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企业家
2022-08-02 12:44

最熟悉的陌生企业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曾经以为日子是过不完的,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就待在我自己的未来,我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真正的变化,我的梦想还像小时候一样遥远,唯一不同的是,我已经不打算实现它了。


上面这段牛逼哄哄的话,不是我写的,是王朔写的,用来描述这个世界99.99%的凡夫俗子中年之后的心态变化,包括你我他。


周末看完周鸿祎的ISC大会,我再一次失望了,老周虽然“怼了”微软,没想到立马又澄清,称“360和微软都是面向未来的公司”。再联系众多企业家这几年的境遇之后,我想起了王朔这段话。



说实话,作为一个资深吃瓜群众,我的确有点想念周鸿祎。因为老周是那个激情四射年代的代表人物,我们可以透过他,看到跑马圈地的时代,年轻企业家们的理想、抱负和野心。可以说,那个时代我接触过的中国科技圈的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怀揣着改变世界的伟大梦想。


但如今,一切都变了。大家都开始在企业和自己都进入成熟期后,选择了主动聚焦。业务开始聚焦,投资开始聚焦,企业家的嘴也开始聚焦。


想想老周,能忍住他那强大的好奇心,集中精力,不再被外界各种利益干扰。集中精力搞安全也是一件好事,毕竟人到中年之后,能把一件事干好就不错了,大家都不年轻了。


不仅仅是周鸿祎,前段时间看李彦宏在百度大会的演讲,也是这个感觉。前些年Robin的演讲,哪次不出点小意外?弄个热搜?哪次不是张口闭口要建立百度商业矩阵生态,电商、社交、本地生活,一个都没落下过。


现在看Robin的演讲,除了看看颜值,似乎也没啥戏剧性的言论了。话题不是AI就是自动驾驶,要知道Robin以前也是敢讲敢说的,曾经也有多次火爆的言论,比如关于隐私等等。


但是,我从内心深处,是更尊敬这些还在台面上,为了未来,为了企业,为了自己还在努力奋斗的企业家。虽然他们正在努力戒掉自己的好奇心,但是他们骨子里的不认输,用技术持续折腾的精神,依旧存在。


我姑且叫这一批留下的企业为孤勇者。


一、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2000年到2020年,媒体人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一开始入行的时候互联网是一个没人愿意接的烂口,企业少、抠门、清水衙门,跟地产和汽车没法比。人家出去开发布会都是头等舱和五星级单间,跑互联网的记者坐早班经济舱。盛大游戏这样的当年超级大厂,还得两个记者在上海挤一间如家。


而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大家都穷啊,这些小企业也得省品牌推广的费用,企业家们也年轻,于是撸起袖子亲自上阵。那个时间段,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老板都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最早的张朝阳、丁磊、陈天桥,中期的马云、李彦宏、雷军、周鸿祎、刘强东,后面的张一鸣、王兴。个个都是演讲专家,经典语录至今还流传在互联网上,当然这里面有个奇葩,就是马化腾,他的哑巴哲学,有空得单独写一篇。


可以这么说,科技互联网圈的企业家,很多就是媒体人身边的朋友,距离非常近,存在有血有肉的认知,不像很多传统行业的人物描写都是隔靴搔痒。


但是,从2019年开始,大家发现,曾经熟悉的企业家们,越来越陌生。退休的退休,自闭的自闭,闷头干活的闷头干活,约个企业家专访,基本成了异想天开。


有人说中国互联网行业震荡起源阿里巴巴,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认知,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华为芯片事件,因为是这件事让监管层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以前大家抢地盘嘛,那就是跟竞争对手干仗就得了,搞技术,却是自己跟自己的战斗。


大家一夜之间发现,曾经熟悉的企业家们,都变得陌生起来,商业模式没人谈了,收购、并购变成了讳语,秀肌肉的财报变成了花钱请媒体唱衰,而企业家们则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不见。


于是,剩下来硕果仅存还能张嘴说话的企业家,变得难能可贵,当然他们也在重新树立自己的人设。


这里给人感觉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周鸿祎,当年一身红衣,热衷于调侃自己,向一切看不惯的人和事开炮,圈内绝对的段子手,也是绝对的流量撬动高手。


但这几年,老周参加外面的论坛和会议越来越少。据我所知,老周现在的时间基本都在公司,跟工程师和高管一起。现在是张口闭口必然就是安全与国家的关系,抑或是技术术语,人设俨然已经成为了国家数字安全的守护人。


而且老周还开始学会了示弱,在面对媒体谈论投资哪吒这个事,他说自己的定位就是配角。在谈论整个行业时,他其实说出了一句大实话。


“互联网公司要调整心态,要甘当配角,去赋能传统行业。”


往后退的结果,就是现在很多00后女生都不知道中国企业家中,最帅的男人叫李彦宏。


“偶尔的采访中,就算你铺垫再多,给他们下套,他们也会很警觉的发现。这几年企业家们都成了说话的艺术大师,你上周写马化腾的真话不说全,假话绝不说的套路,大家现在都学会了。”


一位专业写企业家的某杂志资深记者告诉我。


贾跃亭曾经抛出生态化反,凯文凯利来中国布道曾经万人空巷,比特币和虚拟货币的论坛也曾热热闹闹,反脆弱也不说了,内生长也不提了,疯涨和失控没有了,系统已经进入动态平衡状态。


伴随着这种变化的不仅仅是企业家,企业本身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度正在从一家搜索公司变成一家人工智能公司,360也正在从一家个人安全公司,变成一家政企安全公司。


二、深和大并不是悖论


人到中年之后,尤其是男人,会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兴趣点,越来越少。但是会对一些特定的事物,产生钻研的热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光大是不行的,还得深发展。


这是个体的原因,科技圈的企业家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你聚焦,于是就出现了无序扩张这个词,来促成聚焦。


什么是无序扩张?


