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 (ID:globusnews),内容整合自:《特拉斯倒台:英国政治的“意式浓缩”》和《特拉斯倒台:英国政治的“意式浓缩”(2)》,作者:兹藐,责编:张希蓓,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两年以后,排队领取早已追不上通胀的失业保险时,保守党议员们将会想起,党鞭长在下议院的投票室里当场辞职夺门而出、首相甩开安保追出去结果自己没能回来投票、他们则欲稳稳地挨一顿鞭子(Whip)而不得的那个夜晚。
那时,一具原地高速转圈的几乎是在表演芭蕾舞的僵尸依然在名义上占据着这场噩梦般漫长的飓风的风眼,而栖息在报纸和推特上的政治秃鹫们已经掏出秒表开始掐时间。第二天中午,这位首相证明了她为政治稳定性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辞职,正如不到一周之前刚被她炒掉的那位短命财相为提振市场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被炒。
特拉斯在唐宁街十号生存的时间甚至比她竞选走进这道黑门所用的时间还短两个星期。历史给这位自命为撒切尔再世的首相的主要任务是操办一场葬礼。
技术上说,188年前威灵顿公爵二度拜相只有23天,不过那是看守内阁。除此以外,这就是近代以来最短任期的记录了。工党的斯塔默爵士在周一刚刚借用安迪·沃霍尔的老梗讽刺道,在本届保守党政权内,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首相。15分钟应该还不够从唐宁街到白金汉宫打两个来回,但是如果保守党没法找到办法稳住阵脚,按照这个趋势搞下去,下次大选之前查尔斯三世国王任命的首相总数没准就能超过他妈妈。
特拉斯的“脆断”
我在上一篇文章(《英镑危机:英国的账簿和特拉斯的算术题》)里分析,特拉斯的生存主要取决于苏纳克这一派能在多大程度上跟其他派别达成妥协,在此之前她大概率还能行尸走肉地坚持一段时间,因为所有人都不希望再来一场公开角逐。直到10月20日伦敦太阳破晓之前,这个论点都还是大多数分析人士的共识。
但情况变化实在太快。
英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是英国政府面对市场的力量选择彻底弃疗,甘领自苏伊士以来最大的耻辱,这在宏观上改变了政坛的气候;然后是经过本周前三天的混乱,党派觉得宁可再来一场迅速的竞选,也不能让特拉斯继续了。
就在上周五,特拉斯将杰里米·亨特任命为财政大臣时,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还被认为有可能暂时拯救她的政治生涯,至少,几个星期。亨特来自党内的中左翼,上次竞选首轮出局后支持了苏纳克,跟特拉斯的路线完全不同,但亨特确实是党内不太招人恨而且金融市场也可以接受的面孔,虽然他走马上任的消息带来的市场上扬马上被特拉斯宣布他上任的演讲砸下来了——特拉斯就是有这样的黑魔法一般的个人魅力,只要露面就能够把所有技术层面上有利于她的事情搞成公关灾难。
而到了星期一,亨特已经在财经方面完全占据了主导权,他在下议院公开全盘否定特拉斯的财经路线时,首相面无表情地静静坐在一旁。
