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朋友问到:我从来没做过社群,看到大家都在做,又想建一个,但现在社群这么卷,几块钱一年的群一大堆,还有必要做吗?
我从这段话里面,看到了两个顾虑点:
1、不敢建群,心理有恐惧感,不知道能不能克服。
2、没建过群,不知道群要怎么运营,也不知道值不值得。
所以,要不要建群,看起来像是个人选择问题,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业回报问题。
一个社群要不要做,取决于自己的发心,而一个社群能做多久,取决于商业模式。
这两个维度,有一个不满足,这个社群都会出问题。
比如,大家建社群的发心,大多都是想靠用户近一些,想要拉进关系的亲密度。
好不容易才克服恐惧鼓起勇气,建了个群,把大家拉在一起沟通聊天。
但那位朋友提到的现象:现在的各种几块钱一年的陪伴群泛滥,这明显就是显著亏损的模式。
这种模式出现的原因,其实本质上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极度不自信。
她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价值,即便钱收得再少,付费那一刻,都能获得极大正反馈,感觉自己被肯定了。
但社群不是卖日用品,成交这一刻只是开始,你卖的是自己未来一年的时间。
而低价导致的「价值感」不高,就像你买一包纸巾,拆开应急后就扔那不管了,大家不可能会持续把注意力放在你这里。
未来的反馈逐渐消失,就会让自己的交付陷入无止尽的内耗和怀疑中。
虽说社群每增加一人,你付出的额外成本低,看起来后续不用太费力。
但对没太多积累的个体来说,你定价几块钱,能成交到的客户数量,压根就覆盖不了你这一年的基础运营成本。
记得我第一次建群的时候,心理也有忐忑,也充满了恐惧,我会想:
如果没有人买单怎么办?如果他们不满意怎么办?如果没几个人理我怎么办?
现在回看,这些只能叫结果,叫阻碍,只能叫恐惧,根本都不算问题。
没有人买单怎么办?
看自己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解决了特定需求?看定价是不是远远超出市场均线?
需求没满足,改方向;定价太高,改定价。
定价这里,多说一个自己的观察:定价框定的是人群。
其实那群给你付 9.9 的人,和给你付 19.9 的人,和给你付 99 的人,都是一群人。
他们不满意怎么办?
看到底是哪里不满意?能不能改?如果不能改,能不能退?
如果没几个人理我怎么办?
那更好,群也不用建了,就说明你提供的价值还不够,那就继续做提供价值的事情。
……
盯着结果看,全是问题,盯着过程看,全是答案。
所以逻辑很简单,你只要问自己:哪些是我可控制的?哪些是我不能控制的?
拆出来会发现,可控部分并不多,我们总是关注了太多在外界不可控部分。
让生活过得清爽的原则之一,就是把自己可控的部分,做尽做绝。
努力做好本分,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其他的评价、负面反馈,都不是自己可控的,随他去,这样专注下去,很难没有结果。
最后我想说,社群其实是一个挺不错的形态。
如果不为赚钱,社群可以聚集一群相同爱好的人,短暂同行,变成一个刻意练习技能的地方。
比如一起学习内容创作,一起学习短视频,一起学习某个课程,互相给反馈。
一群人的正向氛围,一定会比一个人默默做更持久。
但如果是为了盈利,那就要敢于把盈利放到第一优先级,不要觉得这是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拧巴,觉得热爱的事情不该收钱,不敢收钱。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不要因为外界评价,去做不赚钱的事情,为爱发电,最后害死的是自己。
明白了这一点,做社群你的价值感和价格都能提升很多,至少少踩一大半坑,多赚一大半钱,多走更长更远的路。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可能只有唯一的跃迁机会了,那就是——卖。「转化率极客」社群,专注赚钱心力提升与和转化率提升有关的底层逻辑/套路/细节,让生活清爽,转化顺滑。
这里有 6 节心力提升课程,解决你赚钱过程中的不配得感、恐惧、内耗、易动摇等心态问题,帮助你提升心力,找到本自具足,长按下方二维码,备注暗号“心力”,筛选通过后可领取福利。
转化率极客
心力提升,打牢转化基本功,科学提升转化率,跑顺变现闭环。公众号: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