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口罩令”,我看挺好
2023-03-01 17:57

取消“口罩令”,我看挺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土卫六,编辑:晏非,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月的最后一天,中国香港特首李家超宣布,3月1日起,香港“口罩令”全面取消。但高风险区域如医院、养老院的负责人可要求工作人员、访客戴口罩,以减轻风险。


李家超宣布,香港全面取消“口罩令”。/李家超微博


此前,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已于2月27日取消了户外“口罩令”,并放宽室内佩戴要求,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医疗机构等仍须戴口罩。


环顾周边,不少邻国也已经做出了类似决定。


日本政府的最新防疫指南中,对防疫最为敏感的交通工具场景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拥挤的火车和公共汽车上需佩戴口罩,但在新干线、飞机、轮船和高速巴士等交通工具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新加坡更早,2月13日就取消了“口罩令”。韩国则是在1月30日就宣布了类似政策。


如此看来,似乎摘下口罩已经成为了“世界潮流”,那么,中国内地是否也到了该考虑取消“口罩令”的时候呢?


戴口罩的必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应该取消“口罩令”,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病毒的感染率和流行趋势。


以中国香港为例,当地已经经历了5波新冠疫情,感染人数总计为280多万人,而香港总人口为733万人,也就是说近四成感染过新冠病毒。另外,香港的疫苗接种率也很高,全港第二、第三针疫苗的接种率分别达93%和84%。综合判断,香港已经达到了群体免疫水平。


这是香港取消“口罩令”的底气所在。那么中国内地的情况如何呢?


2月23日,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作出判断:“对中国来说,它意味着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地结束。”


广州的一场Live House,大多数歌迷都戴了口罩。/土卫六摄


基本结束,但又不是完全结束。这个判断似乎可以理解为——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疫情大暴发,不用急着囤购物资,但又不能掉以轻心,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口罩还是要戴好,发热还是要及时就诊。


事实上,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放宽了戴口罩的要求,坚持佩戴口罩的人依然大有人在,相当一部分人就是考虑到了潜在的健康风险。这些健康风险不只是新冠,还有流感。戴好口罩一定程度上能防止飞沫传播,减少感染流感的概率。


一位医学博主整理的甲流“治疗”建议。/来源见水印


韩国取消“口罩令”已经几乎一个月,至今仍有许多人佩戴口罩。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名上班族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周围所有乘客都戴着口罩候车,如果只有自己不戴口罩,会被围观,“形同裸奔”,加上他已不适应在人多的场所露出全脸,所以戴上口罩比较方便。


中国台湾2月20日取消“口罩令”后,曾有民调数据显示,高达61.8%的网友表示“一定会继续戴口罩”。对于“继续戴口罩的理由”,有44.2%的网友认为继续戴口罩是为了“防范空气污染”,32.4%认为“已经戴习惯了”。


除了保护健康、行为惯性、防范空气污染这些原因之外,也有人认为坚持佩戴口罩是一种礼貌。中国澳门的一名上班族告诉《新周刊》,办公室里人人都戴着口罩,如果自己不戴,会对他人造成困扰,所以还是坚持佩戴。


还有人佩戴口罩是为了“提升颜值”,这也是容貌焦虑的一种影射,无论在男性还是在女性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存在。


不过,在疫情并不紧张的情况下,这些理由更应该以自愿的形式存在,毕竟,摘下口罩的合理理由也有很多,那么不如把这种选择还给自由。


摘口罩的自由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说过,世界上有两种自由,一种叫积极自由,就是想做什么的自由,另一种叫消极自由,可以理解为不想做什么的自由。


摘口罩的自由,更接近于消极自由;而戴口罩则相当于积极自由——


人们可以自行戴上口罩,无论是什么样的口罩,只要图案和造型不会引起他人的不适,就可以佩戴。甚至于,有的人想花式佩戴,把口罩当作头巾、臂章也没什么问题。


口罩可以成为个性表达的介质,可以成为像项链、围巾一样的配饰,而不仅仅作为一种防护用品。


摘口罩的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在摘下口罩享受新鲜空气的同时,免于被罚款、免于被指摘或者异样的目光,也就是以赛亚·伯林说的“liberty from”:“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


很大程度上,消极自由比积极自由更重要。就拿口罩这件事来说,当摘口罩能成为自由时,戴口罩才意味着自由,否则戴口罩也是强制,那么将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权益。


鸟嘴口罩,多少有点难为人。/微博


事实上,在疫情并不紧张的情况下,摘口罩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东京都医师会会长尾崎治夫就曾表示,部分儿童因戴口罩看不到其他小朋友的脸而无法很好地交流,未来五年或十年内儿童身心成长可能受到影响。


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因素是,佩戴口罩会让呼吸变得困难,尤其到了夏天,烈日炎炎,汗流如注,连口罩都会浸湿,呼吸湿着的口罩有多痛苦,恐怕很多人都有体验,并且再也不想体验了。


摘下口罩,除了呼吸能够自由顺畅,耳朵的负担也能减轻。要知道,既要佩戴口罩,又要托着眼镜,还要戴着耳机,咱们这耳朵也该休息一下了吧。


更重要的是回归自信,虽然容貌焦虑已经成为大众情绪,但在这里,我们还是要说一句——真正的美不是被定义的美,也不是模板审美,而是自信和个性。所以,不需要口罩的屏障,自信才是最美的屏障。(当然,如果坚持佩戴,这也是你的自由。)


口罩陪伴了我们三年多,它和我们的记忆已经相融。我们还记得摇号购买口罩的时刻,还记得它的价格一步步攀升又一步步回落,还记得“口罩猎人”,还记得漂浮在海面上的它们。


有的记忆只属于过去,有的记忆则连通着未来,对于口罩而言,离别只是时间问题。


据《财经》杂志报道,今年1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据推断,第二波感染的高峰日期将在5月至6月之间。第二波疫情中感染者的比例将为25%~50%,症状可能会缓解,随着病毒毒性越来越小,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短期内不太可能逆转的趋势。


保守估计,中国内地可能在这一轮结束后才取消“口罩令”。


或许有一天,我们还会有需要它的时候,但还是希望,永远不见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土卫六,编辑:晏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