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张雪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有“柳州家长拒绝送礼被要求退群”,后有“教师朋友圈晒礼物引争议”,每逢教师节前后,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热议的“送礼”话题,总能出现在热搜当中。学生家长送礼会产生哪些一系列问题?教师收礼又是否有违公规?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古时,读书几乎可以说是有钱人家的事,无论是进入官学、书院,还是开办私塾等,都需要财力物力的支持。《论语·述而》中曾提及,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束脩可以理解为古时的学费。直到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年代的变化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各个教育阶段均向着合规、均衡、高质量方向发展。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已经不再需要家长带着“束脩”充当学校的敲门砖。
多年后,老师通过礼物记学生/电影《夏洛特烦恼》截图
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部分家长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关系”使教师对孩子多加照顾和培养。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城市学校中,教师节、过年、甚至日常给教师送礼成为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表达尊重与感恩之外,“拿钱买座位”、“用钱引重视”,一时屡见不鲜。此种“礼尚往来”在水涨船高的礼物价值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礼的含义,变得功利化和工具化。
教师收到的,是礼是贿?
曾有媒体调查显示,上世纪90年代,教师节礼品多为亲手制作或购买的贺卡,成本从1~10元不等。到了90年代末期,鲜花、谢师宴开始流行,成本上涨到30~100元不等。而2000年后,“教师节经济”开始兴起,送礼成本增加。从300元、500元的购物卡,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化妆品、名牌包等,成本上涨了30~50倍甚至更高。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如果是事业编制的公办教师,那么累计收受礼金达到3万元以上,就可认定为受贿罪。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另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在实际情况中,很少出现教师因收礼而产生的案件,受贿多是由于推荐教辅书籍、科研教具吃回扣等。
近十余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要求教师廉洁奉公的相关通知、政策发布,教育部也会时常举行为期3个月或9个月的整治活动,自查自纠教师收礼问题。每年教师节前,多地还会发布通知,明令禁止教师收受礼品礼金,违规者或被取消教师资格,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2014年,教育部发布首个针对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进行认定和处理的专门文件,明确提出“六个严禁”,重点列举了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宴请、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娱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通过商业服务获取回扣等方面的禁止性内容。同时,明确了兜底条款,凡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都在《规定》禁止的范围内,为教师从教行为划定“红线”,设定“禁区”。
礼尚往来在校内如何处之?
如今,随着政策的深入发展,一二线城市中高价礼物大减,即使教师收到后也都会想办法退回。但在部分低线城市的“熟人社会”中,收礼送礼依旧隐匿在角落。一家长透露,去年教师节后,孩子回到家后责怪母亲为什么没有给老师准备礼物,因为送礼的都得到了表扬,他也想被表扬。家长一时间不知道该对孩子作何解释。今年则选择送出一束花。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大部分处于中小学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低年级,他们难以理解送礼背后的深意,只懂得自己没有受到表扬,送礼常态下,部分教师的区别对待,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合群”。长此以往,或许会变相助长学生间的攀比风气。
左为电商平台截图,右为教师节前后蛋糕店的朋友圈宣传
站在商家角度看,“仪式感”,越来越被当代中青年人所重视,商家自然也不会错过绝佳的营销机会,无论是花店、蛋糕店、还是电商平台、商超等等,都选择在教师节前营销预热。另一边,各社交平台上的教师节送礼攻略层出不穷,但在政策趋严之后,教师分享“如何拒绝送礼”的帖子也逐渐增多。
有教师坦言,家长送礼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一方面是确实不需要如此来“求关照”,另一方面是还要抽出精力去得体地拒绝家长。比起送礼,可能等孩子毕业后回来看看,更能让他们感到身为教师的责任和自豪。
结语
教师节送礼,本身是学生为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与尊重。而家长的“代劳”不仅将世俗追求与功利气息掺杂其中,还使孩子缺少了习得表达感恩的契机,背离了教师节送礼的本身意义与目的。中小学生暂不具备经济独立能力,一封信、一张祝福贺卡等等都足以表达心意。家长也可以通过此事,让孩子亲力亲为,使其深刻体验应怀有的感恩之心,完善家庭教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张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