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一闲下来就焦虑?
2022-10-25 07:00

为什么有些人一闲下来就焦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题图来自:《阳光普照》


一、闲出来的焦虑症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中科院院士陆林也认为:“隔离在家的居民,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其中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之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你看,难得有一段闲在家里的时光,不但无法轻松下来,反而更加焦虑,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之前“总是闲不下来”,难道是怕得焦虑症?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总是“一闲下来就焦虑”,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要事先声明,文章没有什么心理学的知识,都是我的胡思乱想。


二、“闲不下来”的早期症状


“闲不下来”的早期症,是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付费阅读火起来后,有人觉得是“虚火”,比如最好的课程打开率也就是30%。罗振宇道出了实情:这就是人性——家里买的书,你都看了吗?办的健身卡,你用了几次?苹果电脑的功能,你用过的能有多少?


付费阅读就是一种“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为什么“不能闲下来”?这跟父母用培训班填满孩子的周末是一个道理,父母从小就教给我们一套标准,把事情分为“有用”和“没用”两种,“不能闲下来”,就是拼命用“有用”的东西填满自己的时间,压缩做“没用”的事的时间。


按照这个“有用”的标准,眼睛已经很充实了,耳朵只好被人从冷宫里捞出来发挥余热。


以耳朵为例给“忙与闲”下定义,可以分为五个级别:


最闲:听鸟叫,听小贩叫卖,听路人的闲聊;


比较闲:听音乐,听故事评书;


没闲着:听老板训话,和同事客户沟通;


很忙:听课听讲座,忙着充电


充实而高效:不放走任何背单词的碎片时间


所以下一代“有用”的付费阅读必须是把知识像灌香肠一样,直接装进脑子里才对。


我在知乎上看到某个人的日程表,是这么安排的:


早上从起床到出门的时间,听财经新闻,路上是喜马拉雅上下的各种课程,中午边吃饭,边复习昨晚的美剧对白。


上班一有空余时间,赶紧上知乎搜索Excel技巧,顺道看了“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十分钟就能学会并可以终生受用的技能?”的某长篇回答,发现都是观点并没有干货,为了弥补自己浪费的五分钟,再转到资源网站,下载几个扁平化设计PPT模板压压惊。


评论区一片赞美之声: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充满效率吧。却没有注意到答主一年后的补充,大意是:


今年大病一场之后,回看这个答案,我现在开始反思那段时间,每一个有用的东西,自己都想拥有,却没有想过什么是真正的有用;不停地追求技能地提升,却没有想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能驾驭这些技能。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在解释“富人为什么这么忙”时,发明了一个词“管窥效应”:指人们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专注,但注意力过度聚焦会导致判断力下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所以叫“管窥效应”。


那些今天最有用的工具,可能一觉醒来就变成明天最没有用的东西,而最有用的东西,一直在你的大脑中。还是有必要拓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管窥”状态。


当然,话又说回来,能做到“不能让自己闲下来”的人,已是这个社会的栋梁了,拿来分析是为了提醒你们:当你习惯了这种忙碌之后,就会进入“闲不下来”的第二阶段。


三、“闲不下来”的中期症状


“闲不下来”的中期症状,是一闲下来就会听到生命时钟恐怖的“滴答声”。


1960年,一个叫安东尼•伯吉斯的英国作家从医生那儿得到一个噩耗,自己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顶多再活一年。妻子悲痛欲绝地对他说:“亲爱的,赶紧多写点文章吧,好给我留点作品版税。”


伯吉斯真是一代情圣,拼了老命(这四字不是比喻)在医生给出的大限之前,完成了他最著名的反社会小说《发条橙》——现在你该知道,这部小说为什么充满了人性的绝望了吧。



活干完了,该闭眼了吧。没有,接下来伯吉斯可没闲着,要应付社会各界的批判者,和传统的卫道士斗争,要捍卫这部小说不被书商篡改,还要配合导演库布里克的改编,他又活了三十多年,反倒是他的妻子没有活到继承版税那一天。


所以,假如你有亲友还剩几个月的时间了,最好不是劝他“想吃啥吃点啥吧”,那只会让他死得更快。你应该说:


