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留在广州
2022-10-14 15:46

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留在广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辰青年(ID:beichenpai),作者:PP,编辑:塔希提,原文标题:《这就是我为什么留在广州的原因。》,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我有个发现,毕业之后,朋友圈里大学同学的画风越来越分裂了——


去了深圳的,天天都在转发金融行情;

去了上海的,隔三差五就是一条探店Plog;

去了北京的,爱上了溯溪露营和Ctiywalk......


四散天涯后,大家都在各自的城市有了越来越精彩的新生活。


单单是我们这些留守广州的老油条,下了班也不想去蒲,也懒得搞副业,倒是天天在大排档、走鬼摊这种地方“自甘堕落”。


“都是一线城市打工仔,怎么就你们广州人的画风最清奇啊?”


不过说真的,就像编辑塔希提感慨:在广州工作,每周不去一次大排档撸两串烧烤、喝两杯生啤,算什么休息,算什么“活在当下”呢?


一、广州大排档,真的很香


对于大排档,广州年轻人是有些痴迷在身上的。


不信就去小红书看看,定位广州,搜搜打工人下班最爱去哪?


不是潮到让人风湿的东山口,不是哪家装修精美的网红店,更不是琶醍或CBD里哪家夜店。


而是大排档。


集脏乱差于一身的大排档,居然在小红书这样人人“精致”的App里,占据了足足50多万条笔记。


(小红书上的大排档)


别误会,真的不是广州年轻人追求太低。


恰恰相反,是大排档它真的太香了,尤其是价格:


巴掌大的生蚝3块一只;有肉有蛋的炒米粉最贵20;打包30块炒田螺回家,一家三口能叹上一晚......


上次编辑蛋蛋生日,编辑部去一家港式边炉大排档聚餐。


我们点了两个锅底,把海参、鲍鱼、罗氏虾、走地鸡这些“贵价”新鲜食材都上了一遍,结果10个大胃王吃了两个小时才勉强解决90%,撑到差点连蛋糕都吃不下。



第二天群收款A钱,你猜怎么着?


人均85,真香。


如果你说你不是广东胃,也大可放心。


据本人的不完全统计,单在我住的那条城中村,就几乎集齐了全国各地风味的大排档——


湘西小串、东北烧烤、新疆大盆鸡、湖南麻辣烫、潮汕打冷、化州糖水应有尽有,而且味道一点都不比外面餐厅差。


来来往往的食客,普通话、广东话、潮汕话、湖南话......口音也是五花八门天南海北。


在广州漂泊太久,要是想家了,就去家乡风味大排档找老板唠唠嗑,相信他也会和你有同感。


所以我时常在想,“要留住一个人的心先留住一个人的胃”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然你看,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广州一待就不走了?


除了高性价比和菜色丰富,广州大排档的“烟火气”也必须有名字。


具体表现为:坐在室外比坐在室内好;胶凳比软椅好;露天炉灶比封闭式厨房好;自选食材比盲点盲选好......


但这些也都只是形式,真实接地气、对各阶层的平等包容,才是大排档烟火气的重要内核。


记得去年的《披荆斩棘的哥哥》吗,里面大湾区五人组(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林晓峰、梁汉文)再次大火。


这边厢忙完唱跳,五位哥哥紧接着就来广州拍《大湾仔的夜》,内容是他们开大排档的烟火气故事。


(《大湾仔的夜》剧照)


哥哥们一开始还有模有样,也是露天营业,也是胶凳折叠桌,煲老火汤、卖碟头饭,忙得不亦乐乎。


但节目开播没多久口碑就直线下滑——


“几个香港人开大排档居然不讲粤语、不卖干炒牛河?!”

“定价这么贵,谁吃得起啊?”

“剧本痕迹太明显。”

......



把大排档的烟火气当噱头,却只拍出了连锁茶餐厅的效果。


别说老广不能接受,每个去过大排档的人都会觉得虚假悬浮。


二、在大排档里,你不用顾及形象


但如果说广州大排档的“香”只停留在便宜和烟火气,也不至于让年轻人这么着迷。


真正让广州的年轻人“上瘾”的原因是:在大排档闹闹哄哄的氛围里,吃着不入流的“街边嘢”,我们似乎能更轻易地放下面具,不对人设防。


(拍摄于九十年代末的《大排档小唱》MV)


有些穿西装打tie的金领白领,看着人五人六,结果一坐下来就开始骂领导:


“我们老大都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天天逮人陪他加班,钱又不多给。”


“我们部门又好到哪里去,屁大点事天天开会开会开会。”


毕竟是一起“骂”过人的交情,今晚喝完了聊完了,我不会怕你明天一早就跟我老板泄密。


因为我们见过彼此最面红耳赤的样子,你也有“把柄”在我手里;更因为我信得过你。


再看看平日里斯斯文文的同事,在大排档两杯酒下肚也丧失理智,妆掉了、油滴到衣服上了也不管。


玩起大话骰来,“五个五”“六个六”一个喊得比一个大声,时不时还夹杂两句冒犯祖宗的粗口。


总而言之,无论你在白天再光鲜亮丽,踏入了大排档的结界都得现原形。


所以,每当有朋友来广州玩,大排档都是我们的首选。


不用提前化妆、不用翻箱倒柜看要穿什么,踢着一双人字拖就能出门,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和脑细胞的死亡率。


