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刘小土,编辑:李春晖,原文标题:《被社交产品谋杀的爱情》,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硬糖君的爱情观里曾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网恋失败无数次,也坚信社交产品里会有金玉良缘。
后来,被残酷的现实给治好了。粗略算算,过去七八年,硬糖君用过的、大家能叫得上名字的社交产品,差不多二十款——陌陌、探探、伊对、陪我、Soul、积目、青藤之恋等等。
总之,从图文到视频再到直播,啥颜值社交、灵魂匹配、学历相亲……咱都体验过。这些产品,有的日渐老龄化,有的转型求生,更多的已经下架消失。而经过它们的不懈努力,我与爱情渐行渐远,马上就要修到无欲无求了。
所以是我不行吗?放在以前,硬糖君还会帮自己辩驳下,但现在只想摆烂认命。这种心理转变,是我在交友软件里刷到无数缺爱的优质用户,看完众多复杂的恋爱问题,以及见识到各种难以理解的爱情观后开始的。
被搞到心累的不止硬糖君一个。在豆瓣,在知乎,在小红书,自称长期受困于无效线上社交,进而怀疑自己缺乏爱的能力,最终对爱情、亲密关系心生厌倦乃至恐惧的“社交产品受害者”,比比皆是。
定睛一看,失败的细节不尽相同,焦虑的源头却大抵相似。被社交产品逼到绝情弃爱的我们,拿的是同一个剧本。
社交产品的轮回
把一款社交软件玩明白需要花费的时间,在变长。这是社交“新贵”追求慢社交理念的直观体现。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网络论坛的繁荣就曾带动线上社交,西祀胡同、天涯BBS、甚至水木社区都曾代行社交之职。后来,豆瓣和人人网打开了兴趣社交、实名社交的新局面。只是这类产品的核心功能在交流,而非交友。专注脱单的世纪佳缘、百合网又强调“婚恋”,相亲意味过强。直到陌陌横空出世,陌生人社交令风气为之一变。
速食社交也就此拉开帷幕。探探、积目等新产品涌现,很快将线上交友简化成为“左划右划”的操作。它们给人一种交友so easy的错觉:下载软件、注册账号、上传照片,整个流程只需三、五分钟。做完这些,你便能一口气刷到数百位陌生好友,点亮亲密关系。
那些玩兴趣、灵魂、元宇宙概念的社交产品也一样。比如Soul,答完测试题就可以开始寻找灵魂好友,甚至都不需要设置真实头像。在探探、积目、她说等软件,还得用户双方看对眼才能成功聊天,Soul则是百分百“包匹配”。
理论上讲,这些产品确实极大增加了脱单机会。现实生活里,年轻人哪这么多“恋爱资源”,爸妈天天去人民公园趴活儿也搞不来!可实操下来,很多人发现匹配和脱单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概率”和“效率”是两码事儿。
在这些交友软件,用户没有一致且固定的行动主线。所有人都处于散漫状态,社区如同沙盒世界,你只能走哪算哪。更严重的问题是,它们制造出“交友简单”“资源贼多”的假象,慢慢导致用户对耗费时间精力的有效社交表现出消极心态。
就像《小王子》说的,因为你把时间投注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这使得它如此重要。在日常生活,我们很少因为一言不合迅速切断某段关系。但到社交产品里,抱着“下一个更乖”的心态,用户的忍耐度是极低的。
为应对这种问题,二狗、她说、青藤之恋等产品选择“介入”——从推荐用户到服务用户,试图让线上社交的节奏慢下来,开启所谓的“慢社交”。有了这样的微调,这些已经上线两三年的产品才算有了点声量。
坦诚说,它们本质上没有太多创新,只是依靠学历、工作等信息认证,或是三观问答、匹配要求等资料筛选,增加用户的社交成本。
比如,源自鹅厂的高学历实名制交友软件二狗,用户注册完账号以后,要经过四项认证才能解锁最大权限的匹配功能。号称“高学历有志青年社交平台”的青藤之恋,也是给资料完成度更高的嘉宾提供优先推荐。
一些社交产品还通过虚拟币和会员服务,限制用户的匹配次数。在二狗,账户需要积累一定狗粮,才可以申请认识、解锁访客或粉丝、购买纸飞机等。而虚拟币能通过签到和分享获取,或是充值购买。一般情况下,30元能购买100狗粮,解锁一位粉丝/访客花费20狗粮。
有没有很熟悉?这就是社交产品当线上红娘,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世纪佳缘时代。年轻人嫌世纪佳缘老土,需要换个年轻化产品,殊不知,大家体验了70、80后前辈们的同款“付费看信”服务。
时常收到推荐通知,却不知道对方模样,硬糖君也架不住好奇心,给几款软件花过钱。很负责任地说,它们不值得!我花的确实是小钱,但总开到瑕疵款盲盒,不妥吧。
我不配谈恋爱
哪怕总被社交产品辜负,硬糖君还是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愿意一次次给它们机会。怎么说呢,即便诚心脱单不行,瞎划拉也是相当解压。
但这都是以前的心态。今年,我几乎卸载了所有社交产品,且注销掉三五个注册时长上千天的账号。原因无他,是我不配。
颜值社交兴起之初,硬糖君也困惑过,这些俊男靓女当真也找不到对象?!我即便身为颜狗,也还是有自知之明,看到貌比吴磊的用户,手指自动转弯。这仅仅是理性判断,并不会成为我使用产品的困扰。
但是,随着社交产品不断强调各自的价值体系,构建出一条条明晰的恋爱鄙视链,情感焦虑随即袭来。经常刷到那些优秀女孩抱怨“没人搭理”“脱单困难”的内容,难免要对照自身怀疑人生。
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你打开二狗公众号一看便知。肤白貌美身材好、高知家庭双商在线的深二代独生女,竟都没有运气找到合适男孩。我,平平无奇的死宅女,怎么配!
