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原文标题:《全网都在重刷这9.4,看完鸡皮疙瘩焊身上了》,题图来自《星际穿越》
最近,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真挚地喊出一句话——
“谢谢你,玉米地花手。”
抖音博主@真瑶生 拍摄了一段在玉米地前摇花手的视频。
“画面里有广阔的天空和巨大的太阳,西装男子站在玉米地里癫狂舞蹈,仿佛预示着即将陨落的人类文明。”
你是不是以为我在胡说八道?
别着急,点开《Cornfield Chase》这首曲子,翻回去再看一遍。
是的,这段花手的配乐,来自2014年的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
也因此迎来了这部神片在互联网上的文艺复兴——《星际穿越》。
无数人正在争分夺秒,补看《星际穿越》。
“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昨晚失眠到4点,心脏一直扑通扑通的跳。”
“已经被震惊得张大嘴巴几小时了,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头皮发麻。”
作为从不会错过任何科幻电影的人,我是它上映时第一波观众,对这些迟来的震惊原本有点不以为然。
虽然知道它豆瓣评分9.4,视觉效果一流,尤其对黑洞的想象极为经典。
左为《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右为5年后拍到的真实黑洞照片。
但也只觉得是个“六边形战士”——特效瑰丽壮观、想象力丰富,硬科幻和叙事结合的很好。
可昨天又把片子看了一遍,终于理解了更多观众的“震撼”。
连我自己脑中也只剩下两个字:伟大。
向来以绕晕观众为乐事的诺兰,没有执着于复杂的烧脑设定。
他找诺贝尔奖得主做科学顾问、带团队亲自种了一大片玉米地做布景、烧掉1.65亿美元的预算,却只讲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宇宙的无边孤寂、巨大时空范围带来的不可知,是人类所处这场大戏中的残酷布景。
而在绝望、动荡的现实之外,总有某样东西是恒定不变的。或者说,我们希望它是恒定不变的。
如此“残酷”的宇宙,久违了
大银幕上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灰扑扑的未来图景了。
《星际穿越》上映于2014年。而往前再数两年,《复仇者联盟》第一部上映。
后者让漫威电影从小众圈子变成大众消费,从此制霸宇宙题材长达10年的时间。
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科幻大片的审美风格。
如今大多数科幻片更像沉浸式奇观大赏。特效是酷炫的、画面是鲜亮的,主角解决危机仿佛吃饭喝水。
执行再严肃的任务,也得平均5分钟就要插入一个笑点。
比如绿巨人狂摔洛基。
然而《星际穿越》中是久违的、甚至让人有点不适应的灰暗和绝望。
影片开始,人类文明已经走到暮年。
向内,地球环境被严重破坏,沙尘暴动辄袭来。
屋内常年积着扫也扫不净的灰尘,因为空气质量每况日下,不少孩子患上了肺病,终日咳嗽。
一种枯萎病菌摧毁了绝大多数作物,先是小麦,然后是各种蔬菜、水果。
到最后,土地里还能长出来的只剩下玉米。
向外,人类在空荡的星空中孤立无援。
不像爆米花大片里的宇宙,拥挤到仿佛游乐场的花车游行。
外星人的肤色能凑齐一张RGB颜色表,掐起架来比贵州村BA还热闹几分。
遇到困难没关系,去别的星球搬个救星就好了。
然而《星际穿越》里的人类没有这种金手指——
枯萎病菌不仅影响植物,也在蚕食大气层中的氧气。
如果不出意外,男主的孩子“将会是地球上最后一代”。
唯一的指望是火星附近莫名出现的虫洞,点燃了一丝丝跨越星系、寻找宜居地的希望。
然而放置虫洞的高维生物是善意还是恶意?未知。对面到底有没有可生存的行星?未知。
能不能掌握新的能源技术,把现存在地球上的人都转移走?同样未知。
自救工具只有一个尚未解开、更谈不上应用的能源公式。
和几名先遣宇航员从虫洞对面发回来的信号——不仅时有时无,而且含义模糊。
在这样的绝境下,大多数人当然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只顾眼前的苟且。
说诗意点,是《三体》里那句“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然而不堪重负的人类已经没空谈什么文明,一切都得为吃饱肚子让路。
男主库珀的儿子才15岁就被剥夺了上大学的资格,因为“现在不需要工程师和宇航员了,我们只需要农民”。
NASA把总部放在鸟不拉屎的山沟里,毕竟“民众不会同意把这钱花在火箭之类的事情上”。
如果说外界的生存环境只是残酷,那么人们对科学的舍弃和排斥或许才真令人绝望。
知识、技术变得不再重要。
在反复的生存捶打之下,曾经仰望星空的智慧种群丧失了向外看的冲动。
某天,库珀被一对儿女就读学校里的老师约来谈话。
在交流中,接受过宇航员训练、但已经务农多年的他这才发现,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人类曾经登上月球。
登月被认为只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宣传。“让我们当时的敌人信以为真,把资源和金钱虚掷在无意义的地方。”
潜台词是人们没必要探索宇宙,也没能力探索宇宙。
回到家后,库珀怒斥“我们在虚度时光,人类应该是开创者而不是文明的看守者”。
但当在可预见的前路上看不到希望时,普通人只顾脚下又有什么错呢?
