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枪稿Z(ID:qianggaoz),作者:周黎明,编辑:徐元,原文标题:《权游完了是魔戒,美帝滥拍前传上瘾了|周黎明专栏》,头图来自:《龙之家族》
《权力的游戏》在央视播过,也被腾讯视频引进了;而《指环王》更不用说,算上《霍比特人》,已经上映过三轮了。
不过,讽刺的是,这俩大IP的最新衍生品:新的美剧《龙之家族》和《力量之戒》,全都成了新一代的“网盘见”。
即便如此,在我们这边,讨论的热度也相当可观。
长期观察“荷里活”的周黎明老师,针对“美剧拍前传拍得不亦乐乎”之现象,又发来了他深入、专业、犀利的点评。
——枪稿主编 徐元
《权力的游戏》前传《龙之家族》和《指环王》前传《力量之戒》前后脚开播了。《力量之戒》比《龙之家族》晚11天亮相,但一举上线两集,所以现在这两部的播出节奏完全同步。
普通观众的反响基于这已经播出的前两集,北美部分媒体人则预先看到更多集。收集评论的烂番茄网站显示,《龙之家族》的好评率是85%,《力量之戒》是84%,几乎持平;但那是统计媒体剧评人的数字,而观众好评率《龙之家族》是84%,《力量之戒》仅36%。换言之,普通观众对《龙之家族》的评价跟专业人士相同,而他们对《力量之戒》则普遍不看好。北美一般采用边拍边播的方式,理论上剧集的质量和口碑皆有可能出现不同走势。但因为这两部需要大量后期制作,故第一季肯定早已拍摄完毕。
前传的盛行
《龙之家族》的故事发生在《权力的游戏》之前200年,聚焦塔格利安家族龙妈的先辈,故事脉络不是秘密。《力量之戒》讲第二纪元的中土世界,要比《霍比特人》和《指环王》早数千年,但因为涉及的族群不限于人类,故已经出现了我们熟悉的角色,如Galadriel和Elrond等精灵。故事从后往前讲,这可不是品特式的叙事炫技,而多半是出自商业考量。
从叙事者角度,一个庞大的故事宇宙,通常会从最精彩的部分切入,往往是中间部分,一旦成功,才会前后左右伸展出去。
以前流行续集,讲后来发生了什么,近期好莱坞似乎特别追捧前传。刚播完的《风骚律师》(又译《绝命律师》)是著名的《绝命毒师》的前传,《毒师》里的配角成了主角,部分角色重现,但时间线往前跳了十来年,而拍摄则比《律师》晚了近十年;将来剧迷若顺着故事线看这两部,一定会对多个角色的“返老还童”而诧异不已。其实,《霍比特人》就有这个现象,尽管有一流的化妆术,尽管演员对身材管理尽职尽责,但岁月的痕迹依然十分明显。
《风骚律师》第六季里《绝命毒师》角色回归,以律师视觉重新演绎他们相遇的故事,让观众直呼爽了两次。
论目的,《星战前传》大概是最值得讲的故事。从1977年《新希望》起,中间的三部曲讲述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16年后开始推出的前传三部曲,讲述了星战故事最关键人物的成长与转变,当然,剧情结构完全可以独立成篇。
《霍比特人》和《指环王》正传三部曲也有关键人物的衔接,但叙事结构几乎是对应的,比尔博和他侄子弗罗多从人设到戏剧作用都很相似,你可以看成同一个故事叙述了两遍。倒是《风骚律师》出奇制胜,选择了一个跟老白截然不同的人设定位,但影像的整体气质又诡异而奇妙地统一在一起。
《龙之家族》和《力量之戒》跟我们熟知的正传情节早已没有太多勾连(两者的主要情节均出现在正传的背景介绍中),似乎也看不出想要出奇制胜。从创作冲动的角度,这两个都不是不得不说的故事。片商愿意斥巨资,主要原因就是利用正传的余威,打造一个类似漫威的影像宇宙,能为他们源源不断创造收入和口碑。
这跟开了几家店,生意兴隆,然后想开成百上千家连锁店,是同一个道理,所以,好莱坞把这种模式称之为franchise,咱们有些自媒体望文生义翻译成“加盟店”或“特许经营”,其实就是“宇宙”。
特斯拉CEO马斯克狠批《力量之戒》:“托尔金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豆瓣热评也有粉丝说:“托尔金不想看到这样的剧”。
史上最成功的两个“宇宙”,分别是星战系列和漫威系列。我们来看一下它们跟眼前这两部的最大区别:
一、星战和漫威都是以视觉作品起家的,星战甫一登场便是大银幕,之后延伸出剧集、漫画、小说等各种形式;漫威最初是漫画,然后走向小屏幕,最后才是大银幕。而《指环王》和《权游》系列均以小说起步,而且,小说本身占据着很高的江湖地位。论文学性,这两部更胜一筹,但他们身上的文字基因既是一种内力,又可以是一种阻碍,毕竟,从文字到影像是需要转换(或称“翻译”)这道步骤,而这过程中通常会丢失很多宝贵的东西。