你说的这是什么混话?你的那些梦想呢?你要赚的1000万呢?你不是说要当个网红?你怎么可以就这么甘心死了!赶快去实现吧。


说不定在这种焦虑压力下,进入“闲不下来”的状态,反而能激发他最后的生存意志,结果活得比你长。


为什么“焦虑压力”有时反而起了积极作用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分支,叫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很多心理现象看上去没道理,其实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比如“焦虑压力”是人类在自寻烦恼吗?原因也许出现在几百万年前,越来越多的野兽入侵人类活动地,而我们共同的某个祖先因为某个基因突变让他更容易感受到焦虑压力,为了回应这种焦虑,他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环境上,结果避免了野兽的袭击,活了下来,从而把“焦虑压力”这种情绪机制遗传给我们。


所以“闲不下来”的中期症状“一闲下来反而会焦虑”,其实是件好事。


人到中年,奋斗也奋斗了,家庭生活都有了,钱也赚到了一些,看起来很难再进一步,容易丧失生活的目标,正常程度的焦虑,是人的本能,可以迫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上。


不过,正因为焦虑是一种本能,一旦它反应过度,我们反而束手无策。


你接手一个困难的任务之初,会焦虑;完全进入“解决问题”模式后,焦虑消失了,工作左右了你的一切思绪,可是,随着任务接近终点,你的焦虑情绪又一点点回来了,不同的是,之前是怕完不成任务而焦虑,现在是为不知道接下来干什么而焦虑。


恭喜你进入了“闲不下来”的晚期症状。


四、“闲不下来”的晚期症状


“闲不下来”的晚期症状,是对自由的恐惧,越接近人生目标,你的焦虑情绪也愈加强烈。


以前看到过一条新闻,说日本公司普遍实行员工终身雇佣制,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只能让他提前退休。如果他拒绝,就会被调进“无聊办公室”,每天工作就是一张报、一杯茶,并要求在下班前写报告详述一天活动,其目的是让他感到无聊、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自动退休。


这种奇怪的惩罚让我想起了卢梭那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这话有多层含意,但我觉得用来形容“忽然间闲下来的恐惧”,犹为贴切。


我们常常把工作看成是我们的枷锁:刚进公司的新人,谁的脸色都要看,好累;当了主管开始对下属负责,好累;当了总监要背KPI,好累;当了老板要给员工发工资,好累……


好了,现在放你大假,不用干活了,枷锁没了,你自由了吗?不,你“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接近奴隶”。


闲不下来,深层的原因是害怕那种不知道该做什么的“自由”:此前,当员工的,被老板牵着鼻子向前走;当老板的,被公司和员工绑架着向前走;现在,剩下的唯有对未知的巨大恐惧。


这其实就涉及到一个终极问题:人,为什么要工作?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有一本书叫《工作颂歌》,他采访了物流管理、饼干生产、火箭科学、输电工程、会计等很多听上去很乏味的工作,将自己的哲学观察赋予其中。



阿兰·德波顿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至少工作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气泡,让我们置身其中,去使人生臻于完美。它会让我们将无穷无尽的焦虑不安集中到一些相对较渺小、可以实现的目标上来。它会赋予我们大权在握的感觉,会使我们有尊严地感到疲惫,会把食物摆上餐桌。总之,它会使我们避免更大的麻烦。


你忽然间明白了工作的意义:工作不只是为了升职,也不只是为了加薪,而是为了逃避无聊,逃避寂寞,我们需要用别人的认同,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我们需要用工作这种价值尺度,来搞清楚自己的价值。


所以千万不能闲下来。


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中学的走廊里,挂着一长排的名人名言,其中有一条是这么写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根据班主任的解释,这是让我们不要荒废学习时光。但我看看破折号后的人名“庄子”,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


后来终于找到后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说,想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你活腻了吗?


我屁颠屁颠地把书拿给班主任看,他竟冷冷地白了我一眼,说:“你以后自然就明白了。”


是的,看了《工作颂歌》,我现在有点儿明白“闲不下来”的真正意义了,阿兰·德波顿在书中隔空回应庄子的感叹:


“倘若还有等待完成的工作,人便很难惦记着死亡……,待死神找到我们之时,惟愿我们正在从事微不足道的琐事,借此与它掀起的波涛抗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