事实上,这场打击比看上去还要更加致命。特拉斯本来就没有经过大选的洗礼,也没有得到多数议员的支持,虽然不能说“得位不正”,但是权威性确实勉强。她所依赖的授权来自保守党基层,而当她赢得党首宝座所依赖的路线被完全扔进垃圾桶之后,她的继续执政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亨特的发言结束以后,唯一为她辩护的理由就是再次更换首相会进一步损害政治稳定性,行尸走肉总比大卸八块强一点点。
但是周三,随着内政大臣苏拉·布拉弗曼和开头所说的党鞭长温迪·莫顿双双辞职,下议院乱成一团甚至风闻发生肢体冲撞,这个理由也失效了。特拉斯被证明根本无力控制政府、无力掌握内阁、无力驾驭党团,甚至没法维持唐宁街十号本身的运作。实际上,就连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辞职,都充满了特拉斯式的混乱——约翰逊式的混乱更多是出于他的能量过剩和性格缺陷,类似于火车冲出轨道撞到一起;特拉斯式的混乱则完全是由于她的软弱无力,类似于繁忙的十字路口遭遇红绿灯断电。
布拉弗曼的辞职据官方说法是因为她用私人邮箱发了一份原定第二天公布的文件,技术上违反了规则,这肯定不是真正原因。评论人士普遍认为,布拉弗曼辞职是因为首相和她之间就一系列问题发生冲突,尤其是关于移民政策。那份布拉弗曼用私人邮箱发送的文件,据信是关于一项由新财相亨特策动的引进更多外来劳工的政策,目的是在月底公布新的财政声明之前让独立的“预算责任办公室”调高GDP增长预期,改善市场对英国财政的信心。
显然,特拉斯站到了亨特一边,而这要么触怒了布拉弗曼导致她自己辞职并在辞职信里怒怼首相,要么是——依据右翼人士比如法拉奇的说法——所谓“亨特政变”的第一滴血。这个理论认为,亨特加入政府是为了把特拉斯政府逐步替换成一个没有苏纳克的苏纳克政府,然后要么继续留着特拉斯做牵线木偶,要么逼宫换上苏纳克或者亨特自己上位。考虑到布拉弗曼辞职后特拉斯把苏纳克的政治盟友、两个星期前还在积极串联推翻她的格兰特·夏普斯请来接班,而不到24小时后特拉斯自己就被迫辞职,这个宫廷政变的理论颇有几分合理性。
党鞭长的辞职更加魔幻,以至于不仅当时从议长到议员都搞不清楚情况,过了十几个小时整个新闻界还是没弄明白,她到底是辞职了还是又挽留回来了,也不清楚政府究竟有没有一个可以用的党鞭系统。
实际上,党鞭长辞职的原因本就极度诡异。事情的起因是工党在下议院提出了一个禁止在英格兰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油的议案。政府方面宣布这个议案的投票将被视为对政府的信任案,所有不按照政府指令投票的议员将被开除党籍,这也是党鞭们动员时使用的口径。结果,唐宁街莫名其妙地放风推翻了这一立场,引发了党团的混乱,导致党鞭长当场震怒。虽然最终政府轻松否决了这项议案,但是,缺席投票的名单中包括了暴走的党鞭长本人、追党鞭长出去没能及时挤回来的首相自己、国防大臣华莱士以及鲍里斯·约翰逊和特蕾莎·梅两代前首相——整顿党团纪律已经完全不可能。
这成了死骆驼背上的那最后一根稻草,不到24小时以后,特拉斯的首相生涯到期了。
下一个,谁能接盘?
不论亨特和夏普斯究竟是不是故意在搞政变,他们应当会乐于看到这个结果。所以下一步呢?
