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烂梗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有人想给它完整的生命
2023-02-08 20:22

一个烂梗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有人想给它完整的生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 (ID:meerjump),作者:院办野汉,责编:大彪子,原文标题:《为了嘲讽跟风玩梗行为,有人发起了一项烂梗社会实验》,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集美们hxdm,咱就是说,抛开事实不谈,我真是受够了每天暴风吸入互联网烂梗,一整个大无语了属于是。


这个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在复制粘贴烂梗,我也不例外,但你以为我真的想吗?


听着,我不复制粘贴我说什么?你以为我像你们一样都读过书?都上过学?都知道字怎么打?我从小不会说话,现在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完,看到大家在评论里都能打字,我也羡慕,所以只能复制大家说过的段子,证明我也会说话,连复制你都要有意见?你不如把我杀了。(以上复制粘贴自复制粘贴吧)


从互联网诞生至今,从“神马都是浮云”到“无所谓我会出手”,从“给力”到“6”,我们已经复制粘贴过无数毫无意义的语癖或流行语。


梗的发展总是惊人相似。它们皆经历一时流行被疯传,再经历被厌烦和攻击,最终都在声讨声中被淘汰进中文梗博物馆,迎接沾尘蒙灰的既定结局。


如此循环,无一例外。如此一来,对流行语缺乏意义的传播感到厌烦,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厌烦之心有则有,但你可曾想过对这无趣的梗世界展开反击?


我的意思是,如果中文梗的烂俗化可以用来论证“中文已死”,那么同志们,我们是否该做些什么,将如洪水猛兽般的中文梗也丢进坟墓?


近期,在中文梗重要输出平台贴吧,一项涉事者众多的“梗小鬼连环背刺案”正在暗中滋生。


好事的吧友们正筹备着用一次辐射全国的巨型嘲讽,向如复读机般无趣的梗世界吹响反攻号角。


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型整活,更有说法称,这是一项针对全国梗小鬼的社会实验。


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亲手捧火一个有史以来最无聊的烂梗。


该计划代号为:“ljh”。


ljh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有人想给它完整的生命


公元2023年1月28日,这本该是很多人在无聊中虚度春节假期的平凡日子。


但对于一些比春晚现场观众还要无聊的吧友而言,这一天,只因 ljh 的存在,变得有那么一丝不平凡。



天才少女伊蕾娜,烂梗革命的总指挥,在享誉盛名的互联网下水道孙笑川吧,发表了一则重要讲话。



他慷慨激昂的演讲看起来胸有成竹,他的实验精神甚至引起了“清华大学”的注意。



简单地说,这位吧友想创造一个没有意义的梗ljh,然后用大伙的力量将这个梗硬拱成流行梗,在ljh火出圈、鹦鹉学舌的梗小鬼遍地跑时,“跳狼”发起群嘲,达到一种嘲讽大众的目的。


再简单地说,有人想创造一个用来讽刺烂梗的烂梗。


从内容上看,它本该只是一份贴吧日产几十斤的烂活。但从随后48小时内吧友的热烈反响上看,它似乎有机会走得更远。


人们说,它将颠覆互联网。


人们说,传播ljh的都是缺乏判断力且自以为是的小丑。


人们还说,这是一项社会实验。


人们接着说,ljh就是依托答辩。


如你所见,这个梗本身就很烂,但仍有机会让它更烂。这个机会掌握在每个刷到本帖的人手中,每一次传播,都将使它向宇宙无敌大烂梗更近一步。


在争议声中,“ljh降临派”已经准备好让ljh占领中文互联网。


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几天内,ljh已经开始在贴吧内四处开花,进入了所谓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虚假的流行


谈论ljh的第一条法则是不要谈论ljh的真实含义。


于是,在开启正式的传播之前,吧友们已经杜撰了各种说法,用以混淆大众。





ljh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你希望它成为的任何东西。一言以蔽之,ljh还是太ljh了,ljh就是这样的。


而由于其形态接近人名缩写,李佳航、梁嘉豪、梁家辉等人都无辜受牵连。



当然,这是题外话,题内话是,ljh很快从孙吧内部蔓延至整个贴吧,成了那几天贴吧热门话题。


而在内部商定好了数种传播话术之后,几乎不约而同地,贴吧用户们开始将对外扩张的进攻火力集中在了“烂梗中转站”——B站。


B站传则烂梗成,抖音抄则大成——这似乎是梗的不变真相。


他们先是在B站的各种梗科普评论区刷ljh,引起不明真相的路人的关注。



紧接着,就该用视频作品为ljh的造势铺路了。几天之内,“梗百科”高仿号开始批量出现在B站。


很显然,贴吧谜语人们已经开始用各种跑题思路混淆路人视听,并用频繁的议论营造ljh流行的假象。



当然也如上图播放数据所展示的,高仿号并不足以在B站掀起波澜。


于是,自导自演的戏码开始上演,吧友们准备好了动用大V的力量将ljh推出圈。



不知是否在意料之中,1月31日,ljh诞生的第四天,B站梗科普博主“江湖百晓生呀”发出了首条由万粉博主发出的ljh相关视频——《ljh是什么梗?》,将ljh的传播推向了第一波小高潮,也迫使ljh提前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贴吧中口口相传,梗传播的第二阶段就是在过度传播后引发争论并被批判。


