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捷,被高估了
2022-08-28 20:53

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捷,被高估了

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吃饭可以点外卖,不想走路可以骑共享单车,买衣服也可以去电商平台购买。但是,一旦失去了网络或者居家,这些互联网产品大部分就失去了效用。这会促使我们思考,网络真的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ID:woshipm),作者:墨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半年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体验了一段半封闭生活。


曾经网络带来的便捷生活服务,也暂时与我无缘。


首当其冲,就是各大社区买菜平台,因为货流运转中心位于管控区域,全部暂停了供应。


之后,甜美的外卖暂时与我远离。


快递物流自不必说,随着外卖一同停运。


团购券倒是可以购买,但即使买到手中,也难以到店核销。


至于线上打车、家政服务之类的服务,也通通偃旗息鼓。


一夜之间,曾经网络带来的便捷生活服务,尤其是连接线上与线下的服务,都告别了我的生活。


然而,失去了便捷的服务,却未必失去了便捷。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效率,以自己都未曾想到的方式,达到了新的一个高度。


每天,我也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健身、写作、陪伴家人。


这其实是很矛盾的:


下单一份外卖只要几分钟,本应远比做饭要快。但事实上,我们常会在点外卖时,花去更多时间。


社区买菜,下单后第二天取菜,拿上就能走。但所花费的总体时间,竟比我去附近的菜摊、菜场买菜更多。


那么,这些便捷服务,究竟是如何偷走时间的?


一、无尽的选择,困难的决策


1. 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该选什么


但凡想买一件商品,想选择一项服务,我们都面临着太多的选择:我们的手机当中,有不只一个APP,能选择同一类型的服务,或是能买到同样的商品。


想买一件衣服,我们既可以上唯品会、淘宝,也可以上拼多多、京东,还可以点开小程序,看看一些更小的平台。甚至可以点开朋友圈,看看有哪个好友在做品牌代购。


想解决一顿午饭,我们可以打开美团,也可以打开饿了么,还可以打开肯德基、麦当劳的APP,或是海底捞、呷哺呷哺的公众号。


然而,这个选择,仅仅是个开始。


如果你在想要吃饭的时候,点入了某个熟悉店铺的公众号,那么恭喜你,你只需要选菜下单就可以了。


若是你点入的是美团,可能你还要等一会。


因为你面临着点外卖、去店里吃、先刷刷推送列表、先领个红包的抉择。


进入淘宝买衣服也是一样,看逛逛,还是进聚划算,看热搜,还是天天特价,可选择方式数不胜数。


再接下来,你还要面临选择店铺的问题。


选完店铺之后,每家店铺里,又有不计其数的衣服、菜品,正在等着你赏光……


从平台,到频道,从店铺,到商品,可选择的选项,以叠乘的方式增加,困扰着每个浏览者。



当然,不是每个人、每次决策,都需要从头到尾,经历所有的选择与纠结。


一定会有果断的人,每次都能做出非A即B的快速决定。即使是普通人,也一定会有那么一刻,想起某件东西,就立刻搜索、下单,毫不犹豫。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时不时卡在其中某个环节中,却是再常见不过。


很多人在点外卖前,花去大半个小时,来浏览、决定到底吃什么,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日常。


选择丰富的代价,是时间的消耗。


而在暂时断绝网络供应的这段时间里,家附近能选择的店铺、摊位有限,店铺、摊位中的商品种类有限。使我们选择商品所需的时间,大幅度缩减。


无选可选之时,反而最是高效。


2. 优惠太多,反而不知道哪个便宜


选定了商品,还远不是一次购物的结束。


完成一次消费决策前,人们还会比比价格。


比价格,不仅是每个购物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是每个店铺,都会和竞争者、顾客,一起玩的心理博弈。


既想让用户下定购买的决心,又想给自己留出利润空间。既担心同行抢走顾客,又不想损失了品牌高度。


种种复杂的考量下,各种玩法也就层出不穷。


从古代就有的打折、买送,到网络初期的满减、发券,再到近两年越发常见的预售。


无一不是感知游戏:绞尽脑汁,希望通过最小幅度的降价,带给用户最大程度的优惠感。


而被100000种心理战术围攻的用户,总是最头疼的那个。


同一个商品,是A店铺的便宜,还是B店铺的便宜?


挑好了心仪商品,还要在各个平台之间比价。


看中了团购券,却被告知必须分5次使用,自己是否愿意忍受?


“贵的现货”和“便宜的预售”之间,优惠又是否配得上等待?


