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芯片”跑出一个独角兽,估值100亿
2022-10-09 19:14

“猪芯片”跑出一个独角兽,估值100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杨文静,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条几乎鲜少被注意的赛道,刚刚跑出一只百亿独角兽。


投资界获悉,日前温氏股份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中芯种业完成了一笔大额融资——由广东省种业集团、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广华农资产、东成种猪等对中芯种业增资23.33亿元。完成投资后,中芯种业的估值超100亿,堪称最贵种子轮。


中芯种业脱胎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珍芳的研究成果。出生于湖北麻城,吴珍芳早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完成了学业生涯,后来南下执教于华南农业大学。为改变国内养猪业的落后状态,吴珍芳深耕行业30余年研究种猪,突破了中国种猪“卡脖子”难题。这是一项难度不亚于芯片的技术,目前中芯种业一年能提供40万头种猪,1亿头配套猪肉。


透过中芯种业,我们看到了一条鲜为人知的赛道——种业。种业历来被称为农业“芯片”,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随着《中国种业振兴法案》出台,越来越多VC/PE开始找起种业项目,红杉中国、IDG资本、国投创益等操刀完成了一笔笔种业融资,这是一条攸关国家农产品供应安全的超级赛道。


华南农大教授,研究猪育种,干出一个百亿独角兽


中芯种业背后,是一位华南农大教授——吴珍芳。


1986年,吴珍芳顺利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因偶然听说畜牧专业主要研究动物遗传,于是他将这个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自此,吴珍芳开始与畜牧业结缘。


本科毕业后,吴珍芳回到家乡湖北省麻城市,在农牧局当起了科员,三年后再次回到母校攻读硕博。彼时,国内的畜牧育种一直运用传统育种方法,但运用分子生物学育种已成大势所趋,在导师的引导下,吴珍芳关注国外的研究进展,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研究该领域的学者。


在日复一日的研究中,吴珍芳逐渐对养猪业产生了兴趣。为了研究南方猪的脂肪沉积规律,他甚至跑到海南,抓回两头猪养在宿舍周围,并把它们从十多斤养到一百四五十斤。


随着研究的深入,吴珍芳意识到国内养猪业与国外的差距。彼时,我国的种猪育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的种猪在生长周期、料肉比等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即便时至今日也仍有被“卡脖子”的风险。于是,让中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成了吴珍芳的目标。


1998年,吴珍芳博士毕业后南下,进入华南农业大学成为了一位老师,同时埋头研究猪遗传育种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进入华南农大的第一年,吴珍芳就受学校派驻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


在吴珍芳的带领下,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起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带领两百余人的团队,在全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配套系选育、育种新材料创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21年9月,以温氏集团种猪事业部为基础,吴珍芳带领团队,整合种业资源,成立了专业化的猪育种科技公司——广东中芯种业。


因为种猪赛道上重量级玩家的稀缺性,短短一年间,中芯种业发展迅速,最新一笔融资令人惊讶——东成种猪、华农资产、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广东省种业集团出资高达23.33亿人民币入股。


其中,种业集团以20亿元认缴中芯种业新增注册资本3.09亿元,占增资后中芯种业19.82%的股权;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以3亿元认缴中芯种业新增注册资本4640.95万元,占增资后中芯种业2.97%的股权;华农资产以其持有的评估价值为3257.30万元的东成种猪15.0015%的股权认缴中芯种业新增注册资本503.90万元,占增资后中芯种业0.32%的股权。


该次增资完成后,中芯种业的注册资本将由12亿元增至15.61亿元,温氏股份放弃该轮增资的优先认缴出资权,公司对中芯种业的持股比例由100%变更为76.88%。以此推算,中芯种业的估值超100亿,成为今年的新晋独角兽之一。


打破中国养猪业“卡脖子”难题


一口气融资20多亿,看似名不经传的中芯种业是干什么的呢?


资料显示,中芯种业是以温氏集团种猪事业部为基础,整合种业优势资源的专业化猪育种科技公司,公司专注于农业服务领域,主要从事种猪育种业务。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中芯种业从1998年就已经开始种猪育种,目前中芯种业一年能提供40万头种猪,1亿头配套猪肉。


一个更为直观的是数据是:中芯种业已经拥有自主培育的6大品种12大品系种猪产品。在养猪业,育种就是该赛道的“芯片公司”,俗称“猪芯片”,这是一项艰难的技术。与芯片相比,每代芯片的研发周期大约3-4年,而种猪需要10年。


1998年,吴珍芳在华南农大任教后,先后联合温氏股份完成了多个项目。2005年,由吴珍芳主持的新配套系品种“华农温氏Ⅰ号猪配套系”问世,大大提高了商品猪的生产效率。此后“温氏WSIII配套系”诞生,两个新品种也是2005年至今我国唯一通过国家审定的瘦肉型猪新配套系。


种猪分子与细胞工程技术创新出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种猪全基因组选择关键技术的国家。如今,通过工程技术和种猪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吴珍芳团队建立超3000万头商品猪的种源保障体系,年创社会总产值超300亿元。