但ljh显然跳过了爆火,过早进入了所谓的二阶段,或者说,创造出了一个另类的二阶段。



“江湖百晓生呀”的视频获得了超百万的播放量,大概超出了ljh早期传播者的预期。


更超出控制的是,这则视频直接违反了谈论ljh的第一法则。博主从起源开始,完整地解释了其诞生目的和传播本质。



也就是说,破梗了。


按说梗被破了,这梗也就玩不下去了,但此时最主流的说法却是: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按这种说法,当ljh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它已经不再属于“天才少女依蕾娜”,而是互联网自发演化的一部分。


ljh应像《致不灭的你》中那颗“球”一般,存储并反映着人们对它做出的一切,不管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如何变化,都能用来反证这一实验的成功。


《致不灭的你》


显然,ljh已然在参与者的心中立于不败之地。


紧跟B站,中文梗的二手转运平台抖音,也出现了相似的ljh科普视频。



至此,ljh已经完成了一个梗在中文互联网的前半生,但它也已经从一场针对梗小鬼的阴谋,变成了大张旗鼓的阳谋。


参与传播的主体,更从预想中的不懂装懂只会跟风的梗小鬼,悄然转化成了一群明知故犯的“从犯”。


ljh还在传播,但真正成为梗的已经不再是ljh本身,而是“传播ljh”这件事。



作为一个为“嘲讽世人”而生的梗,ljh还能继续存活下去吗?传播者的“算力”似乎不足以撑起它更长久的生命。


事先张扬的布局,过于高调的明谋,不可控的传播者,早早注定了ljh短命的结局。在整整一周过后的今天,ljh已经在各大平台销声匿迹。


随着ljh之父在2月6日宣布计划阶段性失败,整起传播事件也告一段落。但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他似乎仍有计划“给ljh完整的生命”。



一场抽象社会实验(或许)结束了,证明了很多我们早就知道的道理。


比如任何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都有机会被营销成神,比如人确实会倾向于盲从流行以迎合众人。



回头想想ljh的传播,它跟硬捧没有作品的流量明星、或制造一个毫无营养的热搜话题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前者在执行层面远远不如后两者罢了。


不过ljh作为一个所谓的“社会实验”和一个以嘲讽为最终目的的造势行为,其参与度和趣味程度确实远远超过了那些营销套路。


为了引出后面的话题,我想先翻出一个同样抽象但成功达成嘲讽目的的老前辈,跟大家一起看看这位老迷因是怎么完成最后的收割的。


谁才是真正的ljh?


2016年,一位网名为TIMMYTHEBARBIE的用户,曾在instagram上掀起一轮“补档热潮”。


Timmy Thick,作为这一账户的拥有者,一直在Ins上分享自己(不确定是否为本人)的照片。照片内容大致相同:一位男性侏儒症患者(疑似)身着女装,摆出各种性感的姿势。


靠着发这些图片,Timmy Thick 一度聚粉无数。也因为这些照片的主题敏感,他的账户常因“涉及传播淫秽内容”被封禁。


封了一个号,再开一个号继续发,Timmy Thick每开一个新号都能迅速聚集数千乃至过万粉丝,并迅速被封。


随着相似的循环累加,很多粉丝出于各种目的,开始自发对Timmy Thick的图片内容进行“补档”,用新开的账户发出曾经被删除的图片,忙坏了ins的审核员。


而Timmy Thick本人一言不发,持续着自己被封号再开号的循环,直到没人分得清ins上谁是真号谁是高仿。


这一行为持续到2018年,此时网上仍旧未有人知道Timmy Thick的真实身份和任何个人信息,而他本人却做出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


2018年3月17日,Timmy Thick发帖称:“Timmy Thick是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为期 24 个月的社会实验,目前实验已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猎奇传播实验对象和被嘲讽对象——你很容易想象到当时众人的反应,或许惊愕,或许后悔。


你更能想象到Timmy Thick此时的反应,他正嘴角上扬,趾高气昂地庆祝计划成功。


但这件事并未结束。


因为有人发现哈佛大学并未曾有过这项实验,而Timmy Thick最终也自行破功,回到了社交媒体。


最后,“这是一项社会实验”反而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梗,被用来嘲讽Timmy Thick自以为是的行为,也用来调侃所有网络现象其实都是社会实验。



这两场所谓的“社会实验”其实验证的是同一个真相:


互联网是不断演化的系统,我们是广大演化过程的一部份,在其中,迷因是不断演化的复制子,而我们是复制迷因的机器——没有一个机器能从一开始就确定迷因的完整演化结局。


在种种不确定的影响下,“Timmy Thick”或许因为隐藏群嘲这一真实动机,将自己单独拎出实验对象的行列,获得了所谓的“实验成功”,也获得了“小丑皇”的皇冠。


但迷失初心的“ljh”也并没有完全失败,也许正因失控的过程,它意外达成了作为社会实验的另一种“成功”。


ljh实则使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能自认是实验者而非实验对象,围观但不参与的人可自居实验的观察者,自以为站在制高点的总结者(比如我)也能以实验报告编制员的身份,带着偏见得出自己的结论。


如此,骂名便从每一个参与传播者的身上,不断被传递到下一人身上。


那么实验的研究对象、造梗的主要嘲讽对象究竟去了哪里呢?谁才是我们中真正的小丑?



宝石老舅在风中唱到:


“你也是个ljh,他也是个ljh,你们都是ljh,我可不是一个lj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 (ID:meerjump),作者:院办野汉,责编:大彪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