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物》:人这辈子,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主理人:
作者:欧文·亚隆,玛丽莲·亚隆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将要面对的课题。

想要拥有无憾的人生,就要敢于直视死亡,去熟悉它、了解它。

我们都曾经、正在或将要面临所爱之人的患病或离世,该如何应对注定无法阻止的失去?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以治疗死亡焦虑著称,却在得知相伴六十载的爱妻罹患癌症、来日无多的时候,也一时无法承受。当治疗师成了当事人,该如何与绝望相抗?又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本书是亚隆夫妻献给对方的临终礼物,是大师亲身经历丧偶、孤独和哀悼的心路历程,更是对芸芸众生的拳拳关怀,以真挚的记录和觉察,揭示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意义,为同在受苦的人们带来一丝抚慰。

 

2019年,心理学家欧文·亚隆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他的妻子,87岁的玛丽莲,被确诊为骨髓瘤。

 

在经历了长达10个月病痛的折磨后,玛丽莲决定用安乐死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虽然,欧文一生都在教导别人如何面对死亡。

 

但当死亡降临在陪伴了他70多年的妻子身上时,那些他曾经信奉的理论,似乎都变得软弱无力。

 

悲伤、孤独、迷茫像潮水一样淹没了他,让他无法呼吸。

 

看着悲痛欲绝的丈夫,玛丽莲提议:“不如我们把这段经历写下来,也许还能帮助到许多有着同样经历的人。”

 

于是,他们以每人一章的形式,在书中记录下自己面对死亡时的想法和感受,直到玛丽莲去世。

 

这本书就是:《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

 

在写书的过程中,欧文·亚隆渐渐得到了自愈,他发现:

 

一个人只有直面死亡,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唯有活得充实,才能死得坦然。

 

生命无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在它来临之前,如果能好好活着、好好告别、好好去爱,就能让人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坦然。

 

把死亡看作“生命的礼物”,学会向死而生,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修行。

 

全书的最后一章是欧文·亚隆教授写给玛丽莲的一封收不到,但能够读到的信,信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缠绵悱恻,且深情浪漫,又充满着悲凉。

 

“很多次玛丽莲。我徒劳地在回忆中寻觅,回忆我们见过的人,我们的一些旅行,我们看的戏,我们吃饭的餐馆,但是所有这些事情都从记忆中消失了。我不仅失去了你一世界上最珍贵的人,而且我的许多过往也都随你而逝了,我曾预想,当你离开我时,你会带走我过往生命的一大部分。而今一语成谶”。

 

“我很确定自己在接近生命的尽头。然而奇怪的是对此对死亡我很少感到焦虑,内心异常平静。现在每当我想起死亡要和玛丽莲会合的想法,就会抚慰到我”。

 

“我要你知道,想到你和我躺在同一副棺木里,让我感到了一种安慰,我们的身体相互依偎,我们的头相互依靠“。

 

“摇篮在深渊之处轻摇。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只是两团永恒黑暗之间一道短暂的光隙。那景象既令人震撼,又令人平静。我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从中获得了慰藉”。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提出过一个“向死而生”的理念:

 

“如果一个人能承认并坦然面对死亡,就能摆脱死亡的焦虑,自由地做自己。”

 

直面死亡,是一个人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程。

 

只有意识到生命无常、人生短暂,才能超脱生活的琐碎,学会珍惜和取舍。

 

当你懂得,万物皆有时。生与死就像白昼与黑夜一样相生相伴,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

 

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当生命走到尽头,纵然有再多财富,也无法带走一分一毫;纵然有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与死神讨价还价。

 

所以,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着。

 

把有限的时间,花在那些真正值得的人和事上。

 

不惧生,不畏死,为自己的人生谱写最美的故事。

 

马克·吐温说的:“人生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发现自己为什么而活的那天。”

 

明白了生命旅途是多么短暂,才不会虚掷光阴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

 

在与死亡对视后,才会发现应该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

 

《生命的礼物》中有这样一句话:“死亡使我们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地生活,带着最少的遗憾结束它。”

 

生命就像蜡烛,终有熄灭的一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燃烧、去照亮。

 

真正的通透,是在认清生命的真相后,更加敬畏生命,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的得失,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

 

在平凡的生活里,去发现那些珍贵而独特的美好;在短暂的生命里,让善良与爱无限延续。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你若有颗种子,便能期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