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降价卖不动,车市还得靠年轻人的第一辆燃油车?
2023-02-10 19:24

花式降价卖不动,车市还得靠年轻人的第一辆燃油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曾思怡,编辑:王卓姣,原文标题:《近20省市发购车红包,车企花式降价也带不动销量,业内:靠燃油车首购族》,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厂家补贴加上地方补贴,有的车型价格比去年底还优惠!”


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取消,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明显下降,加上特斯拉领头降价、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份,车市表现不尽人意。


在销量承压的情况下,大部分车企花式“降价”,但愿意为此买单的消费者显然不多。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33.2万辆,同比下降6.3%。


地方补贴接踵而至。据澎湃新闻,近期已有近20个省市公布了2023年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其中公布了总金额的11个省市预计将发放消费券约5亿元。


长沙市一汽车门店销售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店内有的车型在经过厂商补贴和地方补贴之后,当前价格甚至比去年底更加优惠。


“地方补贴的推进对拉动销量有一定的促进,但效果不明显。不过随着造车成本下降,普通消费者购买力释放,车企压力趋缓。未来主要的需求增长和经济发展还要靠普通燃油车首购群体的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20个省市发布汽车消费补贴政策


自1月起,国内多个省市陆续发布汽车消费激励政策。浙江永康最早,购车补贴从1月1日起执行,河南郑州1月5日起执行,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市、天津市、辽宁沈阳市、河南省荥阳市、北京市经开区等也纷纷推出,推出时间大都集中在1月中旬和2月初。


当前各地购车补贴主要为发放消费券和置换补贴。


湖南省、合肥市、上海市采取新能源车置换补贴。其中湖南省提出,在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在当地登记注册的符合相关标准的家用汽车,并在省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凭报废车回收证明和新车购车发票等资料享受5000元资金补贴。合肥市、上海市也大同小异,不过上海给予补贴10000元。


更多省市选择发放消费券。


其中,广西发放约1700万元汽车消费券,辖区购买8万元(含)以上乘用车新车并上广牌,可申领3000元红包补贴,补贴总名额共5666份;江苏无锡发放新能源车消费券1200万元,购买10万元(含)以上的家用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纯电动和其他动力可分别获得3000元和1500元消费券;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发放新能源汽车消费券700万元,开票价格10万元以下可得4000元,10万元至20万元可得8000元,20万元至30万元可得1.1万元,30万元以上可得1.7万元。


时代周报记者整理发现,当前各地购车补贴金额从1000元~17000元不等,大部分省市补贴金额在2000元~5000元之间,也有部分城市如上海、嘉兴等地补贴过万。不过整体而言,补贴力度明显弱于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


“未来还要靠燃油车首购群体的增长”


除了地方补贴陆续推出,当前国内车市已经完成一轮降价。


2023年初,特斯拉大幅降价,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引发了冲击波。


面对特斯拉降价、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取消以及春节假期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1月中旬至今,AITO问界、小鹏汽车、非凡汽车、埃安、领跑汽车、沃尔沃、福特等车企纷纷官宣“降价”,包括金融补贴、订金膨胀、外饰限时免费选装、选配打折、保险补贴、交付激励等多种形式,降幅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取消以后,厂家给部分车型出了补贴,消费者买车价格和有国家补贴的时候变动不大,甚至还更优惠。”长沙市一汽车门店销售人员曹女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车辆价格更优惠了,当地购车补贴也已落实,但是今年以来销量并不可观,“厂家补贴、地方补贴出来后,来问车的人挺多,但是下单的很少,应该跟消费力有关。


南宁市一4S店销售人员唐先生也表示,虽然店里车辆价格整体下降,地方也推出购车补贴政策,但是近期来买车的人不多,相关政策也鲜有人咨询。


“一月份以来车市走势低迷,主要还是时间跟政策推出的共同影响。”崔东树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底车企纷纷推出优惠活动、预告年后涨价,消费者赶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末班车”,许多车企在2022年结束前拉升业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今年销量。在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月份以来大部分车企都会采取对应的降价措施,但效果一般。


“地方补贴的推进对拉动销量有一定的促进,但规模小、效果也不突出。不过随着造车成本下降,车企压力趋缓,加之普通消费者购买力也将迎来有效释放,前期释放主要为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未来主要的需求增长和经济发展还要靠普通燃油车首购群体的增长。”


崔东树补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多造燃油车是车企的突围方式。“燃油车毕竟还是有一定利润的,而且燃油车的成本总体来看规模比较大,配套系统比较完善,新能源车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曾思怡,编辑:王卓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