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头图来自:视觉中国(图为城中村)
这两天热搜上的一条新闻,把无数人给气笑了:最开始引发热议的是一段航拍视频,拍摄了广东普宁的一个小区,高层居民楼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紧密排列。
惹得网友们集体质问:这楼间距太窄了吧?光照都被挡住了。略显荒诞的是,这个新开发的小区名称是——阳光城。
图源:微博
后来售楼处工作人员回应称“航拍有误差”,大家还以为楼间距莫非没有看上去那么窄。结果对方介绍称,第一排的楼距是14米左右,第二排楼距是9米左右,中间楼距12米左右。
这……也没好到哪儿去。
网友们借着话题七嘴八舌地吐槽起了这一小区的离谱规划。但扭头看看自己的小破合租房,顿时又觉得没好到哪去,讨论的画风逐渐转向吐槽自己房子的光线有多差。
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里,房子的光照称得上是无数人的心病。
阳光虽然是免费的,但想要拥有享受阳光的条件,却是件十分奢侈的事。
一、违规的“夜间”小区们
很多人戏称这个小区不该起名“阳光城”,“夜间城”或许更合适,怀疑低楼层的住房在白天也需要长久开灯。
也有人云淡风轻、以一副“见过大世面”的姿态发言:这算什么,广州、深圳的城中村里,楼间距能有一两米都不错了。哪怕是大白天,楼与楼之间也只能透进一丝光亮,有的巷子甚至需要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来照明。
对打工党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房租便宜无比。
图源:微博
哪怕没到城中村这样的极端程度,不少城市的老小区光照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位在上海老小区租房的朋友吐槽说,小区楼道里的光线只够勉强看清台阶。小区外的弄堂大部分时间都阴森森的,只有中午才能迎来短暂的阳光直射。
每次穿过弄堂走到大街上,看到阳光明晃晃地洒下来,都会觉得自己就像《加勒比海盗5》里面的亡灵船员。
在黑暗中穿梭了几百年,突然迎来了光明。
不少人在吐槽:这些建筑疑似违规、楼间距太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里,对楼间距有着如下的要求:
条式住宅的侧面间距,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这规定的是左右间距,主要满足消防、交通、防噪方面的要求。
12月5日,普宁市当地的住建局就回应称,该楼盘可能存在消防隐患。
图源:微博
对光照影响更大的因素是前后间距。因为各地纬度不同、光照时间与角度不一样,住建部没有规定明确的间距长度,而是用光照时长来进行约束。
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
市场上则有一项口耳相传的公式——楼高:楼间距=1:1.2。意思是楼间距如果是楼高的1.2倍及以上,大概率光照充足;楼间距如果低于这一数值,光照、尤其是低楼层的光照很可能受到影响。
这一数值适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粗略的光照判断。
根据网友们的现场探访,“多米诺小区”楼层目测有十多层,怎么算都得有三四十米高。
9米、13米的楼间距,显然难以满足所有住户的晒太阳心愿。
违规建筑们会存在,可能是钻了法规或审查上的漏洞,但也有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里的城中村便是典型案例。
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广州的建成区面积为136平方公里。到了2018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变成了1300.01平方公里,不到40年的时间里,城区面积扩大了近10倍。
这些面积源于城市对市郊村庄的吞并。部分耕地被征收为城市用地,但村庄的居民依旧留在原地,并保有一部分供他们建房居住的宅基地。
当年对住房要求、楼间距的规定还不够完善,在城市人口激增、住房紧缺的背景下,挤在一起的城中村就这样建了起来。
因为楼与楼过于靠近,被称为“握手房”,两栋楼的人能从窗台彼此握手。在这里你能真正明白“光线”的含义:光从楼宇缝隙里照下来,只剩一条线。
图源:微博
坦白说,99%的中国人都无法避免地随着年龄增长,迎来与光照斗智斗勇的日子。
只有腰包足够鼓的富豪,才能任性购买顶配房源。
更多普通人只能反复比较、进行取舍,权衡着自己要为采光条件付出多少银钱,甭管是要买房还是租房。
二、没有光,是真不行
大部分中国人都对采光拥有着执念,不管处在哪个年龄段。
老人家热爱冬天晒太阳,迷信一些的还会笃信采光好,风水才好;年轻人、中年人脑子里想的,可能是阳台上的衣服需要晒干、孩子多晒太阳利于成长发育。
哪怕不考虑任何实用性,阳光明媚的房子总会让人心情更愉快一些。
人人都爱采光好的房子,但这样的房子却不易得。
哪怕楼房符合住建部的规定与建议,依旧可能出现采光不好的情况。
影响房屋采光的常见因素,除了已经提及的楼间距,还有朝向、户型、楼层、高建筑物遮挡等等。而每一项,都足够让租房人or买房人纠结半天。
总体上,中国的南北方城市都遵从着“房子朝南光线好”的铁律。但不同地域对光照的要求,有着微妙的不同。
