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尽研究 (ID:Weijin_Research),作者:未尽研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设中的新场地)
2月13日,福特汽车宣布将投资35亿美元,在美国的密歇根州建设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部分美国政客不大高兴。因为它由宁德时代提供相关技术和服务。
这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新尝试。福特汽车称自己处于一个“非常全球化的市场”,相信新生产的电池有资格获得《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的补贴。
但阻力依然存在。已经宣布投向美国本土制造的可再生能源、电池和电动汽车项目已达数百亿美元,很多正在经受漫长的审查。2006年成立于休斯顿的美国上市公司Microvast,计划在田纳西州建造电池工厂,补贴资格已经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的初步批准,结果因被质疑在中国有子公司,补贴资格遭遇尽职调查。
全球化被撕裂,国家角力其中。宁德时代技术出海,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全球供应链进入一个大分化、大重组时期,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都已经开始做出大调整。
2022年,美国从东南亚进口了更多商品,而不是中国。从东盟运往美国的集装箱,比去年增长了2成,从中国出发的则少了2成。中国投资美国的创新创业,受到了更严苛的审视,美国市场涉及中国投资者的交易占比约4%,但提交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处的却占了15%。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仍然需要全球化。现在,面临全球技术管制与供应链重塑,中国正围绕自身的技术积累、产能优势与供应链经验,加速走出去,推动创新在全球的扩散。走出去不再是产品输出,更多的是人才出海、资本出海、产能出海。
最重要的一站就是东南亚。2022年,新加坡成为中国创业者与投资人嘴里的高频词。部分VC开始开设东南亚办公室,招募人才。部分新基金专为出海而生。近几年来,中国本土风投对东南亚初创公司的投资,在海外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对美国则已经逐渐降至50%左右。
下南洋的理由很多。很多原先主投互联网企业的机构,撞上了硬科技的投资壁垒,国内流量红利正在消失,文娱、教育与金融科技遭遇政策限制。
东南亚不一样,那里有新的流量,也有新的媒体,促成了新的交易。东南亚拥有全球10%的人口,4.8亿活跃互联网用户,世界平均水平4倍左右的人均GDP增速。TikTok Shop今年把业务拓展到了东南亚六国。新加坡不仅拥有国际化的顶尖学府,还正改革签证政策,从全球争夺创新人才。很多中国创业者在那里寻找机会,有些之前在中国大陆从事互联网行业,有些则刚海外留学落户。
一些中国投资者与创业者,一路追随加密货币、区块链与Web3到了南洋。东南亚成了验证该技术,服务消费者的理想市场。目前有600多家加密或区块链公司总部位于东南亚,不少创始人有中国背景。中国风投愿意向他们下注。过去两年,领投东南亚初创公司最多的前10家中国本土风投中,有4家就是主投加密或区块链的新面孔。
此外,中国风投机构还看中了东南亚市场的金融科技与电子商务。提到华人在东南亚创新,就会提到SHEIN与Shopee。它们的供应链在中国,市场在海外。与早期出海照搬中国的商业模式不同,如今的跨境电商更加本土化,甚至刻意淡化自己的中国背景。
东南亚市场并不是一个单一整体,全球化配置更讲究因地制宜;市场更小,团队也更有动力向其他市场扩张。很多出海创业者也是围绕以中国为原点,向全球扩散的供应链出海大做文章。华人创立的中东物流iMile服务对象,正是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
中国成熟产能也在向东南亚转移。在全球化时代,来华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但随着全球产业链逐步从注重效率走向兼顾安全,“流入中国”和“中国投出去”的资本,也在发生变化。
2012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四倍。到了2021年,天平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倾斜,占比反超了外国直接投资。亚太地区吸收了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一半。东南亚是重要新兴市场。
中国是世界工厂,但不代表所有环节都需要在中国完成。在成本驱动下,纺织业等产能主动向东南亚迁移。欧美国家对供应链过于集中在中国的担忧,也使得海外巨头产业链中的中国消费电子企业一起走出去。它们多为劳动密集型、中低附加值的部门。
苹果产业链正在加速外迁。苹果供应链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基地数量,2019年为47%,2020年降至41%,到了2021年,只剩下了36%。美国与东南亚是最大的赢家,位于上述经济体的苹果生产基地数量占比,各自上升了超过3%。
供应链外迁的趋势仍在继续。摩根大通预计,到2025年,包括Mac PC、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在内的苹果产品中约有25%将在中国境外生产,而现在这一比例为5%。
但不必太担心这种“去中国化”。立讯精密等代工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东南亚设立生产基地。越南制造,内核还是中国制造。正如美国一直怀疑从越南进口的光伏,仍然是中国制造。摩根大通认为,随着中国企业产能出海,中国企业在苹果供应链上的重要性逆势上升,到2025年,中国大陆企业代工的iPhone将升至20%以上,是现在的4倍多。在制造中学习创新的循环,仍然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
中国的先进制造同样在走出去。中国主导着全球电动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炼了全球70%左右的镍与钴、40%的铜、60%锂,生产了70%的阴极,85%的阳极,60%多的隔膜和电解质,超过3/4的电动汽车电池产能。这是中国本土市场难以完全消纳的庞大产能,必须面向全球化。
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等国投产,是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绿地投资,金额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的总和。此外,中国几家电池隔膜企业、电池材料企业都公布了位于匈牙利的投产计划。匈牙利现在是全球动力电池制造中心之一,靠近欧洲汽车工业基地。远景动力在欧洲、北美和日本不仅投资和扩产了动力电池项目,而且在当地建立零碳产业园区,推动经济和工业向绿色转型。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出海,开始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配置。宁德时代还在与当地合作伙伴探讨建立电池材料工厂的可能性,希望与全球化更深度地捆绑在一起。
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有些企业看到的是国内的进口替代的机会,而有些企业看到的是获取国外市场的新的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尽研究 (ID:Weijin_Research),作者:未尽研究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结交关键资源。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