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裸辞小张,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提出一种工作伦理,指“即使看不到任何收益(短期或目前),也应该继续工作。工作即正义,不工作是一种罪恶。”
在这种隐蔽的思想规训下,人们会不自觉地自我督促,去成为一个被工作定义的人。一方面鞭策自己“要对公司有价值”,一方面有意或无意地被迫相信“职位/薪资,就是自己的社会身份”。
但如果,没了工作呢?
我们还能去哪里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价值感呢?
一、寺庙禅修,让我和世界保持2天时差
韩炳哲曾在《倦怠社会》中提出:我们虽然摆脱了福柯意义上的规训社会,却又进入了新的精神规训社会,即功绩社会。整个社会充溢着过度的积极性,导致每个人既是自我的施暴者也是受暴者。
就像自由职业的大雄发现自己虽然不坐班了,仍无法消解对高效的追逐。她时常无法忍受自己享受闲暇,即使是吃饭也要配一部剧、播客,来当作“电子榨菜”下饭。甚至,还会用表格来记录自己每天都把时间花在了哪里,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效率。也不是没想试着停一停,却一直没办法给自己按下暂停键。直到11月,她注意到了自己观察已久的寺庙出了2天的禅修营,于是立马报名参加,试图以这种硬性规定,让自己强制休息。
那两天,她每天五点半起床、打坐、站桩、听课、打扫、诵经、吃素斋、泡茶。每日都在做自己认为的无用之事,譬如寺庙里有个规定是“每离开一个地方就要将一切恢复整齐”,于是大雄不得不每日叠被子、收好坐垫、吃完饭后立马洗碗整理桌面……在这种不追求高效、“无意义”的状态下,大雄第一次体验到了一种虚空,并以此暂时性地摆脱了那些碎片化、压迫性的事物。
待禅修结束时再打开手机,大雄发现并没有太多人找她。原来,2天,整整48个小时,不和外界接触,不那么高效,也不会错过什么,更不会影响什么。回家后,大雄也度过了第一个不依靠消费和碎片化娱乐度过的闲暇。也许这样的改变很微小,也无法保证能坚持多久,但却是大雄逐渐搭建起生活秩序的第一步。可以积极向上、追求高效,也拥有随时能停下来的权利。
二、大理旅居,原来人生有这么多可能性
秋秋在失去工作没多久后,就退掉了自己在上海的小单间,紧接着把大部分行囊分散放置在了各个朋友的家里,自己拎了个小单包就踏上了旅居的生活。她说:“上海一个月房租就要2800元,房子才十几坪不到,厕所还要跟人抢,外卖一顿也要25元左右,算下来再怎么低消费一个月也要花5000多元。还不如趁着旅游淡季去大理古城,租个单间又大又便宜,一个月开销加起来最多3000元。”
抵达了大理的她,确确实实地被惊呆了。这里的年轻人几乎都是“社交恐怖分子”——极度热情。谁和谁都能聊上两句,也不管在哪遇到的,反正只要聊得来的就会带回家吃饭,或者带去下一个聚会。就这样,秋秋就像误入桃花源一样,收获了超多人生样本。有人回归了农民生活,就靠着自家门口的几亩田,自耕自足;有人一年就参与几次当地集市,摆摊售卖山上摘的菌子、自己做的扎染、手工艺品,剩下的时间就在休息;有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拍纪录片、写小说,偶尔获得些报酬。
似乎这里的人,都实现了另一种财务自由——即把自己的物欲降至极低,从而无论赚多少钱,都能随心所欲地追求精神自由。几乎全是活在当下的乐天派,若问到对未来的规划,只会得到一句统一的回答:“不要为明天的事忧愁”。
这让刚从一线城市离开的秋秋,受到了猛烈的观念冲击。这么多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全部齐刷刷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为了领导、为了客户的喜好,反复修改一张图、一句话,有点好笑。那段日子,她不仅觉得自己在职场上毫无价值,还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好像自己只要工作做的不好,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现在,她觉得重中之重是找到自己的热爱。
她说:“大理的年轻人虽然看起来随心所欲,但其实都能通过五花八门的渠道赚到足够自己生活的钱。他们是真正做到了将热爱和赚钱相结合,大家也不能过度相信网上说的躺平,还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技之长。”
未来,秋秋打算给自己3个月的时间,去尝试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进行售卖。最终选择1~3项,进行长期投入。如果都失败的话,那就回去上班。但秋秋说:“我觉得总会有某一个会成功的,反正我想试试!”
三、985毕业,去咖啡店打工
“你不觉得很无聊吗?用学历、企业、职位,来划分人。”小马一边在消毒当日杯具,一边回答。对她来说,似乎一切都并不意味着什么,成功和失败的定义都仅仅只是他人的桎梏。反而她停下来擦了擦手后,拿起手机向我推荐了豆瓣的985废物小组,她说:“你看,这么多人考上了985,曾经都是风风光光地进学校,然后呢?不也是天天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但小马并不觉得自己是废物,她觉得是大家陷入了单一成功标准,这个标准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从哪来的?大家都说不清楚,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活着。
加之大环境的影响,曾经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顿时进入随时裁员、朝不保夕的寒冬期,这种猝不及防的变化也影响着毕业生们对工作的态度。小马身边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求稳考编,没考上编制就去国企,甚至还有人宁愿延毕也不想今年出来工作。大家都怕还没过试用期就被辞退,那时候也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
对小马而言,这些都不在考虑范围内。她高中时就对咖啡感兴趣,熟知每一种咖啡豆的不同。上大学后更是常常泡在咖啡馆里,和各个精品店的老板也混个脸熟。唯一差的就是开店的经验,和启动资金。那去喜欢的咖啡店打工,恰好补足这两个短板。唯一尴尬的就是长辈们的不理解,今年过年她依然选择不拜访亲戚,避免在饭桌上再次争吵起来。
这几年来,我们周遭的许多秩序都在倒塌,尤其是裁员潮、招聘紧缩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之大。于是我选择走访失去工作的那些人,看她们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豁然发现,这一代年轻人正在创建出一种新的生活秩序,即不以工作为单一标准,将人生建立在广袤世界上。虽然还不太稳固,但却也在寒潮里遮风避雨。同时也发现,无用之用也在成为可能。
谁说我们不能理所应当地享受一段闲暇呢?
注:文中大雄、秋秋、小马皆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裸辞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