身为农民的岳父,只一句就给他怼到说不出话:
“现在没什么不好,你才是生错了时代的人。”
“我们曾经仰望星空,但现在只担心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
“穿越一切维度”的,不只是爱
8年前有关《星际穿越》的批评中,有种论调认为父女情这个主题太没新意。
尤其那句被印在海报上的台词,“爱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受到不少诟病,也让诺兰被调侃为“科幻界罗琳”。
当年我虽然在电影院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心里也照样嫌弃过俗套。
只不过自己刚巧也是个俗人,天然见不得父女分离的桥段。
如今再看,反倒看出了别的东西。
都是柔弱小女孩配硬汉,但库珀和他古灵精怪的小女儿墨菲之间,却不像钢铁侠的“爱你3000遍”那么直给。
不只是父女,更是末日中的两个异类。
当所有人都只看脚下,只有他们执着地仰望星空。
电影前半小时,有个情节乍一看跟主线剧情没什么关系。
库珀在农田附近看到一架没有主人的无人机,于是兴奋地开车带着一对儿女去追。
一番飙车+遥控的操作后,他们终于成功入侵了无人机的系统,操纵它落在了草地上。
儿子只顾为险些发生的车祸而心有余悸,库珀和女儿墨菲却同时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而当发现墨菲卧室里的沙子,在异常引力下排列成了有规律的形状;
也只有他们会用摩斯密码、二进制尝试破译。
尽管这些知识对于吃饱肚子来说毫无用处。
父女俩不只是互相理解,更是在一个不允许抬头看的现实里,互为彼此的港湾。
至此,也就说到了诺兰的鸡贼之处:先是用残酷的末日图景,渲染这对父女在精神上的相依为命。
紧接着又拉长时间跨度,让离别变得撕心裂肺。
当库珀决定干起宇航员的老本行,开着飞船去寻找人类宜居星球时,认为自己被抛下的墨菲,愤怒地对来道别的爸爸关上了门。
没想到一起被关在门外的,是远超她想象的漫长岁月。
在整部片子中,最让人心碎的有两个场景。
一是任务需要库珀在黑洞附近的某个星球上着陆。受黑洞引力影响,星球上的一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
他不惜多耗燃料兜了个大圈子,只为了尽可能缩短呆在引力场域内的时间。
没想到中途出现意外,再回来已经过去23年,留在母船上的年轻同事甚至都长出了白发。
回到飞船上的库珀,第一件事就是看孩子们这些年来传到飞船上的视频录像。
看儿子从脑子不太灵光的青少年,变成以第二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的好小伙。
遇到生命中的姑娘、结婚生子,第一个孩子夭折、生下第二个孩子、送走年迈的外公……
于他不过是几十分钟,一个小小的意外,就永久错过了孩子最重要的小半个人生。
当儿子的消息放完,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墨菲的脸。
而这是23年来,女儿发的第一个消息。
在这个“跟爸爸同岁”的生日里,思念终于战胜了责备,她决定原谅父亲的“抛弃”。
却注定收不到回信——飞船无法反向给地球传递信息,除非库珀平安回到地球,否则他们永远无法当面和解。
由此就引出第二个让人心碎的场景:在一系列意外后,库珀发现燃料已经不够回到地球。
于是他只能豪赌,利用黑洞的引力将飞船抛向另一个可能有宜居条件的行星,谋一线生机。
航行轨迹前所未有地靠近黑洞,时间的流速也前所未有地快。
而这是条无法回头的路。
因为时间可以拉长也可以压缩,但唯独不能倒流。
飞船上的眨眼之间,地球就已经过去了51年。靠近黑洞的每一刻,都意味着岁月在女儿身上的汹涌流逝。
也意味着父女俩重新见面的机会更加渺茫。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考虑到有人可能还没看过这部片子,暂时不透露这对父女最后的结局。
反而想聊聊那个曾经盘旋在男主脑海中的纠结——如果时间真能重来一次,他还会为了“拯救人类”而离开女儿吗?