这背后,本质上是中国上一代科技圈的企业家们,十年前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心气。大家当时对于成功的理解,就是规模要做的大,战投、并购、孵化或者竞争,这些手段都不是事儿。


但是,大和深,似乎有着天然的悖论。一旦企业只追求快速扩张,短期利益就会排在第一位,如果企业想要深耕技术,在某个细分领域做技术引领者,那就必然要放弃短期利益,放慢扩张速度。


但是在企业价值上,大和深,到底谁更有价值呢?


之前,中国科技圈的孤勇者,毫无疑问是任正非。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甚至中间多次面临倒闭风险,在通讯行业最终拿到了核心技术,成为了金字塔顶端的玩家。


其实,华为的经历包括很多美国同行的经历,早已经把答案告诉了大家,深就是大。


技术孤勇者永远都是要忍受住外界巨大的质疑。因为技术的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上市公司账面上的数据会周期性变差,舆情也会阶段性恶劣。苹果、微软这些伟大的科技公司,都曾经历过这种低谷。


我之前提的李彦宏和周鸿祎,本质上这几年,也在遭受这种孤勇者的副作用。


李彦宏前些年,也是有些摸索的。外卖、电商、直播、信息流甚至短视频,都曾尝试去做过,最终不了了之。主赛道押注的AI和自动驾驶,后来也遭受到了持续投资不盈利,人才持续流失等等问题。


周鸿祎面临的问题也一模一样。营收缩水、投资不成功、企业掉队都是外界质疑的主要落点,但是周鸿祎本质上还是有大智慧的人。最早选择从美国退市回国上市,这一点不服不行吧?最早看到G端和B端互联网安全,开始把安全跟国家新基建联系起来,这个定位够高吧?


其实大公司在未来业务上,做二八原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80%的资源放到主赛道,20%的资源拿去乱搞。基本上媒体最终的质疑都是集中在80%的资源见效慢,20%的资源打水漂,两个方向。


事实上,百度在一片观望中,成为了中国AI和自动驾驶最领先的公司,李彦宏也成了AI技术的布道者;360也在各种唱衰的论调中,拿到了为国家守护安全的卡位,老周俨然已是中国互联网安全守护者。


深就是大,而且能够大的更持久,这是互联网下半场的基本认知了。


三、如何确保自己不打眼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打眼这个词,意思就是看走眼了宝贝。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过去的五年中,很多媒体老师平时觉得二三流的企业,或者一些掉队的企业,会爆发出新的生命力,然后他们的股票也会让自己恨不得把大腿拍肿。


十年前,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特斯拉的照片,当时很多互联网大佬还在下面留言问我这是什么车。那个时间段没人看得懂这家企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骗子公司,包括我。但是最后的结局让我们所有人都打脸了。


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对于科技互联网企业的认知,会产生一个信息茧房。按照用户数量,交易规模等常规数据来判断企业前景的方式正在失效。


新的企业计算方式会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有三点,行业最优解、底层通用性、B端客户数。


首先,行业最优解。


大家现在都知道搞核心技术了,全中国老百姓都知道芯片和系统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我们的东西不好用,市场是很现实的,大家依旧会去开特斯拉,会去用苹果,百度能不能造出更好的车?小米能不能弄出比苹果优秀的手机?所以,行业最优解,就是计算企业价值最核心的部分。


其次,底层通用性。


通用性的通俗叫法,就是是否利于普及。无论是IOS还是安卓都在不断降低开发门槛,微信的小程序更是如此。当我们在各个领域有了自己的底层架构之后,这套架构是否方便快速形成生态,这至关重要。这一块其实微信很厉害,它已经具备了做系统的雏形。


最后,B端客户数。


未来,我们很多企业都会变得陌生。既然做底层,那么肯定就是为别人做嫁衣,技术做好里子,赋能别人,美国的甲骨文、思科、IBM从来都不是冲在消费者面前的。


老周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一段我个人认为非常有道理的话。


很多公司还沉浸在十几年前,野蛮生长。不知道新时代来了,游戏规则变了,主角光环要放弃了。当年咱们都是互联网的急先锋,那时大家不懂互联网。在上半场,互联网公司功不可没,帮助中国老百姓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实现数字化。


但在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公司绝对是配角。大家一定要想明白,顺大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这时候还是执迷不悟,老把自己当主角,争什么江湖一哥,这都是属于没眼力见儿。


国家对产业数字化的期望可以总结三段话:


第一,你想当主角可以,找一个方向,比如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


激情燃烧的开荒岁月,企业需要的是渣男的故事,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做。而艰苦奋斗的破局岁月,企业则需要一个烈女的故事,押注赛道,忠贞不二。


目前的烈女项目非常多,其实如何分辨真假,也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因为现在基本上各家都在搞芯片和系统,一时间烂大街了。这个里面其实只需要去看一个基本逻辑,就是时间成本,技术是金钱加时间的双重产物,只有钱,忘掉时间,绝对错误。


也就是说,一个想要发扬光大的底层技术项目没有十年以上的积淀,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很多年轻人都看见了苹果的伟大,但是却不知道在IOS系统出现之前,苹果公司已经成立了接近30年,技术也积淀了30年。


目前,我个人觉得有三个东西,有一定翻盘的机会,华为在底层系统领域、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360在数字安全领域。


但是,前提还是好奇心,能不能忍住寂寞,克服短期主义,长期坚持,起码做到不乱投资,这挺难的,实话实说。


祝愿中国科技圈最后一些孤勇者们,早日开花结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