种种考虑,步步惊心。


甚至有很多时候,还会因为比价,而否决掉刚刚做出的选择:明明刚下定决心,要吃某店铺的外卖,但在下单时,各种优惠交叉在一起,极为麻烦。自己想吃的菜,又凑不出最完美的优惠,索性退出店铺,重新开始选择吃点什么。


或许在费尽心机之后,用户真的能找到全网最低价、历史最低价。


但计算上时间成本的话,便宜的那几块钱是否划算,也值得商榷。


而在线下,我们能接触到的同款、相似款,极为有限。因此也不会有太多的比价空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价格歧视的问题,但节省下来的决策精力与时间,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3. 机会太多,反而不知道该定哪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 刚决定了要买哪件衣服,看好了款式、比好了价格,却刷到了同类型更棒的一款。

  • 刚买完东西付完款,却在其他平台上,看到了更低价的购买方案,于是果断退单。


在用户内心做好决策后,决策未必会发生。


即使决策发生,用户也还可以后悔。


多刷刷,总会遇见更好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事实,更成为了一种态度。


以至于,很多用户在决策,甚至是付费之后,还会重新犹豫,或继续浏览相关的产品。


我们不仅期待能刷到更好、更便宜的商品,更害怕2个月后,我们下单的商品,直接半价。


甚至还会返回更早的步骤,开始重新思索,这件商品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这样的考虑,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还会产生心理压力,让我们感到不适。


而在线下,这样的问题,就会简单很多。


买了就是买了,留给人犹豫的时间、空间有限。


在做出购买决策后,也无需持续关注此商品。不必像线上购买一样,继续浏览同款。或是隔一天就查阅一次,自己买过的东西有没有降价。


二、前置的时间,隐形的杀手


当选购方向相对明确时,我们尚且要在选择、决策、后悔中,花费大量的时间。


在我们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更会为今后的决策,烧去不少光阴。

 

  • 刷出需求

  • 没有需求,也要刷出需求


经过网络足够长时间的培育,很多消费者,在没有明确消费需求的时候,也会抱着手机,寻找消费可能性。


  • 在淘宝上刷刷,有没有能激起自己兴趣的商品。

  • 在口碑上看看,有没有特别优惠的团购券。

  • 在小红书上转转,有没有兴起什么新鲜品类。


出于人性的本能,买到便宜,是件值得骄傲炫耀的事情。就像远古时候,男人能扛着一头野鹿回来,女人能采一兜子果子,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出于网络的教育,买到新鲜玩意,又是件容易被关注、容易成为话题、容易树立个人形象的事情。


还有线上的折扣,会给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借口:我不是在乱花钱,我是在省钱。


有太多理由,让人在没有明确消费需求的时候,找寻消费机会。


又因为网络便捷的链接,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环境、体力的束缚,在网上自由自在、没有止境的逛下去。


正在加载,刷无尽头。


街上店铺,却有尽数。


2. 揽下目光


不仅是用户想要刷下去,产品也出于自己的目的,拉扯着用户继续刷。


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即使是功能单一的产品,也要为自己添加诸多的额外功能。更别提那些本就功能多样的产品,几乎每过几天,就有一项新功能步入尝试。


在我们并未打算消费,甚至失去浏览欲望的时候,是否又曾被其他理由所绑架,继续留在了消费平台上?


产品方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让用户便捷,只是实现商业利益的途径之一。


若让用户浪费时间,能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且不会受到惩罚,商人也绝对不会吝啬手中的罂粟。


三、有限的权力,有效的抉择


“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让·卢梭


因为疫情的阻隔,我暂时离开了网络,离开了那些曾带来便捷、已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产品。


没了外卖平台,我必须自己花功夫做饭,却不用在该吃什么、该吃哪家、该怎么凑单等问题上,耗费时间和纠结。


没了快递物流,我需要在附近购买生活用品,却不必每天花大把的时间,刷淘宝、刷小红书。因为即使买了,也发不了货。即使发了货,也收不到。


没了社区买菜,我需要去附近的菜摊上采买,却无需花时间对比哪个平台的菜便宜,不用花时间算有泥的胡萝卜划算,还是无泥的胡萝卜值得。


一加一减,没有了便利的线上线下链接,却反而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特殊场景下,短期情况。


未来,我仍需要借助线上打车,便捷出行。仍需要使用网购平台,购买当地没有的小众商品。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在使用这些产品时,保持警惕。不能让丰富的选择,阻挡了前进的脚步。


原本提高效率的工具,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当,反而让人更为低效。


就像1+1=2的问题,与其用计算器来算,还不如相信自己的直觉。


随着工具的越发强大,人类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几百万年来,每当遇到新的环境、新的问题,人类总会进化出新的能力,适应环境。


为了解放双手,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为了调和群居,人类创造了社会文化;为了战胜野兽,人类掌握了使用武器。


然而,相比武器、工具这些外物的进化速度,人类自身的进化速度,却颇为缓慢。


每次进化,至少需要几代人的基因选择,才能完成。


而近20年,社会变化的速度,远超过人类发展史上,任何一个20年。


我们有了便捷的网络,有了随身的手机,有了多种多样的新鲜工具。


我们虽然学会了使用这些工具,但我们还未真正适应。


人类的身体,人类的本能,并不是为了使用这些设备、产品而生的。


因而,我们在享受时代的优待时,我们本能的缺陷,也会在全新事物的面前,暴露无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们的后代,或许会进化出新的本能、新的躯体形态,以适应全新的工具。


我们自身,也必须学会拒绝和忍耐,以避免在无限的选择、无止尽的刷屏中,空耗掉有限的一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ID:woshipm),作者:墨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