库珀的岳父曾谈起过去的黄金年代:“在我小时候,感觉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玩意新想法,仿佛每天都在过圣诞节。”
好光景里的人都是闪着金光的,怀揣善意和希望。等日子没那么好了,才能看到不同的选择。
《星际穿越》里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库珀的儿子。
头脑普通、人生普通、梦想普通。
看不出星辰大海的浪漫,却能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他不懂也不信什么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但就因为父亲临走前那句“照顾好这个家”,坚持留在了这片玉米地。
哪怕全家人都开始有了肺病的症状,却依然拒绝搬走,看起来死板得不可理喻。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让全片最关键的场所——墨菲的儿时卧室得到保留。
普通人也有成为英雄的时刻。
第二种人,是全片唯一称得上“反派”的曼恩博士。
在库珀之前曾经有12位宇航员穿越虫洞,这是群真正的先驱。
没有接应、没有后援,甚至没有同伴。12个人分别去往12个不同的星球。如果目的地宜居,就用一个简单的信号发射器告知地球。
曼恩博士正是他们的领导者。
这个角色曾经代表了人类最美好的一面,无畏、探索冲动与牺牲精神。
即使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温暖的新家园,还是足以致人于死地的可怕环境,依然义无反顾地出发。
但当被无止境的绝望和孤独包围,终究还是敌不过求生的本能。
明知自己降落的行星不适宜人类居住,还是发出了假消息。那个代表人类希望的按钮成了他为活命设下的诱饵。
“只要按下那个按钮,就会有人来救我。”
第三种人,是库珀和墨菲这样的“探索者”。
我毫不怀疑,即使时间真能倒流,库珀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而长大后的墨菲,也同样会理解父亲。
他们天生是自由的,无法接受在终将灭亡的路上享受虚假的“幸福”。
即使在绝境中撞到头破血流,也要多抬一点头、多走一点路。
就像影片的最后,库珀成为被写进历史的“救世主”。
后辈给他在空间站建了房子,和他离开地球时住的那栋一模一样。
库珀像当年一样坐在房子前喝啤酒,说“我倒不太看重这种回到过去的伪装”。
然后开着飞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暂时的乌托邦。
他的目标,是与那场星际穿越中的另一位幸存者会合。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布兰德博士,终于找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那颗行星。
她沉默地埋葬了行星上作为先驱宇航员的男友。然后摘下头盔,那意味着大气层里有维系生命的氧气。
地球上年轻的孩子们正在来的路上,她得在此之前重建家园。
看到这里时,我不由得想起刘慈欣《乡村教师》中的设定:
得了绝症的乡村教师,坚持要成为一片愚昧土地上的授业者。
因为拒绝村民偷学校的砖瓦,强拉适龄的孩子接受教育,他几乎得罪了全村的人。“大人们都盼着老师早点死呢。”
但正是他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却无意间让地球人通过了宇宙文明等级的考验,逃脱了被“清除”的命运。
即使在科幻作品中看过再多匪夷所思的人性异变,我依然会为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而热泪盈眶。
就算人类在宇宙中孤独而脆弱,他们的信念也永远不会熄灭。
正如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那句雪莱的诗:“不要温柔地走进这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光明的消逝。 ”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他们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