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熊座的20年(ID:xiaoxiongzuo20),作者:小熊座a,原文标题:《成本丨轧了个轧》,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我给小妹辅导平面几何,她这学期学到三角形。
关于三角形的公理定理挺简单,无非就等腰、等角、等边、相似、全等、内角和、外角和啥的,
但如果把几个定理叠加放到平面几何的证明题里,再隐藏一些辅助线,对于她来说,求证起来就不简单了。
对我来说也不简单,至少不像当年的小学题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小妹之于几何证明题,很像我现在开始看成本:
单看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成本,其实都不复杂。无非就是投入原材料、分摊制造费用、产出库存商品、入库转库出库、销售库存、结转成本、结转损益、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但是混在一起,就没那么好看了,以至于我对成本轧了个轧、轧了又轧,才终于get到一点点。
一、快乐星球
我一直认为,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如果再知道了“为什么”,那就算解决了十之八九,
至于“怎么办”,纯粹是执行层面的问题。
执行层面,设置好了1、2、3,是个人就会做。
至于,编个程序,不是人都能做。
那问题是,什么是快乐星球?快乐星球——就是快乐的星球。
什么是成本倒轧?成本倒轧——就是成本就是倒着轧。
注意汉语字典里是念 [ gá ],不是 [ zhá ],
轧,[ gá ]: 核算;查对。
因此,成本倒轧,就是把成本倒着去核算、查对。
二、成本倒轧
为什么审计要把存货、成本倒着去核对?
因为存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成本是企业最复杂的科目之一,审计需要核对存货和成本的存在发生完整准确。
那我正着核对不行吗?我不确定,应该也行?
对于制造业企业,在企业整年的生产运营过程中,投入原材料、人工、燃料动力、设备折旧等进行生产,会计人工或者系统自动,记录、累积、分配各种投入,然后归到产成品里。
在科目上就是我把料(原材料)、工(人工薪酬)、费(制造费用水费电费燃气费各种费),变成生产成本,再变成库存商品,最后变成主营业务成本。
如果我要正着核对,那我就从每一袋子原材料、每一个工人工资、每一笔电费出发,
找找找,查查查,对对对。
哎,发现最后没毛病,都进了主营业务成本。
然后呢?
然后firm就会出讣告:有员工累死了。
需要我们审定的数,是存货、成本期初期末数和期间发生数,会计做的工作本来就是个分类汇总。
人家科目余额表上明明有全年的汇总数,有期初、有期末、有累借、有累贷,期初+借方-贷方=期末,我倒着去核对他不香吗?
一个最理想最简化的情形是:
主营业务成本借方发生额,完全等于库存商品的贷方发生额。
库存商品借方发生额,完全来自于生产成本的贷方结转。
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完全来自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贷方发生额。
之所以说是最理想最简化,是因为但凡是个上规模的制造企业,上边说的这些都不成立,这是个伪公式。
不相等不代表不正确,因为造成上边的等式不相等的原因有太多了,包括但不限于:
原材料的倒买倒卖;
半成品科目的存在,委托加工业务的存在;
库存商品的增不来自于生产、减不去往销售;
生产成本既不来自于原材料,也不来自于制造费用,等等等等。
最后一个,生产成本既不来自于原材料,也不来自于制造费用,那还能来自于哪里?
会计给你借一个生产成本贷,一个往来科目你也没处说理去,
当然,借生产成本贷往来我不确定对不对。
序时账这东西见多了才不怪,看的帐多少,决定了你知道天下会计做出的帐能有多骚。
三、轧了个轧
知道轧是什么,为什么轧?那就可以开始轧了。
这part以最简单的情形为例,开始我们的轧账三步走。
一个正儿八经的成本倒轧表长下边这样:
1. 轧原材料
期初材料+本期采购材料-本期领用材料=期末材料
本期领用材料=期初+本期借方-期末(取科目余额表数)
这里的问题在于本期领用是不是都进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未必。
公式计算的本期领用实际上是原材料的贷方发生数,贷方发生,原材料减少。
有可能进费用,借费用贷原材料,这部分需要减掉;
有可能是转库,原材料同借同贷,这部分需要减掉;
还有可能进在建工程,进固定资产,进一些咱们想不到的骚科目。
这部分需要看序时账里原材料减少的对方科目究竟是啥,筛出来,减出去。
理论上来讲,删删减减之后,直接材料,就应该和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这个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大差不差。
如果差的多了,那企业一定还要有其他业务操作。
比如原材料进了制造费用,比如存在直接采购半成品作为原材料核算,比如存在委托加工业务。
2. 轧生产成本
期初在产品+本期领用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本期产成品=期末在产品。
本期产成品=期初在产品+本期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期末在产品。
假设我把直接材料成本都轧干净了,还是和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对不上,就继续轧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增加的对方科目是个啥。
如前所说,有些会计的骚操作是:借生产成本,贷应付账款,
哎,我采购的原材料就不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我弄来就直接全投入生产。
把这种情况考虑上,再对比,直接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材料。
如果两者差不离了,就再把生产成本-直接动力、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这些二级科目拎上来。
这个时候,按照公式,加上在产品期初余额,减掉在产品期末余额,就等于本期新生产的全部库存商品啦。
3. 库存商品
期初产成品+本期产成品-本期销售的产成品=期末产成品。
本期销售的产成品=期初产成品+本期产成品-期末产成品。
产成品就是库存商品。
按照第2步计算出来的新增加库存商品应该等于库存商品的借方发生额,哎,你发现他又不等!
那就再找为什么不等!
把库存商品的借方发生的对方科目筛出来,你就发现这家企业不仅搞生产,还搞产成品的倒买倒卖,您是真能整活啊~
这种情况下,外购的产成品金额要加上去,加上去才能倒算出来我最后究竟是销售了多少商品。
算出来真实的、实打实的、一五一十的本期销售库存商品的数字,和本期主营业务成本数去对,轧平了,咱这活就算圆满结束。
对于大型制造业且多种经营的企业来说,如果想要严丝合缝、一分不差的轧平,其实并不容易,原因在于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情形外,还会有各种例外情况。
筛序时账说起来容易,但是如果面对几十上百万行的帐,做起来会很难。多数情况下,只要把差异轧到一定的低水平就可以,毕竟对于营收百亿的企业来说,有个千八百万的差异找不到,也属正常。
我觉得算正常,但若领导让你搞,那你还得找。
综上,历史上第一个做成本倒轧程序的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虽然成本倒轧这个逻辑不复杂,也并不能解决关于存货和成本的所有认定,但这道程序为存货、成本的审计提供了相当多的comfort。
通过成本倒轧,可以看出企业成本的结构、存货的流转合不合理。通过轧成本这个过程,还能反复不断的验证你的账,到底是不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不等必有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熊座的20年(ID:xiaoxiongzuo20),作者:小熊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