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断货涨价会持续多久,朋友圈里卖抗原违法吗?
2022-12-14 21:24

抗原断货涨价会持续多久,朋友圈里卖抗原违法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 (ID:caijingEleven),作者:刘丁 刘建中 刘以秦,编辑:马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一周,全国各地药店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下称抗原)纷纷断货,同时各色人等又在各种私人渠道里兜售抗原,价格也在快速上涨。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抗原年产能足够支撑14亿人每周做1次检测,并且生产抗原门槛不高,企业通常在2个月内就可将产能扩大数倍,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也无瓶颈。此外,中国还有大量产能用于出口,相关产线最快可在1个月内切换为满足国内需求,国家药监局也在增加抗原生产企业的数量。


因此,当下的抗原供不应求很快就能缓解,民众完全没有必要高价抢购,高价售卖抗原的机构和个人已经涉嫌违法,已遭市场监管当局的处罚,或正在面临处罚风险。


12月12日,广州某药店,刚刚贴上的抗原到货广告上又叠贴了“缺货”二字。刘丁/摄


一、为何药店断货私人渠道却有售?


12月4日,家在广州的王老板预测抗原会有需求,就找到医药公司的朋友以3元/支的单价,全款预付,订购了一批抗原,3天后到货,很快就以5元/支的价格在朋友间卖光。


但当他第二次采购的时候,等了4天还没到货,卖家说安排不过来,把货款全退给了他。


12月12日,广州药店出现抗原断货,药店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何时能恢复供应。


但药店之外的渠道仍能买到抗原。


京东的一位快递员在微信朋友圈销售抗原,价格10元/支,不过12月13日晚,该快递员对订购者说无法交货,因为被公司法务叫停了。


在上海,一位农家乐老板在微信朋友圈以5.5元/支的价格兜售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原,称厂家2天内发货,10万支起售,但可以找多个客户一起拼单,每支抗原还能返利0.2元。


另一位在微信朋友圈兜售抗原的人士称,目前抗原缺货,需要等厂家排产,但如果和售价6000元的抗原检测仪一起购买就能立刻发货,配套的抗原试纸每张4元。


12月14日,广州一些药店已经能够买到抗原,售价约5元/支,但每人限购两支。


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谁能决定抗原在不同渠道之间的分配呢?


首先,是抗原生产企业。


“抗原生产企业可以决定将抗原卖给谁,集采渠道的价格低于3元,其他渠道的价格肯定能高一些”。某私募基金医药行业分析师对《财经十一人》说。


另外就是生产企业的经销商。


经销商与抗原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在指定渠道销售抗原,但也存在窜货、违规私下销售的可能性。


至于为什么正规流通渠道药店断货,但私人渠道货源不断?这主要是价格因素。机构渠道受到的监管更严,涨价风险大,相比之下,私人渠道处于监管真空,提价更容易,上游方出于利润考虑,也有意愿给私人渠道供货。


根据2022年4月前后各地政府发布的政策,抗原检测服务的最高限价为5元/次,集采价格则大多不超过4元/支。


集采之外的线上线下零售渠道,价格由经营者自行制定,但受到涉疫物资价格管控的制约,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本周北京、武汉、广州的多家药店都因抬价销售遭到处罚。


但是,截至12月13日,已有20家左右的抗原生产企业公开声明,涨价并非生产端所为,生产商均要求渠道商依法合规经营,并表示将打击违规行为,保留追究未经授权、违背经销协议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例如,抗原龙头企业东方生物(688298.SH)在12月10日发布的《声明函》中指出:已经取得公司书面授权且具备合法资质的经营者,在开展经销活动时,如果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包括但不限于:超出授权范围进行线上平台或线下渠道的销售经营活动,实施违反防疫物资价格管理规定等违法及不当行为等),因此产生的一切不利后果和法律责任均由经营者承担,一经发现,公司予以断供,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多家抗原生产龙头企业,如明德生物(002932.SZ)、丽珠集团(000513.SZ)、九安医疗(002432.SZ)等,均表示在加班加点生产以保证抗原供应。


二、私人销售抗原是否违法?