漫画本身能更直观地被翻译成影像,依托漫画与每个英雄的独立故事,漫威也是布局十年才有了复仇者联盟的盛况。
二、星战和漫威尽管有卢卡斯和斯坦·李等大统领,但从一开始,影视和漫画都偏向集体创作,而《指环王》和《权游》完全是托尔金和马丁的个人作品,不是一群高人围着桌子脑力激荡出来的,因此,这两部小说有着更纯粹的个人愿景(personal vision),没有“民主讨论、靠近受众”的印记。
彼得·杰克逊搬上大银幕时,当然不可能靠一己之力,但他的个人愿景跟原著高度匹配;而大卫·贝尼奥夫和D.B.魏斯前五季《权游》肩靠原著,甚至有老马丁亲自参与,保证了剧集跟原著的统一性,而后面发生的事已经证明,再好的影像缺乏强大的文本,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水浒传》里108将都有生动的故事,可以用剧集、戏曲、连环画等形式一再演绎,但很难打造成一个所谓的“宇宙”。
没有原著支撑,最后两季《权力的游戏》被粉丝诟病剧情放飞,情节发展不合理。
卡司的原理
从最早的《指环王》大电影,到《权力的游戏》剧集,那十来年是奇幻(魔幻)影视的黄金时代。可悲的是,这个黄金时代或许昙花一现,不复重现。在这个短暂的窗口期之前,特效技术不够发达,无法完整呈现奇幻文学中的场景和细节;而在这个窗口期之后,种种艺术创作之外的因素大量渗透进来,强势干扰创作,尤其是选角和主题。
当中国粉丝看到这两部新剧出现黑人演员,很多人大呼不适。在西方,一部分掌握话语权的人对于原片(原剧)的纯白人组合是非常不满的,因此新剧的黑人面孔是他们的加分项。
诡异的是,这议题几乎不让讨论,只许站队——反对黑人演员参与=种族歧视;拥护黑人等非白人演员参与=支持多元化。讽刺的是,似乎没人注意到这场“多元化”运动有一个巨大的逻辑bug。以黑人为主的美国少数族裔反对“黑脸”等古早做法,因为那些都是黑人角色,理应启用黑人,理论依据是“正宗”(authenticity)。但,当黑人扮演非黑人角色(比如灰姑娘),便换成另一个理论,叫做“代表性”(representation)。
想过没有,这两个热门理论是互相矛盾的——如果强调正宗,那就应该黑人演黑人,白人演白人;甚至更进一步,非洲人演非洲人,而不是让美国黑人操着蹩脚的非洲口音来假装非洲人,又不是非洲没有好演员。如果强调代表性,那么,任何肤色的人都可以扮演任何其他肤色的角色,只要保持某种神圣的比例即可(比如符合总人口中的比例)。
随意突破角色设定对粉丝的伤害性极大,简中世界粉丝也表示难以承受黑色的精灵。
这事原本不必过于政治化,完全可以是一个艺术问题。在舞台剧领域,“色盲”选角(即不考虑肤色)早已被广泛接受,那是因为,舞台剧一向把假定性当作其艺术基石,不仅黑人可以演白人,也不时出现50多岁的朱丽叶,20来岁的李尔王,女性扮演李尔王、男性扮演杨贵妃等角色跟演员反差极大的现象。观众不仅不会质疑其合理性,反而为演员克服自身的性别、年龄、肤色、长相等局限而欢呼鼓掌。
但影视不同于舞台剧,影视的卖点就是写实;当我们赞美泰坦尼克号餐桌上的餐具多么符合历史真实时,我们潜意识里也对演员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诚然,《指环王》和《权游》都不是现实主义作品,无需用写实的标准来衡量。这两部的故事是架空的,但又浸淫于欧洲历史和神话。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这两部都是发生在遥远年代似真似幻的故事,一大魅力在于它们是漂浮的,不接地气。(当然,它们能反映人性本质里的某种真实。)
你注意到没有,《指环王》和《权游》都有不少美国演员,但你听不到美国口音,因为,对于多数观众而言,美国口音能瞬间让你知道这个人物来自何处,是纽约还是波士顿。这种接地气的细节能大大增加故事的质感,对于影展偏爱的现实主义作品,属于基本要素。
演员的口音、服饰、礼仪等细节让虚幻的故事变得可信。
但你若看到霍比特人居住的村落shire,一下联想到美国南方的庄园,一看到临冬城,马上想到华盛顿特区,那么,这个作品就只能当作政治讽刺剧来欣赏,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世界各地的粉丝了。毕竟,关注美国(及西方)政治及人口构成的,是极少数。多数人就想看一个天马行空的好故事。
撇开西方政治正确的大气候,在本质上属于欧洲古代的故事里,大量加入不可能在那个年代出现的因素,是把当下的美国政治和社会面貌,强加于另一种文化,是一种市场或文化霸权。其潜台词似乎是:无论拍的是一千年前北欧的传说,还是五十年前中国的三体,你都得拍成当下美国的模样,必须符合美国的人口构成。也就是说,要拍成某种形式的含沙射影。
