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碳酸狗,原文标题:《这家最好进的外企,无数年轻人想要降薪入职》,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过去几年里,毕业后该考公上岸还是去大厂卖命赚钱,一直是大家伙争议不休的话题。
然而风水轮流转,今年国考成绩刚出炉,参考人数多达152万人,录取比例仅为41:1,同时根据追踪裁员数据的网站layoffs.fyi显示,自2023年初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5万名技术部门员工被解雇。
一句话总结,就是别再幻想什么就业鄙视链了,大家伙谁也别想轻易找到工作。
谁也没想到,如今能去麦当劳工作,就成了无数年轻人的终极梦想。
众所周知,麦当劳从来不只是一个餐厅。除了日常生意的运营,它更像是矗立在城市街角的诺亚方舟,为找不到洗手间,甚至无处可去的人们带来庇护。
对那些急需上岸的求职者来说,只要能拿到麦当劳的offer,四舍五入同样等于进了外企。
而在虚拟世界,许愿进麦当劳打工,早已成为一种流行仪式:无数年轻人每天在网上发愿,想要进入一家快餐企业,慢慢来。
麦当劳最近宣布,今年要在中国新增7万多个招聘岗位,而且招聘不设任何学历限制
在小某书或微博,搜索“麦当劳 工作”,你会发现成百上千的朋友,都在许愿自己能够早日入职。
他们中有硕士,有大厂员工,也有全职宝妈。理论上说,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像平行线一样,不会相交。
但就像佛门普渡众生一样,因为同样有想加入麦门的信仰,他们抱团取暖在了想去麦当劳工作的搜索页面里:
以前的年轻人都曾设想过自己的武林门派,现在的年轻人则直接自称为麦门门徒
有人实在受不了公司默认的加班文化,于是在顺利面试麦当劳后,怒而裸辞:
有人因为抑郁而休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麦当劳打工,结果意外找回了生活的节奏与快乐。
都说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对生活里遇到麻烦的朋友而言,加入麦当劳虽不是灵丹妙药,但起码是一条靠谱的紧急退路。
抱着自己再不济还能去麦当劳工作的心态,许多朋友终于有了能在职场尽情撒泼的底气。
伴随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许愿想去麦当劳打工,如今在网络上搜索“麦当劳”,你会看到随便一条关于去麦当劳工作的心得和攻略。甚至连一条麦当劳的员工领带,都能在被分享后获得上千的点赞。
种种现象不禁让人感到疑惑,除了招聘门槛低之外,去麦当劳工作,对年轻人而言到底有什么诱惑之处?
麦当劳的A面: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圣地
对来麦当劳工作的年轻人而言,这里或许是他们一辈子获得职场晋升最快的地方。
小周虽然是00后,在社交平台里众多想去麦当劳打工的年轻人中,他绝对算是元老级的存在。
从18岁加入麦当劳至今,他几乎每年都能晋升2-3个岗位。当初刚进来3个月,就从兼职新人成为了高级品牌大使。2020年,小周成为了麦当劳的首席品牌大使。如今的他继续成长,又担当起市场推广代表的职责。
小周的晋升速度如此之快,是因为不同区域的麦当劳公司,每年都会拿出一笔巨额经费去培训员工,让他们快速得到发展。
就以北京麦当劳公司举例,公司每年会花约1200万元用于培训员工。只要努力,最快只需要一年半时间,就能从新人成为餐馆经理。
小周说自己的升迁速度,“对很多大厂员工,是想都不敢想的。”
除了晋升机制快,麦当劳对员工的关怀,也是有口皆碑的。
专科毕业就进入麦当劳上班的张靓透露,自己当年没去肯德基,是因为她发现肯德基没有团建,也没有周六免费的员工餐。虽然肯德基时薪稍高一些,但她还是坚决选择了麦当劳。
“这里比起国企或许比上不足,但比起那些连卫生纸都要员工自备的互联网大小厂,已经是远远的比下有余。”
她说自己来麦当劳打工,差的根本不是几块钱,而是一种被尊重的体面。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诸多外企中,麦当劳或许是最自由的地方。
小卢今年23,大四时其他同学都在挤破头想去大公司实习,但她早已看破了红尘。“就算干得再好,那些公司也不会给你转正,所谓实习不过低价嫖劳动力的阴谋。”
来麦当劳就没这么多烦恼,“反正是算时薪,想上多久班全看心情。没有沉没成本,才是真正的财富自由。”
还是学生的王炸炸说自己来这儿打工,是为了成为“麦当劳侠”。可以在同学们熬夜来麦当劳自习时,为他们多倒杯热水,提供点人文关怀。
“其实也有点虚荣心在里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话题。”炸炸说自己还有一些同学,是为了拿捏社交平台上最新的流量密码。
因为小某书上想来这打工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所以随便发一条工作日常,都会引来许多点赞。
“有人一个月就涨了500多个粉”,在流量日益昂贵的当今,堪称效果拔群。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是长期体验过麦当劳的打工生活后,能像小周那样成为元老的幸运儿终究是少数。
更多年轻人,终究都败倒在了麦当劳堪称军训的工作强度之下。
麦当劳的B面:干碎多少年轻人的氛围幻想
这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餐厅,不是童话。
小耿说,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年在一个豆瓣兼职小组里,被一个麦当劳狂热份子给忽悠瘸了。
在进来之前,那大哥和他说,麦当劳最大的好处,就是会优先给新人很多参与内部比赛的机会。只要拿了名次,就很快可以得到晋升。
并且这当中有个BUG,是比赛失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可以换家店继续装新人。只要脸皮够厚,人生在职场就有无限次重开的机会。
奔着狂热哥这句“无限重开”的诱惑,小耿收了整个餐厅里最多的盘子,得到了经理的赞赏,成为了高级品牌大使。却没想到时薪居然只涨了不到3元。
“那种感觉,就像你以为自己熬出了头,却没想到只是熬出了一锅清汤。”
新人进麦当劳,会先从大堂干起,然后去后厨各个岗位进行轮转。
刚开始收拾桌子和炸薯条时,张靓还觉得新鲜,在朋友圈里感慨“逃离课堂,去做轻体力活chill还赚钱!”
