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王玮,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日前,新的学期已经开启,多所大学陆陆续续开学,又一批大一新生入校报到,正式迈入大学殿堂。对这些初入校园的新面孔而言,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无疑令人心神向往,处处都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与此同时,过程中一定也会遇到疑问和困惑,其中“户口迁移”问题即是新生入学后必须要思考面对的。尤其户籍作为我国所特有的一项制度,关乎到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多方面权益,但往往也是大学生的“知识盲区”,做出变更、迁移等决定时更应慎重。
户籍制度的演变,逐渐影响至高校
当下,由于工作就业、看病医疗等都已不完全依赖户口才能进行,许多年轻人对户口可能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尤其对尚未踏足社会的大一学生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但不了解不代表它不存在,户口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即使此刻并未察觉,未来也会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以北京地区为例,目前外地户口的学生不能就读高中,只能上私立学校或者国际学校。低学龄阶段,虽然原则上可以上幼儿园和小学,但公立幼儿园名额有限,须先满足本市户口的孩子。因此,很多人来北京工作的家庭,最终都因孩子教育问题被迫返乡。那么,户籍制度在我国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又因何会与大学生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户籍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是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是一项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发展历程上看,户籍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时间划分上,具体可分为第一阶段——1958 年以前的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 年~1978 年的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 年以后的半开放期。当下正处于第三个阶段,着重在相关的利益分配方面,其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将涉及诸如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多福利权益与户口相联系。
可见,中国户籍制度的功能与影响并非一成不变,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处于第三阶段的大学户口迁移政策,是公安部自 2003 年颁布的三十项便民利民措施中的第四项内容生效的结果。根据规定,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都可在入学之初将自己的户口由家庭所在地迁移到学校所在地,迁与不迁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没有强制要求。
由于没有强制要求,给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使其产生困惑,“到底是迁好,还是不迁好”“迁户能得到哪些好处,不迁的原因又是什么”“其中又有什么门道”……
迁or不迁,不可一概而论
大学户口迁移有利有弊,要视自身情况办理,不可一概而论。从迁移的有利角度看,大学入学后进行户口迁移,意味着已经有了当地的临时集体户口,具备同本地户口相类似的权力,可以便于办理各种证件。例如,办出国签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等,都可免去就读高校与生源地之间来回奔波,考驾照也无须办理暂住证。
此外,迁移入校后,在毕业时还可将个人档案存放到当地省人事部门托管,享受各种城市配套服务,如购房手续流程优化等,也可以更加方便地找工作就业,解决在当地考公务员户籍的问题。特别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业环境下,某些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拥有本市户口,此时有无本地、本市户籍无形中也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即使将户口迁到高校也只是集体户口。毕业离校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并办理相应的毕业生户档关系留校申请手续的,其户档关系按政策规定可免费由学校保存若干时间(一般为两年)。两年内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可依据《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在规定报到的期限内将其档案和户口转至单位所在地。如果工作仍无着落,学校将通知毕业生回校办理户口迁移,将其户口迁移回生源所在地。
因此,由于毕业时未找到工作而将其人事档案关系放在学校或当地毕业生人事主管部门托管一般是有规定期限的,达到期限时在高校所在地找不到工作,依旧要打回原籍。所以,如果学生考虑未来还是回到生源地就业发展,则完全没有必要来回迁移。
另有一种情况,是新生在生源地根据政府相应政策可享受一定的补贴与优惠待遇,例如西部及偏远省份生源地的贫困生、定向生,在就读期间的生活补贴及以后工资待遇上,国家均有适度的倾斜政策,有的回原生源地定向就业后可作为当地各级政府的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等,考虑到适合毕业生自己的志向发展,则不迁户口为宜。
“迁”一发而动全身,农业户口更需慎重
在大学户口迁移问题上,还有一个至关的因素,即“农户与非农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来户口是农业户口,那么在将户口迁至学校后,则自动转为非农业户口,并且学校的户口为非农业集体户,全校的学生都在此集体户上,无法打印户口本。所以,大学生迁移户口需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即本身是农户还是非农户,以及大学毕业后的工作意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对本身是农村户口的学生而言,一旦户口转到城市,就变成了非农业户口,在享受当地政策补贴的同时,也会失去农业户口享有的优厚待遇,甚至会失去继承父母所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权利。据了解,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农村,集体分红的收入按人头可达数万元,如果遇上拆迁补偿,收入更加可观。即使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至少事实上发挥社保功能的土地,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将户口迁到学校容易,但将来想要迁回来重新恢复农村户口则非常困难。根据现行的户籍政策虽然可以迁回生源地,但不再是按原农村户籍落户,而是按城镇户口落户,也就是俗称的“农转非易,非转农难”。
事实上,近些年国家也有出台关于农村地区学生升学的福利政策。2016 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落户问题,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加快制定公开透明的落户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落户目标。
所以,目前情况看,大多数人不支持把农业户口迁移到学校变为集体非农户口,不迁户口的学生主要来自北上广深等全国一线的大城市,家里有田地、宅基地等农业资源。与之相反,如果原本就是非农户口,又对大学所在城市比较满意,计划将来在该城市工作生活的学生,则存在迁移户口的想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户口迁移这个“迁”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上,迁与不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需做足功课。尤其对农业户口的学生来说,更需谨慎抉择,做好这道大学入学后的“选择题”。
最后,预祝广大大一新生入学顺利,拥有一个充实且不留遗憾的大学生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