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笔记(ID:starnotes),作者:星哥的马甲,题图来源:《华尔街》剧照
最近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我拿的股票/基金跌得受不了了,刚反弹了两天,要不要卖掉算了?”
我觉得,只有问问自己,才能找到真正让我们信服的答案。
一、我的个人资产实际损失了多少?
很少有人给自己认真的做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倾向忽略那些稳定不变的部分,而总是盯着那些频繁变动的数字。
个人资产并不只是股票、基金,还有你的存款、房子、理财、金条、宅基地……
上涨时,我们对收益率高度关注,而下跌时,我们却会更看重损失的绝对数值。但如果算清楚,是否会发现,如果以净资产来看,今年的损失好像也未必是个多大的比例。事实上,今年亏损最大的只有A股,债券、商品等等都还没有亏,而中国人资产的大部分还是房子,房价还是涨的。
二、我的长期财务目标是否因下跌而改变?
还记得你当初买下这些股票或基金的理由吗?它们在长期中所起的作用是否因最近的下跌或反弹而发生改变?
时间,而不是资产本身,才是最宝贵的收益来源。
大部分高回报的资产收益都不是随着时间均匀分布。少数10%的时间,集中产生了80%-90%的收益贡献。问题是,你愿意等吗?
别忘了,即使已经下跌了20%~30%,回看10年,股票仍然是所有大类资产中长期收益最好的资产。
三、当前变现是为了使用还是为了避险?
这笔钱你什么时候要拿来用?是下个月,下半年,明年,还是10年?
如果是几个月内就要使用,那要果断控制风险。
如果是为了避险,那么,通过计算股票在个人资产中的真实比例,我们到底有没有承担过度的风险?
30岁的人和70岁的人,拥有的时间禀赋是不同的。你的仓位,不仅取决于绝对资产规模,也应该取决于你的年龄和收入潜力。
算笔账,用每年新增储蓄除以现有的净资产。很多投资者仍处于职业生涯、财富积累的前半段,净资产不高,而每年的新增储蓄则可能增加。别看现在股票占比显得不低,或许你会发现,随着储蓄的增加,再过几年股票占资产的比例已经远远低于目前。那个时候,你还会像现在一样慌吗?
四、如果不投资股票,我是否有更好的替代资产?
你一定已经感受到10年来全球持续的货币超发所带来的通胀。即使持有现金,我们的资产也在以每年3%~5%的速度贬值。
如果替换成其他资产,它的收益有多大的空间?是否能够持续获取或展期(短期限高收益产品的再投资风险是复利的重要敌人)?是否能够稳定抵御通胀的压力?
五、我们遇到的情况有多坏?
想想看,我们当前遇到的情况多么的令人悲观:
上游供应链的困难,很多制造业面临停产;
俄乌冲突,中美摩擦;
原材料价格的飞涨,通胀压力很大;
小微企业关门,就业压力空前;
美国加息缩表力度加强;
降准低于市场预期;
地产高库存、资金链风险……
没错,这就是市场已在反映的信息。现在卖出,意味着你对未来比现在还要悲观。那么,你认为还会发生什么?
六、能否看到一些向好的方面?
市场历次探底的过程中,投资者都会阶段性的忽略那些边际改善的方面,就像大牛市中往往会对利空视而不见。
预期产能释放,很多重要原材料价格已经阶段性企稳回落;
国常会几乎每天都在推出新的刺激政策;
房地产限购的边际放松已经推进;
财政持续发力,基建、消费都大力度刺激措施;
我国利率仍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货币政策工具还有空间;
低预期的美国经济增长是否将限制美国缩表的节奏和空间;
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经济会形成有效支撑;
平台经济的稳定就业作用正在逐步发挥;
已经降低股票交易费;
基金仓位显著下降,融资交易占比处于低位,意味着场外已经有不少子弹……
对,你想要的大招可能还没来,但你觉得我们离曙光还有多远?
七、我会在更低的位置买入吗?
上证指数当前低于3000点,大部分行业的估值低于过去10年80%以上的时间。
这个时候选择卖出,加入市场真的跌到比如2800点、2700点,你会选择买回来吗?
从历史来看,与逐利时的贪婪一样,人的避险思维都是有惯性的。大部分人在卖出后,即使出现更低点位的时刻,也只是会暗自庆幸当初的决策英明而不会做任何操作,直至指数反弹到更高的位置。况且,更低的时候市场上一定散播着更为恐怖的“鬼故事”。到时候,你真的确定你会成为“逆行者”吗?
八、我的持仓结构是否合理?
我是否只持有了少数几只股票?当初是否盲目配置“明星”而只局限于某个风格基金?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亘古不变的风格。在高处,比结构更重要的是仓位,在这个位置,比仓位更重要的是结构。
不要被浮亏束缚手脚,永远让组合处在最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状态。
九、卖出的成本是否过高?
如果你持有的是基金,要看一下交易成本,很多基金都有赎回费的存在,特别是短期持有的情况下,赎回费可能很高,要避免得不偿失。
更重要的是机会成本。持有的这些股票是否可能会短期反弹?持有基金如果再度买入是否还要再交一次费用或面临额度上的困难?
十、是否因为股票而失去很多其他的乐趣?
如果你已经觉得市场可能在比较低的位置,但就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焦虑,这也很正常。实际上大部分卖出都并不是因为感受到了未来的风险,而是情绪上的沮丧和压力。
暂时抛开疫情、股票带来的烦恼,能出门的去户外走走,不能的在家跟着刘畊宏跳段本草纲目,释放你的多巴胺。
拥抱生活,毕竟生活中还有很多比股票更重要的东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笔记(ID:starnotes),作者:星哥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