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普信投资者”:能力一般,信心十足
2022-10-16 07:53

互联网催生“普信投资者”:能力一般,信心十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 (ID:barronschina),马克·赫尔伯特,编辑:彭韧,头图来自:《华尔街之狼》剧照


每个月都是提高财务素养的好月份。


不过本月尤其如此,因为十月是美国全国退休保障月(National Retirement Security Month)。根据美国参议院指定该月份的决议,其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美国所有人的个人理财素养”。


当然,普通民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多年来一直低得令人沮丧,因此这种需求并不新鲜。然而,我们的集体金融素养似乎正在面临一个全新的、非常现代的威胁:互联网。


根据社会科学研究网络今年夏天发布的一项研究,互联网让投资者以为他们知道的比他们实际知道的要多,由此产生的过度自信反过来又导致他们的投资组合表现不佳。


我第一次听说这项引人入胜的研究,是从一向富有洞察力的约阿希姆·克莱门特(Joachim Klement)那里听来的。克莱门特是 CFA 研究基金会(CFA Institute Research Foundation)的董事,曾任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股票策略主管。


SSRN 的研究题为“没有能力支持的信心:在线金融搜索和消费者金融决策”,由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营销学教授艾德里安·沃德(Adrian Ward)、阿尔伯塔大学营销学、商业经济学和法学教授提托·格里洛(Tito Grillo)以及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营销学教授菲利普·费恩巴赫(Philip Fernbach)主持。


这项研究在经过几个步骤后,得出了一些引发争议的结论: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互联网来寻找答案,会导致人们将从互联网获得的知识以为是自己已有的。这是因为在使用互联网查找信息之后,人们随后会忘记他们曾经这样做过。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谷歌效应”(Google effect)——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导致“人们以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知道的多”。


研究人员接下来指出,“谷歌效应”会导致投资者过于自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根据参加投资知识测试时能否上网的不同情况,将样本投资者分成两组,然后向每组投资者提供相同的投资挑战。


在投资者构建了自己的投资组合后,他们被问及他们将在自己的投资组合随后的表现上押注多少钱。毫不奇怪,能上网的那一组投资者投资知识的测试得分比不能上网的那一组要高。平均而言,这个得分较高的投资者群体也对自己投资组合的表现押注更多,这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更有信心。


然而,得分较高群体的过度自信却是错误的。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这一组投资者的回报率明显低于另一组投资者。这种现象就是研究人员所称的“没有能力支持的自信”。测试得分较高的投资者回报率却较低的原因,似乎是因为他们招致风险的意愿更高。


这项新的研究提醒我们过度自信的危险和谦逊的美德。但我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的最重要(也是最令人不安)的一点是,互联网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有害的方式引导我们增强自信。因此,即使是我们这些试图抵制过度自信危险的人,也仍然可能被引向报春花之路(在享乐中沉沦的道路)


顺便说一句,互联网带来的这种后果并非偶然。正如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2010年的一次谷歌活动中所说,“我们希望谷歌成为你大脑的第三个半球”。最近这项研究的作者则解释说,谷歌模糊了“人脑中的知识和互联网上的知识之间的界限”。


投资者,当心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 (ID:barronschina),作者:马克·赫尔伯特(MarketWatch 的固定撰稿人),编辑:彭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