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美国,印度裔人才辈出,无论是在世界500强企业高层还是在美国政界,总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而华人相对起来却是一盘散沙,无法凝聚自己的力量。很多优秀的华人靠自身实力走在了前端,却又如昙花一现,瞬间归于平淡,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ID:ceibs-cbr),作者:黄征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硅谷有句名言:硅谷是在印度人和中国人的背上建立起来的。
在硅谷,华人IT工程师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华人作为少数种族在美国的比例。但问题是,除了杨致远作为创始人创办的雅虎外,美国大型高科技企业里没有一名华人CEO。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微软的CEO是印度人,Adobe的CEO是印度人,除此之外百事可乐的CEO也是一位印度女性。这是为什么呢?
顶级企业里的华人众生相
顶级企业里的华人比例并不低,尤其是在加州硅谷,但高比例并不代表华裔有很高的地位。相反,顶级企业里的华人因为一方面只注重个体优秀,缺乏组织性和互助精神,另一方面不习惯为自己的利益站出来发声和抗争,整体表现远远落后于其他少数族裔。
英特尔的华人前高层主管虞有澄(Albert Yu)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曾是英特尔里职位最高的华人,深得CEO格鲁夫的青睐,负责管理所有的处理器事业部,这是英特尔最核心的业务,可见他当时在公司里的地位,简直可以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
华人能做到这个位置是非常难得的。但有一次,英特尔的奔腾芯片出现了严重缺陷,造成了“奔腾处理器浮点除错误”(Pentium FDIV bug),这个错误导致奔腾芯片一度遭到了IBM的全线弃用。虽然当时格鲁夫果断地召回了所有芯片并重新设计,但也为此付出了5亿美元的代价。经过这件事,虞有澄作为主要负责人,他的权力便被迅速架空,英特尔把他从处理器事业部的位置上调离,转到并不受重视的光纤业务部,直到其退休。
我曾问过他:“你对华人员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当时他回答我:“这个啊,你自己好好工作就是了。”听到他那么说我有些惊讶,显然他并没有打算和一个新人分享他的经验或给予任何意见。
很多华人员工个人能力很强,他能发展起来正是依靠这个优势,所以他们升职,进入了管理层,会认为那完全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而很少会想到去帮一下其他的华人同事。
不但如此,有些华人甚至还会忌惮那些和他一样有能力的华人,故意不让他们升迁。然而每个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平时没有注意建立一个很好的互助网络,在危难之时没有人施以援手,那么很快就会跌下舞台。
在硅谷也开挂的印度人
我接触过很多华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就是比较内敛,我们不太会为自己争取利益。”
在美国,近些年为自己争取利益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黑种人和女性。黑种人和女性在高科技从业人员中占据的比例很小,所以近些年围绕这一问题有着很大的争论。相关的组织不停地在媒体或各种公众场合发声,抱怨高科技企业的歧视和不公。
客观来说,在理工科方面,黑种人或女性并不占据先天优势,然而由于他们长期地、大声地为自己争取权益,近年来,很多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按一定比例招收女性或黑人员工。所以你会看到,美国一些大型企业的董事会上一定会有一名黑人董事,也总会有一名女性董事。
这就是他们不断为自己争取权益的结果。 相比之下,印度人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非常团结,而且喜欢互帮互助,很有凝聚力。如果在一个公司有一个印度高管,几乎可以肯定,他下面一定有几个同为印度人的心腹。
同时,印度人也非常善于在企业内部将信息流转起来。比如,公司一有好的职位被发布,很多印度人便会互相转告,让自己的同胞在第一时间知道,公司内部如果有一些新的变化,他们也会马上互通信息。所以英特尔内部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你请了一位印度管理人,他可能会把整个村子都带来。”
我后来也有机会去印度居住和工作,我发现印度的每个州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种族或信仰,派别非常多且杂乱,也会经常发生冲突,但神奇的是,这些印度人到了国外之后却变得非常团结,一群人的表现就像一个人一样,这让我非常敬佩。
在为自己争取利益时,印度人通常会说:第一,我们印度以前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我们对西方的理念非常熟悉,能更容易地融入美国;第二,我们会带来一些东方理念,这对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三,公司里有那么多的印度籍工程师,那就一定会需要一名印度籍的高层。
而在美国公司里,华人员工在社交时会划分成为很小的派系,比如台湾人是一派,香港人是一派;北方人是一派,南方人是一派;老移民是一派,新移民是一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华人在美国本来就是“少数派”,这么小的圈子里,还要人为地去分成这么多派系,各个派系之间还没有太多往来。 这很可能是华人在海外企业中成为精英领袖的一个障碍。
毫无疑问,每个人需要培养自己的个人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但单打独斗的理念在哪里都是行不通的。
作者简介: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金融科技服务及跨国投资专家,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白宫学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ID:ceibs-cbr),作者:黄征宇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在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为大家提供一手资讯、链接头部企业。点击链接留下您的交流与合作诉求,我们将与您联络,同步最新行业动态和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