我对启用非白人演员毫无意见,甚至举双手赞成,比如星战用多少黑人演员都不会令人跳戏。《权游》比较麻烦,它跟历史有某种呼应,比如原著中某个区域,其实对应非洲,因此,出现黑人不会奇怪。要知道,这故事发生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多数人一辈子见到的都是同村人和邻村人,一旦出现外表差异极大的人,一定不会漠视。让那个年代的人欣然接受种族多元化,相当于让深山里的人一下具有纽约人的视野。
从现在已经播出的内容来看,这两部新剧并没有百分百采用“色盲”逻辑,《龙之家族》中的黑人掌控商船,《力量之戒》里黑人演员集中在被压迫的村民群体。可以看出,选择演员时考虑了他们的肤色,跟1997年迪士尼拍摄的电视音乐片《灰姑娘》中“白人国王+黑人王后=亚裔王子”相比,这两部剧集的选角还没那么飞。
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中,原本生活在北欧海洋的爱丽儿也将变成皮肤黝黑的健美少女。(非裔演员哈莉·贝利)
依我看,这两部剧的问题不是因为启用了非白人演员,而是启用了整体上不太符合想象的演员。普通剧迷归结为“颜值”,而我更偏向于“气质”。正因为这两个故事仿佛发生在蓬莱仙境,里面的所有人都具有某种不真实。
当年《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天才地启用了一批有潜力没名气的演员,如果拿他们的生活照来评选,估计也会被我们说成“颜值不够”。(大家看过莱戈拉斯和龙妈造型前未染发的照片吧?凯特·布兰切特甚至被好莱坞认为不够漂亮。)他们不是中国奇幻故事里刘亦菲那种“仙”,但他们应该符合我们对欧洲古代神话传说的集体想象。
再来看看《力量之戒》女主莫菲德·克拉克,瑞典出生的威尔士演员,论血统够纯正,但她的气质和气场似乎更接近当代美国人,去演《饥饿游戏》不会违和,她的旁白风格离大表姐更近,离大魔王很远。
当年《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选角成功,不是因为他们选了纯白人,而是因为他们选了那几个演员。如今,这两部新剧若最终折戟,也不会是因为他们启用了非白人,而是更深层的原因,在我看来就是用现实的庸常和政治的时尚拉低了缥缈的境界。
《力量之戒》中最没有仙气的两个角色遭到网友激情吐槽,“艾尔隆德的形象气质就很像普通超市的收银员小哥”。
前景是否光明
《龙之家族》和《力量之戒》不可能一无是处。毕竟,前者由马丁亲自把关,后者基本上就是大电影的制作规模。但目前看到的四集,我们看到的只是白花花的钱,以及在前作阴影里的挣扎,没有什么惊喜。
没错,《力量之戒》画面美轮美奂,不仅应该上大银幕,甚至应该登上巨幕。故事有点散咱也谅解,多个群体同时展开肯定会让某些观众跟不上,但台词写得实在欠佳。《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台词也不是托尔金写的呀,为什么人家能保持在一个高水准呢?两部新剧各有自己的粉丝和黑粉,于是网上出现了拉一部、踩另一部的现象。
从目前的成色看,两部真的相差不大。《力量之戒》显然砸钱更多,但制作预算一旦高于某个水准,钱多未必是好事了。《龙之家族》的剧情进展和节奏都很成熟,叙事能力显然更胜一筹,但我担心目前的人设过于政治正确,缺乏《权游》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目前《龙之家族》人物形象平平无奇,没有乔弗里这种让人纯憎恨,也没有小恶魔这种让人产生复杂感情的角色。
两部剧集都制作精良,但骨子里或许感染了平庸的病毒,难以想象它们能像前作那样超越时代,奇峰突起。
如果硬要押宝其中一部,我会赌《龙之家族》,一来我相信HBO的质控能力(他们都枪毙了已经拍完的另一部权游衍生剧的试播集),二来我相信马丁叔叔不会被时代改造成三好学生。《力量之戒》也不会太差,每个场景都可以截屏当作壁纸,那也是一种褒奖;若不满者不弃剧,越骂越看,那对于亚马逊的收视率没有任何坏处。你没看到Netflix巨昂贵的大烂片拍了一部又一部,但依然乐此不疲拍下去,就是因为,流媒体的热度不靠口碑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枪稿Z(ID:qianggaoz),作者:周黎明,编辑: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