亨特已经明确表达不会参加角逐,在期待利用最近投机成功取得的政治资本继续当掌实权的财相。夏普斯不大可能出来竞选,迈克尔·戈夫也拒绝参与,在他们这个不小的阵营里,只有苏纳克一个人能作为代表站出来。
苏纳克的问题在于,首先,他跟特拉斯一样不利于维持政党团结,尤其是深受约翰逊派仇恨;其次,他是刚刚明确被政党基层拒绝的候选人,虽然比分差距不大而且最近的民调已经逆转了,但是依然缺乏合法性;第三,苏纳克的公关和沟通能力比特拉斯只是强点有限。
话虽如此,不论是从赌盘上、民调上还是媒体上看来,苏纳克都是最有可能接班的。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财经论述被证明是正确的,包括亨特(几个月之前也是一位“减税、减税、减税”的候选人)目前实际上在执行的就是苏纳克的政策,那么既然只有苏纳克的路线能稳定金融市场,最自然的选择就是直接让他上。
另一个重量级的候选人是变色龙佩妮·莫当特,这位姐姐被看作新的迈克尔·戈夫式老狐狸,周一刚刚在下议院展示了一把领袖风范顺便颇为心机深重地插了特拉斯两刀。莫当特的虚伪是显然的,但是程度还没到招人恨的地步,实干能力存疑,但是至少相当会做表面文章,本人缺乏财经专业背景反而意味着更可能和亨特或者苏纳克达成分工协议。如果保守党想要的是一个能展示团结稳定的领导人,这是一个还可以的选择。
同样有希望的共识候选人是华莱士。华莱士前几天声称不考虑当首相,不过那是在特拉斯辞职之前。华莱士在高人气背后也确实有缺陷,首先是缺乏党团中实质性的支持势力,其次是基本只有国防方面的经历而对经济毫无涉猎,第三是缺乏真刀真枪选战的考验。
不过,缺乏自己的势力有可能反而意味着可以平衡党内各派,而唐宁街十号缺乏财经方面的主张反倒可以让唐宁街十一号好好发挥(同时在财经和政权之间做风险隔断),缺乏选战考验也或许能被干净稳重的形象弥补。如果他出来选,也会是很有力的角逐者,特别是在党内急于在下周五之前推出新人的情况下,但前提是他要首先同意参选。按照常理,政客关于自己没有野心的自白只能信三分,但在今天的英国政坛面前,也不能排除华莱士真的是想要躲开唐宁街十号这口越来越大的黑锅,等着早日稳妥封爵,可能还在考虑接班北约秘书长的机会。
最值得讨论也是最被广为讨论的是把约翰逊请回来的可能性。情况在迅速变化,但是从目前流露的风声听起来,他似乎跃跃欲试。
保守党议员们如果还有理性就应该尽快掐断这种可能,因为约翰逊的选举魔力已经失效了,而他的一屁股烂账却还留在那里,转一大圈之后再把他请回来,选举态势只会比六月份送他走的时候更差。何况过去几个月里所有背刺过、背叛过、跟风踩过约翰逊的议员都有必要考虑,难道约翰逊是一个慷慨磊落以直报怨的人吗?
问题不在于大部分议员是否意识到这种可能有多么恐怖,而是在于死忠于他的那一小撮人能否运作出一种议员们不得不重新以某种方式让他站到基层选民面前。
1922委员会目前公布的新规则是周一下午两点之前获得超过100名议员支持才能入围,如果只有一个人入围就自动当选,周一直接成为首相;如果有两个人入围(目前一共有357名,苏纳克上次竞选最后一轮拿到137票,莫当特105票,能有三个人入围的概率微乎其微)再让基层党员线上投票。这个设计基本上是在最大程度避免再让十六万党员选首相的情形,并且尽量排除约翰逊回炉的可能性。我们记得,他倒台前已经找不到足够的议员补政府的缺了——当然,话也不能说死,下一阶段发展主要取决于约翰逊能不能重新整合一个100名议员的阵营,而这又主要取决于苏纳克、莫当特和华莱士之间能否迅速实现整合。
讽刺的是,假如保守党真的最终无法找到一个能够至少在表面上体现妥协和团结的新领袖,保守党痛苦的垂死挣扎有可能反而会更快结束。那些已经对在保守党内连任彻底失去希望的党员跟反对党合谋(换取反对党提名或者其他退出政坛之后的好处),从而触发提前大选的可能性会上升。
话说回来,作为写时评挣外快的人,对于特拉斯多少还是有几分感念的。反正专栏作家跟政客一样,只要皮足够厚,就不怕被翻来覆去打脸,总能给自己找到一点首尾自洽。在写特拉斯上台时,我说“留给她威胁撒切尔雕像的时间恐怕不多了”;在写她面临危机时,我说英国比意大利强的也就是还有工党或多或少可以指望。如今特拉斯的时间到了,而在几个小时前,英国媒体刚刚发明了“不列大利”(Britaly)这个词。
来杯意式浓缩吧,双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 (ID:globusnews),内容整合自:《特拉斯倒台:英国政治的“意式浓缩”》和《特拉斯倒台:英国政治的“意式浓缩”(2)》,作者:兹藐,责编:张希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