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战舞,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惧症
2022-11-29 17:38

巴西战舞,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惧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E别的 (ID:biede_),作者:肥牛,原文标题:《〈奇巧计程车〉里的巴西战舞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惧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之前,没看过《奇巧计程车》的我,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巴西战舞,乍眼看以为“卡波耶拉”是“阿卡贝拉”的一个分支。


直到现在我还没看过《奇巧计程车》,只知道里面有只会跳巴西战舞的羊驼


实际上,巴西战舞跟巴西柔术不是同一种东西,而“卡波耶拉”是巴西战舞(Capoeira)的音译。


10 月初,在山好水好的大理治疗精神内耗时,本来只想抓紧时间躺平的我,被一位稍早移居大理、内耗得似乎比我更严重的纪录片导演朋友拉起来,去上了一节巴西战舞入门课。


我没有在新手课后立马喜欢上巴西战舞,因为(跟很多 BIE 的编辑一样)我自称一名社恐,而在巴西战舞双人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双眼直视对面的训练搭档。想象一下:在你面前是个完全的陌生人,你们要在原始部落风的音乐伴奏下,准确地做出巴西战舞的动作,还要接收对方带着攻击性的眼神,且做好表情管理,友好而不尴尬。原本手脚就不协调的我,在无数次的同手同脚后,心里只想着“到底为什么还不下课!”


大理巴西战舞,图片由大米提供


课后,在 eye-contact overload 的痛苦和无处安放的尴尬中解锁了巴西战舞的我,向老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巴西战舞?”


“巴西战舞是一个对话。” 他说。


这似乎听上去更玄乎了。


我怀着对“这种对话是什么”的疑问回到了上海。过了不久,在群里看到了上海的 Capoeira Maloca 团队将要举办“升级仪式”的消息,欢迎新手参加(事后证明我严重错误估算了他们口中“新手”的水平,请继续阅读下文),于是我就带着疑问,而不是战舞技术,报名了。


一、“你是哪个流派”


升级仪式(Batizado:英文的“baptism”,意为“洗礼”),是巴西战舞里必要的仪式,新进的学员在经过 6 个月以上的训练后,将有资格接受升级仪式,并获得与训练水平匹配的段位腰带,可见仪式对学员的训练成果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这次为期四天的升级仪式,参加人数 40 个左右,不算多,但由于一年才举办一次,其影响力也足以吸引分布全国各地的巴西战舞爱好者前来切磋技艺。


老师为学员授予段位腰带,图片由 Capoeira Mandinga 提供


虽然我的训练时长远远不到 6 个月,但好歹我也交了钱,技术再不济也可以来当看个热闹。我在工作日的夜晚,来到了一座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工厦,这里是 Capoeira Maloca 的大本营。不出意料地,我被分到了新手组,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练习进步吧”的眼神跟同组组员打招呼后,我便到一旁拉筋热身,而其他人开始练头顶倒立、重摔、螺旋式踢腿......


不对啊,不是被分到新手组吗?怎么大家就已经在练飞踢?


我的疑问突然之间就变多了:


“我在这里干嘛?”


“我是不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等一下要怎么开口让负责人退报名费?”


当我还在脑子里 PUA 自己的时候,此时身边一位学员,见我手生腿生面口又生,问我:“Hey,你是哪个流派的?”


巴西战舞还分流派?!虽然稍早已经了解到,巴西战舞在近代曾是非法的地下帮派活动,但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难道还讲究分门别派吗?


课后,升级仪式的举办者、Capoeira Maloca 的负责人之一 Tatiana 看出了我的困惑并解释道,升级仪式其实更像是一场交流,学员们都期待在仪式上切磋,使出看家本领,去检验日常训练的成果,但比起训练成果,享受过程和开心更加重要。


我把已经卡在嗓门的“能不能退钱”吞了下去,想到那句老话——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决定开启社交牛逼 mode,作为全场最菜的报名者,把接下来的三天混过去再说,顺便给上面的问题找找答案。


二、一场对黑奴历史的回溯


巴西战舞的各个环节和元素,都不难从非洲文化中找到根源上的联系。巴西战舞的起源,是一段始自 500 年前黑人奴隶的疼痛历史。


时间拨回到 1500 年,紧随着最早登陆巴西大陆的欧洲人、葡萄牙航海家 Pedro Álvares Cabral 的脚步,葡萄牙人逐渐前往巴西定居,并将此地发展为殖民地。1575 年,葡萄牙的探险家 Paulo Dias de Novais 发现了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并将其命名为“圣保罗的罗安达”。在此后将近 300 年的时间里,罗安达被作为葡萄牙在非洲奴隶交易的最大港口,大量非洲人在市场上流通,当作货品,戴上脚铐手链,被带到船只的地下室里,穿过大西洋,卖到巴西,成为奴隶。


在当时,以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等地的班图族为主的黑人奴隶人数,占据巴西移入人口约 42% 的比重。即使被葡萄牙地主蓄意压制,黑奴们到达新世界后,仍然希望继续举行和传播家乡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虽然肉身失去了自由,但对自由的渴望,早已留在根在非洲的血液里。有说法认为,巴西战舞便是诞生于此时——奴隶们围成一个圈,在圈中练习武艺,以求有朝一日用这些招式对抗奴役他们的葡萄牙主人;若此时主人发现他们聚集,在圈外的人便迅速散开,圈内的人把武术动作转换成舞蹈动作,如此掩饰。


在升级仪式的音乐课上,老师 Nico 向我们介绍了几首玩巴西战舞时学员们会伴唱的歌曲。音乐是巴西战舞里十分重要的部分,训练时加入音乐,在当时是黑奴为了让葡籍主人相信,他们之所以聚集,的确是在唱歌和跳舞。大部分巴西战舞的歌词,都以生活细小事物为灵感:磨椰子的少女、将要出航的渔夫、神话中掌管河川的女神;阳光下的吊床、月升日落、海陆交融。