结果不久后,她被安排去了饮料位,才发现轻体力活原来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最初,张靓以为饮料位只是用杯子接点汽水就行。
结果去了后才发现,光是可乐就有五种不同规格,每种需要加的冰量、柠檬片数、还有杯型的选择都不同。除此以外,还有麦旋风这些甜品也需要自己负责。
犹记得第一天学习饮料位的配方时,张靓直接失眠了一夜,因为自己“高三背文言文,都没感觉这么复杂过”。
更要命的是,如果遇到了企业团建或者聚会的外卖,一单往往就要做几十杯饮料,做到最后手和脚简直比脱骨鸭爪还软。
如果备料被消耗完了,员工就得亲自扛着大箱子拌匀冰块,张靓说“肱二头肌不饱满,根本不配来麦当劳做‘轻体力’工。”
在饮料位的魔鬼训练面前,周六的霸王餐不再具有吸引力。没多久,张靓就在麦当劳自由和自由间选择了自由。“就凭我这名字,去开个麻辣烫也比这轻松吧?”
王炸炸在体验一段时间“麦当劳侠”的生活后,也选择重新做回了普通人。
他说刚开始来麦当劳时,带自己的经理特别好,忙不过来时不但会帮忙还会鼓励自己。但就在他熬过饮料位,去了相对轻松的岗位时,自己的经理突然就换人了。
“新来的经理天天躲在经理室,一出来就骂人,没多久店里的员工就被他换了一批。我离职前店里只剩下了8个人,薪水没涨但活愣是多了好几倍。”
后来因为实在疲惫,炸炸还因为说话速度慢,被一些顾客故意投诉。受不了刁难后便选择了离职。
谈及自己为何能一直在麦当劳干下去,小周也承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幸运”。
他说自己18岁进麦当劳后,几个最关键的节点上,自己都遇到了帮助自己的贵人。除了一开始对自己很好的经理之外,他后来能参加麦当劳的各种推广活动、某音节目、甚至是登上了杂志封面,也都是靠市场推广部的许多前辈们鼎力推荐。
小周说,自己能够被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注意到,可能是因为“品牌大使都以女生为主,男生比较少,可能我就因为是独苗被关注到了。”
说到底,职场里能像小周这样准确抓住每一次机会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对大部分人而言,麦当劳仍然是最触手可及的外企之一——员工福利、职场氛围、包括完善的晋升机制等等“外企标配”,在这儿都能找到。
但代价是,想要在这“成材”,你要吃的苦,可能比在任何一家外企都要多出数倍。
王炸炸说,自己的许多同学,从麦当劳离职后都选择去了一些独立咖啡店工作,“钱少,没有五险一金,但胜在清闲和体面。”
“我觉得,能在麦当劳留到最后的人,或许永远都不是年轻人,而是那些35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对我们而言,麦当劳只是一段体验,但对他们而言,这儿无异于矗立于街角,能够为众生提供庇佑的诺亚方舟。”
写在最后
对当代年轻人而言,文化与消费息息相关,消费符号被赋予文化意义早已屡见不鲜。至于麦当劳,也在过去几十年间,从难得吃几次的洋快餐,变成了象征没有消费门槛的快乐体验。
因此在互联网上,许愿去麦当劳打工,就和小时候许愿去游乐场工作一样,本质上都是年轻人们对美好快乐生活的一种想象。任何时候,要给自己留有做梦的余地,以及许愿的真诚。
然而风暴眼里的真相,从不只有平静。或许体验过真实的打工生活后,当快乐滤镜破碎后,才是成年人面对真实生活的开端。
内文图片来自受访者、网友授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碳酸狗,编辑:WE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