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成为内心有力量的人

主理人:
作者:范俊娟

作者结合多年的咨询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储备,教我们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度内耗和焦虑的身心状态,并分析出现这种习惯性身心模式的原因,通过具体的认知和行动方案教会我们由内而外养出松驰感,提升内在力量,告别负面情绪,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来抵御世界的浮躁多变。

你是否在工作压力下无所适从? 你是否感觉被生活折磨地身心俱疲? 你是否渴望放松点,可根本停不下来? 你是否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寝食难安? 你是否很难允许自己放松享受片刻?

 

 当今的人们普遍处在紧绷的状态下,活得越来越内卷,越来越不安,就像一个个紧绷的皮筋,不敢放松也不会放松。久而久之,身心问题就都出现了。

 

想要生活得更舒服,就要提升松驰感。

 

拥有松驰感的人,才能生活得游刃有余。

 

本书作者范俊娟结合多年的咨询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储备,教我们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度内耗和焦虑的身心状态,并分析出现这种习惯性身心模式的原因,通过具体的认知和行动方案教会我们由内而外养出松驰感,提升内在力量,告别负面情绪,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来抵御世界的浮躁多变。

 

松弛感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叫作强迫式松弛。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偶尔会看到行军中的士兵。长途行军非常劳累,但他们睡觉时仍然紧紧抱着枪,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立刻惊醒。这种休息模式就是强迫式松弛。这类人想让自己放松,却达不到真正的放松效果。

 

第二种境界叫作沉浸式松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的人一到节假日就会去另一个城市度假。这种境界比第一种好一点。不过,它的问题是,度假结束,人一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之前的压力和焦虑又会卷土重来。这样依旧做不到真正的松弛。

 

第三种境界叫作内在喜悦式松弛,这是松弛感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一个人才算真正地拥有了松弛感。肿瘤医生非常享受手术的过程,做完手术后,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看着切下来的肿瘤。这样的工作状态就是一种内在喜悦式松弛。

 

真正的松弛感,不是我们刻意要求自己松弛下来,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淌。

 

松弛感不仅是外表上的自在,更是一种由内而外透露出的力量。而一个人有没有松弛感的关键,就在于他的内在力量是否强大。

 

决定一个人内在力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内心的对话方式、亲密关系的滋养。但是,所有的因素都指向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关系是否统一

什么是自我关系?自我关系指的是,一个人和他周围所有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比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关系、兴趣爱好等。

 

那我们怎么整合自我关系呢?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知道,通常消耗我们的不是事情,而是关系。

 

紧绷测试,共有五点内容,如果你有其中的两点或两点以上,你就有可能正处于紧绷的状态。

第一点,效率低下。做事效率很低,而且明明心里很排斥做一些事情,却还要逼着自己去做,无法停下来。

第二点,内心焦虑。心里总感到不安和焦灼,哪怕没什么大事发生,你也觉得非常不踏实。

第三点,敏感易怒。容易感到烦躁、愤怒,而且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就算是人家轻微的评价,你也会认为那是人家在批评自己。

第四点,身心疲惫。动不动就觉得很累,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做什么事,而且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总想躺平;可是,一躺平又开始谴责自己不上进,然后逼着自己去做事。

第五点,体会不到快乐。你感受不到快乐,也很少停下来感受身边的事物,比如自然的风声、雨声、蓝天或者白云。好像明明活着,但感受不到自己活着。

 

缺乏内在力量的七个表现

缺乏松弛感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内在力量人缺乏内在力量的七个表现。

 

1.习惯指责别人

经常指责别人、对别人很严苛的人,外表看似强势,其实内心是脆弱的。事实上,这类人的内心希望被重视,而且他们想通过指责别人,把责任推出去从而进行自我保护。他们想通过强迫式的外在去控制外面的世界,从而减少内心的恐惧感

 

2.强势

很多强势的人的内心是焦虑不安缺乏内在力量的。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作能量守恒。人也是能量守恒的。如果你把大部分身体的能量用于外在表现得很强势,那内心的能量往往是匮乏的。

 

3.不敢哭、不敢示弱、不敢表达需要

这类人的心里埋藏着许多愤怒,却又不敢表达,其深层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不够重要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其中一条腿叫作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条腿叫作满足别人的需求。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显得很自私;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满足别人的需求,不顾自己的感受,你又会觉得很委屈。

 

4.讨好别人

讨好了全世界,却让自己崩了盘。讨好别人与一个人的内在成熟与否有关。

 

5.习惯回避

有一种人格类型叫作回避型人格,遇到问题时,他本能的反应就是向内塌陷,隐藏和压抑自己的情绪。回避——有了麻烦,回避;夫妻产生矛盾,回避;遇到不开心的事,回避。

那他们为什么会习惯性地回避呢?这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

 

6.委曲求全

一个人无条件地一味后退和委屈自己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所以它也是一种内在力量不足的表现。

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叫作投喂你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是心理学上常用的一个概念,它的原理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加,如果人的内在小孩没有得到关爱和喂养,就会停在某个年龄段。这时,如果人遇到一些重大或危机事件,便会出现退缩行为,重新退回到内在小孩的心理年龄。可以理解为,我们外在的年龄在增长,但内心的年龄却停滞了,那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表现得像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所以一个人内心的强大跟内在小孩是有关系的,内在小孩的状态就是我们内心的状态。

那如果我们想跳出内在力量不足的状态,就要学会和内在小孩对话,从心理上喂养他,让他慢慢地长大,我们才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和有力量

 

7.安全感低

安全感低的人,一方面渴望自己被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别人不是真的爱自己。

通常,一个人的安全感低跟他的原生家庭有关。这类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持续稳定的情绪滋养。但是,书里有一句话很鼓舞人,就是“原生家庭可以影响人,但是不会限定人。”

 

五个方面由内而外养出松弛感

 

1.改变内在剧本

什么是内在剧本呢?有句话叫作“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就是我们的内在剧本,它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2.重建内在角色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从两类不同的角色中汲取能量,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角色。其中一类角色叫母亲,代表安全感,是一种软性角色;另一类角色叫父亲,代表规则感,是一种硬性角色。

 

3.重组内在语言

内在语言就是我们脑海中对自己说的话。说到自证预言时,我们说要小心脑海中的念头,同样,我们也要小心脑海中出现的声音。因为这些语言会决定我们的情绪能量频道

 

4.“撕掉”标签

标签就是别人对我们的某些特定评价,比如说,这个人太强势,这个人能力太弱,这个人不善交际。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你越讨厌的东西越容易记住。

 

5.终止耗能关系模式

每个人和他人都是有关系、有联结的。其中有些关系能避免,有些关系避免不了,比如亲子关系没法避免,婚姻关系也没法避免。而耗能关系背后的原因,是我们都在制造对立感。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你若有颗种子,便能期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