12月13日,国家药监局在其官网发文强调:经营企业要严格执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不得违法违规开展网络销售活动,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不得违法违规提供服务。


北京市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十一人》,非法销售渠道是指没有相关经营资质的渠道,例如在朋友圈里卖抗原试剂就是典型的“非法渠道”。正规渠道主要是药店,以及部分有明确资质的网店,抗原属于医疗器械,和药品类似,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他表示,普通消费者对于网店的销售资质很难识别,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药店购买。


他认为,个人间的购买行为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如果你相信他卖的是真的,就可以买,唯一要承担的风险是可能买到假的,或者有质量问题。”


关于个人在朋友圈销售抗原的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市监局监管的主体是企业,个人倒卖抗原试剂不属于市监局监管范围。


那么个人行为就是监管真空吗?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没有人举报,相关部门不会主动处罚,“民不举,官不究”,“处罚要有明确证据”。监管的目的是希望消费者能买到正规抗原产品,确保抗原检测的准确率。


北京大学的一位法律专家告诉《财经十一人》,如果处罚个人倒卖抗原试剂,处罚理由大概率是“没有相关经营资质”。


抗原试剂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区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申请经营许可并提交有关资料。未经许可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药监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医疗器械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12月11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文披露,北京康复之家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朝阳第一分店因在销售抗原时进销差价率最高达273.9%,远高于同时期周边市场同类商品,其行为构成哄抬价格,拟给予其警告和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处罚依据是《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经营者不得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行为。


上述法律专家认为,对什么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理论界争议很大。《价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求不能这样做,但未对这种行为给出明确定义。《反垄断法》则关心市场供给,允许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违背一般竞争规则来快速增加供给。


《财经十一人》试图明确抗原零售价到多少就属于哄抬价格,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应该是有统一的标准,但具体情况要问企业的登记机关。”朝阳区市监局价格科工作人员表示,“内部文件要求进销差价率不能超过20%,但有时间限制,具体价格标准以药店所在街道的市场监管所上门通知为准。”


三、抗原断货涨价会持续多久?


抗原供应是否充足,价格是否稳定,取决于对抗原的需求。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2月7日下发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中国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应当每周开展2次抗原检测,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可随时自主进行抗原检测,或按所在机构要求开展规定频次的检测,另外就是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可根据自主意愿随时检测。


此方案仅对老年人提出了每周2次的检测频次,对学生和企业、工地并未提出明确的检测频次要求。目前,英国政府要求在校学生每3~4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香港特区政府要求在校学生和全体教职工每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67亿,每周检测两次,每年就需要256亿支抗原。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约为4.68亿人,中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约为2.9亿人,假设这两个群体平均每周检测一次,则每年需要363.8亿支抗原。两者合计,每年需要619.8亿支抗原。


中国的抗原产能完全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9日,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39家企业生产在国内销售的抗原。其中的有些企业披露了产能信息,有些未披露,仅加总已披露的产能信息,年产能即达655.56亿支。


过去一周,国家药监局又批准了3家新的抗原生产企业,生产商的队伍进一步扩大。



虽然产能充沛,但市场供应仍出现了紧缺,原因是需方的购买需求短期内集中释放。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要求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储备抗原检测试剂,同时居民通常也是以盒为单位购买抗原,每盒的数量从5~25/支不等,这就导致采购量大大超过近期的实际所需,给供应带来巨大压力。


但中国的抗原生产,不仅已有产能庞大,供应潜力也巨大。


中国生产的抗原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因为国外放松管控更早,抗原需求释放的也更早,售价也更高。


中国抗原生产龙头企业中,东方生物2021年99.22%的收入来自海外,诺唯赞(688105.SH)2022年上半年100%收入来自海外,九安医疗2022年上半年98.48%的收入来自海外。


根据九安医疗2022年1月签订的一份对美国市场的销售合同,2.5亿支抗原卖了12.75亿美元,单价5.1美元,折合人民币32元左右。


但海外市场的需求正在走弱。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以及国泰君安证券的统计,随着全球新增确诊人数从2022年1月的9000万人左右下降到10月的1000万人左右,中国的抗原出口货值,也从2月的最高180亿元下降到10月的18亿元。


此时,原本用来供应海外市场的抗原产品,在完成国内审核流程后,即可用于供应国内市场。


通常来说,国内的抗原注册审批需要耗时1~2年,但如果国内供应紧缺,走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可缩短到1个月左右,东方生物2020年的抗原产品注册申请就是如此。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十一人》表示,抗原扩产不难,上量很快,但企业也担心扩产太猛,未来需求下降会造成损失,因此会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产。另据《财经十一人》了解,东方生物目前产能处于爬坡状态,没有进一步扩产计划,丽珠集团也不打算扩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 (ID:caijingEleven),作者:刘丁 刘建中 刘以秦,编辑:马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