而追求青春态的社交产品,用户结构只会愈来愈年轻。当我在选择的年龄区间里,频繁匹配到离异带娃用户时,本人瞬间就跟批评我“眼高手低”“只想高攀”的年轻男孩和解了。
这些情绪尚能努力消化,让人彻底破防的是各路恋爱帖。社交产品上线两三年,往往会面对成长乏力、用户流失的问题。因此,几乎所有软件都在卖力搭建社区,以求用更多价值内容将用户沉淀下来。
可放眼望去,我们想要交流兴趣、寻找同好、分享生活,其实都有成熟产品,比如豆瓣、虎扑、小红书等等。交友软件做广场,基石依旧是情感内容,这在Soul、积目、二狗的生态里皆有体现。
在社交产品里,面基翻车、三观辩论、恋爱攻略是永恒的热点。戳穿直男的鸡贼、摸清女孩的套路、分析情侣的危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能吵得不可开交。看完这些热帖,硬糖君更害怕日后面临类似困境,越发坚信自己难以过情关。
这是年轻人情感世界的普遍写照。过去几年,男女权论战成为社交媒体的最热议题。真理没有越辩越明,倒是把性别鸿沟越扯越宽。而陌生网友那些糟心的恋爱故事,潜移默化也加深着人们对爱情的不信任,甚至演变成厌男、厌女的情绪。
说到底,我不配恋爱这种说法并非自卑,而是看到无数残酷现实后,对自己爱的能力的总结。
谁敢放心爱?
不经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的超脱是轻佻的。硬糖君虽已落荒而逃,但仍有大量单身用户孜孜以求、百折不挠。
哪怕他们也是战战兢兢、束手束脚。一个有趣的现象:网上或生活中不少年轻朋友,都声称自己从不用社交产品。结合各大产品公布的数据,其中必定有人在撒谎。
这种用户耻感由来已久。当初陌陌顶着“约炮神器”的标签走进大众视野,迅速拥有千万用户。十年过去,第一批陌陌玩家都开始分享钓鱼、退休的日常了,怕是也约不动了。
但线上社交和性仍紧密捆绑,我在交友软件里收到最多的招呼依旧是“约吗?”。当然,随着性观念慢慢开放,部分网友也不再刻意掩盖线上社交悍匪的身份,但也只是“部分”。
我经常能看到网友求助,大致意思是自己线上脱单成功,但如何跟亲戚解释这种关系。硬糖君身边的朋友也坦言,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从交友软件找的对象,“总觉得怪怪的”“怕被说不靠谱”。
硬糖君也有过相同烦恼,只是理由不同——我是被社交产品的广告“侮辱”了。
如今获取新用户有多困难大家都知道,于是不少社交产品慌不择路选择投放信息流广告。文案多直白露骨、引人遐想,把用户(多数是女性用户)描述地那么low,我哪儿有脸承认自己是老玩家啊。
这还算是无关宏旨的冒犯,社交产品悬而未决且相当致命的问题,还是爱情诈骗导致的恐慌。2019年,Soul就因色情内容惨遭下架,整改数月后重新上线。没多久,它又多次卷入杀猪盘事件,口碑断崖式下跌。
所有社交产品都会遭遇此劫,无非是时间早晚。对此,它们也积极推出保护措施,推送防骗指南、采取敏感词触发机制、以及完善举报功能等等。事实证明,这些仍无法对过界、违法内容进行彻底监管。为撰写本文,硬糖君重新体验几款产品,又迅速遇到顶着网红头像骗色的男网友。
社交产品能解决信任问题吗?现在看来,它们还在挣扎,有些产品把希望放到第三方。
短视频掀起直播相亲热后,社交产品也纷纷开发直播、群聊功能。从事社交产品运营的朋友告诉硬糖君,多数都是跟风做无效加法,但也有两三家找准路子,正计划引进职业红娘和情感主播,让他们充当用户的爱情保安,一定范围内消除用户的不信任感。
社交产品能否跑通直播相亲,尚需从长计议。但这种尝试的局限性相当明显,一来服务的用户有限,只适合做成“小而美”的业务,难以发展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二来如何确保红娘、情感博主的专业性也是问题。目前,某些软件已经出现酒托、婚托、饭托浑水摸鱼,组团行骗的案例。
混迹社交产品十余载,硬糖君有说不完的故事。回头看看,我觉得线上交友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曾让我跟自己的想象力调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刘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