而且也只有在大排档里,没有高消费的压力,也没有服务员过度的热情,就着两杯啤酒,我们能真的好好聊聊近况。



聊聊你那不如意的工作,和我那不如意的感情。


但无论如何,桌上必须有一个人保持清醒,好在谁交心到崩溃时、谁喝得酩酊大醉时把ta扛上车、送回家。


写到这里,我又不由得想起以前在天河念大学,和男朋友没钱去约会,就常常转完地铁转公交,跑到龙洞堕落街觅食。


那时才真叫“有情饮水饱”啊,两人在大排档里吃同一份牛河,笑得却比5块一杯的香精勾兑奶茶还甜。


老板娘看我们“可怜”,总要给我们送两碗当天没卖完的绿豆沙。


现在工作了,人均200的店也吃得起了,和当时的男朋友却早已分道扬镳。


每次路过龙洞,我都会再回那家店寻味,还是坐过去的位置,还是吃炒牛河,但绿豆沙我自己点。


(文明路玫瑰甜品)


有不少在附近上学的学生情侣牵着手进来,两个人不要面对面坐,非要肩贴肩,就像以前的我和他。


老板娘看我“偷窥”得入神,打趣问:“做咩今日一支公嘅(今天怎么一个人)?”


我看着她笑笑,说声“八卦”,她也就不再多问。


唉,有时候啊,大排档老板比我的大学室友还了解我的感情走势呢。


三、在广州的归属感,离不开大排档

人类学家项飙曾提到一个观点:我们的“附近”正在消失,它被大数据和信息化承载“转化掉了”。


尤其是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里,多得是“阡陌交通”,却少有“鸡犬相闻”。


年轻人用“工作”来分割日夜,元气在8小时被掏空,下了班只想深深窝进沙发,用碎片化信息把无聊填满。


我们熟知哪个明星塌了房,却没有力气去关心在隔壁住了一年的邻居叫什么名字。


《十三邀》到广州采访五条人乐队时,曾邀请一群五条人的歌迷到大排档吃饭闲聊。


这群人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在这顿饭前,他们互不相识,互不关心。


觥筹交错间,许知远问,你们都在经历着些什么问题?


有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迷茫的想着:“我该从事喜欢的行业,还是高薪的?”


有工作多年的社畜,吐槽公司不合理的制度:“早下班,说你工作不饱和;加班了,说你工作效率太低。”


而上有老下有小、高不成低不就的大龄青年,感慨“最容易被压榨的是我们”......


《十三邀》剧照


大排档昏黄暧昧的灯光,消弭了人与人之间的“遥远”,在喧闹里,他们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讨论着不同阶段的困窘。


这一刻,他们之间没有比较、没有猜忌,有的只是抱团取暖与最原始的口腹之欲。


上个周末,我和朋友去了一趟深圳。


我们走在街头,无数次感叹这里城市建设之先进,一座座公园与商场间隔开高楼大厦,道路开阔又干净。


(深圳街头)


比起广州的优哉游哉,深圳的出租车司机开车也像开了1.5倍速。


这两天里,我们去了美国涂鸦艺术家的展览;看了来自上海的脱口秀演员演出;逛了华南地区唯一一家马丁·马吉拉线下店。


可能是“大乡里出城”心理作祟,见识到太多广州少有的东西,离开深圳前,我们明显都有点不舍得。


但当回到广州,下车呼吸到熟悉的闷热空气,看到大排档仍然熙熙攘攘,我忽然很安心,因为我知道:我到家了。


(广州城中村)


这种安全感和松弛感,在一线城市中,或许只有广州能给予。


就算天天吐槽东山口“潮到风湿”,放眼望去,生活里大家还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可以丢掉我的社交焦虑,就算穿西装逛菜市场,或是穿背心拖鞋逛珠江新城,也不担心有人向我投来奇怪眼光;


我可以只花一千多,就在通勤半小时的地方租到带阳台的大房间,即便它位于城中村,环境不算太好。


(越秀区甜甜屋)


即使疫情当前,广州也不会忽视任何一个普通人,无论做核酸还是看医生,也最大限度保证老弱病残孕先行。


我没法否认,比起北上深,广州似乎真的没那么“繁华”、没那么“潮流”。


但这座城市,是温度最接近“家”的。


正如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在小说《烟河》中所说:


“这座拥挤、肮脏、喧闹、性感的地方,我们叫它广州。”


四、最后


“一座城市的形体,有着比人心还要快的变化。”


在一线城市打拼,我们常常会在高楼林立的假象中迷失自己;活在随时“过期”的恐慌中,让口罩和手机构筑起我们生活的防护罩,和他人非必要不来往。


而广州有点不同,它用它的“市井气”,打破了我们与城市之间的第四堵墙,告诉我们:


没事的,在这座城市有某个电视媒体上看不到的角落,大排档、菜市场,又或是哪条过街隧道......


那里有一群比我们“好”不了多少的人:可能是996社畜、外卖小哥、或者就是你大学同学,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太多钱,也没有太多文化,更没有什么背景。


(花城汇地下通道)


而这些角落,没有“出片”的装潢,没有精致的菜色,没有值得打卡发到朋友圈的地方。


但至少,如果被裁员了、失恋了、加班加到崩溃了,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大哭大笑、大快朵颐。


更重要的是,它你会知道:这座城市虽大,但你并不孤独,也并不渺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辰青年(ID:beichenpai),作者:PP,编辑:塔希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