南方求采光,多半是为了祛潮;北方求采光,更多是为了暖和亮堂。
北方对采光的要求其实相对宽容,甭管房子的朝向是西南、东南还是正南,沾上了“南”字都算是还不错的朝向。
毕竟对位于北回归线以的城市来说,房子一旦朝北,就意味着一丁点太阳直射都没有了。
住在北方朝向差的房子里,很可能下午一点,家里就会进入不开灯看不清东西的阴暗中。
如果再叠加一层低楼层buff,时间可能得提前到上午十一点。
冬天里太阳落山早,甚至能让人体验到犹如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异域风情:一整天屋子里就亮堂那么几小时,剩下的都是“极夜”,又阴又冷。
再加上北方的房子为了保暖,窗户没法设计的太大、太多,户型天然的对光线有所限制。
光照条件更苛刻的情况下,只能西南、东南全盘照收。
图源:《请回答1988》剧照
《请回答1988》中,住在小巷里的居民经常坐在房屋外晒太阳,韩国纬度偏高,光照条件有限。
相比之下,采光条件更好的南方城市,才更有余力在朝向上挑挑拣拣。
像是对许多低纬度、气候温暖的城市来说,西南就不是一个好朝向,它会带来“西晒”。夏天太阳快下山时,房间的温度本该慢慢降下来。
但西南朝热向的房子却在此时迎来了太阳直射,晒得房子暖烘烘,无法降温。
只不过再好的地理条件,有时也抵挡不住人为因素的影响。
比如近几年全国各地不少老小区都在开展加装电梯,这个利于高层住户的便民举动,对低楼层住户来说就有可能是个灾难。
互联网上搜索“加装电梯 低层采光”等词,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纠纷:
有的是高低层业主在前期就没谈拢,电梯迟迟装不上;
有的是电梯装上后,低层住户才发现庞大的电梯厢挡光比想象中严重。
楼道黑漆漆的看不清台阶,房间的采光也被影响,这一切让本就采光不足的低层房子雪上加霜。
况且在看房阶段,尤其是租房,很少有人会在房子里待一天来观察全天日照。大家只能凭借经验来推测,推测结果也常有失算。
网上有不少人讲述自己的选房辛酸史:
一位自由职业的网友,租房时选了正南朝向、高楼层、大阳台的房子,中午去看房时客厅、房间都是透亮的,心想这不会再出错了吧。
结果住进去才发现,一到下午,房间里的光就会小区外的一栋摩天大楼挡住。
想象中的全天光照,根本没有到来。
三、放弃光照条件,是打工人的最后妥协
这次关于楼间距、采光的讨论底下,大多数人都在调侃该小区的设计、不舒适。但也有一部分人持着戏谑的态度,调侃它是“打工人天选房”:
“反正996上班晚上才到家,要啥采光呢?”
图源:微博
虽然只是句玩笑,玩笑背后的现实却冷冰冰——受制于工作,许多年轻人享受不到自己精挑细选的南向的好光照。
甚至不少打工人在租房时,正在主动选择放弃采光。
或许买房党会在朝向、光照上更不愿意让步,毕竟正在购置的,是自己今后可能要住一辈子的家。
人本能地更热爱光线明媚的场所,谁也不愿意住在阴暗、冷飕飕或是潮湿的房子里几十年。
但对租房党而言,这个抉择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难做。
图源:《甜蜜蜜》剧照,剧中离乡打工的男主蜗居在黑暗的小隔间内,给家人写信时却撒谎说“光线充足”
不知有多少人毕业后租房,是从一个北向小次卧开始的。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租房时,看了同一栋楼里的两个合租卧室,一个是26层的南向主卧,一个是17层的北向次卧。面积都是15平左右,但南向卧室的价格却高出了790。
当时中介在我旁边介绍南向卧室采光如何好、早上八点被阳光自然唤醒,我假装在听,脑子里却在算:每个月多790,一年下来就多出9480!太贵了,不租朝南的。
身边一位毕业后在深圳打拼的朋友,也曾经住在狭窄的城中村里。
哪怕那个房间阴暗潮湿,衣柜里一股霉味,他站在阳台上,伸手就能摸到对面楼房的外墙,光线也被挡得严严实实。
若是有人随意地往巷子里泼了水,脏水坑得三四天后才能慢慢蒸发掉。
不是不向往采光好的房子,只是他实习期、试用期的工资,负担不起。
《请回答1988》中,成宝拉备考时住在窗户都没有的考试院
小红书上出租房布置装修的帖子里,有一类是教人选购夕阳灯、破晓灯、月亮灯。又或是教人用打印画或投影仪,在房间里造出“假窗户”。
或许看起来与其他美化出租房、提升仪式感的行为无异,但它们背后的痛点远不止美观、仪式感这么简单。
图源:小红书
需要一个假窗户、假窗景,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出租房窗户往外看只有灰扑扑的楼房。又或者,合租的狭小卧室里根本没有像样的窗户,只有通风小口。
而需要夕阳灯、破晓灯、月亮灯,很多时候是因为打工人很难欣赏到这些景象。破晓时还在梦里,夕阳西下时还没下班,月亮被高楼大厦遮蔽。
哪怕有时间欣赏,自己也未必能负担得起一个赏夕阳的阳台。
图源:小红书
“反正要996,租房不需要采光”,其实只是大城市打工人们嘴硬的借口、妥协的痕迹。
如果有条件,谁会不想要阳光洒满客厅、卧室呢?如果真不想要,年轻人又为何用灯光在房间里模拟自然光影呢?
放弃采光,无非是多番权衡后,认为存在着其他更迫切的需求,自己的腰包难以为它多掏一笔钱。
这句话里的“采光”,还可以很多别的词,最后一并构成了大城市打工人的租房群像:
有人放弃睡眠,接受长时间通勤;有人放弃阳台,在狭小的房间里勉强晾干自己的衣服;
有人放弃便利,租了离地铁远但面积更大的房子;有人放弃梦想与热情,最后离开了大城市。
有取有舍,但难得圆满。如果可以,谁不想住顶配好房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