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一种习惯。”
在《掌控习惯》中,有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英国职业自行车队,在各大赛事上表现平平,碌碌无为了近百年。
直到2003年,布雷斯福德被任命为自行车运动协会绩效总监。
他刚一上任,就制定了“聚合微小进步”策略,即在每一件事上寻求极细微的进步。他先是将有关骑自行车的各个环节一一拆解,然后在每个部分进行1%的微小改进。其中,包括重新设计自行车车座,使其更加舒适;用酒精擦涂车胎,以获得更好的抓地力;让运动员穿着更轻便的赛车服,减小空气阻力……
一个个小改进看似微不足道,却在5年的累积效应下,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国自行车车手出尽风头,包揽了该项目60%的金牌。
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他们更是打破了9项奥运会纪录和7项世界纪录。
此后,他们连续在重大比赛中夺冠,成为这项运动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好奇,那些不起眼的小改进,凭什么能促使他们实现逆袭?
书中解释: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低估日常中微小改进的价值。真正能左右人生的,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细微之处的修行。
“每当我感到无能为力时,我就会去看石匠凿石头,也许他凿了100次,但石头上没有出现裂缝的迹象。然而,在他凿到第101次时,那块石头裂成了两半。我知道这不是最后那次凿击造成的,而是此前连续凿击的结果。”
作者认为,形成习惯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励,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简单来说,就是触发大脑启动某种行为,唤醒内心动力,付诸实际行动,获得愉悦感,进而继续下一次循环。
一、提示:习惯叠加策略,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书中说,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缺乏做事的动力。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一项明确、具体、可行的计划。一旦清楚了在何时、去何处、该做什么,我们便会顺其自然地去执行。
对此,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习惯叠加策略。
即确定你已有的习惯,然后把你的新行为叠加在上面。比如,如果你老是忍不住看手机,可以在玩手机之前,叠加读两页书的任务。渐渐地,你一看到手机,就会自动联想到读书,不知不觉就能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日常习惯显而易见,时刻保持对它们的觉察,你会减少不必要的思考与内耗。
只需沿着可预测的路线前进,你就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状态。
二、渴求:诱惑绑定原理,让习惯有吸引力。
作者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罗南·伯恩,总是因为追剧而放弃锻炼身体的计划。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把健身脚踏车的程序,连接到自己的电视上。只有当他以特定速度踩踏板健身时,电视剧才能正常播放,否则就会一直暂停。结果,原本阻碍他进步的娱乐方式,竟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
这就是诱惑绑定原理:把你想做的事,与你需要做的事进行绑定。
所谓习惯,其实就是一种在多巴胺驱动下的反馈回路。一件事情越有吸引力,你体内分泌的多巴胺浓度就越高,你采取行动的动机也就越强。
把习惯和欲望绑定在一起,它就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极具吸引力的挑战。你会降低心理抵触,提升行动效率,满怀期待地开启自我进阶之旅。
三、反应:最省力法则,让习惯简便易行。
书中提到,人类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法则:
在两种相似的选项之间做决定时,人们往往倾向于需要最小工作量的那一个。
也就是说,一个新习惯需要耗费的能量越少,养成它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你想学习绘画时,就把你的绘图工具直接放在桌面上,让它们触手可及。当你想锻炼身体时,就提前准备好你的运动装备,方便自己快速出发去健身房。当你想改善饮食时,就贮存好清洗、分装的水果和蔬菜,确保自己随时吃到健康食品。
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不下来某些习惯的原因,就是觉得流程复杂而懒于行动。不如重新设计你的生活,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成为最容易的事。做一件事的阻力越小,你就越愿意反复尝试,习惯自然也就慢慢养成了。
四、奖励:巧用即时满足,让习惯产生愉悦感。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逼迫自己养成习惯,反而越容易半途而废?强迫自己每天五点钟起床,可三五天后就觉得力不从心,甚至开始报复性地赖床;要求自己每晚学习两小时,但刚学一会儿就忍不住走神,干脆破罐破摔地刷起手机。
这是因为:行为转变的基本规则,是重复有奖励的行为,避免受惩罚的行为。
人往往只有体验到做一件事的乐趣,才愿意继续去做这件事,直至形成习惯。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当你想养成存钱的习惯时,可以开立一个储蓄账户,用途是存钱买你真正想要的一件东西。每次你放弃购买一件用处不大的物品时,就把相应数额的钱存入这个账户。如此一来,即便你什么都没买,依然能感到很满足,并将存钱的习惯坚持下去。
积极的情绪有益于培养习惯,消极的情绪则会摧毁它们。每完成一件该做的事,就奖励自己一点即时满足感,你会更有动力改进自己。
“从长远来看,我们的生活品质往往取决于我们保持习惯的质量。”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你若有颗种子,便能期待奇迹。