吴珍芳与中芯种业背后,离不开两大支柱——华南农大与温氏股份。


作为中芯种业的孵化机构,温氏股份成立于1983年,当年创始人温北英联合广东省一个县城中7户8人,集资8000元创办了广东云浮新兴县簕竹畜牧联营公司。从一家小小的养鸡场做起,温氏股份如今已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畜禽养殖企业。2015年11月,温氏股份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如今总市值超1000亿人民币。


说起与华南农大渊源,早在30多年前,双方就已经建立了合作。曾双方共同研发了祖代鸡“新兴黄”4个品种、“大华农”禽流感疫苗等不少畜牧生产领域的新技术,畜牧系的老师们也帮助温氏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饲养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多次打破了农业技术壁垒。其中,中芯种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孵化出来的。


目前,中芯种业在种猪方面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据国家官方数据,2021年全国出栏的生猪数量约6.71亿头,中芯种业已经能满足其中14.9%的需求;而在2020年的数据显示,国内的种猪进口数量约2万头,占市场份额约30%到40%,虽然目前对进口猪的依赖仍然存在,但这一现状正在渐渐扭转。


其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截至2021年底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约为25.74亿元和4.97亿元,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产生亏损2.89亿元。今年上半年,中芯种业的营收约为3.57亿元,亏损收窄至6332万元。


此次增资,温氏股份、中芯种业承诺,中芯种业在2022年-2024年实现的种猪销售量合计不低于约63.79万头,2025年-2027年合计销量不低于约86.45万头。最低值均为其资产评估报告销量预测数的80%。按照其承诺,截至2030年末,中芯种业的粤系曾祖代原种猪将实现国产替代率达到15%以上。


红杉IDG都来了


种业,一条堪比芯片的超级赛道


成立仅一年的中芯种业凭什么估值100亿?这背后,一条鲜少有人提起的超级赛道开始浮现。


“现在种业很火,但门槛极高。”一位看农业赛道的VC朋友透露。种业向来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以农作物种子为例,如果说芯片关系到制造业安全,那么种子则关系到粮食安全。


简单来说,我们吃到的米饭、水果、蔬菜、猪牛肉禽等,都是经历过千万次育种,被改良出来最终版本。如今被端上饭桌的白米饭,是袁隆平团队历经近20年,集结了近半个中国的农业科研能力所做出的成果,当中所需要的时间与技术投入,不亚于当下火热的芯片赛道。


然而,与发展进入白热化的国际种业相比,我国的种业发展依然面临着种源“卡脖子”问题,核心技术掌握水平较低、种业产业大而不强。“除了杂交水稻,我们大多数育种公司都落后于国外。” 一位农业从业人士无奈表示,“如果我们想吃到便宜好吃的菠菜、胡萝卜以及一些肉禽类和热带水果,还要向欧美国家买种子。”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正式发布。


文件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其中,生物育种位列八大核心攻关技术。


无独有偶,2021年7月,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被上海交易所正式受理,拟募资达650亿元,被称为近十年A股最大IPO。先正达是全球最大农作物保护公司和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2017年,公司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意味着中国种业在全球有了一席之地。


“种业是农业科技的塔尖和核心,种子塑造了农产品生产的基本‘人格’,种业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梳理了整个农业产业链后,一直关注农业的国投创益团队发现,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维度来看,战略价值最高的就是种业。


越来越多投资人嗅到了这一隐秘赛道。截至2022年4月,国投创益已经完成对隆平生物、瑞丰生物、大北农生物等5家生物育种核心企业的投资。其中,隆平生物是国内生物育种领军企业,主要聚焦玉米、大豆、水稻等主粮作物生物育种的关键芯片技术,去年8月,隆平生物拿下了红杉中国的一轮投资。


时间拉回今年2月,专注玉米培育的迈泽裕丰获得IDG资本的天使轮融资。成立不到一年,迈泽裕丰目前已经组建了育种团队、测试团队、运营团队、生物技术信息团队等多个团队,并在玉米育种上提出并采用了国际先进的5G育种方案。


“种业卡脖子到底卡在哪里?通过与全球种业对比,我们发现是卡在生物技术上了。”一位专注农业的VC投资人表示,“生物育种是一个在全球应用多年、非常成熟的技术,通过突破生物育种技术,可以将我国粮食生产的单产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3月,致力于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开发的“齐禾生科”宣布完成了由杏泽资本独家领投的逾亿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这是中国已公布的基因编辑企业种子轮投资的最大手笔。公司成立于2021年,创始团队包括在基因编辑学术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博士,目前,齐禾生科正着力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并探索其在生物育种等各领域的应用,以期占据基因编辑技术制高点。


“在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实现经济稳步向前的物质基础。”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此趋势下,大豆、玉米转基因证书陆续发放,商业化推广一旦启动,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换言之,种业也是一场攸关供应链安全的战役。“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业需求市场,规模达1200多亿元,中国在数十年内紧追国外上百年农业发展历程,实现‘种业自由’迫在眉睫。”一位农业VC如是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杨文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