭资产的流动性。
当然,意外只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被家里的老人一劝,头脑一热,用全部存款还掉房贷,感觉每月手里多了一笔钱,就提升了生活开支标准。几年后,存款仍然没有,生活标准却很高,一旦遇到失业一类的风险,生活风险陡增。
房贷是生活支出,房贷多了会降低生活标准;存款和理财是最好的家庭资产,少了会增加家庭生存风险,两者不能简单地比较收益率,需要综合的权衡利弊。
还有些人用父母的钱提前还贷,之后觉得钱还是不够用,却仍然贷更高利率的车贷,刷更高手续费的信用卡,这就是完全缺乏财务概念了。
房贷是你唯一可以从国家那里得到的长期杠杆,相比其他的贷款,它的还款条件相当优厚,如果你的存款和理财不是多到不用工作也能生活的地步,提前还贷的意义就不大。
六、记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习惯
虽然记账的好处很多,但我本人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习惯。
记账最大的好处是帮助你建立家庭资产负债管理、家庭开支管理、家庭流动性管理这“三张表”的概念,并随时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意识去审视你的每一笔与财产、收入有关的事项。
但记账花费的时间是固定的,收益却是边际递减的,家庭财务毕竟就那些,与企业的复杂性完全不能比,你记了几年账后,建立了相关意识后,再记账就只是个人爱好了。
很多人把记账当成日记,通过翻看账单回忆过去的生活,你让他不记账,就等于剥夺了一个生活乐趣,这种情况,当然是爱记就记,想记就记。
但还有很多人反而记出了焦虑感,记出了“强迫症”,任何一笔支出忘了记,晚上觉也睡不着,这就失去记账本身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记账是大部分人人生中某一个阶段必须经历的环节,但并非一直需要。
最终还是要做到“手中无账,心中有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