歌唱孤独、歌唱分离、歌唱平安、歌唱自由,歌唱世间一切潮起潮落。时至今日,巴西战舞的 roda 环节(所有参与者围成圆圈,演奏乐器,唱歌并合拍鼓掌,在 roda 内会有两名表演者进行对决,其余的人依次进入),依然使用着最原始的非洲传统乐器去演奏。音乐响起,一幅大西洋的历史长卷在眼前铺开,沧海桑田,化成音乐和舞蹈。


当我第一次听到击打 berimbau(巴西战舞中最重要的演奏乐器)的声音时,眼泪不由分说地差点掉下来,或许是在那个瞬间,这种来自 500 年前的声音跟我身体里的某种情绪同频了。


所以回到头来,“巴西战舞是什么?”,从根源上解释,它既是舞蹈,也是武术。尽管说法不一,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因自由意志而诞生的艺术形式。


三、开心,才是玩巴西战舞的奥义


在升级仪式期间,我申请成为住宿志愿者,接待从外地前来上海的巴西战舞学员,于是便遇到了我的三日限定房客——A 桑。


见到 A 桑的第一眼,穿着迪卡侬冲浪款 T 恤、头绑着 Tower Records 标志性橘黄色毛巾,哟,又是一位玩冲浪的日本人。


A 桑在日本工作的时候,被日本的职场文化压得无法喘息,一个人负责好几个人的工作。在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了即兴舞蹈,性格原本内向害羞的他,第一次在工作以外找到了与他人连接的方式,从前找不到出口的情绪,通过舞蹈得到了释放。


2019 年,A 桑搬到了中国,通过他的同事,也就是他后来的巴西战舞老师,踏入了巴西战舞的圈子。在聊天的过程中,A 桑不止一次说到:“能喜欢上巴西战舞,我感到很幸运。”


“我是一个文字创作者,无时无刻在寻找并被生活中的创意所吸引。在玩即兴舞蹈和巴西战舞时,那种与人的连接和情绪的释放,就是我一直想要寻找的创意。在生活中和工作上,或许我是拘谨的,但在玩战舞时,我整个人被打开了。”


啊,原来不止我一个是社恐。


Capoeira Maloca 上海举办的升级仪式,图片由 Alina 提供


在双人练习时,我无法及时反应或同手同脚时,练习的伙伴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没事的,继续,大家一开始都是这样的。”


巴西战舞强调的是“热情、果断、不轻易言败”,动作出错了,要不重新整理对策,要不将错就错,把 roda 当成个人舞台。在旁观 roda 时,我注意到,巴西战舞玩得越好的人,呈现出来的心态和身体姿态,越像一只未成年的猫,极度敏锐同时天真可爱。在巴西战舞中,这些身处成年世界的人,卸下所有的盔甲,重新成为一个孩子,在本能的快乐中起舞。两个人之间不需要任何语言的交流,通过眼神表达和接收动机和想法,越放松,越享受其中,便越能看穿一个人,预测对方接下来的战术。


“在巴西战舞里,输赢不重要,开心最重要。”


Capoeira Maloca 上海举办的升级仪式,图片由 Alina 提供


四、“欢迎你加入我们”


目前巴西战舞在国内仍属于小众项目,大部分学员都曾是 Capoeira Mandinga 团队的学生。Capoeira Mandinga 在 2008 年正式进入到上海,此后学员们因为工作或生活等原因,迁移至国内其他城市,落地并生长出新的巴西战舞团队。这项活动便以这种方式,慢慢在国内扩展开来。因为师出同门,老师和学员如密友亲人般关系紧密,有着与其他运动不一样的凝聚力。


在扩展的过程中,不同风格的老师,衍生出不同的巴西战舞流派。跟中国武术一样,巴西战舞同样讲求尊师重道,老师是一个团队里最重要的角色,就像 voguing 家族中的族母,巴西战舞的老师会向自己的学生授予段位腰带和战舞葡文称号。流派的产生,不为抗衡和竞争,而是更好的发展和交流。



《巴西战舞在华十周年》纪录片,拍摄于 2018 年。

制作团队:Tatiana Fisher、Tonelf Gao、Husain Amer、Hank Yang、Tord Lodval


四天的升级仪式,显然无法让我真正学会什么技术,实际上到了第三天,我的脚底就磨出了水泡。最后一场 roda 结束后,老师 Nico 示意大家围成一个更紧密的圈,在歌声中相互拥抱。


“欢迎你加入我们。” 一位学员在拥抱我时,对我说。


那一刻我似乎不再对社交感到恐惧了,也好像明白了当初老师为什么会把巴西战舞定义为一种“对话”,因为战舞强调的就是一种自我表达。就像李小龙所说的“Be water”,只有接纳自己,清空思想杂念和条条框框,融入外界,流动、既柔且刚,表达和变化自然而然形成。


图片由大米提供


毫无疑问,巴西战舞是优美、有力量,且令人感动的,这是因为它的历史和尚未经过分雕琢的本真,让我想起来很多年前,街头运动那股野生的劲儿,现在已经很少机会看见了。就如 Capoeira Mandinga 的创始人、大师 Marcelo Caveirinha 说的那样:“巴西战舞不是一种直接的东西。最早期,人类的进步就是始于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分享想法,互相了解。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广阔了,也就有了今天的人类。某种意思上,巴西战舞让我们回到这个原始的状态。”


在描述一项运动时,情感和体会总是私密且个人的,但巴西战舞欢迎每一个人,或许在你所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响起 berimbau 的声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E别的 (ID:biede_),作者:肥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